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高中生物教案 > 高一生物教案 > 伴性遗传(通用8篇)

伴性遗传(通用8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5

伴性遗传篇1

高一生物学案主备人审批人:          日期:03/17编号:09

课题: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姓名班级学号

学习目标: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2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1.注射活的无毒r菌,小鼠正常。

2.注射活的有毒s菌,小鼠死亡。

3.注射杀死的有毒s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菌+杀死的有毒s菌”,小鼠死亡5.杀死的有毒菌与活的无毒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

6.杀死的有毒菌滤液与活的无毒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                   1.在生物的遗传中染色体具有__________,其主要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是一切生命活动的________,但是作为遗传物质存在的则是_______。

2.将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会导致小白鼠因而死亡,而无荚膜的r型细菌________,但如果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再注入到小白鼠体内则________,此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________,经实验证明这种物质是______。

3.生物体中的dna大部分存在于______上,还有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_______和______中,因此说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______。

4.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可将dna析出,而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典型例题

例1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  )

a.都是dna   b.是dna和rna  c.都是rna   d.是dna或rna

例2若用,,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和b.可在dna中找到,

c.可在外壳中找到d.可在dna中找到,,

例3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 )

a.加热杀死的

b.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

c.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和缺乏细胞荚膜的肺炎球菌的混合物

d.既缺乏多糖又加热杀死的

例4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dna与蛋白质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相对分子质量大

b.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c.在细胞内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性

d.子代dna是以亲代dna为模板的复制产物

例5将tmv型病毒的rna与hrv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具有( )

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的rnab.tmv型的rna和hrv型蛋白质

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的rna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的rna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dna是遗传物质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dna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的浓度变化而变化,在( )浓度的溶液中溶解度最低

a.b.

c.d.

a                    b           c                     d

课堂效益检测

1.一正常女子和一患病男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孩和一个正常的男孩,子女长大后分别与正常人结婚,所生子女都不会患此遗传病。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3.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精子:axb、axb、axb、axb           b.精子:axb、axb

c.卵细胞:axb、axb、axb、axb                    d.卵细胞:axb、axb

4.决定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bb、bb和bb的猫分别为黄、黑和虎斑色。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它们的性别是 ()

a.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          b.全为雌猫或三雄一雌  

c.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           d.雌雄各半

5.一对患同种遗传病的夫妻,生了一个不患此病的正常女孩,那么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6.某男子患色盲病,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    )

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c.一个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d.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7.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体宽叶雌株同窄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   (   )

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b.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d.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1:1:1:1

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__。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例1abd 2d 3c 

随堂练习

1a 2b 3c 4a 5a 6d 7a 8abd

9.rrxbxb   rrxby 7/16  1/4  1/16

伴性遗传篇2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2.能力目标(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新课

讲授

1、色盲症的发现

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提问学生

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

设疑: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

导入新课:伴性遗传。理解概念。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1、 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等。(2)果蝇:眼色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

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 :

(1)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论题进行讨论。

(2)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写学案中相关内容。

2、课件显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填写

根据遗传图解,写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并推测ⅱ-3的基因型。下面我们来画一画他们的遗传图解(这里难度较大,教师可先作示范)!ⅰ-1与ⅰ-2。

结论:生下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视觉都表现正常,没有色盲。可是,他们的女儿却都是携带者。ⅱ-3与ⅱ-4(紧接上面的图解板书图解)

课件显示巩固练习,提问学生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婚配类型并回答,然后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4、强调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在课件上边引导学生回答边演示两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5、通过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得出“交叉遗传”的结论。

6、课件显示巩固联系,提问学生(教师可稍作引导)。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2、遗传特点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知识拓展: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1]伴y遗传:(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图[2]伴x显性遗传:(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②患者中 性多于性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

[3]伴x隐性遗传(1)特点: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1)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典型系谱图

归纳:人类伴性遗传病判定口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讲、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

学生看图识别,进行自我色盲检测。

填学案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填写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学案上练习写遗传图解

黑板练写

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聆听

学生思考分析作答

填学案

理解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记住常见实例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

