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电子教材 > 高三语文电子教材 > 本色与文采

本色与文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42

  学习重点】 

一 了解文章要保持本色的道理

二 能写出一点文采

 写作指导 

【写作练习】

一 片段作文

【借鉴实例】

【借鉴实例】

二 整篇作文

【示例】

【课外练笔】

写作指导


人们常说:下笔比构思还要难。的确如此,因为这是运用语言将构思好了的方案付诸实施,而语言这个东西很实在,一字一句都会对文意的表达产生影响:运用得好,则意显而文畅;运用得不好,则意晦而文涩,其中千头万绪难以尽述。这里姑且取其大者,说说本色和文采。先说本色。

所谓本色,就是写自己所看见的,写自己所知道的,写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总之,写成的文章里处处都有作者的“自我”在。这虽是就文章的思想内容而言,却跟下笔行文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内容既是作者亲身体验过的,许多话其实早在下笔前就已经蕴积在自己心里,只要语感好一些,略加组织和修改,就能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来。我们高中生由于好文章读得多些,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也有所加深,又有了点写作经验,文章中原有的稚气渐渐消除,内容也渐渐充实起来——这自然是可喜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在部分同学的习作里也滋生出“矫情为文”的现象,一到下笔就想:我“应当”看见什么什么呀,我“应当”知道什么什么呀,我“应当”有这样这样的思想感情呀。这么一来,就难免要套用别人的文章里某些“漂亮”的话。这用心大概是好的,但由于未经自己彻底消化,一套用就走了样,不但模糊了文章的本色,连语言也变得混乱了,作文里总杂有一些和全文不相衬的句子。

我们提倡本色,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写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思、所感,不是反对增添新的写作素材,也不是反对借鉴他人的文章。一个人文章的本色,正如他(她)的个性一样,总是处在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之中。我们应当为此而努力,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养成高尚的情操;在借鉴他人的文章时,要仔细探究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而不要简单地照搬。

本色文章就其实质来说是质朴的,我们赞赏质朴之美,但这决不意味着修饰润色不重要。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必须经过切磋琢磨,那璞玉的美好的质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来。所以说写文章不可废弃对文采的追求。

文采,又叫辞采。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力求“文质兼美”。质美,指的是内容之美;文美,即文辞之美,也就是有文采。

文采不是什么神秘之物,是凭直觉就可以感知的。例如,我们读名家的文章,常有词清、句丽、出语如连珠之感,这就是有文采的表现。但文采并非名家所专有,我们的习作里也往往会有——老师批改时常在某些语句下面加圈或画上线以表示赞赏,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大诗人杜甫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佳句”,即有文采之句,可以“惊人”,也说明文采是容易被感知的。

以上说的是关于文采的一般理解。按照这个理解,文采主要是指文章的形式而言,具体地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辞藻美,对词语所表示的颜色、声音、形状、情态等十分讲究,描摹万事万物务求曲尽其妙,要使读者感到异彩纷呈,美不胜收。二是音调美,行文讲究抑扬顿挫,读起来要上口入耳,使人听来如闻美妙的乐曲。三是结构美,或称建筑美,讲究层与层之间的长短有度,开合有方,如房屋之设计,务使卧室、客厅、厨房、厕所、凉台、过道等各得其所。文章的形式美还可以说出一些来,但主要是以上三点。

写作·第四单元毫无疑问,形式美可以给我们带来某些美感或快感,认识它也很必要,但文采的真正的魅力不在这上面,而在它所包容的思想感情上。“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思想感情之美,才是文采动人的根源。例如,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宣言》里,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写下了这样两句话: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无限光明。”

“站立起来了”“无限光明”,这些字眼普通得很,却又具有震撼人心、使人扬眉吐气的力量。这是作者深邃思想和丰厚感情的闪光!它一扫中国人百年来积压在心头的屈辱感,宣告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由此可见,思想感情是根,文辞是叶,根深才能叶茂——对文采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我们练习写作已有七八年了。我们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词汇,也懂得怎样恰当地运用修辞技巧,又读了不少可资借鉴的好文章,这些都是出文采的有利条件,而关键在于: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提炼、升华自己的感情与认识。应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有文采而胡乱堆砌美丽的词藻,说些连自己也不甚了然的话。要知道,“繁采寡情”的文章是谁也不爱读的。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又说:“言之不文,行而不远。”“辞”而能“达”,就要注意保持本色;至于“行远”,我们现在还谈不上,但既然写了出来,总要给周围的人们看看,有点文采,确属必要。

整篇作文


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1.恰当地运用修辞技巧来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态度和感情,200字左右。

借鉴实例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探究这段文字的特色之前,最好先读它的上文,仔细了解三位女子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被虐杀的经过。

这段文字可分两层:前一层主要是说段祺瑞执政政府虐杀爱国青年,铁证如山,无法抵赖;后一层揭露段政府的卑劣凶残。这两层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认识修辞要为表情达意服务的道理。

