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8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量变、质变的含义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为什么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二)能力目标:本框题的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重点和难点】1、量变和质变的概念
2、量变和质变的辩正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过程 】
导入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盘的64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谁料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空空如也。国王很快就看出来,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
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位发明者所要的麦子究竟有多少:
1+2+22+33+44+……262+263
在数学上这叫几何级数,计算的结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
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大错误:忽视了量变,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数字面前吃了大亏。所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讲授:一、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同学们一定看到过庄稼生长的情形,如果你蹲在旁边观察它一天,你根本就发现不了它在生长,甚至第二天,第三天你去看,还是没有丝毫变化,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停止了生长呢?答案当然不是,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只是很不明显,不容易被我们发觉罢了。这种变化就是量变。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那么什么是质变呢?
如果你两个月后从旁边走过,你会发现过去绿油油的禾苗现在已金黄的一片,显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即将收割了,这种变化是根本的明显的,就是质变。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
区别量变的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和质变具有不同的特点,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是质变。
例如:P60
二、量变的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既有量变,又有质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古代有一幅对联:“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任何事物的量变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存在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的一种情况是事物数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情形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例如:金刚石、石墨 音乐符号1、2、3、4、5、6、7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但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三、质变和量变的方法论意义。
1、要重视量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愚公移山”
2、要不失时机促进飞跃
1、要掌握适度原则
小结:略
材料一: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1949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二:要掌握适度原则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杰米扬的汤》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的鱼汤教待客人,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着一盆地请客人喝,没有停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佳品,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量变、质变的含义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为什么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二)能力目标:本框题的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重点和难点】1、量变和质变的概念
2、量变和质变的辩正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过程 】
导入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盘的64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谁料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空空如也。国王很快就看出来,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
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位发明者所要的麦子究竟有多少:
1+2+22+33+44+……262+263
在数学上这叫几何级数,计算的结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
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大错误:忽视了量变,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数字面前吃了大亏。所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讲授:一、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同学们一定看到过庄稼生长的情形,如果你蹲在旁边观察它一天,你根本就发现不了它在生长,甚至第二天,第三天你去看,还是没有丝毫变化,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停止了生长呢?答案当然不是,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只是很不明显,不容易被我们发觉罢了。这种变化就是量变。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那么什么是质变呢?
如果你两个月后从旁边走过,你会发现过去绿油油的禾苗现在已金黄的一片,显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即将收割了,这种变化是根本的明显的,就是质变。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
区别量变的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和质变具有不同的特点,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是质变。
例如:P60
二、量变的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既有量变,又有质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古代有一幅对联:“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任何事物的量变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存在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的一种情况是事物数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情形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例如:金刚石、石墨 音乐符号1、2、3、4、5、6、7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但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三、质变和量变的方法论意义。
1、要重视量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愚公移山”
2、要不失时机促进飞跃
1、要掌握适度原则
小结:略
材料一: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1949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二:要掌握适度原则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杰米扬的汤》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的鱼汤教待客人,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着一盆地请客人喝,没有停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佳品,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量变、质变的含义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为什么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二)能力目标:本框题的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重点和难点】1、量变和质变的概念
2、量变和质变的辩正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过程 】
导入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盘的64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谁料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空空如也。国王很快就看出来,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
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位发明者所要的麦子究竟有多少:
1+2+22+33+44+……262+263
在数学上这叫几何级数,计算的结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
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大错误:忽视了量变,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数字面前吃了大亏。所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讲授:一、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同学们一定看到过庄稼生长的情形,如果你蹲在旁边观察它一天,你根本就发现不了它在生长,甚至第二天,第三天你去看,还是没有丝毫变化,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停止了生长呢?答案当然不是,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只是很不明显,不容易被我们发觉罢了。这种变化就是量变。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那么什么是质变呢?
如果你两个月后从旁边走过,你会发现过去绿油油的禾苗现在已金黄的一片,显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即将收割了,这种变化是根本的明显的,就是质变。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
区别量变的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和质变具有不同的特点,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是质变。
例如:P60
二、量变的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既有量变,又有质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古代有一幅对联:“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任何事物的量变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存在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的一种情况是事物数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情形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例如:金刚石、石墨 音乐符号1、2、3、4、5、6、7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但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三、质变和量变的方法论意义。
1、要重视量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愚公移山”
2、要不失时机促进飞跃
1、要掌握适度原则
小结:略
材料一: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1949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二:要掌握适度原则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杰米扬的汤》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的鱼汤教待客人,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着一盆地请客人喝,没有停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佳品,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篇1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
参与政治生活学案篇1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一、学习目标:主要帮助同学们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在我们国家,广大...
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学案篇1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学案第一课时《共同理想共同使命》学案教师寄语: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
科学的行动指南篇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2、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篇1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
2023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篇1XX年中考思想品德重点中学内部讲义第九讲 相亲相爱一家人 考点梳理一、对应考点(二)1...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篇1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抓住机遇篇13.2迎接挑战(第二课时学案)——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班别:姓名:学号:一、前置作业1、阅读...
拥抱美好未来教案篇1课 题4.10.4拥抱美好未来课 型新 授教学媒体多媒体iu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重要...
民族精神耀中华篇1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2、能力: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运用史实说明与汉字相连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了解...
神圣的使命篇1第十三课 总课时4课时负责人胡丽宏教学目标1、什么是理想及作用2、理想的分类及实现的途径3、什么是共同理...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