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便于新课的讲授。

探究、讨论模式结合:通过家系遗传图谱分析遗传现象→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依据释疑→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提高学生质疑、假设、探究的能力,体现本节的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肯定学生的能力,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落实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是教学重点,在上一章已经学习过,通过学生回答既回顾所学知识,又可联系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伴性遗传也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讲练结合落实学生的遗传图解的书写能力,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呼应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巩固练习(1)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a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b)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

学生演练,并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点。

课后作业见学案

学生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伴性遗传的方式、特点及运用

十、教学反思   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上,应该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结论性内容,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伴性遗传篇3

第三节 伴性遗传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要求

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品德要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

1.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2.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认识性染色体的作用。

3.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5.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是: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

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问:同样是受精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讲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各种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成对的染色体。雌雄性别实际上是生物的一对差别明显的性状,受染色体的控制。

在银幕上显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

提问: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一句:有23对同源染色体。

(图中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男女个体染色体组成中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述: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的关系,所以把它叫做性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这时可让学生动笔在书中图63、图64下写出人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种类和数目的组成情况。(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

讲述: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这种性染色体类型叫做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还有果蝇、马、牛、羊等很多高等动物以及大麻、色麻等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

那么,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

用计算机动态模拟“xy型性别决定的示意图”课件。

同时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述: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能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当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它就发育成雌性;当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y,它就发育成雄性个体。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回答。

问1:一位不讲理的丈夫要他的妻子包生儿子,这事实上办得到吗?

问2: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由含x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人类是女性);由含y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性个体(人类是男性)。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总之,后代是雌性还是雄性比例是1:1。

性染色体还有一种主要类型是zw型,比如,鸟类,与xy型性别决定刚好相反。雌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过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就与性别相联系,所以,生物有些性状对雌雄后代的影响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

(二)伴性遗传

讲述:以色盲为例进行学习。

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适合当司机,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和绿灯,无法判断是停车还是通行。全色盲极个别,在病人的眼里世界上任何物体只有明和暗的区别,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颜色,病人看彩电就象看黑白电视一样。

银幕显示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

设问: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

在银幕上显示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指出:由于y染色体很短小,因此,在x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y染色体就没有,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讲述: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有关色觉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种),然后说出六种婚配方式。

讲述: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

请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四种婚配的遗传图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学生接着写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后代的基因型。)

师生共同检查四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

银幕显示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讲述:如果第1例中的女儿作了母亲,她的丈夫是色觉正常的男子,这就是第2例了。

提问:第1例中的色盲男子与第2例子代中的色盲男孩是什么关系?(回答: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

又问: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是谁遗传的?(答案:外祖父)

用彩色笔勾画出的传递方向。并指出,外祖父的色盲基因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了外孙。这是色盲遗传的一个特点,即隔代遗传。一般地说,色盲这种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

进一步问:在第2例中,后代患病的可能性多大?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多大(答案:1/4、1/2)。

继续分析第3例,提问:母亲色盲会有正常的儿子吗?

(答案:不会有正常的儿子。因为,儿子中的x是母亲给的,母亲的基因型是。)

分析第4例提问:女儿是色盲,可以肯定她的亲代哪一方一定是色盲?(答案:父亲一定是色盲。)

又问:儿子是色盲,色盲基因是父亲给的?还是母亲给的?(答案:是母亲给的。)

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指出:色盲性状决不会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是把y染色体传给了儿子,而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父亲的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再问:以上几种婚配的后代中,色盲患者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为什么?

(答案:色盲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b与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只要x染色体上有b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必须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b基因,即隐性纯合体才表现出色盲,基因型的个体虽携带有b基因,但表现出色觉正常,所以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指出: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讲述: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实际情况,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色盲患者。

色盲遗传与性别有关,是因为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要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而男性与女性在性染色体上的组成又是不同的,因此,色盲遗传就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特殊的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中p182上勾画出。)

指出:色盲遗传病实际上是伴x隐性遗传病。

指着图中第4例讲,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发病率达到50%。

讲述: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高。比如,我国湖南大庸市偏远地带有三个“傻子村”,其中的汪家小村,全村共500人,有250人智能偏低,其中呆痴58人。

