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教案 > 八年级地理教案 > 中国的民族(精选7篇)

中国的民族(精选7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中国的民族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中国的民族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中国的民族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中国的民族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中国的民族篇5

本学期总第7课时本单元第7   课时授课日期9.17--18课题第一章第4节中国的民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2、 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并认识其重要意义。3、 知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少数民族的分布重点难点1、 我国56个民族的构成,2、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3、 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教 具中国政区图,中国民族分布图 教 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   学    过    程步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知识,请同学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情况简要说明我们家乡的人口现状,有少数民族吗?讲授新课:(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的国家。1、 我国有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91%,其他少数民族占1%2、 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3、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1)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主要学生讨论回答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怎样?本省主要由哪些民族?其他民族的分布状况怎样?515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间

三集中在东部和中部(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二)我国的民族政策1、 各民族一律平等2、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3、 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4、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 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民族状况和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有什么好处?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怎样的?

练习:对照附录表及《中国民族分布图》,列出以下少数民族:满、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朝鲜、高山等民族,让学生从图上找出来。

重点思考:我国民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

5

板书设计: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 民族构成2、 民族分布二、民族政策平等、保障、维护、发展、自治。教后记:

中国的民族篇6

课题

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l        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l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l        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l        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l        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l        本节教材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等知识。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了92%,但我们不能有“大汉族”思想,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奋斗l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难点l        本节识记的知识点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l        理解的知识点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l        能力的培养有;收集、归纳、总结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设备与资源l        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生活动

活动立意课前气氛渲染:视频极具民族风光和音乐特色的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导入新课:同学们,关于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影片,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是描述的什么地方哪个民族的风光和音乐的吗?(云南傣族葫芦丝)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一个大家庭(展示图片中华民族全家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去,了解咱家的一些情况。进入新课:一、我国民族构成播放视频:《我国民族构成》放完停留在最后的画面: 关于视频和上图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9个,除5个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外,还有4个:苗、彝、满、土家)二、我国民族的分布:播放视频:《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民族分布图提问: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读图回答我国汉族的分布有何特征?(东部和中部)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有何特征?(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地区哪个省?(西南地区云南省)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四、民族风情(一)民族乐器:视频介绍马头琴、长鼓等民族乐器并欣赏马头琴演奏万奔腾(二)在民族音乐中欣赏民族服装秀,请同学们记住各民族服装特色,结束时进行提问,答对奖给纪念钞。(三)了解民族特有的节日、活动,每张图片显示1秒,大家挑战一下记忆。设计连线题六组答对奖给纪念钞。(四)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我国有多少种语言?(56种)我国有多少种文字?(30多种)(指导学生分组查找纪念钞上使用了几种少数民族文字。藏、蒙、壮、维4种)五、习题:(略)六、小结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构成、分布等基本特征,同时,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一些民族的风情,让我们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flash:《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未曾上课先进入角色也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别的民族别的表现形式通过设问点明影片要说明的问题并引入教学介绍我国民族构成,使学生首先明确概况两个问题提醒学生要注意审题学习通过视频获得知识、读图得出结论并快速记忆的方法这些问题视频有介绍,图上也能够看出,用在视频后根据地图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和能力。从民族服饰、特有活动激发学生地理兴趣,提问用纪念钞奖励后又指导学生分组查找纪念钞上使用的民族文字,前后呼应。结束用歌声表达民族团结、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媒体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民族知识借用视频解说,形式新颖,学生接受也较快,同时,也利用视频画面引导学生充分读图分析得出结论,民族风情利用图片和视频,形象而且直观。2、学生活动充分,既有课前的收集资料过程,也有课上的表达,课堂显得活泼。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3、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生活。附板书: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一、民族构成二、民族的分布三、民族政策四、民族风情

中国的民族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中国的民族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中国的民族(精选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初步分析...

  • 东南亚(通用15篇)

    东南亚篇1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

  • 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精选2篇)

    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篇1《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教学设计——第二节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学 ...

  • 矿产资源(通用17篇)

    矿产资源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的分布特点。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

  • 中国的人口(2)

    本学期总第6课时本单元第 6 课时授课日期9.13课题第二章 第1节 中国的人口(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

  • 八年级地理上册《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 工业

    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新中国工业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较高的增长速度、独立的工业体系和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2.知道...

  •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

  •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

  • 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重点难点】;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

  • 水资源

    教案人教版地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