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28:25
语文作文历来是高考的“重头戏”,分值是60,在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考生的命运。作文既是对考生十多年语文学习能力、水平的一次最重要检阅,也是每年特别吸引社会各界眼球的“新闻热点”。
高考作文有着许多特殊性,不能等同于平时写作。高考作文是限时作文,时间短,且教师阅卷的时间更短,因此,要注意一些应试技巧,才能得到较高分数。高考作文怎样争高分呢?
一、准确地审题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每一个考生都必须按照同一的命题要求来写作,否则就不好比较了。说得“白”一些,就是叫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千万不能我行我素,否则便是“跑题”。跑题,意味着彻底失败。当47万考生都在比赛“排球”时,你却偏偏去踢“足球”,即使踢得有如马拉多纳,也是无效的。
审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考生朋友必须定下心来,一字一句把命题看清楚,千万不能慌慌张张地“扫描”。临场怎样默读?大体上讲,乃是一个词、一个词地“慢”读!譬如: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800字。这是审题的一种好技巧,可以强迫你把题目全部看清楚。如此阅读,目的是找出“关键词”,吃透“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老师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决不能等闲视之。20xx年的关键词,是“情感亲疏”的“亲疏”和“认知事物”的“认知”;20xx年的关键词,是“山的沉稳”的“沉稳”和“水的灵动”的“灵动”。你把这些关键词抓住了,你的立意和构思就不会滑到其它地方去了。
关键词找出来了,你最好用铅笔轻轻把它圈出来,以强化自己的定向注意,免得心中一慌,丢三忘四。那一年考两幅漫画的比较,有4个关键词——“欣赏”、“比较”、“更”、“理由”,许多考生都看出来了,但下笔时一乱,便丢了其中的一两个,成绩大受影响。如果用铅笔圈出来了,有一种可视的“物质”依托,你就不会“黑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了。
二、辨析几种作文模式
从1999年起,江苏考生连续6年面对“话题作文”。有人问我:今年考不考“话题”了?我说:6月7日上午准知道。用意很明白,即不要猜题、押题,只要从多方面准备好了,临场一定有底气。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3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下面分别做一些说明。
①话题作文。
只要题干中有“请以‘’为话题”一语,你便可立即认定:此乃“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参考。它的关键部位是引号(“……”)中的那些文字,这是明确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所以,我恳请47万考生朋友一定要把引号里的每个字、每个词看清楚,想明白,然后再立意、构思、行文。话题作文可以不使用考卷上提供的“材料”(如去年的哲理散文诗,前年的智子疑邻寓言),而且鼓励考生挣脱“材料”,开辟新的天地。说得再具体一些,即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涉及“材料”的内容,但必须直接与引号中的词语相关。再者,“话题”本身不是文题,你应当自己拟定一个好题目;直接把话题拿来作标题,效果肯定不妙。
②材料作文。
这种模式,6年不用了,但生命力还在。不可忽视。如果题干中没有“话题”二字,你就得小心了,应当想一想:这究竟是什么作文?1999年高考作文没有“话题”二字,但却是“话题作文”,它的表述是:“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这一年,江苏阅卷点发明了“话题作文”一说,第二年全国命题移植过去了,从此风靡天下!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材料作文既要紧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复述材料,比较顺当的做法是:一开始,交待一句“读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什么什么”,然后进入正文;在正文写作中,可以适时回顾、点击一下“材料”。
③命题作文。
这种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拟题,文题已经直接印在考卷上。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习惯”、“尝试”等等。它往往文体不限。审读这类考题,必须把这个词的内涵吃透,或者把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吃透。譬如“尝试”,是指一个或一些人主动、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从而获得某种感受或启示。考生如果把“主动”和“第一次”丢了,写成了“被动”和“第二次”,那就视为“跑题”。前年,我为江苏省高中作文大赛命过一道题:“乡音”。这就是命题作文,学生必须围绕“乡音”展开思路,文体也不受限制。
三、强化文体意识
由于连续6年考“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一种负面效果日渐显现出来:当今的高中生,许多人已写不出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会儿玩抒情(啊……),一会儿玩哲理(哦……),事件模糊,人影晃动,结构无序,乱蹦乱跳,犹如大丰县的“四不像”(麋鹿)!我吁请中语界抓紧“文体”教学与训练,让高中生知道: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写成这种文体!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涉及到的文体主要有两种——记叙文和议论文。下面分别提出几点要求。
①记叙文。
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让阅卷人知道你讲述了一件比较实在的事情;必须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让阅卷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外在的生气;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
②议论文。
第一,必须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只能一个)。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按照我的体验,最好在第一小节摆明中心论点,三四行文字即可。这可能是“何氏八股”了,但临场只能如此,无奈!
