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教案 > 八年级地理教案 > 工业的发展 ,(精选13篇)

工业的发展 ,(精选1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工业的发展,篇1

教案示例2

——“工业的发展”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上一节我们从两个方面回顾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提问: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工业在哪两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总结)一是取得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二是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讲述)新中国的工业,除了在工业门类和工业产值上取得了巨大发展以外,在工业的分布上也日趋合理。

(板书)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工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布局问题,也就是在什么地方建设什么工业的问题。在选择工业位置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交通运输、市场、区域发展,甚至地形、气候等等,而且不同的工业对这些因素又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布局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布局合理,工业分布保持平衡就十分重要。

(展示)动画“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请同学们注意分清两类工业中心:旧中国原有的和新中国新建的和两类重点建设地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和现在工业建设地区。

(提问)旧中国原有的工业中心有哪几个?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沈阳、武汉、重庆)

(展示)各旧工业中心的图片

(提问)这样的布局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只集中于少数城市,而且太偏重沿海地区,对全国特别是内地和农村发展不利。)

(展示)各新建工业中心和乡镇企业的图片

(展示)图片: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提问)新中国工业发展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总结)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这些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引导学生读教材“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我国工业布局的了解,并转入对我国工业前景的展望。

(展示)录像“主要的工业中心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板书)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的高新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板书)1.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快,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板书)2.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讲述)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倾向于依附大城市,呈点状分布。因其受经济基础及国家政策倾斜的影响。

(展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

(展示)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教师引导学生读阅读材料“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并回答问题: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什么选择珠江三角洲、京津唐、沪宁杭等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聚集、交通便利等因素。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板书)五、中国工业的前景

我国的工业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发展起来的,尽管我国的工业发展成就十分巨大,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教师引导学生读表格,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展示)表格:1999年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对比

钢发电量水泥电视机糖总量(万吨)人均(千克)总量(亿千瓦时)人均(千瓦时)总量(万吨)人均(千克)总量(万台)人均(台/千人)总量(万吨)人均(千克)中国115599211670935536004293637298266美国107643973212211872948135011444275628世界72755123137457232915076025513714221330822

问题:

1.把上表所列的我国的工业产品的总量和人均量与美国比较,哪些差距较大,哪些比较接近或已超过?

2.把上表所列的我国工业产品的人均量与世界人均量比较,哪些差距较大,哪些比较接近或已超过?

学生回答问题。

(讲述并提问)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工业产品的生产总量来看,除发电量一项外,其他几项我国与美国并无太大差距,有些项目,如水泥产量还远远高于美国,可以说,我国许多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是,若按人均量来计算,则各项均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与全世界平均状况相比,也只有电视机和水泥两项较为接近。

那么,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中国人口太多,与人口数量相比,工业规模还很不够。)

(讲述)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总体水平低,现代化程度差,科学技术上明显滞后,工业生产效率也较低,这里面除了技术和设备的原因以外,经营管理水平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基础工业,如能源工业相对薄弱也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板书)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讲述)不过还应当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当今世界正进人知识经济时代,这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那么,要进一步发展我国工业,尽快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我们应如何努力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学生一般都能谈到发展高科技,也有的同学会针对前面提到的差距提出加强经营管理,控制人口,加强能源建设等。

(讲述)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有很多非常好的想法,许多都与国家政策是不谋而合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上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示)录像:工业前景

(总结并板书)

(讲述)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讲,以上三个方面是要努力做的。那么做为一个学生,我们又应当如何做呢?

(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五、中国工业的前景

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结构严谨。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媒体手段运用,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我国工业发展方向的思考,很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

从整个教学环节看注重对本节内容与前后节的联系、本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分析,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学过程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成功的。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工业的发展,篇2

教案示例2

——“工业的发展”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上一节我们从两个方面回顾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提问: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工业在哪两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总结)一是取得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二是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讲述)新中国的工业,除了在工业门类和工业产值上取得了巨大发展以外,在工业的分布上也日趋合理。

(板书)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工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布局问题,也就是在什么地方建设什么工业的问题。在选择工业位置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交通运输、市场、区域发展,甚至地形、气候等等,而且不同的工业对这些因素又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布局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布局合理,工业分布保持平衡就十分重要。

