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美术教学反思 > 美术课教学有感

美术课教学有感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26

物像入手,学生在绘画时,往往产生局部观察、局部比较,局面再现的偏差。如人物速写时,应把握好人体的基本比例与结构,使学生加深对头、胸、骨盆三大体积与四肢之间结构关系的正确理解。在讲解示范人物动态速写步骤,应加深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画法,从整体到局部刻画人物。在画人物肖像时,有时学生不注意进行整体构思和布局,不用“三庭五眼法”定出五官的比例。逮着眼睛画眼睛,看到鼻子画鼻子,比例不协调,有的画鼻子特长,额角很短,眼睛一边高一边低,大小不一……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人物头部的固定方向(正面、侧面、仰视、俯视)。关注头像外形轮廓的基本形状(胖、瘦、方、圆、尖、长)。最后,进行整体构思和布局,准确定出五官的比例。(2)、比较性观察。事物、形象在互相比较中才能鉴别出不同的差别和特征。如静物素描时,在纸上画立体图形要通过线的轻、重、粗、细的比较才能塑造出来。处于前面空间的物体用实而重的线,处于后面的物体则应虚而轻的线。又如人的五官特征,不同的人形状各异,要在观察比较中区分清楚。画小孩的眼球要画得浓黑而亮,眼黑和眼白反差较大,老年人的眼球要画浅淡些。只有认真观察比较,捕捉其特征,准确加以表现,作品才能逼真形象,有表现力。
二、培养记忆能力。
学生观察感知的形象积累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在头脑中再现,而形象再现的清晰性有赖记忆的稳定性,因此记忆力是绘画过程对素描对象特征进行思维判断的基础,美术形象素材的积累主要*记忆,美术记忆力能把学到的绘画技能长久保存起来,潜移默化地转为精神财富,美术记忆力的训练,应贯穿于不同教学内容之中。增强记忆能力的训练如下:(1)、观察记忆法。教学中,认真观察客观对象,练习凭借记忆,准确把对象描绘出来。如动物素描课画小鸟,拿出小鸟标本,让学生观察,有体验,使学生明白:前一翅膀离我们近,所以大而长;后一翅膀离得远,而且有一部分被身体遮住,所以看起来就显得小而短。其实,小鸟的两翅是一样大小的,由于学生有了透视原理,画得不呆板,较逼真。

美术课教学有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小...

  • 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

  • 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思考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自然。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过程的再创造。儿童画的创作也是如此。而艺术创作的主...

  • 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

    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

  •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是这样说的:“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

  • 《三个好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好伙伴》是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是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重要作用;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

  • 教学反思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美育在培养...

  • 情感教育从小学美术课堂开始……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

  • 美术教学反思(三)

    通过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美术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新理念提倡“过程更重于结果”,美术教育应在参与艺术活动过程中...

  • 二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

  • 寓德育于美术课堂教学之中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 风景写生的要点

    引言:现今美术技法课训练大都以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进行高中工美专业的风景写生教学中碰到不少...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