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0:50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学习莫泊桑的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主要应体会两点:一是描写人物的肖像和行动,展示他们的心理,表现其各自的思想性格;二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点描写。
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来认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我们来学习此文,看作者莫泊桑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阅读课文,掌握字词。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
简陋 魅力 荒谬
戏谑 迸发 捋
二、辨析
┍鉴┍魅┍庞
┕签┕魁┕宠
1、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在人物描写上显示了作者莫泊桑卓越的才能。仔细阅读课文,请找出描写四位作家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肖像: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福楼拜┝语言:嗓音特别洪亮。……
┕行动: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
屠格涅夫┍肖像:白脸
┕语言:声调\'轻弱并有点犹豫\'……
┍肖像:头很小却很漂亮……
都德┝语言: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
┕行动: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肖像:中等身材,微微发胖,……
左拉┝语言:他很少讲话,……
┕行动:他爬了六层楼梯累得呼呼直喘……
2、读了本文,你认为这四位作家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福楼拜是热情大方,才智过人。
屠格涅夫是老年持重、感情丰富。
都德是活泼快乐、言语生动。
左拉是坚毅刚强、思想深沉。
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文章第一段写福楼拜家住所的陈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写住所的陈设,表明福楼拜生活的简朴,创作的勤奋。
4、通过本文的学习,给你在人物描写上有哪些启迪?
要描写人物就要抓住其最显著的特点;可以从肖像、语言、动作等多角度地描写人物;特别是描写群体人物时,还要注意有主次、详略之分。
中考解析
(上海市)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山村传圣火
(1)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唯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当晚霞在西山梁上一消失,村庄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
(2)伏龙山脚下的分水塘村,村边有一口大水塘,它能把泛滥的洪水分成两股向山外泄泻,一股向西北流入浦江县,另一股向东南汇入义乌江,哺育义乌儿女。这一自然地理环境,仿佛早就预示着:时代的潮流,将在这里孕育成一份雄健的动力。
(3)在这个群山包围着的小村庄中,陈家五开间宅子西侧面那一间多年未修的柴屋里,每天晚上都漏出丝丝缕缕的灯光,直到黎明。伴着灯光的是陈家老大陈参一,也就是陈望道。晕黄的一圈柏油灯光,照着这个二十九风的年轻人,照着他面前这张用铺板搁成的\'书桌\'以及桌上一叠中外文书籍。灯光,自然更集中于狼毫小楷笔锋所至的那一页稿纸,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在他手下一行行慢慢地延伸,延伸……随着夜的深沉,气温越来越低,他拎起脚跟边的火笼,拿一支竹片,拨了拨款越来越黯淡的炭火,然后将手搁在上面烘着。这也是他休息的时刻,趁着这机会,他总是像检查有无疏漏似的,翻阅堆在一边的那一叠厚厚的稿纸;第一页,赫然出现了这样五个方方正正的楷书,映得微弱的灯光倏地一亮:
(4)共产党宣言
(5)这是一部一问世便震颤了旧世界的巨著。他知道这项使命实在太重大太神圣:同样是纸上的文章,传播的却是照亮中华民族心灵的一把圣火,呼唤的是春暖华夏的一声惊雷;使用的同是一支狼毫笔,但一钩一划都是撕破整个旧世界黑幕的一道道闪电,于无声处聆听的却是埋葬旧世界的丧钟!
