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29:13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得区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筷子,原名“箸”。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五的奢侈。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⑤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⑥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1.第②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句中“有人说”三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写出本文主要运用的三种说明方法。
3.根据第④段文意能否理解为“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了”。请说明理由。
4.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为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不行。“有人说”表明只是一种说法,尚未得到证实。去掉三字,变成肯定说法。说明不准确。
2.(3分,每空1分)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3.不能。从古书知道商代已使用筷子,但始于何年,尚待考证。
4.用筷子更文明。今日西餐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仍摆脱不了它原始、野性的痕迹。而筷子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是异化出来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篇一: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小天地。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的房间吧!我的房间朝西,有一个非常大的落地...
篇一哗啦啦,春姑娘吹着柔和的春风把冬爷爷给吹走了。给大地换上一件春装。我跟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来到草丛中,发现小草长出...
篇一在我的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让我不断前进,然我敢于面对挑战,它是我的支柱。这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
篇一青春,你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突破严冬的萧瑟和荒凉,给人们送来春天的问候;青春,你是孩子灿烂的笑脸,无拘无束无...
篇一长假已经过去了,我又该回到学校上学了。这个学期我又住宿了。报完名,我和我妈妈就去209宿舍的二号床铺床。这时管理...
篇一书是宝库中耀眼的宝石,书是我们身边真诚的朋友。正是书,把我带到另一个世界,让我变得充实快乐!正是书,陪伴着我一...
篇一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是我们的栖息之处。从小到大,我们沐浴了父母的多少爱?同时,现在正值青春时节。是...
篇一:我看过的书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三国演义》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并列成...
篇一我家养着一只小白兔,它浑身长满了毛茸茸的白毛,一双眼睛红红的像镶着两颗红宝石。身体像一个胖乎乎的大枕头,毛茸茸...
篇一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
篇一时光飞逝,刚踏入二中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却转眼就五年了,二中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已经深深地爱上...
篇一我姥姥住在农村,她们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小葡萄树。去年春天,我每一个双休日都会到姥姥家去看葡萄树长成了什么样子。它...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