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 > 高一化学教案 > 碱金属(精选16篇)

碱金属(精选16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6

碱金属篇1

第一节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教给学生初步的研究化学的一般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实验准备:

1.学生分组(24组):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刀、滤纸(每组2张)、金属钠(大块)、酚酞试液、蒸馏水。

2.教师演示:水槽、小试管、镊子、小刀、滤纸、金属钠、火柴、硫酸、空塑料瓶、胶塞、大头针、酒精灯。

[引言]请同学门看课本上28页的章图,观察li,na,k,rb,cs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由此可以推测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讲述]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li,na,k,rb,cs和fr的化学性质相似,且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可溶于水的强碱,故称它们为碱金属元素。

[板书]第二章碱金属

[讲解]碱金属的代表元素为na元素,本节课学习第一节钠。

[板书]第一节钠

[投影]本节课学习目标强调钠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识记理解应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存在和用途√

[板书]一、钠的性质

[讲述]本节课我们准备运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钠的性质。

[阅读]学生阅读实验报告的内容。

[讲述]实验操作要求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实验1、钠在空气中燃烧2、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时注意:1、取用钠时,打开瓶塞闻一下瓶中液体的味道(是煤油)。思考钠为什么不暴露在空气中?

2、用镊子夹取钠,不能用手拿考虑为什么?

3、大块钠切割时你能获得什么现象和结论?(特别注意钠块断层的变化)在玻璃片上切割时镊子要夹紧,刀不要切手,余下的钠放回瓶中,切下的钠用滤纸吸干煤油。

4,实验中同学们要团结,相互协作,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全面观察,积极思考依据什么观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巡回查看指导,实验完毕让学生对实验报告整理。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依据什么现象,推出钠有什么性质;其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能些是化学性质?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请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

然后由教师和一名学生完成课本实验[实验2-4]

[投影]

1,物理性质:

(1)硬度小

(2)熔、沸点低,熔点97.81℃

沸点882.9℃

(3)密度小0.97g/cm3

(4)银白色光泽(5),导电,导热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22na+o2点燃na2o2

(2).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学生练习],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还原剂

[讲解]从氧化还原角度看,在上述反应中,钠均失去电子做还原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具有强还原性,也能和其它氧化剂,如氯气,硫反应。

3,与氯气,硫反应

[练习]写出na与cl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为何能保存在煤油中?

[学生讨论回答]:钠易与空气中的o2,h2o反应,所以应将金属钠与空气隔绝:因为钠比煤油重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三,钠的存在和用途

[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投影].1.存在:化合态,如:nacl,na2so4,na2co3等

2.用途:(1)过氧化钠

(2).制k-na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的导热剂)

(3).高压钠灯

(4).还原贵重金属

思考题:金属钠比铜活泼,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单质铜。

学生推测得1,能2,不能

[演示]请一名学生操作: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让观察实验现象,推断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作业]课本第31页三,四,五。

高密一中邹希贞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掌握钠的两种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钠的鉴别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1)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盛在试剂瓶中na2o和na2o2样品,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金属钠与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化合生成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的数目。请两位同学板演。

4na+o2=2na2o2na+o2点燃na2o2

[过渡]na2o和na2o2都是钠的含氧化合物这节我们学习——————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一、钠的氧化物

[提问]:通过对钠的氧化物观察,你能认识钠的氧化物的哪些物理性质?请列表加以对比。

[投影]

化学式na2ona2o2

颜色白色淡黄色

状态固态固态

[追问]对钠的氧化物物理性质,还能了解它们的溶解性,根据你了解的na2o的性质,na2o在水中仅使溶解过程吗?学生思考并回答:na2o在水中不是简单的溶解,而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na2o+h2o=2naoh

[过度]na2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已经属于化学性质。na2o2是否能表现类似的性质?

[演示][实验2-5]把水注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向试管中注入酚酞试剂。

[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推出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问答]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o2

无色溶液变为红色-有碱生成,推知为naoh

.[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o2,请同学们分析反应的化学原理。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

[板书]

2na2o2+2h2o=4naoh+o2↑

[演示]向品红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

[思考]这说明na2o2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

[讲解]na2o2中-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品红等有机色质褪色,表现漂白性,可以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

[演示]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实验2-6],以说明na2o2与水反应是一放热反应。

[讲解]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板书]na2o+co2=na2co3

[追问]na2o2与co2的反应情况是怎样的呢?

