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优秀作文 > 话题作文 > 初中话题作文 > 以团结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以团结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14:28:33

团结不仅能产生力量,而且还能产生友谊。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以团结为话题的初中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以团结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一)

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同心协力的精神,为达到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必须服从他人的命令,做起事来通常无往不利,但是队友必须先彼此信任对方,才能合作无间,不能彼此猜忌,让团体不一致,那后果不只是凄惨,而且事半功倍,不值得!

团体合作,能把人的心像强力胶一样紧密结合,很多团体竞赛就特别讲究这种执着的合作精神,团结力量大,做起事情来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圆满完成,最主要的台柱就是团结,就算一个诸葛亮,也胜不过三个臭皮匠,所以团结能把人的心连起来,像一座墙一样,不容易被击垮,团体接力就靠着它,才能赢得光荣,又如上次运动会,我们有800为团体接力,在跑的人尽力向前跑,接棒的看好棒子的位子,没跑的人在旁当啦啦队,大声加油打气,老师在旁叮咛,大家分工合作,展现了团结力量大的精神,虽然有一些突发的状况,但是大致上还是完美无缺,所以夺得冠军的宝座。

有句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们合作努力,发挥团结的精神,让事情进行的非常圆满顺利;但是如果团体松松散散,如一盘散沙般,大家意见不合,缺乏信任与包容,而反目成仇,团队的一条心一刀两断,做起事来往往被打得落花流水,兵败如山倒,就因为意见不符,而使大家交恶,弄得水火不容,这样不就太不值得了吗?

俗话说:“风大就凉,人多就强。”,这句话,所以团结的力量大过于个人的力量,成功率也大,孤军奋斗累了自己,分工合作大家分担一些,才不会过于劳累,团结就是力量,力量大事情就能轻轻松松,完美无缺的完成,不是很好吗?

合作使人的心连在一起,也使事情完美完成,这种力量无限大,虽然看不见,但是却行得通,所以合作的优点这么多,我们应该要合作,不要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当个孤单的独行侠!

以团结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二)

每个人在童年都会由无数的发现,我,当然也不例外!它们想朦胧的月光,又像渺茫的歌声,在我的脑海里若隐若现。

蚂蚁,是众所周知的大力士!但是由于它自身太小,所以难以搬到自己嘴边的美食了。但是令人感到大吃一惊的是--蚂蚁具有团结的力量。

以前我很讨厌蚂蚁,因为它总是偷吃我家最美味的东西。可是,在我六岁那年发生了变化……

那天早晨,我肚子饿了便跑到厨房拿了一块蛋糕,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这是,我发现一只蚂蚁悄悄的爬到我不小心掉在地上的面包粒上,便迫不及待的去搬,可惜没成功,爬走了。我得意洋洋的想:以你的本事能搬起这粒面包,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本以为蚂蚁知难而退了,可是令我出乎意料的是,那只蚂蚁领了五六个伙伴呢!它们一边爬一边商量怎么搬动这粒食物。不过几分钟,他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蹲在蛋糕底下,有的趴在蛋糕上面。注视着这有趣的场面,我的兴趣越来越浓了。这时一个奇异的现象发生了,队伍突然停止了,原来食物太重了,’‘队长’‘派’‘小兵’‘去搬’‘救兵’‘了。果然’‘救兵’‘来了,他们抬着食物往洞里运,在途中,它们累的筋疲力尽,但为了得到这顿美食,便勇往直前。最终,这支’‘运粮大军’‘浩浩荡荡的满载而归了。

真是一场激烈的搬运活动啊!小小的蚂蚁竟有如此的团结精神。在生活中,人人都认为蚂蚁的力气很小,要想搬一粒东西比登天还难。今天,我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我才领略到蚂蚁的力量是无法抵挡的。是它们那团结一致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如果我们人类也能向蚂蚁那样勇往直前,团结一致,那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以团结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三)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每当这首歌的旋律环绕在我耳边时,我就想到“团结”这个使人充满力量的词汇。“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这些谚语无不说明团结的力量有多大,团结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结晶,是人们实现宏伟目标的源泉。

一个国家正是因为将相齐心为国,皇帝励精图治才可以繁荣昌盛。在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和李光弼是朔方唐节度使安思顺的部下。二人之间有矛盾。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职,李光弼担心他寻机报复,便向郭子仪请罪,郭子仪不计前嫌原谅了他。从此将帅二人齐心协力,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战功显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