2.写一段自我表白的话,内容自定(例如,做好事受到表扬以后;愿意参加某项活动等等),200字左右,既要保持本色,又要有点文采。

借鉴实例


    有一句成语,怎么说忘记了,但意思还记得。好像是说一只鸟在树上叫,是为了寻求知音。一个写了文章发表的人,其实也是一只蹲在树上鸣叫的鸟。猫头鹰叫声凄凉,爱听的不多,但肯定还是有爱听的。画眉鸣声宛转优美,爱听的很多,但肯定还是有不愿听的。我的这本集子,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是猫头鹰的叫声,喜欢我的就买,不喜欢我的,白送给你你也不会要。2000年7月17日

《莫言散文·猫头鹰的叫声——自序》

这是序文最后一段话,句句都发自作者内心深处,非常质朴,见文如见其人,的确是本色之作,但又经过了精心的修饰,颇有文采。最明显的是开头几句,作者所说的那句成语出自《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作者肯定知道,即使真不知道,问问周围的人,必能问出来。但这句话如果写成“《诗经》上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未免有了掉书袋的意味,意思虽不变,却跟读者拉大了距离,不如现在这样写显得亲切。作者把自己的散文比作“猫头鹰的叫声”也是意味深长的——谁会不爱听呢?那就让读者去思索吧。

整篇作文


   写一篇陈述性的文章,题目自拟,500字左右。要求:文情并茂,既注意保持本色,又要有一点文采。

以下题目供参考:

①如果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由你代表大家致欢迎词。

②如果你打算竞选班委,你对大家怎么说?

③告别母校的话

④为自己的习作集写一篇序

示例


    在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2001年7月13日)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这篇陈述发言是在离投票表决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三小时之前作的。发言人希望委员们投票赞同北京,但说得很委婉,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终于征服了多数委员的心,以56票速胜其他对手。这篇发言也是本色和文采自然融合的范例,值得反复品味。

附:本文的英译

Mr.HeZhenliang‘sSpeech

Mr.president,Dearcolleagues,

Nomatterwhichdecisionyoumaketoday,itwillberecordedinhistory.Howeveronedecisionwillcertainlyservetomakehistory.Withyourdecisionheretoday,youcanmovetheworldandChinatowardanembraceoffriendshipthroughsportthatwillbenefitallmankind.

Almost50yearsago,ItookpartintheOlympicGamesforthefirsttime;itwasinHelsinki.Sincethen,IhavebecomedeeplyattachedtotheOlympicspirit.

IthasbeenadreamofminethroughoutmycareertofindawaytobringtheOlympicGamestoChina.I,too,wantmycountrymenandwomentoexperiencetheeternalbeautyoftheOlympicdreaminourhomeland.

Dearcolleagues,themessageyousendtodaymaysignalthebeginningofaneweraofglobalunity.

IfyouhonorBeijingwiththerighttohostthe2008OlympicGames,Icanassureyou,mydearcolleagues,that,insevenyearsfromnow,Beijingwillmakeyouproudofthedecisionyoumakeheretoday.

Thankyou.

可把译文与原文做比较,看看两者在情味上的异同。

课外练笔


1. 从自己的旧作中选出几段,作点修饰润色,使原作更能打动人。2. 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问题,写点“断想”之类的短章,怎么想就怎么写,然后从中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几篇进行修饰。

本色与文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一单元

    (2003-01-2321:21:00)本单元学习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提要钩玄是阅读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

  • 6 语言的演变

    (2003-01-0210:51:27) 我们学过不少古代的文章,知道从古到今语音、语汇、语法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像“远上寒山石径斜”...

  • 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003-01-0210:51:25)选自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本文是该书的第一章第一节。一、语言...

  • 第三单元

    (2003-01-2321:23:19)本单元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巨著。它的内容异常丰富,...

  • 9 诉肺腑

    (2003-01-0210:51:23)曹雪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初恋时的缠绵带着孩童的幼稚和单纯。自...

  • 12 抄检大观园

    (2003-01-0210:51:20)曹雪芹节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4回。题目是编者加的。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

  • 红楼梦导读

    (2003-01-0210:51:19)白维国本文原为《红楼梦鉴赏百解》一书的前言(辽宁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收入本书时,编者另拟了题目...

  • 第四单元

    (2003-01-2321:23:35)本单元学习的四篇课文,一篇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三篇节选自《史记》。

  •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2003-01-0210:51:17) 廉颇、蔺相如活动的年代是战国后期“七雄”并峙的时代,当时秦强赵弱的形势已十分明显。廉颇和蔺...

  • 15 屈原列传(节选)

    (2003-01-0210:51:15)

  • 司马迁与《史记》

    (2003-01-0210:51:12) 韩兆琦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

  • 立 意 与 选 材

    立 意 与 选 材【学习重点】一 了解立意和选材的要求二 在写作实践中能处理好立意与选材的关系【写作指导】【写作练习】一...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