根据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特征及na2o2与h2o反应的反应类型,讲解na2o2与co2的反应

na2o和na2o2性质对比

化学式na2ona2o2

颜色白色淡黄色状态固态固态

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用途漂白剂供氧剂

[过渡]钠的重要化合物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板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物理性质

[展示]请学生观察试剂瓶中的无水碳酸钠,碳酸钠,十水碳酸钠晶体的颜色,状态。检验它们是否溶于水:取碳酸钠,碳酸氢钠各少量,分别装入试管中,加5-6毫升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均溶于水。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板书]

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气球均膨胀起来,盛nahco3的气球膨胀的快,体积大。

[说明]nahco3与盐酸反应比na2co3与盐酸剧烈得多,并且生成气体多。

[练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请两个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表面皿中昨天放置的结晶碳酸钠和试剂瓶里的结晶碳酸钠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现象?若加热十水碳酸钠,有什么现象?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板书】3、受热分解

na2co3·10h2o====na2co3+10h2o

【教师引导】无水碳酸钠能继续分解吗?

【演示】[实验2-8]把na2co3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现象,换上一支放入同样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na2co3受热没有变化;

nahco3受热时,试管口内壁有细小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2nahco3===na2co3+co2↑+h2o

结论: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可利用上述的反应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介绍生活常识】发酵粉;面碱、小苏打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完成填写下表:

化学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化学组成

(化学式)无水物结晶水合物nahco3

na2co3na2co3·10h2o

俗称纯碱、苏打小苏打

晶体颜色无水物结晶水合物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无色晶体

溶解性(水中)大较大

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热稳定性受热不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阅读]

通过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业和我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励学生为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发愤读书。

【探索性研究】某未知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

⑴可能含co32-离子;

⑵可能含hco3-离子;

⑶同时含co32-hco3离子。

到底是哪种情况呢?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实验,到实验室通过实验证明。

【作业】三、四。

高密一中邹希贞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极其递变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

教学用品:

1.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火柴、镊子。

2.教师用品:除学生实验用品外。

3.还需要蒸馏水、酚酞溶液、锥型瓶、玻璃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

[板书]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由于它们的氢氧化物都是易溶于水的强碱,故有碱金属元素之称。

[引入]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时不讨论。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投影](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讨论]分析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板书](学生小结)

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述]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下面,我们先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表2-1及其有关的内容,然后进行以下讨论。

[讨论]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相似性及递变规律?

[板书](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投影](学生小结)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2)硬度小(3)密度小

(4)熔点低(5)导热导电

2.递变性:从锂到铯

(1)、密度呈增大趋势

(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讲述]一般的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现象,根据密度公式,na到k的相对原子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得知,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跟结构一样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及其递变性。那么在化学性质上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呢?

[讨论]根据碱金属的原子结构,推测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学生小结]碱金属元素的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可以推测它们都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以及水等起反应。但由于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着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碱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讲述]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论证。

[学生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观察到哪些现象?比较与钠的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钾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钾比钠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提问]从上述现象比较钠与钾的失电子的能力和金属性。

(学生回答)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教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板书]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教材[实验2-10]

[提问]在上述实验中能够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钾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

[提问]钾与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强烈?

(学生回答)钾更剧烈。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钾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中一种是氢气,另一种是氢氧化钾。

[课堂练习]写出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板书]2k+2h2o===2koh+h2↑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比较钾与钠的失电子能力和金属性强弱顺序。

(学生回答)钾比钠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讨论]阅读教材中碱金属反应的有关内容,结合上述两个实验,总结碱金属性质的有关的规律。

(学生小结):

[投影]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相似性:1、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4li+o2====2li2o

2na+s===na2s

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3、均为强还原剂:m-e-===m+

从锂到铯递变规律:

1、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

2、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3、金属性逐渐增强。

[叙述]从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证明,同学们前面根据原子结构所作的推论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这种方法。由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碱金属的单质都由人工制得。实验室保存碱金属时,都要密封保存,以隔绝空气,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li因密度小于煤油,而应存放在石蜡中。

[投影]巩固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锂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钾

(c)从锂到铯其密度逐渐增大

(d)从锂到铯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2、碱金属在与氧气、氯气以及水的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点?

4、碱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

碱金属(m):linakrbcs

⑴原子半径

⑵失e-能力

⑶金属性

⑷单质还原性

⑸moh碱性

⑹m与h2o反应

⑺m与o2反应

⑻m+的氧化性

⑼熔点、沸点

⑽硬度

⑾密度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作业]

p40:三、四

碱金属篇2

[教学过程 ]

课前练习:

金属钠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的最终产物是(     )

A.Na2O    B.NaOH    C.Na2CO3   D.Na2O2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引入]

钠的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在自界没有游离态的金属钠存在,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知道,它在空气中经过了复杂的反应,但最终产物是碳酸钠,我们在初中也学过碳酸钠的一些的性质,现在大家一起回忆一下碳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可以与酸及某些盐发生反应),碳酸钠是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除此之外钠的化合物还有哪些?(氢氧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硫酸钠等),碳酸氢钠是碳酸钠的酸式盐,那么它与碳酸钠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两种物质的有关性质.

