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 > 高二数学教案 > 椭圆的定义(通用2篇)

椭圆的定义(通用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椭圆的定义篇1

(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探索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椭圆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教师:我们这节课讲的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哪位同学能说出几个椭圆在实际生活及自然界的例子?

教师: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而且要学会用我们的知识去分析和研究我们观察到的东西。

探索研究:

教师:椭圆在生活中这么普遍,那么哪位同学会画椭圆吗?(找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椭圆的画法。

教师:哪位同学能用数学语言定义一下椭圆(找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①    平面内 ②两个定点③常数大于两定点间距离

教师:我们现在知道什么是椭圆了,可是我们数学要研究一个曲线这还远远不够吧?首先要求出这个曲线的方程,然后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教师:那么椭圆的方程怎么求呢?求曲线方程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a2

x2

b2

y2

+

=1 (a>b>0)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由教师主笔完成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推导完成后,继续引导学生探索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是:

y2

a2

+

x2

b2

=1  (a>b>0)

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是:

教师:在椭圆的标准方程形式上有何特点?方程中有几个参数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三个参数,两个关系”

“三个参数,a、b、c

两个关系,等量关系:a2-c2=b2

不等关系:a>b>0,a>c>0.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以下练习

16

x2

-9

y2

+

=1 

3、

5

x2

3

y2

+

=2 

1、

练习一、以下哪几个方程表示的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16

x2

16

y2

+

=1 

4、

2、2x2 + 4y2=1

练习二

如果方程x2+ky2=2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

教师和同学一块儿完成解答。

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总结一节课收获

教师小结:⑴注意观察生活,多思考,多分析,多研究

⑵知识  ①椭圆的画法

②椭圆的标准过程推导

③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探索性问题:当参数a、c变化时,将会对椭圆有什么样的影响?参数b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椭圆的定义篇2

教学目标 :

1、椭圆是圆锥曲线的一种,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这部分内容中的知识点学生必须达到理解、应用的水平;

2、利用投影、计算机模拟动点的运动,增强直观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其中a>c容易出错。

教学难点 :方程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

(1)复习

提问:动点轨迹的一般求法?

(通过回忆性质的提问,明示这节课所要学的内 容与原来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后面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作好准备。)

(2)引入

举例:椭圆是常见的图形,如:汽车油罐的横截面,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天体中,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等等;

计算机:动态演示行星运行的轨道。

(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学习椭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借计算机形成生动的直观,使学生印象加深,以便更好地掌握椭圆的形状。)

(3)教学实施

投影: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一般用2c表示)

常数一般用2表示。(讲解定义时要注意条件:)

计算机:动态模拟动点轨迹的形成过程。

提问:如何求轨迹的方程?

(引导学生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板书: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略)

(推导中注意:1)结合已画出的图形建立坐标系,容易为学生所接受;2)在推导过程中,要抓住“怎样消去方程中的根式”这一关键问题,演算虽较繁,也能迎刃而解;3)其中焦点为F1(,0)、F2(c,0),;4)如果焦点在轴上,焦点为F1(0,)、F2(0,c),只要将方程中,互换就可得到它的方程)

投影:椭圆的标准方程:

()

()    

投影:例1平面内两个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方程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所求轨迹为椭圆;则只要求出、、即可)

形成性练习:课本P74:2,3

(4)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椭圆的定义中,

②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焦点的位置看,的分母大小来确定

③、、的几何意义

(5)作业 

P80:2,4(1)(3)

椭圆的定义(通用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字母能表示什么

    教材: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一册(P89--93)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 《完全平方公式》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在变式中,拓展提高;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三 ) 》教学案例点评

    背景介绍本学期,我们二中八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渤海大学范文贵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改革尝试。范老师现正在华东师...

  • 《函数性质的运用》案例分析

    一、相关背景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在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实际上需要学...

  • “预设”与“生成”不是“你死我活”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

  • 简单的线性规划(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

  • 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

  •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

  •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会一般不等式的证明的基础上,学会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不等式;(2)在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