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 > 高一化学教案 > 钠的化合物(精选13篇)

钠的化合物(精选1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6

钠的化合物篇1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其用途。2、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差异,以及它们的用途。3、通过指导学生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利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1、过氧化钠的性质2、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节课中同学们学习了“钠”的性质,为什么金属钠有哪些性质?在不同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否相同?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标出氧元素的化合价。[新课]na2o、na2o2都是钠的含氧的化合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提问]na2o是哪种性质的氧化物?有哪些性质?写出na2o与水、co2反应的方程式。[追问]na2o2是否有相似的性质?[演示实验]“滴水生火”(课本p32实验2-6)[提问]从哪些现象说明na2o2能否与水反应?[学生实验探究]na2o2与水反应(课本实验2-5)[学生讨论]na2o2与水反应的产物有哪些产物?[小结]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断产物;从“酚酞变红后褪色”说明na2o2水溶液有漂白性,能将红色的物质氧化成为无色的物质。[比较]na2o、na2o2分别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产物和反应类型说明。[分析]na2o2与水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产物,进一步说明na2o2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提问]“滴水生火”实验中,除反应放热点燃棉花这个原因外,还有哪些因素引起棉花剧烈燃烧?[过渡]na2o2能与水反应,na2o2能否与co2反应?“滴水生火”实验证明na2o2能与水反应,我们试一试吹气能否生火?[学生实验探究]“吹气生火”[比较]na2o2与水反应、对na2o与co2反应,推断na2o2与co2反应有哪些产物?[学生活动]标出na2o2与co2反应方程式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提问]根据性质决定保存和用途,na2o2如何保存?有哪些用途?[展示]“呼吸面具”的种类[小结]                    表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na2ona2o2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粉末氧元素价态-2-1生成条件常温点燃稳定性不稳定稳定与水反应(方程式)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方程式)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特性—强氧化性、漂白性用途—供氧剂、漂白剂

[巩固练习]见补充练习1、2、3题。[过渡]具我们了解,钠还有哪些化合物?下面我们重点学习na2co3和nahco3的一些性质。[指导阅读]课本p32页na2co3和nahco3的物理性质,部分填写表2。表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与水(250c溶解度为33克)比na2co3小(250c溶解度为9克)与酸反应:(方程式)(反应剧烈程度)na2co3+2hcl=2nacl+h2o+co2↑剧烈nahco3+hcl=nacl+h2o+co2↑更剧烈热稳定性(方程式)稳定,不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用途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发酵粉、胃药

[学生实验]气球实验(实验2-7)。注意观察反应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问]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哪种物质反应更剧烈?写出离子方程式,为什么nahco3的反应更剧烈?[演示实验]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比较。[小结]na2co3和nahco3的相似性质都与酸反应产生co2,不同点是nahco3的反应更剧烈;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和nahco3还有哪些异同,下节课继续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鉴别nacl、na2co3和nahco3?[指导阅读]na2co3和nahco3的用途。[本节小结]见补充练习题。[布置作业]课本p35页2、3、4

钠的化合物篇2

化学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   

授课时间

教学

内容

第一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教学设计项目

具    体   内   容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方法。

能力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

3.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铁架台等,

Na2O2、Na2CO3、NaHCO3、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

对比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碱金属的代表物质——钠的相关知识,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投影]1.钠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2.钠与水(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3.生活中,发现以下火情,我们应该采取的最佳灭火方式为?

①油锅起火   ②建筑物着火

③电气火灾   ④金属钠着火

[过渡]那么常用来灭火的水和二氧化碳是否可以引起火灾呢?我们来试一试。

[演示实验]在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置于石棉网上,用连有干燥管的导管向脱脂棉吹气,脱脂棉剧烈燃烧。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过氧化钠]

[回答]原来,就是Na2O2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过氧化钠就是其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

[讲述]首先我们学习过氧化钠。

[板书]一、过氧化钠

[提问]由刚才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引导]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是常见化合价吗?有化合价改变的可能吗?可能变为多少价?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Na2O2与H2O反应后的生成物。

[演示实验]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提问]大家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分析产物?

