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八年级历史教案 >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案(精选2篇)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7

第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案篇1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哪一年?                          (  )

a.1955年  b.1964年   c.1966年     d.1999年

2、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根本目的是                                    (  )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表明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距世界前列d.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3、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

a.美国    b.苏联      c.中国     d.法国

4、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成功的先后顺序是                          (  )

⑴原子弹爆炸成功⑵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⑶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⑷无人飞船上天⑸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a.⑴⑵⑶⑷⑸ b.⑵⑶⑴⑷⑸ c.⑵⑴⑶⑸⑷  d.⑵⑷⑶⑸⑴

5、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赵忠尧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是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请回答:

⑴这句话是谁的名言?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⑵他的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三、列举题

列举我国建国后的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四、问答题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c5、a

二、材料解析题

⑴邓稼先,主持研究原子弹和氢弹,被称为“两弹元勋”

⑵为了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和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列举题

1原子弹爆炸成功2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3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四、问答题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安定的生活。

第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案篇2

第20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863计划的涵义,计划的总体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掌握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及其涉及的领域

能力培养: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如何正确面对上网两个问题

情感认识:1、激发我们主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系民族发展为已任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我们从思想上认识到863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小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一、课前预习

1、(     )年3月,中国科学院王大衍、王淦昌等四位科学家向党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                                    》,提出要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2、863计划的倡导者是 (       )、(        )、(        )、(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

4、1996年我国将(        )一项高技术列入863计划的第八领域。          

5、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          )时代,以(         )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6、我国的网民中人数最多的是 (           )人。

7、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已经通过(           )变成了现实。

8、《                   》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

9、提出“星球打战:计划的国家是(         )。

10、1999年,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了(          )计划,并如期完成了所担任的任务。该计划对揭开(          )、改善(         )、提高

(             )有重大意义。

二、课堂研讨

1、“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

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你对哪些领域较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你对这些领域的了解?

3、思考题

XX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载人升空的第三个国家。想一想:我们在经济上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摘高新技术的研究?由“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你想到了什么?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

你能说一说计算机网络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吗?

三、课堂测试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毛泽东   c.邓小平   d.

2、863计划的倡导者是   ⑴钱学森⑵王淦昌③王大珩⑷杨嘉墀⑸陈芳允⑹袁隆平⑺邓小平    a.⑴⑵③⑷  b.⑵③⑷⑹  c.⑵⑷⑸⑺  d.⑵③⑷⑸

2、1996年我国将哪一项高技术列入863计划的第八领域?          (  )

a.克隆技术  b.光导技术  c.超导技术  d.海洋高科技

3、制定“八六三计划”主要是为了发展                          (  )

a.高技术    b.国防科技   c.农业     d.教育

4、我国的网民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些人?                          (  )

a.科技工作者   b.教师       c.公司职员    d.学生

5、下列哪一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    )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d.书本

6、下列关于网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网络可以查阅各种信息资料      b网络可以进行过程教学

c网络可以迅速传递信息        d网络有利无害,无需自我保护

7、小刚是一个中学生,他的下列上网行为错误的是(  )   

a.浏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b.给网友发电子邮件

c.在家里超时无节制上网     d.上网做别人设计的试题

列举题:

列举被列入863计划的高科技领域:

四、学习体会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抗日救亡运动(精选13篇)

    抗日救亡运动篇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 解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掌 握 九一八事变...

  • 戊戌变法(通用15篇)

    戊戌变法篇1教学目标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失败...

  • 第1课 抗日救亡运动(精选2篇)

    第1课抗日救亡运动篇1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 解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

  •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精选12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篇1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含义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和历...

  • 八年级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选2篇)

    八年级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篇1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

  • 国命大革命(通用2篇)

    国命大革命篇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 解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

  •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通用2篇)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篇1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

  • 思想文化(精选14篇)

    思想文化篇1【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知道林则徐、魏源、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记住魏源写的《海国图志》,理解“师夷长...

  • 历史工业化的起步(精选2篇)

    历史工业化的起步篇1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

  • 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精选2篇)

    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展示家庭、社会不同时期有关“衣、食、住、行、用”的照片,反映我国家庭、社...

  •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精选3篇)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篇1第二单元第8课 铸起共和国的钢铁长城班级_____ 姓名_____一、学习任务1、能说出“两弹一...

  • 第1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精选2篇)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1第1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2、指...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