(展示)动画“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请同学们注意分清两类工业中心:旧中国原有的和新中国新建的和两类重点建设地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和现在工业建设地区。

(提问)旧中国原有的工业中心有哪几个?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沈阳、武汉、重庆)

(展示)各旧工业中心的图片

(提问)这样的布局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只集中于少数城市,而且太偏重沿海地区,对全国特别是内地和农村发展不利。)

(展示)各新建工业中心和乡镇企业的图片

(展示)图片: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提问)新中国工业发展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总结)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这些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引导学生读教材“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我国工业布局的了解,并转入对我国工业前景的展望。

(展示)录像“主要的工业中心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板书)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的高新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板书)1.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快,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板书)2.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讲述)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倾向于依附大城市,呈点状分布。因其受经济基础及国家政策倾斜的影响。

(展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

(展示)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教师引导学生读阅读材料“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并回答问题: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什么选择珠江三角洲、京津唐、沪宁杭等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聚集、交通便利等因素。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板书)五、中国工业的前景

我国的工业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发展起来的,尽管我国的工业发展成就十分巨大,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教师引导学生读表格,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展示)表格:1999年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对比

钢发电量水泥电视机糖总量(万吨)人均(千克)总量(亿千瓦时)人均(千瓦时)总量(万吨)人均(千克)总量(万台)人均(台/千人)总量(万吨)人均(千克)中国115599211670935536004293637298266美国107643973212211872948135011444275628世界72755123137457232915076025513714221330822

问题:

1.把上表所列的我国的工业产品的总量和人均量与美国比较,哪些差距较大,哪些比较接近或已超过?

2.把上表所列的我国工业产品的人均量与世界人均量比较,哪些差距较大,哪些比较接近或已超过?

学生回答问题。

(讲述并提问)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工业产品的生产总量来看,除发电量一项外,其他几项我国与美国并无太大差距,有些项目,如水泥产量还远远高于美国,可以说,我国许多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是,若按人均量来计算,则各项均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与全世界平均状况相比,也只有电视机和水泥两项较为接近。

那么,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中国人口太多,与人口数量相比,工业规模还很不够。)

(讲述)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总体水平低,现代化程度差,科学技术上明显滞后,工业生产效率也较低,这里面除了技术和设备的原因以外,经营管理水平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基础工业,如能源工业相对薄弱也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板书)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讲述)不过还应当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当今世界正进人知识经济时代,这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那么,要进一步发展我国工业,尽快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我们应如何努力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学生一般都能谈到发展高科技,也有的同学会针对前面提到的差距提出加强经营管理,控制人口,加强能源建设等。

(讲述)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有很多非常好的想法,许多都与国家政策是不谋而合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上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示)录像:工业前景

(总结并板书)

(讲述)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讲,以上三个方面是要努力做的。那么做为一个学生,我们又应当如何做呢?

(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五、中国工业的前景

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结构严谨。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媒体手段运用,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我国工业发展方向的思考,很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

从整个教学环节看注重对本节内容与前后节的联系、本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分析,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学过程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成功的。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工业的发展,篇3

教案示例1

——“工业的发展”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中国的工业布局

【教学用具】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板书)第2节工业的发展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1999年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2节工业的发展

较高的增长速度

工业的发展,篇4

教案示例1

——“工业的发展”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中国的工业布局

【教学用具】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板书)第2节工业的发展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1999年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2节工业的发展

较高的增长速度

工业的发展,篇5

教案示例1

——“工业的发展”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 】中国的工业布局

【教学用具】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板书)第2节工业的发展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1999年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2节工业的发展

较高的增长速度

工业的发展,篇6

第4课工业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

2、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产业特点、分布及发展方向;收集资料加深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技能,读图、析图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的技能。

3、通过感知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形成地理表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抽象、概括思维过程,形成、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进而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分布特点;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布特点及发展方向。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收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的图片,“武汉•光谷”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一些特殊的带“洋”的称号,引入我国工业的发展。