[提问]请大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设疑]刚刚变红的溶液现在褪色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回去查阅资料,下一节课我们请同学来告诉大家。

[讲述]另外,Na2O2是强氧化剂,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提问]Na2O2与CO2反应时,棉花燃烧,说明了什么?

[讲述]也生成了O2,同时生成了Na2CO3。

[提问]请大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投影]思考题

1.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Na2O2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过渡]钠的重要化合物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板书]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展示固体Na2CO3、NaHCO3]

[讲述]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32页,总结出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

[投影]Na2CO3与NaHCO3性质的比较。

[学生完成表1中的①②③④]

[提问]Na2CO3与Na2CO3·10H2O是否为同一物质?

[讲述]Na2CO3与Na2CO3·10H2O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Na2CO3·10H2O在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而渐渐碎裂成粉末。

[讲述]从初中所学知识我们知道,Na2CO3与稀盐酸反应,会有CO2气体产生,那么NaHCO3遇到稀盐酸,现象又如何呢?

[演示实验]气球实验

[提问]你观察到怎样的现象呢?

[追问]为什么NaHCO3的反应更剧烈?

[讲述]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均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但Na2CO3经历了由正盐到酸式盐再到酸的两个过程,而NaHCO3本身是酸式盐,所以只需要一步就直接生成了酸。故NaH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

[完成表中内容⑤](离子方程式)

[过渡]我们曾经学习过碳酸钙的性质,它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怎样呢?

[演示实验]同时加热Na2CO3与NaHCO3(已检验过,装置气密性良好)

[结论]NaHCO3加热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而Na2CO3加热无明显现象。

[与学生一同完成表⑥]

[讲述]碳酸钙加热到900℃以上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碳酸钠加热不易分解,而碳酸氢钠加热到270℃即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提问]若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碳酸氢钠固体,应怎样除去杂质呢?

[过渡]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也有所不同,请大家从课本中找出Na2CO3与NaHCO3的用途,并完成表中内容⑦。

[讨论]厨房里,我们不小心将盛有纯碱,小苏打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该怎样区别它们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既要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又要熟记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课本P35页1、2、3

思考

回答

观察

[回答]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是氧元素不常见的化合价;有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变为0价或-2价。

观察

思考,回答

学生板书

回答

学生板书

[回答]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Na2O2在空气中易和二氧化碳、水反应,所以应密闭保存。

阅读课本

填表

回答

注意观察反应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回答

填表

观察,回答

填表

学生讨论回答

填表

学生讨论回答

记录作业 

引发兴趣

引导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渗透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利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一、过氧化钠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Powerpoint

第二节 

问题:

1.钠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2.钠与水(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3.生活中,发现以下火情,我们应该采取的最佳灭火方式为?

①油锅起火   ②建筑物着火

③电气火灾   ④金属钠着火

思考题:

1.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Na2O2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①化学式

Na2CO3

NaHCO3

②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③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的白色晶体

④水溶性

易溶与水

较易溶与水

⑤与酸反应

CO32-+2H+=CO2↑+H2O

剧烈

HCO3-+H+=CO2↑+H2O

更剧烈

⑥热稳定性

稳定

2NaHCO3=Na2CO3+H2O+CO2↑

⑦用途

玻璃、制皂、造纸、纺织

发酵粉、胃药

讨论:

厨房里,我们不小心将盛有纯碱,小苏打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怎样区别它们呢?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是( D )

A.NaOH   B.Na2O   C.Na2O2    D.NaCl

2.关于Na2CO3与NaHCO3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的强

B.NaHCO3比Na2CO3更易溶于水

C.Na2CO3和NaHCO3都可以用来治胃病

D.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NaHCO3比Na2CO3要快

钠的化合物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与反应的实验,把蘸有的棉团放入盛有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的强氧化性。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和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2-6]用棉花包住约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放出氧气)

(不放出氧气)

②、与作用

(放出氧气)

(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与水作用除生成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外也还有氧气,所以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a.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也具有和相似的性质:

碳酸氢钠也具有相似的性质:

有关离子方程式:

[结论]

既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转化,本质就是酸根离子中“”的变化。

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根据的性质可知与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与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共热时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和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掌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和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溶液和溶液,而决不能用溶液或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溶液中通过量的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和)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与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①残留固体质量,②n值,③质量

