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第四节实验: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 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 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第四节实验: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 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 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4.1温度计》教案篇1“温度计”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合作学习,共同探...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篇1(北京第八中学章浩武)(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二)教学目的1.会按照电...
欧姆定律练习篇1欧姆定律练习一、熟悉公式以及单位对应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ω,接在家庭电路中,求通过这盏白炽电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磁生电”,篇1课题第九章:电与磁 第七节:磁生电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
《压强》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篇1课题第九章:电与磁 第五节: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1第三节 一、知识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能力目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篇1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2课题简介新课程...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本节课从电...
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教案篇1详细介绍: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教案教学重点: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力教...
力的存在篇1七年级科学案例设计设计课题:力的存在力的存在(第二课时)(一) 教学设计:这节课设计以学生实验讨论为主,教师只...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