读图课本找出我国解放前后工业产品的增长,了解我国工业品产量的增长和布局的变化。

板书:一、我国工业的发展

讲解:旧中国的工业非常落后,产量少,部门不全,只有几个大城市工业相对发达。如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

转承:课前,同学们通过报纸杂志或上网收集了有关高新技术产业成果的资料,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并作简要解释。

学生活动: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资料。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展示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引导:其实,我们从互联网上收集资料就是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了我们收集资料的方式,体会到互联网带来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那么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呢?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相比有什么特点?分布如何呢?发展方向怎样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了解的内容。

板书: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出示课件、提问:“北京高新技术园区”,介绍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抢答]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

[出示板书]1.高新技术产业

[出示课件、教师承转]通过观看中关村的视频材料,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什么特点呢?填写下表。

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  

产品增加值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  

[学生活动](加深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及特点的理解。)

[出示板书]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教师承转]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电子和信息类产业、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在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

[出示课件、提问]对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说出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的特点。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学生抢答]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出示板书]3.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特点:大分散、小集中。

[教师承转]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因地理位置不同,就具有不同的开发重点。沿海、沿边、内地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重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抢答]

──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以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开发以贸易导向型的产业;

──内地以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教师承转]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发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请阅读p115活动1的三则短文,然后回答活动2的(1)(2)(3)小题。

[学生讨论]

[教师指导]问题(1)高新技术产业对上海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所起的作用;问题(2)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问题(3)国际互联网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将会改变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

[实例分析讨论]最近几年,电子通讯、生物工程、软件行业成了各路求职人员眼中的“香饽饽”,相比之下,钢铁、纺织、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的吸引力就小多了。在不少人眼中,传统工业“老气横秋”,不如所谓“朝阳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前途。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探讨、教师提示点拨]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缩短一个产品从开发、生产到销售的周期,保证企业产品能紧跟市场需求。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工业生产摆脱了“找米下锅”的局面。纳米技术在材料、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新产品的开发;环境技术使工业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为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用生物技术、生物医学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社会产业结构越来越多元化、高效化,为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

[学以致用]1992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对临沂市的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借鉴高新技术产业对上海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你有什么建议呢?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将闯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凭借高新技术,传统工业重振雄风指日可待。

【作业设计】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工业的发展,篇7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与我们”“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教材第一个标题下,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为例,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次,强调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三,强调了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教材通过活动练习“观察我们的家……”,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第一个标题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个标题下,内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使学生对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现状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在活动练习中,以“辽中南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影响工业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条件,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个标题下,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第二,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讲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动练习。通过活动练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内容点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工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联系性。教材运用图4.24直观地进行了说明。处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出现不同的工业部门和类型。例如开采矿产,采伐森林等,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的工业;冶炼钢铁,制造水泥等,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汽车,制造机器,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上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是下一个生产阶段的原料,体现了工业生产具有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教材利用插图表现了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与工业的关系。通过几个侧面,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利。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设计了“仔细观察我们的家……”的内容,让学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们生活与各工业部门的联系,同时找出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通过活动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教材运用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点内容。

5.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要考虑发挥地区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第三,要考虑城乡结合,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第四,要考虑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五,要考虑当地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构成;第六,要考虑国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以资源配置较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例,提出了本地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的问题;在活动练习2中,以资源配置不好的沪宁杭工业区为例,提出了如何发挥本区市场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优势的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分布问题的方法。在活动练习3中,安排了由学生选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这使学生又一次获得锻炼其分析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练习4中,涉及到工业的分布与乡镇企业发展的关系,这在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6.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高新技术产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教材运用图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展示了我国沿海开发区、内陆和沿边开发区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除青藏地区外,各省区多在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8.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沿海地区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形成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9.教材在最后的活动练习中,安排了材料阅读内容。三则短文中,第一个短文介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所起的作用;第二个短文介绍的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第三个短文介绍的是国际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供、产、销中,将会改变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三则短文共同明确了一点,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①图4.25“张梦的家”,②我们的教室,找出工业产品,并说出相关的工业部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的兴趣。

