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7
地位分析
从这一节开始学习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来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根据历史发展的情况,新中国成立至今五十多年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
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76年10月之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节讲述的是第一阶段的历史,是转折和过渡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教学思路
本课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行叙述,包括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教师应充分运用媒体资料,如历史图片、录像、电影等进行讲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适当补充一些知识,或推荐一些书籍给学生,以增强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小结可联系今天中国的强大,探讨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重点分析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提议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联合政府。这一主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深受社会各界拥护。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行使国家权力。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的施政方针,起着临时宪法作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国内:明确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因为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国际:明确社会主义政权的存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重点突破方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本课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条件,使学生了解会议召开的必然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根据与会人员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强调这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的盛会。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权的性质,认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最好组织形式。要强调它的内容、性质和意义。可适当联系现在的政协会议,突出其民主性和历史作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本课又一重点和难点。要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的领导领导地位和作用。学生可能涉及到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纠正,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可组织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典型史事进行论证,教师再归纳、分析和总结。
课堂导入
本课导言具有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由学生阅读后思考。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阶段及政权性质,引入新课。
地位分析
从这一节开始学习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来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根据历史发展的情况,新中国成立至今五十多年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
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76年10月之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节讲述的是第一阶段的历史,是转折和过渡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教学思路
本课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行叙述,包括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教师应充分运用媒体资料,如历史图片、录像、电影等进行讲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适当补充一些知识,或推荐一些书籍给学生,以增强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小结可联系今天中国的强大,探讨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重点分析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提议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联合政府。这一主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深受社会各界拥护。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行使国家权力。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的施政方针,起着临时宪法作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国内:明确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因为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国际:明确社会主义政权的存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重点突破方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本课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条件,使学生了解会议召开的必然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根据与会人员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强调这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的盛会。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权的性质,认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最好组织形式。要强调它的内容、性质和意义。可适当联系现在的政协会议,突出其民主性和历史作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本课又一重点和难点。要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的领导领导地位和作用。学生可能涉及到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纠正,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可组织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典型史事进行论证,教师再归纳、分析和总结。
课堂导入
本课导言具有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由学生阅读后思考。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阶段及政权性质,引入新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东亚的封建国家-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朝鲜王国的建立,大和统一日本,大化改新,...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14~15世纪欧洲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 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新贵族的出现。斯图亚特...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的发表...
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篇1摘要:新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
古代亚非文化-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掌 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能力训...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的学习,使学生从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中找到对自己人生发展的警示;通过约翰...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树立起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其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
一、填空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发生着天翻地...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