(6)陈望道谨慎地选择了自己的故乡作为完成这项使命的地点。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呕心沥血翻译着。1920年8月,中文全译本终于面世:白报纸,32弄,共58页;印数一千册;首版封面的五分之四是马克思肖像;译者署名为陈望道;定价为\'大洋一角\'。
(7)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
(8)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肖像。
(9)这是在华夏土地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种革命的武器,交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手里。
(10)这也是第一次,以最通俗易懂最精练有力的中国语言文字,号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渴望着光明与解放的劳苦大众--
(11)\'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2)《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受到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几天内便销售一空。9月,加印了一千册。几年来,一印再印,仅平民书社1926年1月到5月就重印了十次。《共产党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科学阐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华大地。
(13)星火一旦燎原,就势不可挡。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千山万水到达了陕北。一个仲夏的夜晚,在陕北保安的一孔窑洞里,在昏黄的油灯下,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面对坐在一张方凳上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起他革命理想的形成过程和艰难困苦的革命生涯,感慨地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就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1.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这项使命\'是指______________ 。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介绍了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只有薄薄的58页,而第⑤段却说它是一部\'巨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⑧⑨⑩段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标题《山村传圣火》中的\'圣火\'是指《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6.联系全文,简述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和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记叙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助于对全文的理解。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是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二是表现了当时农民的蒙昧(农村的落后、闭塞)。
2.本题考查对代词及重点语句的理解。\'这项使命\'是指翻译《共产党宣言》。第⑤段中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翻译《共产党宣言》这项使命的重大和神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第⑤段中所说的\'巨著\'是强调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深远影响
4.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定及重要词语的理解。第⑦⑧⑨⑩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突出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5.本题通过分析文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标题中的\'圣火\'是指《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6.此题深层次的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及概括能力。简述必须把握\'反响\'和\'影响\'的不同含义。尤其要明确,\'影响\'既包括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又包括对革命领袖的影响。
社会反响:《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受到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几天内销售一空。
深远影响:①《共产党宣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科学阐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华大地;②《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革命信仰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课外拓展
一、关于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医师家庭。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录》《十一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忧郁情调。1856年发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暴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1867年写出历史小说《萨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隶国家雇佣军队起义为背景,描写起义军首领马多和迦太基姑娘萨朗波的恋爱。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情感教育》(副题《青年人的故事》),描写一个丧失理想、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青年的生活。1874年发表《圣安东尼的诱惑》,取材宗教传说,反映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绝望。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法尔和白居谢》,描写两个找不到生活理想的人物的一生,充满浓厚的悲观情绪。他的作品,文字精练,是法国近世散文的典范。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长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中一月》和散文诗等。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出生于工程师家庭。当过职员。早期作品受浪漫主义影响,后来信奉实证论哲学,写出长篇小说《台莱斯·拉甘》,用生理原因解释主人公的行为。第二帝国的崩溃和巴黎公社起义促使他注意社会问题。1871~1893年间,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其中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内容主要通过一个家族中各个成员的不同遭遇,以自然主义笔法反映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还发表《实验小说论》,提出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1894年后陆续写出《三个城市》(《卢尔德》《罗马》《巴黎》)一套长篇小说,揭露罗马教会的卑鄙勾当,也反映了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德雷福斯案发生后,1898年发表《我控诉》一文,抨击法国反动当局,因此被判徒刑,后来逃亡英国。最后一套长篇小说《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多产》《劳动》《真理》),继续发挥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迪耶普小城附近一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刚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应召入伍,亲身经历了法军的惨败。退伍后,从1872年开始,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做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在1880至1890年之间写成,有中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
莫泊桑生在法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道德风尚的丑恶,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嘲讽。只有在下层人民中,他才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他的作品同情和表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质朴。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学习莫泊桑的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主要应体会两点:一是描写人物的肖像和行动,展示他们的心理,表现其各自的思想性格;二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点描写。
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来认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我们来学习此文,看作者莫泊桑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阅读课文,掌握字词。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
简陋魅力荒谬
戏谑迸发捋
二、辨析
┍鉴┍魅┍庞
┕签┕魁┕宠
1、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在人物描写上显示了作者莫泊桑卓越的才能。仔细阅读课文,请找出描写四位作家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肖像: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福楼拜┝语言:嗓音特别洪亮。……
┕行动: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
屠格涅夫┍肖像:白脸
┕语言:声调"轻弱并有点犹豫"……
┍肖像:头很小却很漂亮……
都德┝语言: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
┕行动: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肖像:中等身材,微微发胖,……
左拉┝语言:他很少讲话,……
┕行动:他爬了六层楼梯累得呼呼直喘……
2、读了本文,你认为这四位作家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福楼拜是热情大方,才智过人。
屠格涅夫是老年持重、感情丰富。
都德是活泼快乐、言语生动。
左拉是坚毅刚强、思想深沉。
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文章第一段写福楼拜家住所的陈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写住所的陈设,表明福楼拜生活的简朴,创作的勤奋。
4、通过本文的学习,给你在人物描写上有哪些启迪?
