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54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知道交流发电机的主要构造。
3.知道什么是交流电,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的含义。
4.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二)教具
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一只,演示电流表一只,自制交流电的产生演示器(参见图12—l)一台,两把小刀,交流发电机挂图一幅,小黑板一块(写好题目)。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什么叫电磁感应?(教师强调“闭合”、“切割”)
提问: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强调“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改变,或者磁感线方向改变时,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
提问: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沿图1(出示小黑板)中箭头方向运动时,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教师可用铝芯导线作直导体,两端用细软铜线连成闭合电路,把两条形磁体放在两堆书上,让铝芯导线在磁场中分别做图中的运动。)
2.进行新课
(1)发电机原理
提问:把上述直导体弯成线圈,使它在磁场中转动,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呢?
教师边提问边动手,把铝导线弯成线圈并在磁场中转动,让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明:为了便于我们观察和分析,我们在线圈上装一个转轴,并用铁架台固定,做成图2所示的装置,转动线圈,引导学生分析,磁感线是水平方向的,线圈转动时,ab边和cd边切割了磁感线,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发电机就是根据上述原理制成的。
板书:〈第二节发电机
1.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2)发电机的构造
教师讲:实际利用上述原理制成发电机时,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线圈转动时,会带动输出电流的铜线缠在一起。提问:谁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会儿之后,出示铝环、电刷等并装上(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直接出示课前装好的一套装置),让学生拿着电刷靠在两铝环上,转动线圈,观察铝环和电刷的工作情况。
教师讲:为了使输出的电流较大,实际制作发电机时,导线要绕成多匝线圈。
出示手摇发电机,简介构造。
板书:〈2.发电机的构造: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包括磁极、线圈、铜环、电刷等〉
演示:摇动发电机大轮,小灯泡发光,验证了上述理论。
(3)交流电与直流电
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有些什么特点。要研究电流的特点,就需要借助电流表,教师边讲边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要求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指针左右摆动,表明电流方向在周期性地重复变化。引出交流电、直流电的概念,并加以区别。
板书:〈3.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
提问:为什么这种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方向在改变呢?
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决定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变化肯定是由这二者之一变化所引起的,在刚才这种发电机中,磁极是固定的,所以,这种发电机中电流方向的变化肯定是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变化所引起的。下面我们用模型来研究这个问题。
演示:在线圈ab边和cd边上用透明胶绑两把小刀,刀口朝转动方向,转动线圈,学生观察刀口的方向变化情况(即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变化情况),验证上述分析的结论。
讲解:这种发电机由于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所以称为交流发电机。下面进一步研究电流变化的特点:
结合模型和挂图分析,把任意一边的运动路线和方向画出来(图3),线圈每次转动到A、B两点时,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电流方向也要发生改变。所以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
讲解: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两个物理量(不给定义),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其意义是发电机线圈转一周用0.02秒,即1秒内线圈转50周。因为线圈每转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所以频率是50赫兹的交流电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
交流电跟我们从电池得到的电流有所不同,从电池得到的电流的方向不变,通常叫做直流电。
板书:〈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0.02秒,频率50赫。
直流电的电流方向不变。〉
(4)讨论: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
①发电机输出什么能?
②要发电机发电,我们必须给它提供什么能?这种能量从哪里得到?
板书:〈4.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请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然后教师结合课本彩图介绍水电站和实际的大型发电机。
3.小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4.作业 :在课上做练习1、2题,思考练习3。
(四)说明
1.本节属于应用课,教学中应该注意启发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本节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受空间想象能力所限,不容易看懂书上的图形,更难通过静止的图形想象连续的运动过程,所以,制作直观的模型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作,也是教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3.很多学生看到课本中的图12—5甲、丙两图中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就认为导线切割磁感线,图乙、丁两图中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就认为导线没切割磁感线,本教案中在ab边和cd边上绑两把小刀能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排除学生的错误认识。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知道交流发电机的主要构造。
3.知道什么是交流电,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的含义。
4.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二)教具
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一只,演示电流表一只,自制交流电的产生演示器(参见图12—l)一台,两把小刀,交流发电机挂图一幅,小黑板一块(写好题目)。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什么叫电磁感应?(教师强调“闭合”、“切割”)
提问: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强调“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改变,或者磁感线方向改变时,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
提问: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沿图1(出示小黑板)中箭头方向运动时,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教师可用铝芯导线作直导体,两端用细软铜线连成闭合电路,把两条形磁体放在两堆书上,让铝芯导线在磁场中分别做图中的运动。)
2.进行新课
(1)发电机原理
提问:把上述直导体弯成线圈,使它在磁场中转动,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呢?