[板书]: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过渡]:我们这节课主要讨论它们的化学性质

由于它们都是碳酸这种弱酸的盐,那么大家想象它们共同的性质是什么呢?是不是都能与某种物质反应生成CO2呢?

[板书]:(1)与酸的反应

[练习]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现在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热稳性上是不是一样,能否根据已有知识来判断,如果它们受热分解,产物可能是什么呢?如何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分别加热碳酸钠碳酸氢钠

[板书]2)热稳定性:

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与NaHCO3热稳定的差别可以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板书](3)用途:

Na2CO3: 制皂玻璃造纸纺织

NaHCO3:发酵粉灭火器治胃酸过多

巩固练习:

1.如何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指导练习]除杂:(1)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2)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2.往碳酸钠溶液加入下列物质,能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

A.Ca(OH)2溶液   B.Na2O2固体  C.盐酸  D.Na2O固体

[教学目的]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的主要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别的原因

[教学方法]

对比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实物演示实验仪器

我们过去学过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筒内装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发泡剂的混合液,玻璃瓶里装的硫酸铝的饱和溶液。

把灭火器倒转时,筒内的两种药液相互混和后,发生如下的反应:

A1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大量的二氧化碳跟发泡剂形成泡沫,从喷嘴中喷射出来,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燃烧物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最终是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大,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其实泡沫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一种,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包括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在消防中是广泛应用的,如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干粉、钾盐干粉、磷酸二氢铵干粉、磷酸氢二铵干粉、磷酸干粉和氨基干粉灭火剂等。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那么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就是利用了它的不稳定性。,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空气产生稀释作用

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引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清水灭火器中的灭火剂为清水,它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

简易式灭火器 简易式灭火器适用于家庭使用,简易式1211灭火器和简易式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液化石油气灶及钢瓶上角阀,或煤气灶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扑救火锅起火和废纸篓等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灾。简易式空气泡沫适用于油锅、煤油炉、油灯和蜡烛等引起的初起火灾,也能对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进行扑救。

碱金属篇3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模式的训练。

第一课时:投影仪、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片、水、金属钠、钾、酚酞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酒精灯、装在玻棒上的铂丝,Na2CO3、CuSO4、KCl、BaCl2、CaCl2溶液蓝色钴玻璃。

共2课时

第一课时: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第二课时:焰色反应及相关练习。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碱金属元素的家庭成员有哪些?为什么把它们称做碱金属?

[引言]本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碱金属元素。

[板书]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讲解]人们把锂、钠、钾、铷、铯等叫做碱金属,并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来进行探讨。

[板书]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教师]首先,我们来分析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差异。

[投影]

[学生分析总结]

[板书]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解]根据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可进行如下分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这个推测。

[板书]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9]取Na、K同时放在石棉网上灼烧。

[演示实验2—10]Na、K分别与水反应。

[讲解]实验证明,Na、K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K比Na更容易燃烧,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K的金属性要比Na强。

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如果说K与Na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碱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而引起的,那么K比Na性质活泼又应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元素金属性的强弱,是由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难易程度决定的。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也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因此,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电子层中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也就是说从锂到铯,它们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K与O2及水反应时要比Na剧烈。

综合上述实验及分析,我们可得出碱金属的以下性质:

2Na+O2======Na2O2

[教师]已知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练习,教师板书]

4Li+O2======2Li2O

[讲解]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比过氧化钠更复杂的氧化物。

碱金属除了能与O2反应外,还能与Cl2、S等大多数非金属发生反应,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且金属性从锂到铯逐渐增强。

[过渡]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板书]2.与水的反应

[教师]请大家写出Na、K、Rb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找一个同学上黑板板书]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Rb+2H2O====2RbOH+H2↑

[教师]预测它们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证明理由。

[学生回答]

[讲解]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说明,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它们的金属性由锂到铯逐渐增强。

[过渡]由刚才我们所学的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可知,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那么,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是否也符合上述规律呢?