要描写人物就要抓住其最显著的特点;可以从肖像、语言、动作等多角度地描写人物;特别是描写群体人物时,还要注意有主次、详略之分。
中考解析
(上海市)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山村传圣火
(1)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唯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当晚霞在西山梁上一消失,村庄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
(2)伏龙山脚下的分水塘村,村边有一口大水塘,它能把泛滥的洪水分成两股向山外泄泻,一股向西北流入浦江县,另一股向东南汇入义乌江,哺育义乌儿女。这一自然地理环境,仿佛早就预示着:时代的潮流,将在这里孕育成一份雄健的动力。
(3)在这个群山包围着的小村庄中,陈家五开间宅子西侧面那一间多年未修的柴屋里,每天晚上都漏出丝丝缕缕的灯光,直到黎明。伴着灯光的是陈家老大陈参一,也就是陈望道。晕黄的一圈柏油灯光,照着这个二十九风的年轻人,照着他面前这张用铺板搁成的"书桌"以及桌上一叠中外文书籍。灯光,自然更集中于狼毫小楷笔锋所至的那一页稿纸,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在他手下一行行慢慢地延伸,延伸……随着夜的深沉,气温越来越低,他拎起脚跟边的火笼,拿一支竹片,拨了拨款越来越黯淡的炭火,然后将手搁在上面烘着。这也是他休息的时刻,趁着这机会,他总是像检查有无疏漏似的,翻阅堆在一边的那一叠厚厚的稿纸;第一页,赫然出现了这样五个方方正正的楷书,映得微弱的灯光倏地一亮:
(4)共产党宣言
(5)这是一部一问世便震颤了旧世界的巨著。他知道这项使命实在太重大太神圣:同样是纸上的文章,传播的却是照亮中华民族心灵的一把圣火,呼唤的是春暖华夏的一声惊雷;使用的同是一支狼毫笔,但一钩一划都是撕破整个旧世界黑幕的一道道闪电,于无声处聆听的却是埋葬旧世界的丧钟!
(6)陈望道谨慎地选择了自己的故乡作为完成这项使命的地点。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呕心沥血翻译着。1920年8月,中文全译本终于面世:白报纸,32弄,共58页;印数一千册;首版封面的五分之四是马克思肖像;译者署名为陈望道;定价为"大洋一角"。
(7)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
(8)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肖像。
(9)这是在华夏土地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种革命的武器,交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手里。
(10)这也是第一次,以最通俗易懂最精练有力的中国语言文字,号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渴望着光明与解放的劳苦大众--
(11)"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2)《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受到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几天内便销售一空。9月,加印了一千册。几年来,一印再印,仅平民书社1926年1月到5月就重印了十次。《共产党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科学阐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华大地。
(13)星火一旦燎原,就势不可挡。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千山万水到达了陕北。一个仲夏的夜晚,在陕北保安的一孔窑洞里,在昏黄的油灯下,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面对坐在一张方凳上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起他革命理想的形成过程和艰难困苦的革命生涯,感慨地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就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1.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这项使命"是指______________。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介绍了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只有薄薄的58页,而第⑤段却说它是一部"巨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⑧⑨⑩段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标题《山村传圣火》中的"圣火"是指《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6.联系全文,简述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和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记叙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助于对全文的理解。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是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二是表现了当时农民的蒙昧(农村的落后、闭塞)。
2.本题考查对代词及重点语句的理解。"这项使命"是指翻译《共产党宣言》。第⑤段中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翻译《共产党宣言》这项使命的重大和神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第⑤段中所说的"巨著"是强调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深远影响
4.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定及重要词语的理解。第⑦⑧⑨⑩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突出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5.本题通过分析文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标题中的"圣火"是指《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6.此题深层次的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及概括能力。简述必须把握"反响"和"影响"的不同含义。尤其要明确,"影响"既包括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又包括对革命领袖的影响。
社会反响:《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受到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几天内销售一空。
深远影响:①《共产党宣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科学阐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华大地;②《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革命信仰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课外拓展
一、关于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医师家庭。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录》《十一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忧郁情调。1856年发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暴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1867年写出历史小说《萨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隶国家雇佣军队起义为背景,描写起义军首领马多和迦太基姑娘萨朗波的恋爱。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情感教育》(副题《青年人的故事》),描写一个丧失理想、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青年的生活。1874年发表《圣安东尼的诱惑》,取材宗教传说,反映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绝望。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法尔和白居谢》,描写两个找不到生活理想的人物的一生,充满浓厚的悲观情绪。