一般说来,在一个群体中,各种遗传病的患者尽管数量不多,但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较多。近亲结婚者,往往有些基因是相同的,子代中隐性纯合体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发病率比一般群体高很多。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质量,应坚决杜绝近亲结婚。可向学生打趣地说:在婚姻问题上,千万不能亲上加亲。

(三)总结、扩展

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受精时遗传物质的组成来决定的,最常见的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根据生物的雌雄个体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性染色体又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异型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x型、y型的雄配子,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只能产生一种x型的雌配子,在受精机会相等时,子代的性别比为1:1。

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行为必然与性别相联系。以人的色盲遗传为例,学习了伴x隐性遗传。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是有区别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隔代遗传,一般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外孙。第二、往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第三、父亲决不传给儿子。

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伴x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伴x显性遗传,蹼趾及其它的轻微畸形是伴y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四)布置作业

(银幕显示)

1.果蝇的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a.3对常染色体+xyb.3个常染色体+x

c.3对常染色体+d.3个常染色体+y

(答案:b)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问再生一个白化病女儿的可能性多大?

(答案:1/8)

3.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祖父——父亲——男孩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d.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d)

4.口答:为什么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五)板书设计

(逐一显示在银幕上)

伴性遗传

补充:性别决定

(一)伴性遗传

1.色盲遗传

(1)色盲基因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2)三大特点:a.隔代遗传

b.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伴性遗传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篇4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说明什么是伴性遗传。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①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③一般为隔代遗传。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①伴x隐性遗传病及其特点;②伴x显性遗传病及其特点;③伴y遗传病及其特点。

2.学习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伴性遗传的特点。学习时应结合实际问题,从分析具体事例入手,找出基因在性染色体上,随性染色体遗传的特点,然后将这些特点迁移到不同的事例中去解决问题。与基因在常染色体的遗传进行对比。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应用到实际中去。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人类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a.44条+xyb.22条+x或22条+y

c.11对+x或11对+yd.22条+y

2.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

3.在右图所示的人类系谱图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d.x染色体隐性遗传

4.一对同卵孪生姐妹分别与一对同卵孪生兄弟婚配,其中一对夫妇第一胎所生的男孩患红绿色盲,第二胎所生的女孩色觉正常;另一对夫妇第一胎生的女孩患红绿色盲,第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这两对夫妇的婚配方式是()。

a.xbxb×xbyb.xbxb×xbyc.xbxb×xbyd.xbxb×xby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色盲男孩,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几率是多少?再生一个男孩色盲的几率是多少?()

a.1/4b.3/4c.1/2d.1/16

6.某动物学家饲养的一种老鼠,黄色皮毛不能纯种传代,而灰色皮毛能纯种传代,且有:黄×黄→2黄∶1灰,灰×灰→灰,则决定此种老鼠黄色皮毛的基因是()。

a.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7.人类的白化病与色盲都是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她父亲是色盲),与一个正常男性(她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婚配,在他们的子女中,预测两病兼有的概率为()。

a.50%b.25%c.12.5%d.0

8.下列有关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b.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不一定色盲

c.双亲均正常,儿子有可能色盲

d.双亲均正常,女儿有可能色盲

9.某种蝇的翅的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翅异常的雌蝇与翅正常的雄蝇杂交,后代中25%为雄蝇翅异常,25%为雌蝇翅异常,25%雄蝇翅正常,25%雌蝇翅正常,那么翅异常不可能是()。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c.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d.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10.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11.决定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bb和bb的猫分别为黄、黑和虎斑色。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了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中,它们的性别是()。

a.雌雄各半b.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

c.全为雄猫或三雄一雌d.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

12.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9/16b.3/4c.3/16d.1/4

13.父亲正常,女儿色盲的发病率是()。

a.0b.25%c.50%d.100%

14.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a.1/2b.1/4c.0d.1/16

15.在右图的人类遗传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表兄妹结婚,生下一个白化病色盲的男孩,若再生一个患白化色盲的男孩的概率是()。

a.1/16b.1/32c.1/4d.1/2

17.果蝇白眼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哪组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a.白眼♀果蝇×白眼♂果蝇b.杂合红眼♀果蝇×红眼♂果蝇

c.白眼♀果蝇×红眼♂果蝇d.杂合红眼♀果蝇×白眼♂果蝇

二、非选择题

18.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19.三支试管内分别装有红眼雄性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性果蝇,还有一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三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b表示)。 

20.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2-10表示一红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分别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后生出一白眼雄果蝇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图中a、b、e细胞的名称:

a;b;e。

(2)画出图中c、d、g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凡x染色体上有白眼基因的用w记号表示。

(3)若精子c与卵细胞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表现为。

21.右图为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ⅲ8和ⅲ10中有哪些可能的基因型?

