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 《小猴与鳄鱼》教案(通用3篇)

《小猴与鳄鱼》教案(通用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8:39

《小猴与鳄鱼》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乐曲情节提示中初步学玩《小猴与鳄鱼》的游戏

2、体验“鳄鱼来了”时的紧张感和“鳄鱼走了”后的轻松、欢愉感。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期已具备荡秋千的经验。

2、小椅子围成大马蹄形、钢琴、三个小猴头偶、一个鳄鱼手偶、树木等布景。

活动过程:

一、通过手偶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故事情节。

1、师: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几只小猴子,今天他们要去荡秋千,在荡秋千的时候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

2、教师一边清唱歌曲,一边演示手偶。

3、用提问+讲述的方式引导动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游戏要求:

(1)、师:有几只小猴在荡秋千?…它们是怎样荡的?…伸出手指,把你们的小猴也准备好,我们一起跟随音乐节奏荡秋千。

(2)、师:小猴们高高兴兴荡着秋千,呀,谁来了?

(3)、师: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小猴们要怎么办?

(4)、师:那小猴又是在歌曲唱到那句时跑出来玩的呀?

二、邀请幼儿一起玩游戏

1、教师引领幼儿一起玩第一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师:现在我想要邀请你们的小猴跟我一起玩荡秋千,玩的时候要注意,鳄鱼来了就要赶快怎样?对,一定要把你的小猴藏好,只要不发出声音,就不会被鳄鱼发现。好,先请出你们的第一只小猴。

2、启发幼儿探寻小猴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

(1)、师:我的第一只小猴刚才是在手上荡的秋千,现在它想到我身体的另一个地方荡秋千。(教师清唱并示范“一只小猴”在自己的肩上“荡秋千”。)

(2)、师:我的第二只小猴也想换一个地方荡秋千。你们说,到我身体的那个地方荡秋千?(教师选择一个幼儿说的部位,清唱并示范“两只小猴”在自己身体的该部位“荡秋千”。)

(3)、师:我的第三只小猴会到哪里荡秋千呢?怎样荡秋千,谁来做一做?(教师清唱并在某幼儿的身上示范“三只小猴荡秋千”。)

(4)、师:你的小猴想在你身体的哪个地方荡秋千?要怎么荡呢?

(5)、教师小结并示范刚才幼儿将“小猴”放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的不同方式。

3、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

(1)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2)引导幼儿探寻把小猴躲藏在身体不同位置?

师:你们的小猴因为可以到身体不同地方荡秋千,可高兴了。不过,他们要是老藏在同一个地方,恐怕就会被鳄鱼发现了。想一想,小猴除了可以到我们背后躲藏,还可以到身体的哪些地方躲藏?教师清唱乐曲“鳄鱼来了”部分,幼儿把小猴躲藏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4、幼儿第三次玩游戏

(1)幼儿第三次玩游戏;助教戴鳄鱼手偶在布景后面来回走,加强找寻的样子。

(2)师:刚才,你们的小猴已经学会了寻找不同的地方躲藏,而且能安安静静地不被鳄鱼发现。不过,前几次出来的都是小鳄鱼,要是大鳄鱼出来,我们就要带上小猴找到更好的地方躲藏。你们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把我们藏得更好?(引导幼儿可以到各布景、椅子后面躲藏。)

三、结束活动

1、师幼第四次玩游戏,配班老师扮演鳄鱼走出来找寻

2、在音乐尾声,师生欢呼跳跃着到另外的地方去玩!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富有情境性的游戏具有较强烈的兴趣,活动中“鳄鱼来了”带来的紧张感与“鳄鱼走了”带来的轻松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躲藏好不被鳄鱼发现、鳄鱼失望的走掉使幼儿放松后带来的喜悦感、轻松感会更加强烈。

为便于小班孩子更清楚明了游戏规则,我们试图通过手偶一两位老师的双簧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观察、理解游戏规则。

《小猴与鳄鱼》教案篇2

一、通过手偶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故事情节。

1.师:“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几只小猴子,今天他们要去荡秋千,在荡秋千的时候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

2.教师一边清唱歌曲,一边演示手偶。

3.用提问、讲述的方式引导动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游戏要求:

①提问:“有几只小猴在荡秋千?…‘它们是怎样荡的?…‘伸出手指,把你们的小猴也准备好,我们一起跟随音乐节奏荡秋千。”

②提问:‘小猴们高高兴兴荡着秋千,呀,谁来了?”

