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参考 > 初中语文教参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 《敬畏自然》学习要点

《敬畏自然》学习要点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0:51

《敬畏自然》

 关于本文:
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大自然拟人化,令人感觉大自然神奇之至,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例如"人是万物之灵"、"人要征服大自然"等等,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阅读本文,要注意作者的理论根据,作者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将大自然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既敬又畏的情感。
学习要点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作者站在大自然的角度,以拟人的手法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赐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免有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对自然解除了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一、字
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
鲲鹏()萌芽()深邃()混淆()美味佳肴()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序无法揣测。形容令人难以理解,无法知道其中奥秘。多用于讽刺故弄玄虚的人。
相形见绌:相,相互;形,对照,比较;绌,不足、不够。相比之下,一方显出不足。

2、积累
萌芽蓬蒿咫尺混淆狼藉美味佳肴幼稚

三、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大自然的智慧是人无法比拟的,"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人类是大自然创造的,人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大自然其他事物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因此人类与大自然其他生命其实是兄弟。

2、本文在多处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是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强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表达句式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3、请思考本文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并对作者的观点与论述提出你的质疑或补充。

4、通过本文,将"人与自然"的话题提升到一个更为开阔,更为理论化,更为根本性的思想境界。仿照本文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

5、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学会一种敢于对"长期支配人们的观念"与行为方式提出质疑的逆向性思维,并将这种逆向思维方式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中考解析


(江西省)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诵读文言文,要正确掌握长句中的停顿。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解释文中加红词的意思。
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_________个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_________,运一次土石需要_________的时间。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愚公移山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读准句中停顿。一般来说,应该依据句子的内部结构来掌握句中的朗读停顿。因此,正确理解句意是恰当的划分句中停顿的前提。此句的正确朗读应该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本题考查对选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杂然相许"中"许"的意思是:赞同(赞成、同意等)。"且焉置土石"中"置"的意思是:(安)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中"荷"的意思是:挑(担)。
3.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5个人,"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用箕畚挑运,运一次土石需要一年的时间。
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愚公要移山是由于大山挡住了出路,进出要绕很大的弯。只要意思准确,即可。回答要注意答题要求,"用你自己的话",若抄用原文,不对。
5.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及表述能力。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只要答案有合理成分即可,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敬畏自然》学习要点.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备课资料

    [疑难解析]①什么叫记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

  • 《醉翁亭记》“课前作业 导学”设计的体会

    课前作业 导学,既能节省课时,增大课堂的容量,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合作互助精神。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已学习成...

  • 《醉翁亭记》学习指要

    《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因参与范仲淹等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滁州知州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笔...

  • 《旅鼠之谜》教学参考

    (一)重点与难点: 1.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有几大奥秘。 2.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如果人类也无节制地繁衍下...

  • 《藤野先生》重点解说

    重点解说1字音辨读。2辨别形似字。3词义辨析。①模胡:一般指不分明、不清楚。例:他神志模胡、言语不清。文中指马虎、不...

  • 《藤野先生》教学资料汇集

    一、背景及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一)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

  • 《藤野先生》教学难点 试析

    《藤野先生》教学难点 试析 (一)藤野严九郎其人其事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

  • 《藤野先生》教学参考

    教学目的一、通过对作品的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散文的重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二、了解并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

  • 《藤野先生》导读提示

    导读要点:这篇文章也是叙事散文,在导读方法上有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其要点是:1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

  • 《藤野先生》导读设计

    一、初读课文。1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集《》。初一已学过这个集子里的一篇《》。这些散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从记忆中...

  • 《藤野先生》备课参考

    问: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的实际情况如何?课文说,“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学年考试的成绩,“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

  • 我教《藤野先生》

    ,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着眼语言文字承载的思想和文化。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