大家分析课本上表2—1,并总结出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的特点和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师]请大家将分析结果填入下表:

[板书]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沸点

导电导热性

密度变化

熔沸点变化

[学生活动,填表]

[讲解]因为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因此,不能保存在煤油里,通常保存在石蜡中。

[小结]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投影练习]

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单质是很强的还原剂

B.碱金属与非金属直接化合后都生成盐

C.随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增加,单质的熔沸点降低

D.原子电子层越多,其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E.钾是最活泼的金属

2.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状态存在?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的反应

2Na+O2======Na2O

4Li+O2======2Li2O

2.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Rb+2H2O====2RbOH+H2↑

三、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颜色

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色)

硬度

柔软

密度

较小

熔沸点

较低

导电导热性

密度变化

逐渐增大(K特殊)

熔沸点变化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教学说明]本节课从实验对比和理论分析入手,总结出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教师在讲述本节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结构入手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逐渐使学生学会比较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碱金属篇4

讲义四 碱金属一.存在和制备1.存在由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它们以化合态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碱金属中,钠和钾在地壳中分布很广,两者的丰度都为2.5﹪。主要矿物有钠长石na[alsi3o8]、钾长石k[alsi3o8]、光卤石kcl.mgcl2.6h2o以及明矾石k2so4.al2(so4)3.24h2o等。海水中nacl的含量为2.7﹪,植物灰中也含有钾盐。锂的重要矿物为锂辉石li2o.al2o3.4sio2,锂、铷和铯在自然界中储量较少且分散,被列为稀有金属。2.制备由于碱金属的性质很活泼,所以一般都用电解它们的熔融化合物的方法制取。钠和钾主要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取。①电解熔融的氯化纳制取金属钠电解用的原料是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盐。若只用氯化钠进行电解,不仅需要高温,而且电解出来的钠易挥发(nacl的熔点为1073k,钠的沸点为1156k),还容易分散在熔融盐中,难以分离出来。假如氯化钙后,一则可降低电解质的熔点(混合盐的熔点约873k),防止钠的挥发,再则可减少金属钠的分散性,因熔融混合物的密度比金属钠大,钠易浮在上面。总反应:2nacl==2na+cl2电解得到的钠约含有1﹪的钙。②热还原法制取金属的方法还有热还原法、金属置换法和热分解法。热还原法一般采用焦炭或碳化物为还原剂,例如:k2co3+2c==2k+3co2kf+cac2====caf2+2k+2c③金属置换法钾、铷和铯虽然也可以用电解法制取,但常用强还原性的金属如na、ca、mg、ba等在高温和低压下还原它们氯化物的方法制取,例如:kcl+na==nacl+k↑2rbcl+ca==cacl2+2rb↑2csalo2+mg==mgal2o4+2cs上面几个反应看起来都是较不活泼的金属把活泼金属从其盐类中置换出来,这似乎与金属的活动顺序相矛盾。而这个规律只能在水溶液的情况下应用,而上述反应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所以不能应用。钠的沸点为1155.9k,钾的为1032.9k,钾在高温更易挥发,在分馏塔中利用钾在高温时挥发度大而分离出来。钾沸点低易挥发,钾易熔于熔融kcl中难以分离,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ko2与k会发生爆炸反应,所以一般不用熔融盐电解法制钾,主要用金属置换法等制取。④热分解法碱金属得化合物,如氰化物和叠氮化物,加热也能分解成碱金属。4kcn==4k+4c+2n22mn3==2m+3n2     m=na、k、rb、cs铷、铯常用这种方法制备:2rbn3===2rb+3n22csn3===2cs+3n2碱金属的叠氮化物较易纯化,而且不易发生爆炸。这种方法是精确定量制备碱金属的理想方法。锂因形成很稳定的li3n,故不能用这种方法制备。二.单质的物理性质碱金属的单质除cs略带金色外,其它都具有银白色光泽。碱金属具有密度小、硬度小、熔点低、导电性强的特点,是典型的轻金属。li、na、k都比水轻,li是固体单质中最轻的,它的密度约为水的一半。该族金属单质之所以轻是因为它们在同一周期里比相应的其它元素原子量较小,而原子半径较大的缘故。由于碱金属的硬度小,所以na、k都可以用刀切割。切割后的新鲜表面可以看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接触空气后,由于生成氧化物、氮化物和碳酸盐的外壳,颜色变暗。碱金属在常温下能形成液态合金(77.2﹪k和22.8﹪na,熔点260.7k)和钠汞齐(熔点236.2k),前者由于具有较高的比热和较宽的液化范围而被用作和反应堆的冷却剂,后者由于具有缓和的还原性而常在有机合成中用作还原剂。na在实验室中常用来除去残留在各种有机溶剂中的水分。三.单质的化学性质碱金属可以与水反应。锂在与水反应中不熔化,钠与水反应剧烈,反应放出的热使钠熔化成小球。钾与水的反应更剧烈,产生的氢气能燃烧,铷、铯与水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锂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这是因为(1)锂的熔点较高,反应时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使它熔化,而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的热可以使钠熔化,因而固体锂与水接触的表面不如液态钠大;(2)反应产物lioh的溶解度较小,它覆盖在锂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碱金属在室温下能迅速地与空气中的氧反应,所以碱金属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就生成一层氧化物,在锂的表面上,除了生成氧化物外还有氮化物。na、k在空气中稍微加热就燃烧起来,而铷、铯在室温下遇空气就立即燃烧。            4li+o2==2li2o            6li+n2==2li3n因此碱金属应保存在煤油中。li因密度小,可以浮在煤油表面上,所以将其浸在液体石蜡或封存在固体石蜡中碱金属最有兴趣的性质之一是它们在液氨中表现得性质。碱金属的液氨溶液呈蓝色,随着碱金属溶解量的增加,溶液的颜色变深。