他的作品,文字精练,是法国近世散文的典范。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长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中一月》和散文诗等。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出生于工程师家庭。当过职员。早期作品受浪漫主义影响,后来信奉实证论哲学,写出长篇小说《台莱斯·拉甘》,用生理原因解释主人公的行为。第二帝国的崩溃和巴黎公社起义促使他注意社会问题。1871~1893年间,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其中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内容主要通过一个家族中各个成员的不同遭遇,以自然主义笔法反映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还发表《实验小说论》,提出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1894年后陆续写出《三个城市》(《卢尔德》《罗马》《巴黎》)一套长篇小说,揭露罗马教会的卑鄙勾当,也反映了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德雷福斯案发生后,1898年发表《我控诉》一文,抨击法国反动当局,因此被判徒刑,后来逃亡英国。最后一套长篇小说《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多产》《劳动》《真理》),继续发挥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迪耶普小城附近一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刚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应召入伍,亲身经历了法军的惨败。退伍后,从1872年开始,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做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在1880至1890年之间写成,有中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
莫泊桑生在法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道德风尚的丑恶,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嘲讽。只有在下层人民中,他才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他的作品同情和表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质朴。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仔细描摹,比较几个人物的不同写法
3、学习本文行文顺序、材料剪裁方面的特点
4、课文语言丰富,让学生细细品味,注意积累
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难点: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让学生交流查阅有关作者及四位作家的资料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魅mèi 皙xī 捋luō 踝huái
谬miù 颅lú 膺yīng 琐suǒ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课文
主旨:这篇文章描写了福楼拜等四位作家在星期天聚会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事业的执着的追求、博学多识的才干及深厚的友谊。
五、问题研讨
1、熟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人物 肖像 语言 动作 性格
福楼拜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2、让学生揣摩课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比较几个人物不同的写法。
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的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
左拉:最详细具体
都德:较详细 形成鲜明对比
肖像描写 福楼拜:略写
屠格涅夫:一句话,最简略
1、没有具体铺开写,只是概述了他们的说话内容
语言描写 2、描绘了谈话的声调仪态
3、对口才也做了一些评论
福楼拜:全文中心人物,详写
左拉:坐相比较特殊,也较详细
动作描写 都德:略写
屠格涅夫:一句话
写作家的肖像、语言、动作,又是为了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3、本文写了四位作家,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
a、按时间顺序来写:
第一个 屠格涅夫
过了一会 都德 注意语言标志
接着 左拉
渐渐地 人越来越多
b、像舞台剧结构
时间:星期天
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人物: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
主要内容: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
人物之间的交流
4、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
如:第3小结的议论,使读者对这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抒情、议论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5、体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运用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分析说明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历城区锦绣川中学 张立美
教学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体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运用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体会行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行写作练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课:
我虽然是第一次踏上长清这块土地,但是,长清人的热情大方、质朴豪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咱班的一位身穿橘黄和黑色相间的上衣的男孩,他圆圆的脸庞上洋溢着微笑,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也遮不住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让我在这个春暖乍寒的
了日子里,感到阳光的温暖,你们猜猜他是谁?
(生答)杨光!
哪一位是杨光?站起来我瞧瞧, 你们是怎么猜到的?(生谈理由)
怎样才能更好的刻画人物呢?这一节课我们跨越时空隧道,去拜访一位世界文学巨匠,看看他是怎么作的。
二、新授: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或者向同学着重强调的字词。
2、用一句话表示所感知到的环境氛围。如:这是一个…………的聚会。
3、文学常识简介:
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
(二)研读赏析
(导语 ):这几位文学大师倾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位都值得永远敬仰。
1、你最喜欢哪一位?作者莫泊桑是怎样刻画他们的性格的?
(提示:可从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方法:找一名擅长漫画的同学上讲台划出四位文学家的肖像,学生根据漫画分析人物性格
教师以福楼拜为例:
肖像描写:
蓝色的大眼 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语言描写:
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
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动作描写:
“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和讲一小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性格特点:博学善辩,热情好客、开朗豪爽。
以此为例概括其他三位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博学多识,
都德:开朗活泼幽默健谈
左拉:沉默寡言坚毅聪慧
2、你认为作者为何能把人物的性格表现的如此鲜明,将人物刻画得那么栩栩如生?