教师边提问边动手,把铝导线弯成线圈并在磁场中转动,让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明:为了便于我们观察和分析,我们在线圈上装一个转轴,并用铁架台固定,做成图2所示的装置,转动线圈,引导学生分析,磁感线是水平方向的,线圈转动时,ab边和cd边切割了磁感线,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发电机就是根据上述原理制成的。
板书:〈第二节发电机
1.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2)发电机的构造
教师讲:实际利用上述原理制成发电机时,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线圈转动时,会带动输出电流的铜线缠在一起。提问:谁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会儿之后,出示铝环、电刷等并装上(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直接出示课前装好的一套装置),让学生拿着电刷靠在两铝环上,转动线圈,观察铝环和电刷的工作情况。
教师讲:为了使输出的电流较大,实际制作发电机时,导线要绕成多匝线圈。
出示手摇发电机,简介构造。
板书:〈2.发电机的构造: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包括磁极、线圈、铜环、电刷等〉
演示:摇动发电机大轮,小灯泡发光,验证了上述理论。
(3)交流电与直流电
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有些什么特点。要研究电流的特点,就需要借助电流表,教师边讲边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要求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指针左右摆动,表明电流方向在周期性地重复变化。引出交流电、直流电的概念,并加以区别。
板书:〈3.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
提问:为什么这种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方向在改变呢?
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决定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变化肯定是由这二者之一变化所引起的,在刚才这种发电机中,磁极是固定的,所以,这种发电机中电流方向的变化肯定是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变化所引起的。下面我们用模型来研究这个问题。
演示:在线圈ab边和cd边上用透明胶绑两把小刀,刀口朝转动方向,转动线圈,学生观察刀口的方向变化情况(即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变化情况),验证上述分析的结论。
讲解:这种发电机由于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所以称为交流发电机。下面进一步研究电流变化的特点:
结合模型和挂图分析,把任意一边的运动路线和方向画出来(图3),线圈每次转动到A、B两点时,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电流方向也要发生改变。所以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
讲解: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两个物理量(不给定义),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其意义是发电机线圈转一周用0.02秒,即1秒内线圈转50周。因为线圈每转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所以频率是50赫兹的交流电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
交流电跟我们从电池得到的电流有所不同,从电池得到的电流的方向不变,通常叫做直流电。
板书:〈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0.02秒,频率50赫。
直流电的电流方向不变。〉
(4)讨论: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
①发电机输出什么能?
②要发电机发电,我们必须给它提供什么能?这种能量从哪里得到?
板书:〈4.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请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然后教师结合课本彩图介绍水电站和实际的大型发电机。
3.小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4.作业 :在课上做练习1、2题,思考练习3。
(四)说明
1.本节属于应用课,教学中应该注意启发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本节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受空间想象能力所限,不容易看懂书上的图形,更难通过静止的图形想象连续的运动过程,所以,制作直观的模型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作,也是教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3.很多学生看到课本中的图12—5甲、丙两图中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就认为导线切割磁感线,图乙、丁两图中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就认为导线没切割磁感线,本教案中在ab边和cd边上绑两把小刀能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排除学生的错误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电阻》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篇1“发现法”“做中学”“思中学”“说中学”“练中学”是新课改中常见的词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
大气压强篇1教案示例之一(一)教学目的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二)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液体压强篇1【设计理念】1.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浮力”教学实录篇1第五节【设计理念】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
新课标下《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篇1新课标下《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传...
“杠杆”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篇1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形变及弹力的概念以及外力的大小与...
简介《浮力》的探究性学习篇1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上海市为了了解《新课标》的实施情况,开展区级的评优课活动,...
《重力》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P68-P70《重力》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篇1“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湖北潜江市老新中学周平一、设计理念关注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
牛顿第一定律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伽利略理想实验;(2)惯性概念;(3)掌握的内容;(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