当此溶液中钠的浓度超过1mol/l以后,就在原来深蓝色溶液之上出现一个青铜色的新相。再添加碱金属,溶液就由蓝色变成青铜色。如将溶液蒸干,又可以重新得到碱金属。根据研究认为:在碱金属的稀氨溶液中碱金属离解生成碱金属正离子和溶剂合点子: m(s)+(x+y)nh3(l)     m(nh3)+x+e(nh3)--y因为离解生成氨合阳离子和氨合电子,所以溶液有导电性。此溶液具有高导电性主要是由于有溶剂合电子存在。痕量杂质如过渡金属的盐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存在,以及光化作用都能促进溶液中的碱金属和液氨之间发生反应而生成氨基化物:    na+nh3(l)==nanh2+1/2h2碱金属液氨溶液中的溶剂合电子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它们广发应用于无机和有机制备中。四.碱金属的化合物1.氧化物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只有锂生成氧化锂(白色固体)。尽管在缺氧的空气中可以制得除锂以外的其它碱金属普通氧化物,但这种条件不易控制,所以其它碱金属的氧化物m2o必须采用间接方法来制备。例如,用金属钠还原过氧化钠,用金属钾还原硝酸钾,可以制得氧化钠(白色固体)和氧化钾(淡黄色固体):          na2o2+2na==2na2o          2kno3+10k==6k2o+n2碱金属氧化物m2o与水化合而生成氢氧化物(moh):       m2o+h2o==2moh碱金属氧化物m2o与水反应的程度,从li2o到cs2o依次加强。li2o与水反应很慢,但rb2o和cs2o与水反应时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2.过氧化物将钠加热至溶化,通入一定量的除去co2的干燥空气,维持温度在453~473k之间,钠即被氧化为na2o,进而增加空气流量并迅速提高温度至573~673k,可制得na2o2(淡黄色粉末):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na2o2与水或稀酸反应产生h2o2,h2o2会立即分解放出氧气:     n2o2+2h2o==h2o2+2naoh     na2o2+h2so4==h2o2+na2so4     2h2o2==2h2o+o2↑所以na2o2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氧化剂。na2o2与co2反应,也能放出氧气:     2na2o2+2co2==2na2co3+o2利用这一性质,na2o2在防毒面具、高空飞行和潜艇中用作co2的吸收剂和供氧化。过氧化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它能将矿石中硫、锰、铬、钒、锡等成分氧化成可溶性的含氧酸盐,而从试样中分离出来,因此常用作分解矿石的熔剂。例如    cr2o3+3na2o2==2na2cro4+na2o    mno2+na2o2==na2mno4由于na2o2有强碱性,熔融时不能采用磁制器皿或石英器皿,宜用铁、镍器皿。由于它有强氧化性,熔融时遇到棉花、炭粉或铝粉会发生爆炸,使用时应十分小心。3.氢氧化物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对纤维和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所以称他们为苛性碱。naoh和koh通常分别称为苛性钠(又名烧碱)和苛性钾。除了lioh外,其余碱金属的氢氧化物都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在空气中容易吸湿潮解,所以固体naoh是常用的干燥剂。它们还容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生成碳酸盐,所以要密封保存。但naoh表面总难免要接触空气而带有na2co3,如果在化学分析工作中需要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可先配制naoh饱和溶液,na2co3因不溶于饱和的naoh溶液而沉淀析出,静置,取上层清液,用煮沸冷却的新鲜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即可。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的突出化学性质是强碱性。它们的水溶液和熔融物,既能溶解某些两性金属(al、zn)及其氧化物,也能溶解许多非金属(si、b)及其氧化物。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即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2o3+2naoh==2naalo2+h2o        si+2naoh+h2o==na2sio3+2h2        sio2+2naoh==na2sio3+h2o熔融的naoh腐蚀性更强,工业上熔融的naoh一般用铸铁容器,在实验室可用银或镍的器皿。naoh能腐蚀玻璃,实验室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否则存放时间较长,naoh就和瓶口玻璃中的主要成分sio2反应而生成粘性的na2sio3而把玻璃塞和瓶口粘在一起。naoh的制备: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法:      2nacl+2h2o====2naoh+cl2+h2如需要少量naoh,也可用苛化法制备,即用消石灰或石灰乳与碳酸钠浓溶液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溶解度的变化:碱金属氢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lioh例外),并全部电离。该族元素的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从上到下是逐渐增大的。因为从lioh到csoh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大,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少,roh晶体能量越来越容易白日水分子拆开。碱性变化:为什么碱金属的碱性特别强?一方面由于它们在水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可以得到浓度较大的溶液;另一方面,它们在水中几乎完全电离,因此可以得到高浓度的oh-离子,oh-离子浓度越大,碱性越强。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是最强的碱。4.盐类溶解性:最大特征是易溶于水,并且在水中完全电离,所有碱金属离子都是无色的。只有少量碱金属盐是难溶的,它们的难溶盐一般都是由大的阴离子组成,而且碱金属离子越大,溶盐的数目越多。钾盐和钠盐性质的差异:a.溶解度:钠、钾盐的溶解度都比较大,相对来说,钠盐更大些,但nahco3溶解度不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这是常见的钠盐中溶解度叫特殊的。b.吸湿性:钠盐的吸湿性比相应钾盐强。因此,化学分析工作中常用的标准试剂许多是钾盐,在配制炸药是用kno3或kclo3而不用相应的钠盐。c.结晶水:含结晶水的钠盐比钾盐多,如na2so4·10h2o、na2hpo4·12h2o等。钠的化合物与相应钾的化合物性质上一般相似,钠的化合物价格要便宜一些,故一般多使用钠的化合物,而不用钾的化合物。但要注意某些特殊情况,如钾肥不能用钠的化合物代替,制硬质玻璃必须用k2co3,制黑火药一定要用kno3等。形成结晶水合物的倾向:一般说来,离子越小,它所带的电荷越多,则作用于水分子的电场越强,它的水合热越大。碱金属离子是最大的正离子,离子电荷最少,故它的水合热常小于其它离子,易形成水合物。碱金属的水合能力从li到cs是降低的,几乎所有的锂盐都是水合的,钠盐约75﹪是水合的,钾盐有25﹪是水合物,铷盐和铯盐仅有少数是水合盐。