(同桌之间讨论,教师巡视、倾听、点播。)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示下列内容:
准确的肖像描写
(1)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
(2)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3)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4)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补实但很固执的面庞。
(5)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和性格。
(6)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
(7)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墨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8)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 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精彩的语言描写
(1)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2)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3)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
(4)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的脸上录打谈话的气氛
生动的行动描写
(1)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2)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
(3)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4)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物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
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
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纯客观描写:
“头颅不漂亮,肥胖的脸,近视眼。”
(小结):
(1)抓住了四位作家不同的特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和以往的纯客观描写不同,作者在记叙、描写的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插入了恰切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的认识这位作家。
3、品味语言
(导语 ):文章写了四位作家,每一位作家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靠得是作者在抓住人物最大特征和兼顾人物各自性格的同时运用了准确的语言。
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品读,可用“我发现 用得好,好在 ”来回答。
(学生思索发言,教师适当点播)
如:(1)我发现“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的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用得好,好在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福楼拜热情万分,激情洋溢的神态。
(2)我发现“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中“迸发”一词用得好,好在用的准确而生动,两块石头撞击在一起,发出了火化。
三、拓展延伸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写咱班的一位同学,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
1学生写作。
2生读作品。
3问被写者满意与否?
4其它学生谈优缺点。
四、本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
推荐阅读: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的《羊脂球》
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阅读训练
阳新县实验中学 郭西合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1、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语段的主要内容。
2、 本语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
3、 在运用语言的准确和精炼上,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表示它的行为,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老是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类似的语句去敷衍了事。”试从本语段中找出这样的一个动词,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4、 文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 修辞手法,它是将“ ”说成是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迸发出一束启蒙的火花的。从这一形象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福楼拜 的性格特征,让人深受启迪。
参考答案:
1、福楼拜的激情讲演或者辩论2、动作、神情。3、一个“跨”字,形象地表明了福楼拜动作移动之快,很好地表达了他奔放热情的性格特点。4、比喻,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思想活跃、博学多识。
教学目标:
I知识与能力:
1、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3、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II过程与方法:讨论法
III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当时欧洲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肖像、语言、行动特点的句子,思考这些名人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星期天,是忙碌了一周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最想在家做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一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二、进入情景,感知氛围。
1、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记叙了星期天福楼拜家的一场聚会。)
2、这是一个怎样的聚会?(充满学术气氛的、气氛热烈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充满生活色彩的、有着浓郁的人文氛围的、充满了心灵内在的欢乐的、志同道合的„„言之成理即可。)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在众多的人物中,作者着重刻画了哪几位?(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2、你能根据课文猜出插图中分别画的是谁吗?请说出你的依据。(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并依次给人物标上代号。)
生:A应该是福楼拜,书上说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风帆”。而A的衣服就鼓了起来,如同风帆一样。
生:C是都德。文中提到“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C是图中胡须和头发是最多最长的。
师: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C是都德的?
生: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插图中除了福楼拜他的手势。
师:这些句子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生:活跃、好动。
师:是啊,你看,一进来他就说个不停。(齐读第五段)
师:他为什么只用几句话就能勾画出某人的轮廓?
生:他善于思考和观察。
师:而他眼中的巴黎是什么样的?
生:“贪图享受、寻欢作乐”的。
师:可见他对于当时社会是什么态度?
生:痛恨。
生:厌恶。
师:我们用一个成语概括——愤世嫉俗。都德的代表作《小东西》也就表现了一位破产商人的悲惨生活。
生:B可能是左拉。第八段中提到“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还有“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我觉得B比较吻合。
生:不对,B应该是屠格涅夫。因为屠格涅夫“仰坐在沙发上”,而左拉是“歪在”沙发上。相比较而言,B向后靠的幅度要比D来得大。所以B应该是屠格涅夫。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除了坐姿以外,屠格涅夫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
生:还有“蓝色的大眼睛”“白皙的脸”“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
师:“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是怎样的?(因为屠格涅夫是背对大家的,所以在这里插入屠格涅夫的图像,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他的外貌特征。)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虽然屠格涅夫和福楼拜是好朋友,但他们的个性是不同?他们的个性各是什么样的?
生:屠格涅夫是个内向平静的人。一件普通的事到了他的嘴里就带上了“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说明他非常善于思考也善于观察。
师:很好,福楼拜呢?
