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0:06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玲莉
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一中 高建萍一、教学设计思路
CO2是继O2之后的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CO2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在O2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CO2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多年来的接受式学习,使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例如:当看到CO2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本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CO2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三个探究任务:⑴向石灰水中吹气;⑵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⑶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心态;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大致流程:
交流生活中有关二氧化碳的事例,
猜测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测。
交流实验现象,总结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发现并提出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讨论、设计、优化并实施探究方案。
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小结性质、归纳用途。
实验延伸。
二、教案
课题
二氧化碳
授课人
高建萍
学校
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一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CO2的化学性质,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体会合理的假设对探究的重要性,尝试根据实验现象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2.经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CO2性质的学习,加深原有的关于CO2的认识,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已经熟悉的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CO2的化学性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意义。
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的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教学方法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实验探究。
仪器药品集气瓶、烧杯、试管、玻璃片、铁架台、橡皮塞、导气管、吸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铁皮、锥形瓶。
石蕊、石蕊试液、石蕊试纸、稀硫酸、蜡烛、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二氧化碳的信息。
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组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与CO2有关的事例,推测CO2的性质。
教师归纳板书:
生活的事例 性质猜测
(课件配合出示学生提出的事例和相应的猜测)
交流发言、讨论。
猜测: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可能会变成无色液体或固体。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头脑中勾勒出对CO2的初步认识,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事实做出合理的猜测。
组织学生第一次探究。
提出探究任务:
⑴向石灰水中吹气;⑵向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⑶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
多媒体播放自制的课件:紫色石蕊试液自述。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观看课件。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集体交流、讨论实验现象;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产生认知冲突: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色?
CO2与紫色石蕊试液的作用是本节课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学生缺乏对酸碱指示剂的感性认识,通过计算机设计拟人动画介绍紫色石蕊试液和石蕊试纸的组成、使用方法和特性,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验证假设,并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组织学生第二次探究。
明确探究任务:探究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试液变红的原因。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猜测原因、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设。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各小组的验证实验。
猜测:石蕊变红的可能原因有空气、水、二氧化碳与水作用后的产物;二氧化碳本身等。
设计实验方案:(一)向装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吹气,将所得试液滴到石蕊试纸上;(二)取两张石蕊试纸,一张滴蒸馏水、一张保持干燥,同时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分组实验。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第二次探究的问题情景是建立在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后,试液变红色究竟能说明什么问题的疑问之上的。由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做出新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真实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展现和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湖南省汨罗市白塘中学 湛兴和 &n...
作者:朱吉杰张剑波 来源: 上传时间:2005-03-21 人气:2126《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教学案例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
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
一、 教学设计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化学。首先,从学生...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
《溶液的形成》教案篇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
《物质的量》教案篇1本节内容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本文尝试以三个 W 的处理为理念设计课堂教学。具体来说,三...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篇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