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0:05
编者按:就《孔乙己》主题思想的探讨,我们已刊发了庆华小学杨奇平老师和永兴中学王春雁老师的文章(见1995年第5期和1996年第4期)。对其他老师的来稿,由于观点大同小异,未能全数刊发,请谅。本期刊发欧天章老师的文章,作为这次有益讨论的结束。欧老师的文章颇有新意,但仍是一家之言。《孔乙己》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和我们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一样,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不懈地探求,从而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这就是我们开展这次讨论的初衷。
在《呐喊》中,鲁迅最喜欢《孔乙己》。但是,人们对其主题的认识却意见不一。笔者认为:该文表现了“孔教吃人”的罪恶,吹响了“打倒孔家店”的号角。
持“凉薄说”者以孔伏园、叶圣陶为代表。重在对作品中描绘的生活现象的分析,但又不够深入而影响了对文学典型“孑L乙己”的认识。也没涉及到作家的时代感。这在当时和相对于当时的文学批评是不言而喻的。
持“反封建说”者较多。只是侧重于反封建的教育、科举、文化、伦理、制度、等级等各个不同的方面,比“凉薄说”进步些。但依然未揭示出那个病态社会的病根,没能把握住作品中作家所描绘的生活现象的总体和作家情感体验中显示出来的主导的思想倾向。陈根生就说得很明白:“孔乙己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并不是小说的全部内容。其主题势必比抨击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更为深广。”
对于孔乙已是一个多余人这类介绍分析感官表象的文章已很完备了,此不赘述。
首先,笔者认为表现“孔教吃人”的罪恶是作家所描绘的生活现象的总体。荣态之说:“这社会的病态,正是几千年来孔孟之道对社会的毒化造成的,“……,鲁迅这样写作触到了根本问题。”显然,孔孟之道被异化后就由良性渐变为恶性而毒化了封建社会的每一个毛孔,派生出了一整套的封建礼教,产生出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个毒瘤,病态社会能且必然要吃人来治病了。这些,先生以一个清醒的战士的头脑是认识到了的:孔教在当时虽然大约是死了,而且的确是要死的,但终究是要用“血”做药引子的,这又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所以还得有病人的配合一一克服自身的阿Q精神,这才能根治我们的国民。因此就有先生的系列短篇和《阿Q正传》陆续问世。这表现了鲁迅小说整体性的反传统思想,而且博大精深。
作品的具体内容也叫人产生联想:咸亨酒店就是那个病态社会的缩影。酒,那羼了水的酒就是那由孔教派生出来的一整套的封建礼教,它让人醉倒,忘记自己还是一个人的存在,永远熟睡在那间铁屋子里面,而且还要以科举这颗茴香豆为饵料,让你觉得它可口却从来连帐都上不了。所以,没爬上去的只有在研究“茴”字的几样写法中穷经皓首了,或将“茴香豆”又摆在自己的徒子徒孙面前,直到爬进棺材为止。爬上去了的又必然要把孔教踩在脚下而且还要异化。那么,当你还没有喘不过气来时,就还要去喝那酒,吃那豆。一则为那香气与可口,二则很难想到自己的脖上还有一根孔教的绳子。
可见,作品中除了那一群在笑声中走散了的孩子们,还有谁没被孔教吃掉呢?只不过是有被吃掉还剩两只脚的,有被吃掉还剩两只眼或耳或一张嘴罢了。
其次,我们认为吹响打倒孔家店的号角是作家情感体验中显示出来的主导的思想倾向,即作家的时代感。这从上文的论述及《九义初语教参.五》有关本文的时代背景介绍中都显示得很明白了。
所以,笔者认为;《孔乙己》的主题应当是表现了”“孔教吃人”的罪恶,吹响了“打倒孔家店”的号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孔... 《鱼我所欲也》 关于本文作者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诗经〉两首》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 《邹忌讽齐王纳谏》唐代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 课文研讨我爱这土地一、整体把握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 本套教材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是这样编排的:七年级上、下册分散在各个单元中,计有《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理想》(...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川剧剧本《变脸》是作者于1997年,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而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著名喜剧。它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丰富对生活的艺... 一、活动目标1.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2.在社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树... 一.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1904)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孔乙己的长 衫 犹如祥林嫂的眼睛,是人物思想情感的外在显现,是人物灵魂的影射。作者借助这扇小小的窗口,展示人物的...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
《孔乙己》主题新探.docx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