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28:51
中国人的传统里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饭局,但天字一号重要的当属大年三十晚上的这顿年夜饭年夜饭代表着至高无上,古时的贤明圣祖在年三十这天也会特赦犯人们回家去吃顿年夜饭,因为这顿饭代表着一个人真实活在世上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无可替代的,前几年导演张元拍了一部《过年回家》,通过女犯人回家吃年夜饭讲述了一个人性宽容的故事,最后电影为张元捧回了一个"人道主义精神奖"。年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年饭桌上的东西,早就不一定非得到过年才有得吃。年饭之意不在饭,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年夜饭象征着幸福憧憬,再惨,惨不过杨白劳,但在年三十这天,杨白劳也要给喜儿买条红头绳,想办法张罗着吃顿年夜饭,喜儿那段"爹爹带回白面来,欢欢喜喜过个年"的唱词让我的父辈在忆苦思甜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叫"悲剧的铺垫"。
年夜饭意味着根本的权力,海外的华人感触应是最深,印尼曾经禁止华人们庆祝新春,直到印尼前总统瓦希德就任后,取消了华人公开举行宗教信仰及民俗活动的禁令后,让印尼华人在隔了30多年后获准在不受限制下欢度春节,重新体现春节的喜洋洋气氛,让这顿年夜饭吃得轻松惬意。
年夜饭就是中国人最内核的向心力,年夜饭的温情正是这样一种铭刻在民族的骨头里,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中,沸腾在每一个人血脉中的温情。这种温情是大年三十母亲唠叨在灯下的叮嘱,也是无数的游子顶着寒风,踏着大雪往家里赶的执着与真诚。中国人最讲至亲至情,受"礼仪之邦"的影响至深。但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成员为生计、为发展,各奔东西,平时难得一聚。一起吃顿年饭,一家人酒肴相对,轻言细语,诉说别后离情,生活感悟,该是何等惬意之事!
我们对年夜饭的重视,也就是对传统的重视,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尔雅·释天》中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把"年"当作收获的象征,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烧些好东西吃一顿,这种庆祝的活动也就成了年夜饭。
这顿饭更重要的在于一个形式,吃年夜饭时,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鱼,取年年有余之意。在我国南方,鱼是整个宴席的最后一道菜,大家并不是真正的去吃,只是端上来摆摆样子,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余。还有些地区,第一个热菜就上全鱼,直到宴会结束时,大家才象征性地吃上几口。除夕鱼寄托着人们希望家业发达、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广州人的年夜饭桌上通常会有"发财就手"、"发财好市"这样的意头菜,不过是件讨口彩的事情,但大家还是认真虔诚地做了。
中国之大,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南方和北方有着明显的差别: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但这一天,普天下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奔赴了这场盛宴,怎能不教人感动?
有一年春节我执意要独自在异乡过年,父亲在电话里告诉我,他会在饭桌上为我预留一副碗筷,第二天我就挤上了拥挤的火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个中国人都要过春节。接下来,让我来给大家讲述过去和现在的春节。我妈妈小时候是这样过年的:每...
“盼呀!盼呀!终于过年了”一大清早,就听见了放鞭炮的声音,我们一家人准备去乡下和外公外婆一起过年,大街上张灯结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充满过年气氛的诗。每当过春节的时候,我...
一年又一年,20xx年的春节到了,要说过年趣事有好多好多,但有一件事使我印象最深刻,我来和大家分享!大年初二的下午,阳...
制作半成品今年过年前几天,我们家里可热闹呢!人家都忙着制作半成品:爸爸忙着制做肉丸子、面条;妈妈制作着什么小玩意儿...
在我们的家乡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我最喜欢的是春节。过年前夕,妈妈给我准备了许多好吃的食...
转眼间春节已经过去,但回味起来仍像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除夕乐消遥农历12月30日,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当然...
除夕这一天,我睡到自然醒。睁开眼,洗漱好后,下楼一看,咦?爷爷奶奶呢?大姑妈,三姑妈呢?哦,奶奶在做饭,姑姑们在包...
在大家看来,过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我们家里,过年可是一件有烦恼的事呢!那事就是——抢红包。大年初一,我们开始拜年...
鞭炮响起来了,灯笼挂起来了,空气中骤然多了些年的味道,过年的气氛,也一日浓似一日。终于,在一家人的期盼中,年来了。...
春节,窗花的红色渲染出了春节的喜庆;鞭炮的焰火放出了春节的热闹;硝烟中闪烁的灯光透着家人的一张张幸福的脸庞。话虽如...
“走,买炮去!”哥哥一把拽起我向商店奔去。一踏进店门,琳琅满目的炮仗映入我的眼帘:有细长的冲天炮,安全的甩炮,还有...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