(2)若ⅲ8和ⅲ10结婚,能否同时患两种遗传病?若能请写出同时患两种病的基因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c4.d5.a、c6.c7.c8.c9.d10.d11.b12.b13.a14.c15.a16.a17.c

二、非选择题

18.(1)xbxb xby(2)xbxbxby(3)xbxbxby(4)xbxbxby

19.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四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b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管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基因型为xbxb;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基因型为xbxb。

20.(1)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2)

(3)xwxw红眼雌果蝇

(2)能aaxby

伴性遗传篇5

教学目的(1)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性别决定的方式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教学重点(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      (3)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难点     (1)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过程(一) 染色体组型         概念         染色体的类型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二) 性别决定的概念和类型                  (三)伴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规律 知识拓展  遗传病不同遗传方式的判断依据与方法① 先确定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a. 遗传系谱图中,只要双亲正常,生出孩子有患病的,则该病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遗传系谱图中,只要双亲都表现患病,他们的子代中有表现正常的,则该病一定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② 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a.隐性遗传情况的判定。在确定是隐性遗传的情况下,就不要考虑显性情况,只考虑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很容易区分开)。这样就把问题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思维的头绪简单明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下面两点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第一,在隐性遗传的系谱里,只要有一世代父亲表现正常,女儿中有表现有病的(父正女病就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第二,在隐性遗传的系谱中,只要有一世代母亲表现有病,儿子中表现有正常的(母病儿正),就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必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b.显性遗传情况的判定。 关于显性遗传的判断,也有两个特点可作为判断的依据。第一,在显性遗传的系谱中,只要有一世代父亲表现有病,女儿中表现有正常的(父病女正)。就一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第二,在显性遗传的系谱中,只要有一世代母亲表现正常,儿子中有表现有病的(母正儿病,就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必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③  不能确定判断类型若系谱中无上述特征,就只能做不确定判断,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向推测,通常的原则是:若该现在代与代之间呈现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为显性遗传,若系谱中的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者各占1/2,则该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系谱中的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相差很大,则该病很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它又分以下三种情况:a.若系谱中的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则该遗传病更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b.若系谱中的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则该遗传病更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c. 若系谱中,每个世代表现为:父亲有病,儿子全病,女儿全正常,患者只在男性中出现,则更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由只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 [练习]    1、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8        ;ⅲ-10        。(2)      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若ⅲ-9与ⅲ-7结婚,子女中可能患的遗传病是             ,发病的概率是          。2、下表是4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病名代号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甲1:3100001:8600乙1:145001:1700丙1:380001:3100丁1:400001:3000(1)4种疾病中可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                        。(2)表兄妹婚配子代的发病率远高于非近亲婚配子代的发病率,其原因是                                                                  。3.某家属中有的成员患有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见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a、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b、写出下面两个体的基因型ⅲ8              ,ⅲ9                。c、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只患丙或丁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伴性遗传篇6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2.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2.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认识性染色体的作用。

3.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5.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是: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

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问:同样是受精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讲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各种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成对的染色体。雌雄性别实际上是生物的一对差别明显的性状,受染色体的控制。

在银幕上显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

提问: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一句:有23对同源染色体。

(图中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男女个体染色体组成中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述: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的关系,所以把它叫做性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这时可让学生动笔在书中图63、图64下写出人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种类和数目的组成情况。(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

讲述: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这种性染色体类型叫做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还有果蝇、马、牛、羊等很多高等动物以及大麻、色麻等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

那么,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

用计算机动态模拟“xy型性别决定的示意图”课件。

同时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述: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能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当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它就发育成雌性;当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y,它就发育成雄性个体。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回答。

问1:一位不讲理的丈夫要他的妻子包生儿子,这事实上办得到吗?