第二,必须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又曰分论点)。决不容许眉毛胡子搅在一起,仿佛在考查阅卷人的分层次水平!什么是讲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好比一个大西瓜,你用思想的解剖刀把它一分为二(两个小论点)。先看这一半——瓜瓤红红的、瓜子黑黑的,尝了一口甜甜的,于是得出结论:这一半向阳,光照好(夸张了)。再看另一半——瓜瓤白白的、瓜子瘪瘪的,尝了一口酸酸的,于是得出结论:这一半朝北,光照不好。这就是“分析”。这就是通过剖视,把握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做到了这一点,“道理”和“理论”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我再强调一遍:考生朋友们无论如何要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
第三,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在考场上应当回避“并列式”,采用“递进式”。并列式,容易相互干扰、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递进式,层层深入,逼着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可能出现“平面铺陈”的毛病。
第四,平面铺陈,是目前高考作文的一大通病,要下工夫纠正!典型的例子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做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雷锋的记忆,做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何老师的记忆,考好高考作文(真有其事)……如此写下去,可以写到鼠年马月,永无终期。高考议论文,决不容许“马儿啊,你慢些走,让我把这平坦的草地看个够”;你必须骑上骏马,要么跃上高山,要么跳下大海!
第五,如果你实在“递进”不起来,那么,请采用下面的分析方法:立足于“中心论点”,向“前因”和“后果”两个方向探索。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前因——分“主观”和“客观”,客观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主观是“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样的”;后果——一分为二,有“正确的答案”和“不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又可分为“最佳的”、“较佳的”等等,而追求“最佳的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和创造。请看,如此向“前”、向“后”追索,一张说理之“网”就很快铺展开来了,有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思想“亮点”便一一闪烁出来。当然,我们并不要求考生(单个的)把握每一个“亮点”,你只要抓住其中一两个就行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
“沟通”话题及范文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来用,在去邻居家的路上,他想,“邻居会把他的斧头借给我吗?那个斧头可是他新买...
同学们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高考作文的写作。首先我想说一下,写好作文最基本的一个要求,要切题。同学们可能说了...
李华波题目设计: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的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
话题引入这里所谈的伟人并不等同于“名人”,因为名之所得,途径甚多,在传媒发达甚至泛滥的时代,“名人”更容易被批发制...
作者:龚勇军 邮箱: 来自:湖南双峰六中(417707) 2005-03-28话题作文思路开发例解湖南双峰六中(417707)龚勇军邮箱...
1.重说复点一考生在以“个性”为话题的写作中拟题《冬的个性》,主体部分出现“我爱冬。冬,是圣洁的象征”、“我爱冬。冬...
精心锤炼的语言才是好语言。 佳酿总是经过长久的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只有悉心经营、认真准备,才可能得到理想的成绩。在临近高考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
江苏省盐城中学 李仁甫(224001)一看到20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我立即想到2004年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前后...
高考作文:带领我们走向何方?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洪劬颉我是最早看到江苏卷的作文题的,后来陆续看到全国各省市的题目,颇...
01、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