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1:40
第2节免疫
一、
知识方面:
(1)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4)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抗原和抗体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师承上启下引入新课:关于特异性免疫具体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特异性免疫
教师用摄像头展示:中国古代种人痘和詹纳种牛痘的图。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通过穿患者的衣服、用痘痂研细吹入鼻孔的方法预防天花,这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是一大创举,而詹纳的工作开创了免疫疗法的先河。
教师提问:为什么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由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结构很相似,牛痘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相似,所以能用牛痘病毒刺激人体产生对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我们就把天花病毒、牛痘病毒都称为抗原。
1.抗原。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出抗原的概念是:凡是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就叫做抗原。
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1)由上述抗原的概念分析抗原有哪两种性能。(2)是否人体内部和外界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抗原?(3)抗原具有哪些性质呢?(4)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吗?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分析讨论上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知识,明确如下问题:①抗原有两种性能,即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反应原性是指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兼备这两种性能的物质叫做完全抗原。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叫做半抗原。如青霉素、吗啡等。但半抗原如果和大分子蛋白质结合后就可成为完全抗原。例如,吗啡和蛋白质结合就有了抗原性,能够刺激细胞产生对吗啡特异的抗体。把嗜吗啡者的血液取出一滴,用特异抗体鉴定,就可根据有无抗体——抗原反应而确定此人血液中有无吗啡,是不是吸毒者。②并非人体内部和外部所有物质都可以成为抗原。③抗原应该具有如下性质:
第一,异物性:一般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各种病原体、动物蛋自制剂等对人都是强抗原;同种异体也用异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身成分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也具有免疫原性,如精子、脑组织、眼球晶状体蛋白和免疫球蛋自的独特型抗原,都属自身抗原。另外,外伤和癌变细胞也能成为抗原。
第二,大分子性:相对分子量小于6000的物质一般无抗原性;不能引起免疫反应。一般说来,蛋白质的抗原性强于多糖,寡糖和低聚精、脂质均没有抗原性,不能刺激动物产生抗体。
第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五章人与环境第二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形...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二...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教学程序导言复习提问:1.从分子角度分析为什么亲代和子代在性状上相似?学生回忆回...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一节遗传信息1教材分析1.1内容与地位 “遗传信息”一节,先联系学过的组成生命体的4种主...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环境的稳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尝试探...
目标的确定自1985年疯牛病在欧洲爆发以来,口蹄疫、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疫病已经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
摘要:免疫学发展迅速,给高中生物教科书的编写带来了挑战,一方面,要保证生物科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同时要...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