(4)今向100g8%的溶液中通入,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

(5)200℃时,11.6g和的混合气体与足量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2.教材有关习题

参考答案:

(1)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①溶解度:

②溶质的质量:

③溶剂:反应消耗水,使溶剂减少

(2)          

(3)①15.9g    ②    ③

(4)6.6g

(5)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钠的氧化物

(二)钠与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三)[小结]:Na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钠的化合物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与反应的实验,把蘸有的棉团放入盛有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的强氧化性。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和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2-6]用棉花包住约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放出氧气)

(不放出氧气)

②、与作用

(放出氧气)

(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与水作用除生成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外也还有氧气,所以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a.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也具有和相似的性质:

碳酸氢钠也具有相似的性质:

[1] [2] 下一页  

钠的化合物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掌握钠的两种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钠的鉴别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1)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盛在试剂瓶中na2o和na2o2样品,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金属钠与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化合生成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的数目。请两位同学板演。 

[过渡] na2o和na2o2都是钠的含氧化合物。这节我们学习

[板书]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一、 钠的氧化物 

[提问]:通过对钠的氧化物观察,你能认识钠的氧化物的哪些物理性质?请列表加以对比。 

[投影] 

化学式 na2o na2o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状态  固态 固态 

[追问] 对钠的氧化物物理性质,还能了解它们的溶解性,根据你了解的na2o的性质, na2o在水中仅使溶解过程吗?学生思考并回答:na2o在水中不是简单的溶解,而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na2o +h2o=2naoh 

[过度] na2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已经属于化学性质。na2o2是否能表现类似的性质? 

[演示]把水注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向试管中注入酚酞试剂。 

[提问]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推出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问答] 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o2,无色溶液变为红色-有碱生成,推知为naoh 

[板书] 2na2o2+2h2o =4naoh+o2 

[讲解] na2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o2,请同学们分析反应的化学原理。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 

[演示] 向品红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 

[思考] 这说明na2o2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 

[讲解] na2o2中-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品红等有机色质褪色,表现漂白性,可以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 

[演示]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实验2-6],以说明na2o2与水反应是一放热反应。 

[讲解] 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板书] na2o + co2 = na2co3 

[追问] na2o2与co2的反应情况是怎样的呢? 

根据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特征及na2o2与h2o反应的反应类型,讲解na2o2与co2的反应。 

[过渡] 钠的重要化合物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板书]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物理性质 

[展示] 请学生观察试剂瓶中的无水碳酸钠,碳酸钠,十水碳酸钠晶体的颜色,状态。检验它们是否溶于水:取碳酸钠,碳酸氢钠各少量,分别装入试管中,加5-6毫升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 均溶于水。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板书] 

二、化学性质 

[演示] [实验2-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 气球均膨胀起来,盛nahco3的气球膨胀的快,体积大。 

[说明]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na2co3与盐酸剧烈得多,并且生成气体多。 

[练习]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请两个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表面皿中昨天放置的结晶碳酸钠和试剂瓶里的结晶碳酸钠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现象?若加热十水碳酸钠,有什么现象?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板书】3、受热分解 

na2co3·10h2o====na2co3+10h2o 

【教师引导】无水碳酸钠能继续分解吗? 

【演示】[实验2-8] 把na2co2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现象,换上一支放入同样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na2co3受热没有变化;nahco3受热时,试管口内壁有细小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2nahco3===na2co3 + co2↑+ h2o 

结论: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可利用上述的反应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介绍生活常识】发酵粉;面碱、小苏打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阅读] 通过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业和我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励学生为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发愤读书。

钠的化合物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与反应的实验,把蘸有的棉团放入盛有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的强氧化性。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和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第12页 

钠的化合物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与反应的实验,把蘸有的棉团放入盛有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的强氧化性。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和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2-6]用棉花包住约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放出氧气)

(不放出氧气)

②、与作用

(放出氧气)

(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与水作用除生成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外也还有氧气,所以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a.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也具有和相似的性质:

碳酸氢钠也具有相似的性质:

有关离子方程式:

[结论]