③教师唱:“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问:‘‘小猴们要怎么办?”

④提问:“那小猴又是在歌曲唱到那句时跑出来玩的呀?”

二、邀请幼儿一起玩游戏

1.教师引领幼儿一起玩第一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师:“现在我想要邀请你们的小猴跟我一起玩荡秋千,玩的时候要注意,鳄鱼来了就要赶快怎样?…‘对,一定要把你的小猴藏好,只要不发出声音,就不会被鳄鱼发现。好,先请出你们的第一只小猴。”

2.启发幼儿探寻小猴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

①师:我的第一只小猴刚才是在手上荡的秋千,现在它想到我身体的另一个地方荡秋千。

②提问:我的第二只小猴也想换一个地方荡秋千。你们说,到我身体的那个地方荡秋千?

③提问:我的第三只小猴会到哪里荡秋千呢?怎样荡秋千,谁来做一做?

④师:你的小猴想在你身体的哪个地方荡秋千?要怎么荡呢?教师小结并示范刚才幼儿将“小猴”放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的不同方式。

三、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

1.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2.引导幼儿探寻把小猴躲藏在身体不同位置

①提问:“你们的小猴因为可以到身体不同地方荡秋千,可高兴了。不过,他们要是老藏在同一个地方,恐怕就会被鳄鱼发现了。想一想,小猴除了可以到我们背后躲藏,还可以到身体的哪些地方躲藏?”

②教师清唱乐曲“鳄鱼来了”部分,幼儿把‘‘猴”躲藏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四、幼儿第三次玩游戏

1.幼儿第三次玩游戏;助教戴鳄鱼手偶在布景后面来回走,加强找寻的样子。

2.关注“荡”

师:小猴最喜欢跟着音乐节奏—上二下把秋千荡得高高的!你们能让你们的小猴跟着音乐节奏—上—下的把秋千荡得高高的'吗?

3.关注“藏”

展示布景。

师:刚才,你们的小猴已经学会了寻找不同的地方躲藏,而且能安安静静地不被鳄鱼发现。不过,前几次出来的都是小鳄鱼,要是大鳄鱼出来,我们就要带上小猴找到更好的地方躲藏。你们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把我们藏得更好?

五、幼儿第四次玩游戏

1.师幼第四次玩游戏,配班老师扮演鳄鱼走出来找寻

2.在音乐尾声,师生欢呼跳跃着到另外的地方去玩!活动结束。

《小猴与鳄鱼》教案篇3

【作品分析与设计思路】

1、《小猴与鳄鱼》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原创歌曲。它歌词简单,朗朗上口,曲风幽默,整首歌曲节奏欢快,富有情境性。歌曲重复回旋的结构可以较好地帮助幼儿把握音乐结构,简单明了的歌词内容十分切合小班幼儿玩“躲藏”、与“出现”的游戏,并且能有助于幼儿陕速掌握游戏规则。

2、小班幼儿对富有情境性的游戏具有较强烈的兴趣,活动中“鳄鱼来了”带来的紧张感与“鳄鱼走了”带来的轻松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躲藏好不被鳄鱼发现、鳄鱼失望的走掉使幼儿放松后带来的喜悦感、轻松感会更加强烈。

3、为便于小班孩子更清楚明了游戏规则,我们试图通过手偶一两位老师的双簧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观察、理解游戏规则。   

二、游戏玩法建议

说明:坐在座位上,用肢体动作进行游戏,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为三只小猴。

前奏:随音乐节奏轻点头。

1、歌词:“一只小猴荡秋千”

动作:伸出右手食指为第一只小猴。

歌词:“荡呀荡呀荡”

动作:将右手食指轻轻放在左手大拇指上。

念白:嘚儿 嘚儿 嘚儿嘚儿 嘚儿

动作:两手随音乐节奏x-|x-|xxlx-|左右摇晃。

2、歌词及念白:“两只(三只)小猴荡秋千……嘚儿”

动作:同前,反复两次,依欢伸出中指、无名指作两只、三只小猴荡秋千。

3、念白:“呀一一”

动作:做吃惊的样子。

4、歌词:“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快藏好。”

动作:所有幼儿快速将手藏到身后(或身体的某个部位后面)。

歌词:“我是一只大鳄鱼……没找到。”

