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优秀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高一随笔 > 落花里的宋词

落花里的宋词

更新时间:2025-08-07 14:28:24

青藤静静攀在漆迹斑驳的旧墙上,空气中弥漫着不知名的清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踏着词人的韵脚,从线装书里款款而来。

我走近,走近,听她诉说春意阑珊,落英缤纷,惆怅离情,我敞开心门,聆听花朵烂漫的生死交错。

暮春时节,是最能惹起愁思的季节。在声声子规的啼叫中,杨花落尽,它们空灵而哀怨。苏轼眼中的杨花是个多情的美人,“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似无情,却也有意,柳花飘坠在河堤上,庭院中,这些落入凡尘的纯洁的精灵啊,它们不愿灰飞烟灭,定要在人间留下它们飘摇孱弱的倩影,让多情的词人将它们装入行囊,穿越千年,绽放美丽。

落花还带着佳人的相思与愁怨。雨横风狂的三月,重门深锁的庭院中,伊人懒懒地坐在秋千上,泪水迷蒙了双眼,寻问落花她那戍守边塞的意中人回来了没有,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衣衫单薄,弱柳扶风的佳人只得托飞红寄去她的相思。“君可见,刺绣每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牡丹开一生,有人为你等;江河入海奔,万物为谁春?明月照不尽离别人。”可正如李煜的诗那样,“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伊人等到深秋都没有听到落花带来的消息,只能看到“菡萏香销翠叶残”,独自品味“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苦闷。最后,同那匆匆凋零的林花长眠青冢。

冯熙说:“秦观和晏几道都是古之伤心人”,相形之下,我喜爱的并非惆怅地忆着心字罗衣小蘋的清新婉丽的晏小山,而是“婉约之宗”的秦观。他在贬谪生涯中,因不能如其师苏东坡那样豁达,所以他的词辞情哀婉,凄切动人。

《望海潮》中“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杨花牵起少游的心弦,思绪如青丝万千;“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

又啼数声”,那般柔肠,怎经得雨后冷落的景象折磨;最爱的还是那首被笙箫和落英包围的《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花瓣从空中轻柔旋落,卸下了一季的繁华,如调皮的孩童,在空中自在地飞翔,我不禁同秦少游一道,徘徊在小楼的飞红万点之中。

宋代的词人如此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所以者何?周汝昌先生曾说过:“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芳春。凡一切美的事物年华,都在此一痛惜情怀之内。倘不如此,又何以识得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学乎?”

落花里的宋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读《老人与海》有感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题记从来都是向往,向往那李煜诗词中“一棹春风一...

  • 改变

    小时候,我就是大人眼中的乖乖女,好孩子。因为我都会按照他们的步伐走;慢慢的,我长大了,有时不想这样了,但是,最后还...

  • 莫让浮云遮望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数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

  • 品味孤独

    一颗孤独的心是脆弱的,更是坚强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看着悠悠天地,陈子昂不禁潸然泪下;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

  • 彷徨

    秋风劲,几多惆怅,几多悲凉。人行于世,有时难免会感到迷茫和彷徨。不管迷茫彷徨时,心有多乱,头有多痛,我们依旧一步一...

  • 幻之美

    没有根据的,不真实的称之为幻。每个人与幻都有着不解之缘,先不说孩童,即便是成年人也曾拥有过幻,有的,也许现在依然有...

  • 笑谈欲望

    欲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仔细品读一下,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一句...

  • 朋友

    “朋友的情义呀比天还高比地还辽阔”小沈阳的这首好兄弟不知唱哭了多少人,友谊确实是可歌可颂的。少了友谊我们将是偏航的...

  • 校园风光

    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点雨声,闻着那一阵带有泥土味的清新空气,我平静的忆起了在翰林的点滴。——引子九月的天空,晴朗而明媚...

  • 眼光

    对于某人人品的判断叫眼光,对事物的鉴赏叫眼光,对市场前景的估算也叫眼光。一个有眼光的人是一个明白人,他懂得自己的需...

  • 失败,我不怕你

    考试结束的第二天,各科成绩在微信群里发布了。我找到自己的名字,语文和数学的分数首先映入眼帘,看着那不可思议的分数,...

  • 随笔小感

    (1)路之感路-----人生之路。坎坷小路。山间小道。就连悬崖峭壁上那一块块凸出来的石头。小河上那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孤零零...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