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54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放大镜、照相机、摄相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生: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二、课题引入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
三、新课教学
1、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字被放大。
师: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
(异侧,虚像)
师:隔着凸透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让学生拿着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
总结: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里,所成的像最大。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2、显微镜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显微镜的发展。
目前通用的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50万倍,借此人类能观察许多物体的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纳米技术就是在隧道显微技术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的。(分辨率可达1/10纳米)
显微镜是增大观察微小物体视角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短,目镜的焦距较长。物体放在物镜焦点与两倍焦距之间、接近焦点,物镜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焦平面上,目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要短的原因之一是取得较大的放大率,镜筒也可做得短一些,用起来方便;原因之二是物镜可以更接近物体,因此进入镜筒的光通量可以增多,像容易看得清楚一些。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要大于物镜的焦距,但不可过大,因为焦距过大将降低显微镜的放大率,而且要用较长的镜筒,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3、望远镜
学生回答望远镜的功能。
师: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提问: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学生讨论)
师: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所在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放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透镜作物镜。
你们还知道哪些望远镜?(哈勃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4、照相机和投影仪
学生阅读教材,自学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光学原理。
师: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处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四、本课小结。作业:3、4、5、6题。
五、板书设计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1、 放大镜
2、 显微镜
3、 望远镜
4、 照相机和投影仪
六、教学后记
[目标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教学过程]难点:理解各“眼睛”的成像原理[教学过程]引: 结构:凸透镜一、放大镜 原理: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原理:目镜 凸透镜二、显微镜 物镜 原理::物镜放大的实像;目镜再实像放大的虚像 400多年前,荷兰的詹森13岁。
、 原理:目镜 凸透镜 三、望远镜 物镜 原理::物镜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实像放大的虚像 利波波塞的荷兰眼商人1609伽利略(一凸一凹)四、照相机 结构:镜头(凸透镜)、快门、光圈、调焦环、胶片原理: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全身像变为半身像如何调节?一、投影仪:结构:镜头(凸透镜)、平面镜、屏幕原理:物体在一倍、二倍焦距之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平面镜改变光路 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4.1温度计》教案篇1“温度计”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合作学习,共同探...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篇1(北京第八中学章浩武)(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二)教学目的1.会按照电...
欧姆定律练习篇1欧姆定律练习一、熟悉公式以及单位对应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ω,接在家庭电路中,求通过这盏白炽电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磁生电”,篇1课题第九章:电与磁 第七节:磁生电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
《压强》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篇1课题第九章:电与磁 第五节: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1第三节 一、知识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能力目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篇1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2课题简介新课程...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本节课从电...
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教案篇1详细介绍: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教案教学重点: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力教...
力的存在篇1七年级科学案例设计设计课题:力的存在力的存在(第二课时)(一) 教学设计:这节课设计以学生实验讨论为主,教师只...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