动作:幼儿继续藏好小手,不发出声音,静静地不要被“鳄鱼”发现了;助教藏在布景后面,用鳄鱼手偶随歌曲节奏做看、找的动作,乐句唱完后,快速将手偶藏回布景后面。

5、念白:“吔一一”

动作:做胜利的样子。

●歌词:“鳄鱼走了,鳄鱼走了,鳄鱼走了,鳄鱼走了,快出来。”

动作:所有幼儿伸出手做欢呼的动作。

●乐曲:565—61   1 |..….3   3   2 21 1 .   il

动作:右手的“三只小猴”自由地在身体各部位“跳跃、玩耍”。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在乐曲情节提示中初步学玩《小猴与鳄鱼》的游戏。

2、能分辨在乐曲“鳄鱼来了”处小猴藏起来,在“鳄鱼走了”处跑出来自由玩耍,并启发幼儿尝试利用身体不同部位进行“荡秋千”、“藏起来”。

3、体验“鳄鱼来了”时的紧张感和“鳄鱼走了”后的轻松、欢愉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期已具备荡秋千的经验。

2、小椅子围成大马蹄形(椅子之间间隔750px)、钢琴、三个小猴头偶、一个鳄鱼手偶、房屋和树木等布景。   

【活动过程】

1、通过手偶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故事情节。

(l)师:‘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几只小猴子,今天他们要去荡秋千,在荡秋千的时候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

(2)教师一边清唱歌曲,一边演示手偶。

(3)用提问+讲述的方式引导动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游戏要求:

①师问:“有几只小猴在荡秋千?…‘它们是怎样荡的?…‘伸出手指,把你们的小猴也准备好,我们一起跟随音乐节奏荡秋千。”(教师不戴手指偶,引领幼儿一起跟随音乐节奏做“小猴荡秋千”。)

②师问:‘小猴们高高兴兴荡着秋千,呀,谁来了?”

③师唱:“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问:‘‘小猴们要怎么办?” (教师清唱,师幼一同做‘‘小猴藏起来”。)

④师问:“那小猴又是在歌曲唱到那句时跑出来玩的呀?”(教师清唱,师幼一同做‘小猴藏好不动一小猴出来欢呼一钢琴伴奏—刚、猴自由玩耍”。

2、邀请幼儿一起玩游戏

(1)教师引领幼儿一起玩第一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师:“现在我想要邀请你们的小猴跟我一起玩荡秋千,玩的时候要注意,鳄鱼来了就要赶快怎样?…‘对,一定要把你的小猴藏好,只要不发出声音,就不会被鳄鱼发现。好,先请出你们的第一只小猴。”

(2)启发幼儿探寻小猴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

①师:我的第一只小猴刚才是在手上荡的秋千,现在它想到我身体的另一个地方荡秋千。(教师清唱并示范“一只小猴”在自己的肩上“荡秋千”。)

②师:我的第二只小猴也想换一个地方荡秋千。你们说,到我身体的那个地方荡秋千?(教师选择一个幼儿说的部位,清唱并示范“两只小猴”在自己身体的该部位“荡秋千”。)

③师:我的第三只小猴会到哪里荡秋千呢?在xl,怎样荡秋千,谁来做一做?(教师清唱并在某幼儿的身上示范“三只小猴荡秋千”。)

④师:你的小猴想在你身体的哪个地方荡秋千?要怎么荡呢?(在钢琴伴奏下,幼儿各自尝试将‘‘小猴”放在自己身体的各部位练习“荡秋千”,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个别引导。)(d教师小结并示范刚才幼儿将“小猴”放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的不同方式。

3、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

(1)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2)引导幼儿探寻把小猴躲藏在身体不同位置

①师:“你们的小猴因为可以到身体不同地方荡秋千,可高兴了。不过,他们要是老藏在同一个地方,恐怕就会被鳄鱼发现了。想一想,小猴除了可以到我们背后躲藏,还可以到身体的哪些地方躲藏?”