热稳定性:碱金属卤化物在高温时挥发而难分解,硫酸盐在高温下既难分解又难挥发,碳酸盐除li2co3在1543k以上分解为li2o和co2外,其余更难分解,唯有硝酸盐热稳定性较低,加热到一定温度就可以分解,如:    4lino3====2li2o+4no2+o2    2nano3====2nano2+o2    2kno3===2kno2+o2掌握候氏制碱法的原理对角线规则:在周期表中某一元素的性质和它左上方或右下方的另一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成为对角线规则。这种相似性比较明显的表现在li和mg、be和al、b和si三对元素之间锂和镁性质上的相似性表现如下:a.li和mg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并不生成过氧化物,只生成正常氧化物。b.li和mg的氢氧化物在加热时,可分解为li2o和mgoc.li和mg的碳酸盐不稳定,分解产生相应的氧化物li2o、mgo和co2d.li和mg的某些盐类如氟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均难溶于水e.li+和mg2+的水合能力均较强练习:1.室温时,在空气中保存金属li和钾时,会发生哪些反应,写出所有的反应方程式2.金属钠应如何贮存?将钠放入液氨中情况如何?3.商品naoh中为什么常含有杂质na2co3?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以检验?如何除去它?4.为了使鱼苗顺利运输,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需要保持适量的氧气②使鱼苗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③防止细菌大量繁殖。已知下述四种物质加入水中都可起到供氧灭菌作用,过氧化钙极微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在长距离运输鱼苗的水中,最好加入-----     a.过氧化钠   b.氯水   c.过氧化钙   d.双氧水5下列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振荡,白色沉淀不消失的是-----------------------------------     a.na2so3    b.k2co3    c.na3po4     d.na2sio36将过氧化钠投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最终生成白色沉淀           b.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无变化7下列各组金属混和物的质量相同,它们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的氢气体积也相同,则其中锌的含量最多的是     a.锌和铁   b.锌和铝   c.锌和镁   d.锌和钠8下列物质各1摩,分别加水成1升溶液,相同温度下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最小的是----------------------------------------------------       a.cao                   b.so3                 c.kno3                     d.na2o29某无水盐r,其分子量是m,该无水盐50克能与36克水结合成结晶水合物,则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       a.r·h2o             b.r·2h2o       c.r·h2o   d.r·h2o10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naoh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水溶液中,必然含有co32-、hco3-、oh-等       b.某溶液经分析知含有k+、na+、no3-、cl-,所以这种溶液一定是由kno3和nacl组成       c.纯碱加到氯化钡溶液中,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       d.将na2co3·10h2o放置于空气中,晶体质量逐渐减少11铷和另一种碱金属的合金6克,与足量的水反应得到2.24升(标况)氢气,则另一种碱金属是--------------------------------------------       a.钠               b.钾                    c.锂                   d.铯12.200℃时.11.6克co2和水蒸汽的混和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克,则原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a.5.8              b.11.6                 c.23.2                d.46.413.某容器中放入少量na2o2,通入m升co2(过量),反应完毕后,气体变为n升(以上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未被吸收的co2的体积为----------       a.2(m-n)升            b.升         c.(2n-m)升         d.(2m-n)升14加入氯化钙溶液不产生沉淀,而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有沉淀产生的是       a.亚硫酸氢钠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15用足量的盐酸与100克caco3反应,将生成的co2通入含有30克naoh的溶液中,溶液里生成的钠盐是---------------------------------------       a.na2co3             b.nahco3       c.na2co3和nahco3         d.nacl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在反应ticl4+4na==ti+4nacl中作还原剂       b.naoh应密封保存,以防分解变质       c.盛放k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d.当足量的co2通入饱和naoh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17某固体koh样品含h2o7.55%、k2co34.32%,将a克此样品与b毫升1摩/升盐酸反应完全,再用c摩/升koh溶液25.12毫升恰好使剩余盐酸中和,所得的溶液蒸干后,固体质量最接近-------------------------------------       a.0.8a克        b.0.0745b克             c.0.0375c克             d.无法计算18.100℃时,3.36克无色无味气体x与足量的na2o2完全反应,放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固体质量增加了1.76克,试推断x什么气体?其物质的量是多少?19.4克naoh与nahco3的固体混和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6克。试计算原混和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20.0.23克金属钠完全燃烧后的固体粉未和标准状况下的224毫升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再溶于水,配成250毫升溶液,取25毫升溶液用0.1摩/升盐酸滴定,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1.200℃时,11.6克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克,则原混和气体的平均式量为-------------------------〖c〗