2.播放有关工业生产过程的录像,增加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工业与我们】

1.关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读图4.24“什么是工业”,并分析得出工业生产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然后,可以汽车的轮胎为例,“追根寻源”上个生产阶段,即合成橡胶工业和石油工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工业和轮胎制造业相互的按比例发展关系。由上述内容可让学生归纳出工业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关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农民、建筑师、科学家、军人对工业重要性的评述,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例如医生、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售货员等,从各自行业角度寻找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体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3.完成活动练习1、2两题内容。

由于电视机内部零件复杂,学生绘制生产联系图的难度较大,故只要求学生绘出灯具、餐桌、食品的生产联系图。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分属于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

【工业的空间分布】

1.引导学生读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四个工业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应作为重点内容。

2.完成活动练习1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7“辽中南地区”,识别矿产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资源;识别表示各种工业部门的图例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的工业分布。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①辽中南工业区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②辽中南工业区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

3.完成活动练习2、3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8“沪宁杭地区”,组织学生讨论:①上海有哪些主要工业,对比辽中南地区的工业有什么不同?(上海的轻、重工业都很发达,辽中南的工业则以重工业为主)。②上海附近煤、铁资源匮乏,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原因。③读图分析沪宁杭地区有哪几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对其工业分布的影响。

4.完成活动练习4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使工业的分布和农业的分布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整体脱贫致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乡镇企业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针对活动练习4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报纸、杂志、因特网),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30“高新技术产业结硕果”,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29“北京高新技术园区”,找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位置。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关村科技园区或其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录像,引导学生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区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举出我国沿海、沿边和内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例,向学生介绍。

5.完成活动练习1、2、3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三则短文,然后重点针对练习2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班级交流。

工业的发展,篇8

第21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学会归纳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3.通过对张謇、荣氏兄弟兴办的实业兴与衰的了解,使我们感受到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也使我们认识到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从而激发我们强烈的爱国、强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原因、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1.开始萌芽19世纪    年代,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这是近代民族工业的萌芽。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允许民间    ,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中2.初步发展②如:清末状元张骞提出了     口号,并创办了    厂等一系列企业。

国             ①   以后,封建制度遭受冲击,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部分障碍,特别是

近3.短暂发展       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

代              族工业得到一个短暂发展的机会,进入了    时代。

民②如:张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族            ①       以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下,近代中国

工4.凋敝萎缩   的民族工业凋敝、萎缩。

业             ②如:张骞的大生纱厂被               。

发            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中生存和发展。

5.总体特征  ②其特点是:发展过程  ;发展程度    ;发展水平总体       。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1.读120页引言及“状元实业家张謇”、121—122页红 色小字关于荣氏企业介绍,

请思考(1)从张謇等人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可贵的精神?

(2)看到张謇、荣氏兄弟等实业家兴办企业的曲折坎坷,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你有什么感悟?

(3)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张謇等人什么样可贵的精神?

五、当堂测试

(一) 选择题

1.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是()

a.严复   b.魏源    c.张謇   d.詹天佑

2.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是在()

a.辛亥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3.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多学习]

a.辛亥革命的成功                 b.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实业            d.北洋军阀的分裂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下列发生在近代的历史事件,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是(    )

①洋务运动 ②《马关条约》的签定 ③戊戌变法 ④辛亥革命 ⑤北洋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6.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是(    )

① 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 ②封建主义③帝国主义④官僚资本主义 ⑤狭小的国内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     )

① 比较落后②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③集中与沿江沿海大城市 ④重工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 填空题

1.清末状元实业家是_________,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并身体力行,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

2.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总的说来是比较落后的。从行业看,着重_________的发展;从地区之间发展看,着重__________________大城市的民族工业发展。

六、教(学)后记

工业的发展,篇9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工业,及工业生产,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和类型。明白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国家独立、自主、现代化的保证。结合同学的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

通过本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工业分布特点:不能分析出分布的原因,沿线、沿海、沿江、沿河分布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便利的交通,再次体现交通运输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对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缺少综合的认识和分析,如:资源的分布对工业的影响,联系学习印度的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理解辽中南发展重工业的基础和有力条件。

