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28:50
节约——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读了《俭以养德》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许多: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家里还是经常穿补丁的衣服。是他家中贫穷吗?不是,他是国家领导人;是他不爱新衣服吗?不是,谁不爱美丽。如果,一个人过惯了节俭和艰苦的生活,那么就不会有迈不过去的坎,度不过的难关。据有关人员统计:毛主席的一双布鞋补了22次,一套军装补丁有76块,睡衣则有67块。毛主席能有补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为他补丁之多,实数罕见哪。毛主席的内衣内裤上更是五彩斑斓,有赤色、橙色、黄色、红色、青色、蓝色、紫色……与标准的老百姓一样“笑破不笑补”,只要不露肉,不透风就行。
这位伟人,有着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为他的节俭。冯玉祥将军教育儿子冯洪国也是如此:“儿啊,你要脱下军装、皮鞋到牛栅里去熏一下,闻一闻牛屎味,才会知道五谷香。古人说:奢能灭志,俭以养德。你虽然还不曾管事,谈不上奢华,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这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话“一板子”把冯洪国打醒了。他脱下了军装、皮鞋,换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这样的,冯洪国日本留学回国后,看望多年不见的老父亲,当父亲看到儿子身着西装脚蹬皮鞋,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香水味,便这样地教育自己的儿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补丁、牛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看到的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犹如星光闪耀的银河;再加上射灯如探照灯似的来回晃动,而在这闪耀着的美丽背后,又有谁看到了浪费的影子。的确,许多人都会这样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有这样的享受。于是,节约也随之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这天中午,我经过学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同学们进来时迫不及待,出来时满载而归,我尝点你的薯条,你吃点我的鸡腿,真是不亦乐乎。我在班级里简单地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没有(因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虽然我去小店的次数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为了买学习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饿买吃的占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二的是为了解谗,看到别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学是拿零食当午饭,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几天班级里还掀起了一股名牌风,看谁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宁,明天我就要换上安踏,有人还嘲笑同学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诉大家,勤俭才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不是攀比与浪费啊!
在班会课上,我和老师商量把《俭以养德》这篇文章推荐给同学们,老师同意了,听完了我对文章的介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啊!艰苦的生活虽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度过难关;富足时豪华奢侈,穷困时将难以生存。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传统美德却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天,我们家的水管突然漏水了,水滴“滴滴答答”地流进...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坚守的原则。现在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同时,要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同学们:“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这一流传至今的古联说的便是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中...
现在随着科技越来越来的发达,有许多人家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自然我家也是。现在小孩,大多数都是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新...
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告诉我:每个人都要懂得节俭,当时我还小并没有真正理解妈妈说的意思,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我从生活中感...
我的姥姥十分的勤俭节约,有时,会为了一把菜和妈妈吵起来。下面就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我的姥姥吧。姥姥有一头白花花的头发...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于是不少的人随意浪费粮食、浪费水...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与节约文明同行》。一提艰苦奋斗,有些同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朗的读书声从一所小学中传来,我站在树荫下,陷入了沉思。节俭是我国传统之美德,我们人人...
“奢侈浪费真可耻,勤俭节约是美德。”这是爷爷奶奶经常说的话。每当我听到这话时,我都十分惭愧。记得有一次,我不仅没把...
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注意节俭的人不在少数,故而有必要谈谈节俭...
下午4点30,我收拾好书包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毕竟今天作业比较多,数学也有一张大卷子,再加上英语作业,简直是多的要让我...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