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28:23
曾经听过余华先生的讲座,在谈及他的作品《兄弟》时,他自己曾经坦然地说:“现在国内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在骂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骂,我想一定是触动了什么。但是这本书在国外是卖的最好的。”的确《兄弟》出版之后,让一些原本支持余华先生的“先锋派”评论家们感到非常不满。不得不强调的是,所说的“触动”未必都是好的。周国平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人们总是在追求美感,并执著于追求这种美感。”形成思维定势,或者是审美的一种定势都会让我们错过很多优秀的东西。现在应该不会出现因为出版“反法西斯精神的书”而活活被打死的局面了。在一段时间内,很容易形成固定的一种创作方式,然后大家都盲目跟进,而对于异类创作方式就会采取打压的方式。
意见越多的书,越有看头。对书的评论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审美取向,社会的审美取向。过分的敏感缘于自卑当中,这是一个通病吧!如果细心的看或许还能看到这个社会最讳莫如深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不只在文化界,在各个领域都广泛的存在。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很多的作品,很多的创新的方法就此被淹没。这是谁的过错呢,谁该为这种情况负责呢?我想不到答案,因为没有人做错了什么。
擦亮眼睛,每个人都去寻找自己最爱的书。不用去听从什么权威的意见,形成自己的审美观,而不是依附于流行。很多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在谈论关于读书的这个问题时,都提议多读好书。其实这种建议没什么意义,多读好书。好书的定义是什么,是谁眼中的好书。自己不看,是永远不会知道这本书是好还是坏。盲目的去追寻一个作家是没有意义的。我始终坚信,每本书和读者相遇都是一种缘分。读书还是要多走“弯路”的好,比较阅读。形成自己的认知。无论是什么样的作品都有它的优点,也许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就是少看到了“愚昧”。看看所谓写的不好的书,也就会知道什么是好的。每个人的阅读经验,人生经历都是不同的,找到能和自己产生心灵共鸣的东西。机械的阅读,或者只读获奖作品,只读畅销书目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嗯,也许可以多认识几个字。
作为有经验的阅读之人,也不要去劳神推荐什么书目。自己也是在走弯路的时候,才逐渐形成认识的。知道结果不能说不重要,个人认为在道路上摸索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被定义话的东西,也就变了味道,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硬要在一些事情上加上自己的看法,把本来鲜活的东西变得僵硬话。印象最深的是张悦然曾说过“人生就是一场腐烂。”看过之后觉得真的没什么意义。人生是要去细细的体味。加上任何的词语都是不合适的。概念化之后就会觉得不准确,反而是一种误导。不要被貌似哲理的话,给蒙蔽住。
好了,就写到这里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一部《恰同学少年》展现了毛泽东湖南一师五年半的求学生涯,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当今教育问题的深思: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学...
每当我看见毛泽东,他总是高高在上,身后的万丈光芒十分耀眼,这让我觉得他遥不可及。但当我看了《恰同学少年》后,却让我...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奥斯丁的代表作。奥斯丁的小说是以喜剧见长,无论是《傲慢与偏见》,还是这部《理智与情感...
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
历史,作为我们的过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身处何地,走向何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历史却往往受到政治很大的影响,甚...
离返校只有一个星期了,之前有安排,回家也适当地做了些打算,其中包括多读几本好书,回来后却一直没有行动。前几天我才发...
《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一部作品,读后自觉其中充满了理智,情感和智慧,给人以头脑充实的感觉。和简.奥斯汀...
初读《古文观止》我被盗版的鱼鲁帝虎,搞得困惑不已。再加上今人阅读古文本身有些难度,我只走马观花浏览了一番,并无太深...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海外中国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对象,而中国近代史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的地位无疑是...
今天我读了《孟姜女哭长城》这则故事,读后我不禁气愤地站了起来,感到气愤填膺,但又十分庆幸。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
水晶说,爱永远是一个盛放亲情的晶莹透亮的水晶盘,里面的爱则是盘中的无形物。我们看不着,也摸不到。我曾读过一本书叫《...
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从这本书中我收获了很多,明白了很多道理。《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