生:他是个热情外向、个性张扬的人。比如:朋友来了,“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又比如“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又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生:我反对。那是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但结尾“他分别送到前厅„„”,倒可以看出他对待朋友非常热情。
生:但佣人不是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文中用了“几乎”二字,和前面的“总”相结合,说明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屠格涅夫都会亲自为朋友开门的。因此我仍旧坚持自己的观点。
(反驳的同学嘟囔着说:“我又没说他不热情,只是最后一句话更能看出来嘛!”)师:同学们看得都非常仔细。那福楼拜还有怎样的魅力能吸引这么多客人“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络绎不绝,“以至于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呢?
生:博学多识。“他可以用一句话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在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师:这两块石头碰撞在一起,比喻什么?
生: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
师:福楼拜的思想可以跨越几个世纪,找到相似的事实或格言,可见他的确博学多识,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莫泊桑对他的老师有什么态度?
生:敬仰。
师:此处用了“迸发”一词,和前文什么语句相呼应?
生:“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
师:正如福楼拜所说的:“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
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
师:正是因为他的热情好客,客人愿意来,更因为他是博学睿智的人,大家乐意来。“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客人们怎愿失去这汲取精神食粮的绝好机会呢?最后我们来谈谈左拉吧。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他很温和。在话被人打断时,他仍“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同时也很执着。
生:他“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外貌中透露着坚毅的性格。
师:对,左位个性温和,但在关键时刻同样也很坚强。在后来法国发生的的德雷福斯事件中,他挺身而出,在报纸上发表《我控诉》一文,痛斥反动政府。结果被判刑,被迫流亡英国,并在那里去世。
四、总结积累,以文读人。
1、莫泊桑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这几位大作家的音容笑貌,你从莫泊桑的文章中学到了哪些有关写作方面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
1、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他应该也是这个家庭聚会的参与者。假设在这个星期天里,四位文学巨匠都在,这时,莫泊桑来了。他们会聊些什么?各自又有怎样不同的表情?请发挥想象,续写文章。
2、查找莫泊桑、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相关资料,思考莫泊桑为什么选择这四位作家进行具体描写,他们之间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阅读这几位作家
备课时间2003年3月27日 教师 徐焰
教学目标 :
1、能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
3、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教学难点 :
1、前面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人物的描写,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较为陌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群体人物的分析。
2、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设计;
要体现新课标的理论,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思考问题。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课文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的描写,知道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今天我们来结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作业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这四位大作家都是谁呢?
生: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
2、(出示有关几位作家简介的投影片)几位作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谁呀?为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这位作家吗?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18 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指点投影片,简介莫泊桑)莫泊桑(1850-1893),法国文学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1、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生:(齐答)形散而神不散。
教师: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写星期天在福楼拜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四位大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的。我们这节课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2、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几位作家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我们先来看主人——福楼拜(板书:福楼拜)“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一直都有客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回答:可见福楼拜朋友特别多,与他的交往都很密切。这也可以看出他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很高。(意思对即可)
(2)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呢?
回答: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3)找一下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回答:肖像描写是“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语言描写有“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4)从对福楼拜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博学善辩。(板书:博学善辩)
(5)找有关福楼拜动作描写的语句。
“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方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6)福楼拜朋友这么多,可他是“分别送”、“单独和每个人讲”、“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些短语说明什么呢? 把关键词语通过重读表现出来。
可见福楼拜是一个热情好客、开朗豪放的人。(板书:热情豪放)
(7)“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可见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关系怎么样?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呢?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和共同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8)找出作者对屠格涅夫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
肖像描写的是“白的脸”。
语言描写是“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那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还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动作描写是“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9)谁能用短语概括一下屠格涅夫的思想性格特征呢?
博学多识。老年持重。(板书:博学多识 老年持重)
(10)刚才我看到大家把关于都德、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都在书上勾画出来了,通过这些描写你们看这是两位具有什么思想性格特征的大作家呢?
都德活泼开朗,而且很幽默。
左拉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但是坚毅聪慧。
教师总结:
这都不是一眼就能直接看出来的,因此作者的这种肖像描写已不是纯粹的客观描写,而是用议论来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了,并把自己对左拉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纯客观的自然描写就只能是“肥胖的脸,近视眼”,而在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对我们同学作文也很有启发。另外,为什么我们在读完课文之后就能说出四位作家不同的性格特征呢?因为作者莫泊桑抓住了四位作家的不同特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知识的拓展
我们做一个小练习:四位作家的思想性格特征我们现在都已经掌握了,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续写
2、完成《语文评介手册》
师:本文是一篇人物群像速写,这些人物是怎样组织串联起来的呢?