a.5.8              b.11.6                 c.23.2                d.46.4

【解一】:差量法

设原混和气体中co2和h2o物质的量分别是x、y

2na2o2+2co2==2na2co3+o2­ dw

88                    32     56

44x                      ?=28x

2na2o2+2h2o==4naoh+o2­  dw

36                    32   4

18y                      ?=2y

解方程:      解得:

则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解二】:平均值法

由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可知,固体质量的增加应是co2的质量与h2o的质量之和减去o2的质量,也就是说,o2的质量=11.6-3.6=8克。则氧气的物质的量==0.25摩。

从以上两个反应式中可以看出,氧气的总量是co2与h2o物质的量之和的一半,也即co2与h2o物质的量之和=0.25×2=0.5摩。

所以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解三】:估算法

co2的分子量为44,水的分子量为18,这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和气体的分子量一定介于这两个数值之间,而符合此范围的只有选项c。22.有nahco3、ch3coona的混和物若干,化验员不慎将分析数据遗失,但还记得氢的质量分数为2.00%。不进行重新化验,如何求出其它元素的质量分数和两种物质的物质量之比?请写出计算过程

碱金属篇5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以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的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碱金属元素递变规律的学习,体会化学的规律美。焰色反应的学习体悟化学的现象美。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及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

教学方法:讨论、讲解、实验相结合

教学过程 :

[设问]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K、Na的化学性质是非常相似的。初中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时我们就知道钠盐、钾盐是全溶的,用离子反应是不可能把钠离子和钾离子鉴别出来的。怎么样鉴别钠盐和钾盐?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平时我们炒菜时如果不小心把盐水洒在炉火上,火焰会变成黄色。酒精燃烧的火焰本身是淡蓝色的,但我们使用酒精灯时发现酒精灯的火焰实际上也是黄色的,这是为什么?

[学生]可能存在一些物质改变了火焰的颜色。

[教师]这种假设合不合理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时火焰颜色的变化。

[演示]NaCl、NaOH、Na2SO4的焰色反应。

[学生归纳]有钠离子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都是黄色的。

[演示]K2CO3、Cu、CuSO4、BaCl2、CaCl2的焰色反应

[电脑展示]Sr、Rb的焰色反应

[板书]四、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发出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实质不是化学反应,是物理变化)。

2、焰色反应的操作

完成要点:先要灼烧铂丝成无色,做完一种离子的鉴别后,要用盐酸洗,再灼烧至无色,再检验第二种离子。

[思考].为什么铂丝用稀盐酸洗涤、灼烧后才能做下一个焰色反应实验?

