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21:12
【第一篇】
按顺序小寒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腊月迎春中的一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视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5日或6日,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和“街上走走,金钱丢手”两句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节气的寒冷。同时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在此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时值阳历1月上半月,农历十二月(腊月)上半月。“小寒”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意思是天气虽然寒冷,还不到最冷的时节,故名“小寒”。
【第二篇】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广东人很讲究食疗。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池晓玲说,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秋天,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啊!美丽的秋天,是在何时来临的呢?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树叶落下的时候、在花朵枯萎的时候、在...
秋天来了,天气渐渐转凉,蓝色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洁白的云。一阵阵秋风吹过,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落了下来,就像几只蝴蝶,...
哇!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慢慢地向我们走来。大地在呼唤着小草。小草被叫醒了,它伸了伸懒腰,使劲儿地向上钻。啊!终于...
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大雁整齐的排成一字或人字型。万物复苏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钻出了地面,探...
冬爷爷离我们远去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来了,小草钻出了地面,东看看西看看到处生机勃勃,河水叮叮咚咚地唱着歌,好想...
啊!冬爷爷离我们渐渐远去,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春风轻轻地吹着,大地苏醒了,伸了个懒腰,大声说:“春天...
啊!冬爷爷渐渐地离我们远去,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春天多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他把手中的魔棒一甩,大地立...
说到家乡,我就会很激动,因为我真的很喜欢我的家乡,很热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位于牛泉镇的南部山区,别看是山区,那可是...
春天犹如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手中的魔棒一甩,大地立刻变得春意盎然,吸引着我们几个孩子去小区找春天,春姑娘像个害羞的...
【二年级我的学校作文】早晨,从绿树成荫的路上,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从阳光灿烂的路上,走来许多小学生,有一年级的,有...
小学二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篇一我的家乡在太原,这里的特产有很多,比如枣、小米、面,还有醋等。我最爱吃枣了,别看枣的外表...
二年级描写雾的作文200字篇一今天早上一起床,我就发现屋子外面雾蒙蒙一片,无论是大树还是房屋,都看不见了,我们仿佛住...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