问2: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由含x的精子与合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人类是女性);由含y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性个体(人类是男性)。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总之,后代是雌性还是雄性比例是1∶1。

性染色体还有一种主要类型是zw型,比如,鸟类,与xy型性别决定刚好相反。雌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过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就与性别相联系,所以,生物有些性状对雌雄后代的影响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

(二)伴性遗传

讲述:以色盲为例进行学习。

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适合当司机,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和绿灯,无法判断是停车还是通行。全色盲极个别,在病人的眼里世界上任何物体只有明和暗的区别,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颜色,病人看彩电就象看黑白电视一样。

银幕显示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

设问: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

在银幕上显示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指出:由于y染色体很短小,因此,在x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y染色体就没有,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讲述: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有关色觉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种),然后说出六种婚配方式。

讲述: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

请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四种婚配的遗传图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学生接着写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后代的基因型。)

师生共同检查四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

银幕显示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讲述:如果第1例中的女儿作了母亲,她的丈夫是色觉正常的男子,这就是第2例了。

提问:第1例中的色盲男子与第2例子代中的色盲男孩是什么关系?(回答: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

又问: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是谁遗传的?(答案:外祖父)

用彩色笔勾画出xb的传递方向。并指出,外祖父的色盲基因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了外孙。这是色盲遗传的一个特点,即隔代遗传。一般地说,色盲这种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

进一步问:在第2例中,后代患病的可能性多大?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多大(答案:1/4、1/2)。

继续分析第3例,提问:母亲色盲会有正常的儿子吗?

(答案:不会有正常的儿子。因为,儿子中的x是母亲给的,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

分析第4例提问:女儿是色盲,可以肯定她的亲代哪一方一定是色盲?(答案:父亲一定是色盲。)

又问:儿子是色盲,色盲基因是父亲给的?还是母亲给的?(答案:是母亲给的。)

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指出:色盲性状决不会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是把y染色体传给了儿子,而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父亲的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再问:以上几种婚配的后代中,色盲患者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为什么?

(答案:色盲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b与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只要x染色体上有b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必须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b基因,即隐性纯合体才表现出色盲,xbxb基因型的个体虽携带有b基因,但表现出色觉正常,所以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指出: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讲述: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实际情况,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色盲患者。

色盲遗传与性别有关,是因为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要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而男性与女性在性染色体上的组成又是不同的,因此,色盲遗传就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特殊的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中p182上勾画出。)

指出:色盲遗传病实际上是伴x隐性遗传病。

指着图中第4例讲,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发病率达到50%。

讲述: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高。比如,我国湖南大庸市偏远地带有三个“傻子村”,其中的汪家小村,全村共500人,有250人智能偏低,其中呆痴58人。

一般说来,在一个群体中,各种遗传病的患者尽管数量不多,但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较多。近亲结婚者,往往有些基因是相同的,子代中隐性纯合体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发病率比一般群体高很多。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质量,应坚决杜绝近亲结婚。可向学生打趣地说:在婚姻问题上,千万不能亲上加亲。

(三)总结扩展

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受精时遗传物质的组成来决定的,最常见的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根据生物的雌雄个体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性染色体又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异型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x型、y型的雄配子,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只能产生一种x型的雌配子,在受精机会相等时,子代的性别比为1∶1。

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行为必然与性别相联系。以人的色盲遗传为例,学习了伴x隐性遗传。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是有区别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隔代遗传,一般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外孙。第二、往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第三、父亲决不传给儿子。

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伴x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伴x显性遗传,蹼趾及其它的轻微畸形是伴y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四)布置作业

(银幕显示)

1.果蝇的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3对常染色体+xy

b.3个常染色体+x

c.3对常染色体+

d.3个常染色体+y

(答案:b)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问再生一个白化病女儿的可能性多大?

(答案:1/8)

3.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d)

4.口答:为什么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五)板书设计

(逐一显示在银幕上)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二)伴性遗传

1.色盲遗传

(1)色盲基因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2)三大特点:

a.隔代遗传

b.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伴性遗传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

伴性遗传(通用8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