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美术教学反思 >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26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是这样说的:“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了。” 教室是我们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场所,但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我们完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减少束缚感,营造自由、大胆创造的良好氛围。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外,让学生大胆地走出课堂,亲身进行美术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美术实践与学校课题活动结合,相辅相成。
我国美术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美国盖蒂中心已开始使用“全面综合性的美术教育”一词。给我们美术教师的教育思想注入了新鲜血液。小学美术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
我校是一所新兴的学校,校园环境的布置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品位。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师生产生深远影响。学校建筑大气、清新优雅。校门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校名彰显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和最有效的领域之一。”因此,我们力求让环绕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悬挂的每一幅作品、图画,站立的每一个宣传版面,学生表演的每一个舞台……让情的萌动,语的呢喃,灵的呼唤,尽在其中。让学生得到审美的启迪、精神的润泽、心灵的陶冶。但是在学校一期环境布置中都是学校行为,学生没有参与。如何发现和发展学生在造型、色彩、制作、创造等方面的美术才能,显露学生个性潜能,从而形象地显示出学生潜在的气质、个性、能力特点呢?所以在学校二、三期工程建设当中,我们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环境布置,围绕学校课题开展了“我是小小校园设计师”等一系列活动,将美术实践真正从教室内走出来。
1、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精神和创造实践的教育,人类的创造力量显了对未知领域不懈的探索、开拓和超越的精神。
我们认为,这次活动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活动,学生成为活动主角,教师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进行适度的指导,对所产生的创意予以检讨修正,使更臻完美。学生在设计中尽情地倾吐了各自的感受,体现了独特的个性与偏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美术语言与潜能,创造出心中最向往的意象。例如学校二期工程中有绿地围绕亭台,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实地考察后,运用美术课学到的知识纷纷对亭台的色彩、建筑风格提出修改意见;并且结合学校区域性课题《开创读书天地,营造书香校园》为亭命名,使美术实践活动与学校课题有机结合。
2、围绕学校课题还展开了班级读书角的布置比赛活动。
以往学校班级图书角的设计单调,千篇一律。无外是在墙上钉钉子挂书或是摆放图书柜。我们将统一式样的书柜投放到各班,由学生自行设计进行美化。在后来的评比中,我们发现各班从书在柜上的摆放到“读书角”的字体、花边装饰、书柜中的饰物无一雷同。学生无拘无束的美术活动中将下意识地流露出与个人某些气质特点相对应的个性化美术语言。
二、将实践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真正做到自己“动”起来。
美术实践是一种操作性的社会实践 ,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在校园内传播着社会生活信息、文化信息等。我校每年举行的“校园科技节”、“校园读书节”、“校园艺术节”“学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校园海报宣传均由学生动手完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天马行空,不受任何束缚,考虑如何充分、艺术性地表达阐释活动主题,引起参与者的注意,激发参与欲望的驱动力。同时各项活动的主持、会场布置、活动程序的安排也首先由学生策划。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美的陶冶,美的启迪,获得美的享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净化他们的心灵,不断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与专家引领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美术素养。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艺术修养,突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特邀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史宇、罗中凯创作绘制主题壁画《聆听》。该壁画创作于2006年3月,总面积108平方米,采用丙稀颜料绘制。在壁画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尊重孩子们的审美感受,对壁画进行了一个全校性的方案采集,孩子们对在学校作壁画这一新颖事物非常感兴趣,各班积极行动,或畅所欲言,或动笔描绘,或向画家咨询壁画的创作程序。最后呈现了笔簇细腻圆润,人物栩栩如生,笔调色泽鲜艳,场景欢快灵动的生动壁画形象。这幅壁画以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为主线,带领孩子们聆听音韵悠扬的古乐;以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浩瀚艺术的喜爱;以艺术对生活的升华,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实地感触了一次美的享受。
孩子们在学校美术实践过程中发展了记忆、想象、思维、创造等多种心理过程,甚至还包括浅显的道德、情感、审美等高级心理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过程比作品更为重要。他们获得更多的触摸觉感知和体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获得直觉把握的经验。他们在接受美育的同时也调动了学习心理因素和学习动机,满足学习的某些需要。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小...

  • 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

  • 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思考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自然。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过程的再创造。儿童画的创作也是如此。而艺术创作的主...

  • 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

    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

  • 《三个好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好伙伴》是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是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重要作用;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

  • 教学反思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美育在培养...

  • 情感教育从小学美术课堂开始……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

  • 美术教学反思(三)

    通过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美术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新理念提倡“过程更重于结果”,美术教育应在参与艺术活动过程中...

  • 二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

  • 寓德育于美术课堂教学之中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 风景写生的要点

    引言:现今美术技法课训练大都以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进行高中工美专业的风景写生教学中碰到不少...

  • 美术的情感教育

    美术的情感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