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28:05
要预设,更要注重生成
——————《统计》评课
这次景东杯课堂教学比赛,我听了李丹老师上的《统计》这一课,作为一名教龄还不满一年的年青教师,我觉得李老师这节课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节课从新课的引入,新授,练习和课堂小结各环节的安排比较合理,有序,层次清晰,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拓展,既照顾全体,又为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如果长此坚持下去,定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李老师能提供学生比较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课中老师让学生说说如何统计班中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在出示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安排了让学生看统计图同桌互相提问题等等,这样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质疑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民主,在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能在课中大胆质疑,如有学生发现教师所给的统计图的纵轴只有17个格子,就向老师提出:如果超过17人该怎么办这些宝贵资源的呈现无疑是我们数学课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
在这里我也想给李老师提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要正确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统计班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人数时,教师明知道有个别学生已重复站立而不加以指正,(班中也有同学向老师反映某某同学已经站立过了,但教师没有予以回应.)我想这是因为在教案中教师有这样一个预设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班级里每个小朋友都统计到了呢李老师想让这个问题能在后面顺理成章地出现,孰不知这样做反而使教师要对班级人数重新进行统计,这样做势必要浪费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以致后来教师就干脆造假,把总人数凑齐就算完成了人数统计,这样做的结果显然使统计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和它的实际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规范,表达要确切,如教案中"这是统计图吗"这句话表达就不够确切,应可以这样问:这是一张完整的统计图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倾听,更需要有适时的评价.在本课中,当学生完成了第一张统计图后教师要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人数最多和最少当有学生回答:喜欢草莓的有16人,喜欢菠萝的有1人,所以喜欢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菠萝的人数最少.这样的回答显然与教师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比较冷淡,也没有对该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但我们知道该学生从数字上看出数量的多少显然是没有错的,老师对该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启发学生从另外不同的观察角度来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从观察直条的高低来知道数量的多少.
从试教课到正式上参赛课,我觉得李老师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要她继续不断地努力钻研教材和改进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今天我在此对黄老师的课作以简单评析,发表一下自己浅陋的见解,不当之处请多指教.1、 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
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
谈桥中心小学朱建良一、 目标定位正确:1、 课内充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2、 ...
最近在网上观看了一些老师的优秀的课堂展示,收益非浅,其中朱燕青老师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节课给我留...
最近观看了李静老师的《折线统计图》一课.有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整节课看下来,觉得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明确,...
本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老师从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等几个层面进行设计的.老师充分...
胡老师的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教态亲切自然,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并在整堂课中倡导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提...
前言:以"聚焦课堂,行为跟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第三届景东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于14周展开.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自...
是学生是学生让课堂更精彩——《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
看了乐老师的"位置的表示方法"一课,感到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课引入比较自然,符合儿童的认知...
本节课,沈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教学中利用...
追求有效的体验学习­——“认识吨”教学片断及赏析教材内容:苏教版国标教材三年级下册48—50页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