生:“第一个到来的是伊万. 屠格涅夫”“过了一会儿,督德也来了”,“接着来的是左拉”,“渐渐地人越来”“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陆续走了”。
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用“时间顺序”把众多的人物组织起来的。
(师板书“时间顺序”和人物)
师:众多人物,肖像不同,性格迥异,你能不能将书中的人物与插图里的人物对号入座呢?
(生异口同声地答“能——”)
(生细读文章与插图对照约六七分钟。)
师:这么多人物中,福楼拜是中心人物。那么,已经认定福楼拜的请举手。
(生齐刷刷举手。)
师:翟茜茜,你来给大家介绍哪一个是福楼拜。
翟:图中站着的,张开双臂的人是福楼拜。
师:对吗?
生:生齐答“对——”。
师:你怎样认定出来的?
翟:书上写着“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是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福楼拜的动作幅度大,夸张,奔放,充满热情,一眼就能看出来。
师:也就是说,我们认定福楼拜是作者动作描写的成功。
(师板书“动作”。)
师:图中三个坐着的人物中,你认出——(师指着黑板语速放慢)都德了吗?
生 :异口同声:认出了。
师:曹亚林,请你来介绍。
曹:坐着的三个人中,中间一个是都德。
(其余生大部分答“对——”个别几个学生很诧异)
(师打断争议)
曹:文中写“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胡子尖。”这说明他的头发浓密,胡子很长。(刚才个别几个学生此时低声说“就是就是”)
师:我们之所以准确认定都德,是因为作者突出刻画都德的“肖像”特点,(师板书“肖像”)
师:同学们,作家们坐到一起,不说话吗?文中怎么没有“语言”呢?
卢项曾:有,只不过没有直接描写。
师:对,没有直接描写,但是有间接描写,请同学们以福楼拜为例,找出具体语言描写。
(生默读画句。)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面军号。”
师:刚才这几个同学读的,的确是福楼拜的语言描写。
同学们,我们刻画一个人物,就可以模仿本文,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写语言动作,外貌等。下面的时间交给你,你也来模仿本文刻画咱们一个同学,不记名,要让大家一下猜出来。
(生安静地写作。)
师:哪位同学把自己的片断读读。
卢项曾:他在我们班的个子算中等,脸上有一颗伟人的标志,是个胆小鬼,说起话来有时大大咧咧,有时小声小细。回答问题时声音像绵羊一样,好像是某些地方不舒服,发不出正常的声音。他若是挨了打,发出的叫声叫人听起来并不觉得痛苦,反而有点好笑。
(其余生异口同声——朱浩然啦)
师:好,描写得成功。其余的同学两人一组把片断练习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
屠格涅夫
时间顺序 都德 肖像
左拉
福楼拜 动作 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
5.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感受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对群体人物的分析,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2.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设想】
1.指导思想:要体现新课标的理论,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思考问题。
2.教法设计:自学引导法
3.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必须抓住他们的特点。不少作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刻画人物的一篇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做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有中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质朴。
3.有一次福楼拜让莫泊桑写一百篇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是什么?众说纷纭。就其主要分歧来说:一种意见认为,本文的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另...
琼海市潭门中学(邮编:571431)卢传明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一、复习提问 师问:作者认为小孩子应不应该读寓言?理由是什么?你可以借鉴原文,但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生答:不...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和颁布,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有力的支撑条件下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呈现出生机,焕...
甘肃唐军文义教初二册课本认为《木兰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因此把全诗分...
韩一宇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接受,总有其特定的社会土壤和话语空间。而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借助翻译,在接受国成功地实现...
孙和平“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大型合唱歌曲...
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颜浩端木蕻良是东北流亡作家群的重要成员。这个创作群体包括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
龙怀珠摘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是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爱国主义名篇。作者把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与整个民族的悲剧联...
迂回侧击显实效──《土地的誓言》教学难点 突破记浙江省宁波惠贞书院许达人教版新教材以选名家名篇为主,这是对的。但有...
教后记一:《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一、 导入 :歌曲是生活的阳光雨露,一首优秀的歌曲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灵,...
《马》关于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热爱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