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1:40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本模块的第1章至第4章,从分子水平阐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基因的结构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第5章则从生物变异入手,从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第4章《基因的表达》的延续和拓展。
本节教学可用1课时,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
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具体过程参见教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并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本质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怎样全面理解dna分子碱基对的改变可能导致的结果呢?是不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改变就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讨论英文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然后,教师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推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例如,射线(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容易引发癌症,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容易导致皮肤癌;据报道,在医院放射室工作的医生容易患癌症;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时,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得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的1.激素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a:知道)。2.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a:知道)。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
教学课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课时总2课时 第1、2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了解)能力目...
【阅读】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及研究基因组(genome)包含的遗传信息经转录产生mrna,一个细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表达的...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减数分裂有三种类型: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和居间减数分裂。合子减数分裂有些低等植物(...
3.4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利用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题必修1 第3章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授课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一、教材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的开篇,(该内容在中图版为第二单元的《基因的表达》)是本章...
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
一、染色体变异的种类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⑴缺失、⑵重复、⑶倒位、⑷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
第五章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过程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主...
第3节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一、教学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