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精选6篇)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精选6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5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

教法建议

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

示例:

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

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答案:

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

(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

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

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

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

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

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

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

探究活动

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

题量:4-6道.

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

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

教法建议

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

示例:

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

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答案:

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

(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

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

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

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

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

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

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

探究活动

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

题量:4-6道.

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

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

教法建议

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

示例:

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

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答案:

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

(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

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

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

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

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

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

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

探究活动

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

题量:4-6道.

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

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

教法建议

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

示例:

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

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答案:

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

(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

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

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

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

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

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

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

探究活动

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

题量:4-6道.

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

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

教法建议

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

示例:

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

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答案:

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

(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

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

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

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

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

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

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

探究活动

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

题量:4-6道.

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

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

教法建议

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

示例:

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

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答案:

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

(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

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

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

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

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

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

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

探究活动

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

题量:4-6道.

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

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精选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机械能守恒定律(新课标)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

  •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

  •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课题向心加速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1.教材在学生的原有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来讨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

  • 平抛运动的整合——训练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平跑运动的规律 2、会处理平抛运动的一些简单问题学习过程1、在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相隔1s落下...

  • 第五章 曲线运动(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在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2.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 表征交变电流物理量

    教学目的:l、掌握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2、理解有效值的定义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3、掌握表征交变电流变化快慢的物理...

  • 探索物理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工学分院姜龙创新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意识和能力的表现,它是与众不同或标新立异的表现,如敢于对书本...

  •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一、教学目标 1、在一个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

  •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万有引...

  •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一、教学目标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巩固记忆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公式和物理意义;(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2.通...

  • 光的电磁学

    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关于光的电磁说一节,内容大多类似科普常识的介绍,没有太难以理解的理论,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归纳、...

  •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磁场

    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磁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磁感线。2.知道几种常见的磁场(条形、蹄形,直线电...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