[学生]氯化物绝大多数都是易溶的,只有氯化银不溶,用稀盐酸洗涤灼烧可使铂丝上残留的阳离子除去。

[设问]观察钾的焰色反应,为什么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焰色反很灵敏,微量的金属都能被检验出来,一般的溶液中都有少量的钠离子,由于钾焰色反应的颜色浅,容易被钠干扰)

[强调]1.钠原子与钠离子的焰色反应的颜色是一样的,书中说:"金属或金属离子"

2.熟记钠,钾的焰色反应的颜色:钠黄色 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设问]一种溶液,若其焰色反应呈黄色,能证明它是钠盐溶液吗?(不能,能得出其中含有钠离子,也可能是氢氧化钠)

[板书]3、焰色反应的用途(引导学生归纳)

①    离子检验

②    焰火材料(电脑展示节日焰火图片)

[讨论]: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纯碱。当在玻璃管口点燃某些可燃性气体时,火焰常呈现黄色。能否由此说明这些气体的火焰为黄色?为什么?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补充混合物的计算。

例如:18.4g由NaOH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0C,经充分反应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54.3%)

[反馈练习]

1、 灼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B)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不能确定是否含钾元素

2、 下列关于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sOH是一种可溶于水的强碱性物质  

(B)Cs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氧化物Cs2O

(C)Cs与水反应,能发生爆炸,并放出O2

(D)    加热Cs2CO3可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

3、A,B,C,D四种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透过钴玻璃观察均为紫色.A,B,C和盐酸反应均生成D,B和C反应可生成A,在B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时,适量时得A,过量时得C,写出分子式:

A___   ____B____  ____C___    ____D_____  ____

4、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反应中生成的水没有写出)。请回答:

(1)固体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A、B、C、D四种物质的水溶液,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为酸性,B为碱性,C、D为两种盐。在A的水溶液里加入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与B、C、D反应时,B无明显现象,C、D均能产生无色无臭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D也可以等物质的量相互反应生成C。试回答: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B与D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D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显酸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金属篇6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

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

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钠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第二章碱金属

【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p28页的有关内容进行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

【板书】锂li 钠na 钾k 铷rb 铯cs 钫fr

【说明】钫是一种放射线元素,在中学化学中一般不讨论。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碱金属中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2-1钠

【演示】用镊子从盛钠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请仔细观察其断面处的变化。

【问】描述你们所看到的现象。

【答】钠很软,刚切开时其断面呈银白色,后逐渐变暗。

【讲述】纯净的钠是银白色,表面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以致变暗。事实上,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下与钠反应生成了氧化钠,从而使金属钠失去光泽。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

【过渡】下面,我们改变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观察现象是否和刚才一样。

【演示实验2-2】把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并罩上一个干燥的小烧杯。

【问】请大家描述刚才的实验现象。

【答】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在烧杯壁上有淡黄色的固体出现。

【讲解】烧杯壁上出现的淡黄色固体物质是过氧化钠,它是一种不同于氧化钠的新物质。这说明,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得到的产物也不相同。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有关钠的性质的实验。

【演示实验2-3】向一个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取一小块金属钠(约为绿豆大小)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液体,并用小刀切去其表面的氧化物薄膜,切下的薄膜仍放回原试剂瓶中,注意不要用手接触,然后把处理好的钠块投入小烧杯中,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

【问】怎样描述以上现象?

【叙述】现象及原因

⑴钠投入水里后,浮在水面上

⑵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

⑶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而水没有沸腾

⑷小圆球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钠能在静止的水面迅速游动,说明有气体生成)

⑸有嘶嘶的声音,钠球不断地缩小直至小球消失

⑹反应后水溶液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比水轻

钠活泼

na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na的熔点低于100°c

放出的气体推动小球,由于受力不匀,故游动

部分h2和o2反应爆炸结果

溶液显碱性(应是naoh)

【分析】根据化合价升降分析产物,钠失电子显正价,那么得电子的必然是水中显正价的氢元素,水中的氧元素为负二价,不可能再得电子而降价了,所以这种气体只能是h2。

【板书】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以上实验来归纳钠的性质。

碱金属篇7

碱金属(精选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化学教案-高一化学 第三章 硫 硫酸 第一节 硫

    [课题]:高一化学 第三章 硫 硫酸 第一节 硫[目的]:1、使学生掌握硫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硫的重要用途。[课型]:元...

  • 数学教案-高中化学教案 第一部分化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能力培养:通过丁达...

  •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

  •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的物理性质;掌握的化学性质;了解的存在和用途。能力目标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

  • 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能力目标运用“对...

  • 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

  •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

  •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

  • 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能力目标运用“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