既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转化,本质就是酸根离子中“”的变化。

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根据的性质可知与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与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共热时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和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掌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和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溶液和溶液,而决不能用溶液或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溶液中通过量的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和)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与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①残留固体质量,②n值,③质量

(4)今向100g8%的溶液中通入,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

(5)200℃时,11.6g和的混合气体与足量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2.教材有关习题

参考答案:

(1)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①溶解度:

②溶质的质量:

③溶剂:反应消耗水,使溶剂减少

(2)          

(3)①15.9g    ②    ③

(4)6.6g

(5)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钠的氧化物

(二)钠与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三)[小结]:Na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钠的化合物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与反应的实验,把蘸有的棉团放入盛有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的强氧化性。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和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2-6]用棉花包住约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放出氧气)

(不放出氧气)

②、与作用

(放出氧气)

(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与水作用除生成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外也还有氧气,所以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a.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也具有和相似的性质:

碳酸氢钠也具有相似的性质:

有关离子方程式:

[结论]

既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转化,本质就是酸根离子中“”的变化。

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根据的性质可知与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与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共热时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和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掌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和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溶液和溶液,而决不能用溶液或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溶液中通过量的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和)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与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①残留固体质量,②n值,③质量

(4)今向100g8%的溶液中通入,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

(5)200℃时,11.6g和的混合气体与足量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2.教材有关习题

参考答案:

(1)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①溶解度:

②溶质的质量:

③溶剂:反应消耗水,使溶剂减少

(2)          

(3)①15.9g    ②    ③

(4)6.6g

(5)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钠的氧化物

(二)钠与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三)[小结]:Na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钠的化合物篇9

第二节 课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

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       课时安排:共1课时

●        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过程

[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

[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讲解]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

既是氧化剂有时还原剂。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讲解]上述实验说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投影思考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设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板书]二、氧化钠

[投影比较na2o与na2o2的性质](学生完成)

过氧化钠

氧化钠

色态

化学式

组成及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

类别

生成条件和稳定性

与水反应式

与co2反应式

与盐酸反应

漂白作用

用途

保存

互相转化

[小结]:本节重点是na2o2的性质,从化合价来看,既可以做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比如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通过强氧化性进行漂白。

【随堂检测】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淡黄色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

(c)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d)都能与二氧化碳化合

2.在下列变化中,水或二氧化碳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

①2f2+2h2o=4hf+o2↑

②cl2+h2o=hclo+hcl

③2na+2h2o=2naoh+h2↑

④2na2o2+2h2o=4naoh+o2↑

⑥2na2o2+2co2=2na2co3+o2↑

(a)①、②、③(b)②、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⑥

作业:略

板书:[板书设计]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一、过氧化钠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4hcl====4nacl+o2↑+2h2o

二、氧化钠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投影: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过氧化钠

氧化钠

色态

淡黄色固体粉末

白色固体

化学式

na2o2

na2o

组成

na+与02-(2:1)

na+与o22-(1;1)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生成条件和稳定性

na常温与氧气反应

不稳定

na与氧气点燃

较稳定

与水反应式

2na2o2+2h2o====4naoh+o2↑

na2o+h2o====2naoh

与co2反应式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co2====na2co3

与盐酸反应

2na2o2+4hcl====4nacl+o2↑+2h2o

na2o+2 hcl====2nacl+h2o

漂白作用

---

用途

---

供氧剂,漂白剂

保存

干燥,密封

干燥,密封

互相转化

na2o 加热与o2生成na2o2             

na2o2与na 加热生成na2o

附有简单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

钠的化合物篇10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3.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它们的鉴别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认识与解决未知化学问题,使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感悟到科学研究的魅力。

<

钠的化合物(精选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化学教案-高一化学 第三章 硫 硫酸 第一节 硫

    [课题]:高一化学 第三章 硫 硫酸 第一节 硫[目的]:1、使学生掌握硫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硫的重要用途。[课型]:元...

  • 数学教案-高中化学教案 第一部分化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能力培养:通过丁达...

  •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

  •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的物理性质;掌握的化学性质;了解的存在和用途。能力目标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

  • 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能力目标运用“对...

  • 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

  •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

  •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

  • 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能力目标运用“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