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0:06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上学期,我们读过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造成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在古老的中国发生的。在欧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世仇,也曾葬送过不少互相爱慕的青年人的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惨死的悲剧便是其中的一幕。
二.介绍作家作品:
1.作家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2.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理清课文剧情结构思路。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
2.讨论思路。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前半部分(由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仇家合解。
四.概括主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课后自由组织几个同学,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徇情或者两个仇家和解这两段剧情。
第二课时
一.处理课后练习一: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
二.体会人物语言中包含的情感。
1.品读罗密欧对朱丽叶倾诉真情的一段台词。
①“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明确:突出地表现了爱人的死亡给他带来的巨大的悲痛和由此而引起的激动、暴怒的心理。
②“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恶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明确:表明他的痛苦的心情。
③“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明确:平和的语言表明他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
④“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得红润的美艳”。
明确:“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就是光明,就是美好。罗密欧诅咒死亡,然而朱丽叶已经死了,这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⑤“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惜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
《闺塾》 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现代传奇戏曲的基本特点。2.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
哀江南 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桃花扇》的剧情梗概及其写作主旨。2.与《闺塾》的学习相结合,进...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2.掌握“类、固、致、易”实...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
《阿房宫赋》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的 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3.体会...
《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文艺随笔的特点。2.深入探讨重要语句,领会句子的含义。(二)能力训练点1.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教学重点:1....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分析 本篇内容为苏教版语文(必修)课本“向青春举杯”专题第三层面“设计未来”最后一篇...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