②教师清唱乐曲“鳄鱼来了”部分,幼儿把‘‘/j、猴”躲藏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4、幼儿第三次玩游戏

(l)幼儿第三次玩游戏;助教戴鳄鱼手偶在布景后面来回走,加强找寻的样子。

(2)关注“荡”

师:小猴最喜欢跟着音乐节奏—上二下把秋千荡得高高的!你们能让你们的小猴跟着音乐节奏—上—下的把秋千荡得高高的吗?(教师清唱“ⅱ剐l-”幼儿尝试让小猴随节奏荡得高高的。)

(3)关注“藏”

展示布景。

师:刚才,你们的小猴已经学会了寻找不同的地方躲藏,而且能安安静静地不被鳄鱼发现。不过,前几次出来的都是小鳄鱼,要是大鳄鱼出来,我们就要带上小猴找到更好的地方躲藏。你们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把我们藏得更好?(引导幼儿可以到各布景、椅子后面躲藏。)

5、幼儿第四次玩游戏

(1)师幼第四次玩游戏,配班老师扮演鳄鱼走出来找寻

(2)在音乐尾声,师生欢呼跳跃着到另外的地方去玩!活动结束。

四、友情提示

1、本活动灵活性较强,在延伸活动里,当幼儿完全熟悉了游戏的玩法后

(l)关于角色分配:可以全部由幼儿当小猴(即每一位幼儿就是一只小猴),老师扮鳄鱼进行游戏;也可以部分幼儿当小猴,一个或多个幼儿当鳄鱼(但鳄鱼的数量不宜过多)。

(2)关于c小猴荡秋千”玩法的演变:可以在歌曲“两只小猴……唰l,’时,幼儿两两拉手摆动玩荡秋千,并将歌曲“三只”改为“四只”,幼儿四a-组拉手摆动玩荡秋千一躲藏(因为4是2的倍数,这样便于幺l快速两两结队成4人);待幼儿非常熟练后,可由老师任意唱“x只小猴……”(注意:ij、班x<4、中班x<io),幼儿即找相应数量的同伴一组拉手玩荡秋千一躲藏。

2、本活动适宜在小、中班进行。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歌词里的动物、参与者自由选择角色等游戏元素,调整游戏难度,刺激幼儿的参与度。

3、在听到“鳄鱼来了”部分幼儿可能会有紧张的情绪,教师需随时通过空间接近、动作、眼神或语言,帮助幼儿舒缓情绪,积极参与游戏。

《小猴与鳄鱼》教案(通用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狮王进行曲》

    活动名称:《狮王进行曲》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感受歌曲的雄壮。2、让幼儿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想象所表现的意境...

  • 音乐活动:啄木鸟

    故事:果园里,有四棵果树生病了,书叶发黄,一点都没精神,大树们个个愁眉苦脸。一天,一只小鸟从这飞过看见大树那痛苦的...

  • 小班音乐《大象和蚊子》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大鼓和蛙鸣筒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

  • 小班音乐:喂鸡

    活动目标:1.初步熟悉歌曲《喂鸡》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公鸡叫、母鸡下蛋等表演动作。...

  • 小班音乐教案:小鸟进窝

    设计用意:对我们幼儿园托班的小孩而言,他们对小动物的容貌、姿态及叫声都十分的有兴致,他们喜爱效仿小动物的叫声,学做...

  • 小班音乐游戏:小乌龟爬山

    活动目标:1.愿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能模仿乌龟四肢着地动作协调地爬行,探索随音乐高低(或强弱)及节奏、速度的变化调节...

  • 小班音乐:在农场里

    活动目标:1.能初步控制声音进行歌唱,学习仿编歌词。2、敢于在集体中大胆表现,体验合作创编与歌声交流的快乐。二、活动...

  • 小班音乐游戏《狐狸和石头》

    活动目标:1、知道在音乐a段小狐狸转身和b段小狐狸挠痒痒的地方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并能创编各种造型。2、能够迁...

  • 托班音乐:母鸭带小鸭

    设计思路:托班的孩子年龄小,入园时间又短,所以对家人的依恋感就特别强烈。在刚开学时,孩子们哭闹很厉害,严重缺乏安全...

  • 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了解游戏规则,在教师带领下学习分角色游戏。2、借助灯台图片理解游戏的内容...

  • 小班音乐《小花》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小花》教学目标1、了解2/4拍歌曲节奏特点,熟练演唱歌曲。2、培养肢体动作的协调性。教学准备音乐《小...

  • 小班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

    活动目标:1.在看看、听听、说说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感知小鸡破壳激动、喜悦的情绪。2.在小鸡破壳的情境中,尝试用各...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