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28:24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乌黑亮丽的秀发,却有人对此不满,硬生生地将头发染成五颜六色,显示自己多么新潮。说好听的是“时尚一族”,说难听点就是一群“假洋鬼子”。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庙宇佛堂供后人求神拜佛,却有人灵机一动,在庙门口支上张桌子:入庙收费。老天爷,虽说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难道连佛祖也准备下海经商了?!
更可气的是当人们拿自己头发开完刀,又借着佛祖的名义中饱私囊后却仍然不知满足,又将改革的矛头直指中国传统戏曲。
现在有人提出疑问:“传统戏曲非得传统演吗?”他们认为“现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已经没有多少观众有耐心闭着眼睛坐在那里,边听边跟着哼上好几个钟头了”。但是看戏嘛,本来就是去消遣的,要是赶着干什么急事儿,那么来看戏干什么?现在不也有许多年轻人去压马路,去喝咖啡,一逛、一喝就好几个钟头,这时候他们怎么不急了呢?所谓“生书熟戏”,为什么老戏唱了那么多年还有人听,不就是冲着那“闭着眼睛坐在那里边听边跟着哼”的劲头嘛?其实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戏曲界的观念要有所转变了”,而是已有的观念实在荒唐。的确,观众的审美情趣在提高,选择的范围在扩大,他们完全有权利去看可看性极强的音乐剧或者在家里搜索电视频道看电视连继剧。但是难道因为这些原因就要把传统戏改成和音乐剧一样的玩意儿?观众喜好什么,就往传统戏里放什么,那请问“一批老观众”就喜欢老腔老调,你把传统戏都改成别的了,拿什么给这些人看?谁说戏曲的生存就一定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呢?想来,流传至今的戏曲哪个不是传统剧目,那些胡编乱造的新编“戏曲”有哪些流传下来了?
现在的现象真的很可笑,最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竟然对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戏曲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整天想方设法地要对传统戏曲进行手术,想从其肚子里整出个怪胎、异型。你说这些人是真的爱戏曲,想为戏曲找寻新出路吗?另一边他们却像发了疯似的挤长龙买门票去听明星演唱会。倒是那些外国佬却对中国传统戏曲情有独钟,看的是如痴如醉,有的甚至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学习戏曲。对于自己文化的喜爱程度竟然不及老外!我们这些炎黄子孙难道不感到汗颜吗?
现在想想那些提出“传统戏曲非得传统演的吗”的人们简直是在无理取闹!这个问题不就等于在问“毛笔字一定要有用毛笔字写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用毛笔字写的字还叫毛笔字吗?!不按照传统演的戏还叫传统戏吗?!
各位啊!我们已经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糟蹋得差不多了!就让我们放过戏曲这一方净土吧!少动些歪脑筋去改良戏曲,多想些办法让人们了解戏曲,喜爱戏曲,让这种独有中国文化、一代代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流传下去。否则,如果老祖宗在天有灵,一定会从土里钻出来,把我们统统掐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语文,顾名思义就是指语言文化。语文到底是什么?仅仅是课本上的文章吗?不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是用...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鸟类,让鸟类永远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保护鸟类,保护我们心中的美。”“草长莺飞的季节,不要让...
孔子曰:“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提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做错,也要引起重视。毛泽东同志在延...
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淡抒发清闲散淡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诉相思苦...
前几天,我看见一则幽默的漫画,大概意思是:一个长着“木头脑袋”的人到森林里去砍树,人们都说他“榆木脑瓜不开窍”,因...
人们都说:“看电视看得多对眼睛有害。”我并没理睬人们的看法,反而是兴致勃勃,越看越上瘾,虽说电视看得越多越容易近视...
致秦相李公: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余尝立案间,览群书,习古文,偶得《史记》一书,深得之,阅毕,深为君憾矣!尝闻,...
“这是我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人类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初识...
时间就那么飞快地倒流了回去,逝去的过往犹如滔滔的江水向我奔来。我似乎看见了父亲那温暖的笑容绽放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
大千世界,各阶层利益不同,快乐便不同。芸芸众牛,各种人境界不同,快乐亦不同。毛泽东之快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
娇艳的玫瑰,似乎与生俱来就是美的化身,注定要受到赞叹。须知,它在火样的热情下,还有为人忽视的尖刺。世界上的事物就像...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