古时,一个有不少于十个兄弟的家庭中,兄弟之间互不和睦,年迈的母亲看着儿子们像一盘散沙,心急如焚,便把几个儿子召集起来。母亲拿出一大把筷子给了儿子们,一人折一根,都折断后。她又拿出十几根筷子绑在一起,要他们折,可他们都不能折断。大家恍然大悟,人人都使力把十几根筷子都折断了。从此兄弟团结,使得家庭越来越繁荣。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有家庭成员团结一心,才能使得家庭越昌盛。

单靠一朵鲜花,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因为有了桃园三结义,而兄弟之间齐心协力,才有了蜀国后来的昌盛。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化险为夷,战胜所有困难。

以团结为话题的初中作文(四)

有人说“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的确,团队的意识确实很重要!这不,作为小记者,我和同学们一起去进行户外拓展训练,训练的主题就是——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团队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搭帐篷!刚拿来帐篷,我们还有点不屑,这么简单的任务?可干起来可不那么容易了,我把一支骨架想穿到固定的环里,却怎么也套不进去。我用力拽拽,却发现旁边一个同学在用力往下拽帐篷,我刚想去提醒他一下,又发现我对面那个同学,也在往里穿骨架,我两只手紧紧握住骨架,腿一前一后弓字摆开,牙咬着帐篷,一个劲往后退,不亚于一场拔河比赛!我真是哭笑不得。看看周围同学,个个“单兵作战”,力都被抵消了,徒劳!

看来,得想一个办法才行。首先,一边同学拉着帐篷,使帐篷整体绷紧,这样穿主架的时候才好穿,其次就是穿的同学要注意,假如穿不动就不要硬穿,否则会穿断,应该找对面的同学帮一下忙,看看问题出在哪。最后,就是如果你感觉有股力在反方向拉你,你就停下,等他弄完你再弄,谦让一下。有了这几条明确的办法,我们行动得很快。“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在同学们的助威声中,我们的帐篷搭起来了!

“这是最简单的任务!!”我们的教官板着脸说。紧接着,余下的任务更是困难。居然是五个人站到木板上,集体往前走。既然是集体项目,那就发挥集体智慧吧。大家运用“田忌赛马”的战术,让头和尾站上强将,中间夹着小同学。激烈的比赛开始了,对方的男生首当其冲,领先我们好大一截,但我们一起用力,毫不气馁。奇迹发生了,对方的主力用完了,只剩下一些“小不点”。很快,我们的队员赶上来了,又超过去了,第一个到达终点!耶!我们胜了,我们胜了!

如果你在学习生活中善于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你的能力将会得到不断提高。扬长避短正是合作的目的所在。而且,团队合作不但要人多力量大,还要齐心往一个方向努力。

以团结为话题的初中作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以眷恋为话题的初中作文600字

    以眷恋为话题的初中作文600字篇一余光中说,未来啊,乡愁是一座桥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是啊,故乡在这头,我却在那头...

  • 我心目中的长城话题作文

    “上临星斗三千丈,下瞰燕云十六州”。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

  • 关于关爱他人的话题作文800字

    每一个人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怀抱里。那怕只是一件小事,里面也渗透着父母亲人浓浓的爱意,但是,并不是只有亲人才能给你...

  • 以习惯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我是一个安于习惯的人。习惯所有已成为我安分守己的生命中的一部分。习惯每天早起喝一杯纯的透明的水;习惯每天对着东方的...

  • 以习惯为话题的初中作文600字

    休谟说过一句话,“好的习惯是人生活中的引路人,好的习惯可以使你名扬四海”,那么什么样的习惯才能使你攀登上成功的阶梯...

  • 以习惯为话题的记叙文:不好不坏的习惯

    习惯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不是好习惯,就是坏习惯。但在我眼里,习惯并没有那么极端。我就有一个不好也不坏的习惯,说起...

  • 初中记叙文:以面对为话题的作文

    以面对为话题的作文成绩下来了,本希望能有个好成绩,没想到还是落空了,我骄傲了......不得不这麽想了,说实在的,还真找...

  • 以团结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如果我们人类也能像蚂蚁那样勇往直前,团结一致,那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以团结为话题的初一作文,请...

  • 以尊严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若人没有了尊严,就像树失去了根,河失去了源头,即使活在世上,灵魂却早已死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尊严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 以分享为话题的初二作文600字

    我第一次与别人分享东西,我就体会到了当中的快乐与奶茶中浓浓的幸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分享为话题的初二作文600字,欢迎...

  • 关于沟通的初中话题作文800字

    早上一走进教室,便觉察到了一股不太时劲的气氛。平时安静的教室里充满着细小的议论声。每个人的头都埋得低低的,不安分的...

  • 以追求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我只愿像苹果树般有追求,把眼光放在未来。青春是美好的,但没有追求的青春便如同一盘散沙,风一吹便就散落于无形中。今天...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