3识图能力有待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单一。学习上海的工业,尽管没有发展工业所相关的资源,但不能从社会需求、市场空间、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城市特点等优势方面分析。

4联系生活实际,说己了解的家乡的一些工业,哪些是轻工业,哪些是重工业,他们的原料、生产过程、产品、对生活的作用等方面是否一样。

工业的发展,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

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法:

以导学式为主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老年人把铁钉、火柴分别叫什么吗?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老年人叫铁钉为洋钉,叫火柴为洋火。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有海尔、康佳、TCL等。这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

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板书题目)

体验新知: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展示课件)

生:读出课件内容

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又是怎样起步的呢?(展示课件)

生:读出课件内容

师: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并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生:交流信息: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3、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师: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呢?(展示课件)

生: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事迹。

师: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每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稍后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讨论意见。

生:讨论。

生:答案1、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对中国人民剥削很严重。

答案2、张謇非常爱国,希望通过办实业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答案3、张謇舍本逐末,具有非凡的勇气。

答案4、张謇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

答案5、张謇非常有远见。

答案6、张謇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生:答案1、民族工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

答案2、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迫使它无生存空间,势必倒闭。

答案3、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不但不能予以支持,而且进行压制。

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那么,民族工业究竟有怎样曲折的发展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生: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解放前夕。

师: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生:民族工业出现了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进了实业集团的纷纷出现。

师:民族工业出现萌芽的原因是什么?

生: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呢?(展示课件)

(出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说明什么?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会出现“黄金时代”?“一战”后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呢?

生:讲述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

师:这一时期为什么民族工业又呈现萎靡不振的状态呢?

师:以上通过表格,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生: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将你们的讨论总结如下: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师: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没能完成救国的愿望,除了受到客观原因影响外,还有主观原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旧中国民族工业尽管发展艰难曲折,但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哪些影响呢?

明确: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活。

畅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展示课件)

工业的发展,篇11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法:以导学式为主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老年人把铁钉、火柴分别叫什么吗?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老年人叫铁钉为洋钉,叫火柴为洋火。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有海尔、康佳、tcl等。这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

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板书题目)

体验新知: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展示课件)

生:读出课件内容

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又是怎样起步的呢?(展示课件)

生:读出课件内容

师: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并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生:交流信息: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3、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师: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呢?(展示课件)

生: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事迹。

师: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每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稍后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讨论意见。

生:讨论。

生:答案1、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对中国人民剥削很严重。

答案2、张謇非常爱国,希望通过办实业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答案3、张謇舍本逐末,具有非凡的勇气。

答案4、张謇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

答案5、张謇非常有远见。

答案6、张謇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生:答案1、民族工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

答案2、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迫使它无生存空间,势必倒闭。

答案3、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不但不能予以支持,而且进行压制。

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那么,民族工业究竟有怎样曲折的发展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生: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解放前夕。

师: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生:民族工业出现了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进了实业集团的纷纷出现。

师:民族工业出现萌芽的原因是什么?

生: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呢?(展示课件)

(出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说明什么?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会出现“黄金时代”?“一战”后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呢?

生:讲述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

师:这一时期为什么民族工业又呈现萎靡不振的状态呢?

师:以上通过表格,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生: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将你们的讨论总结如下: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师: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没能完成救国的愿望,除了受到客观原因影响外,还有主观原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旧中国民族工业尽管发展艰难曲折,但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哪些影响呢?

明确: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活。

畅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展示课件)

<

工业的发展,篇12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掌   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謇”与“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归纳概括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

分析判断形成观点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共

工业的发展 ,(精选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初步分析...

  • 东南亚(通用15篇)

    东南亚篇1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

  • 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精选2篇)

    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篇1《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教学设计——第二节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学 ...

  • 矿产资源(通用17篇)

    矿产资源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的分布特点。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

  • 中国的人口(2)

    本学期总第6课时本单元第 6 课时授课日期9.13课题第二章 第1节 中国的人口(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

  • 八年级地理上册《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 工业

    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新中国工业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较高的增长速度、独立的工业体系和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2.知道...

  •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

  •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

  • 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重点难点】;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

  • 水资源

    教案人教版地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