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7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依据《标准》“文明礼貌”德目认知第一条“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承和发扬”和第二条“知道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愿意做个有礼貌的人”设置的。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说明了礼貌待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第二部分讲了周恩来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事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同时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
第三部分是具体说明什么叫待人有礼,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1.导入 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 本课。
2.课后练习“说一说”栏目共有两道题。第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两个事例,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向周恩来和宋庆龄学习。第二题是让学生理解一句俗语,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礼貌待人的理解,激发学生愿意使用礼貌语言的愿望。
3.“议一议”栏目是针对学生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认识。
4.“演一演”栏目的目的是导行。
教法建议:
1.导入 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 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真的照一照镜子,进而引申到“照镜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表,而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则通过人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来。”这时再出示培根的话,更有助于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2.“演一演”栏目中的人物的行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教学中,最好不让学生表演错误的行为,对指导学生的行为不利。教学重要坚持正面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照镜子的活动。
(1)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礼仪镜前,让学生照镜子。(室外活动)
(2)提问:
同学们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人的外貌)
(3)提问:
那么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教养从镜子里能看到吗?怎么才能知道呢?(回教室讨论)
(4)电脑演示教材“想一想”栏目中的话,帮助学生理解上面的问题。
(5)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小结,请学生齐读教材课文的第一段,用这种方式对以上活动进行小结。
二、明理
1.师:你们知道周总理和宋庆龄吗?他们是深受人们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他们在礼貌待人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请同学们听听他们礼貌待人的事例。
2.播放录音:
录音内容: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看书)
3.电脑演示周总理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照片。(教材中的图)
4.提问:
周恩来和宋庆龄是怎样礼貌待人的?他们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想他们学习?
5.小结:他们与别人接触时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像他们这样就是礼貌待人。他们尊重人、理解人,是礼貌待人的楷模。
板书: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
6.提问:周总理和宋庆龄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会有什么感受?
7.小结:别人会感到亲切、愉快,温暖,人们会尊重、信任他们,愿意与他们交往,和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愿意按照他的要求办事。礼貌待人体现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板书:尊重、友善基本品质
8.提问:在国际交往中,他们更加重视礼节,这是为什么呢?
9.小结:在国际交往中,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他们以礼貌待人,为我国赢得了崇高声誉。可见,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礼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10.提问: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以礼待人有什么重要作用?不讲礼貌会有什么后果?
1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听到的事情谈认识。
12.小结:在与他人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对待自己有礼貌。同样,我们也应对别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是与人友好交往的条件。社会越发展,对我们每个人礼仪方面的要求越高。尊重他人,以礼相待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板书: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做好工作、办好事情、生活愉快的前提。有人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礼貌,他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电脑出示此句话)可见,礼貌待人确实很重要。
三、深入明理、导行
1.联系实际,深入明理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礼貌待人方面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体会?通过刚才的学习,自己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夸夸本班在对人有礼貌方面做的好的同学。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遇到的不礼貌待人的人的事例,以及当时自己的感受。
(4)小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有礼貌的话可以给人带去无限的温暖,粗鲁无理的话伤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听后感觉像严冬一样的寒冷。有句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电脑演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态度要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
2.做练习,导行
(1)电脑演示:课后练习“议一议”
(2)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应当怎样做呢?
(3)小结的要点: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对谁都应该有礼貌,对后进的或有缺点的同学同样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还应帮助他们,使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进步。
②不能因为彼此很熟,就不讲礼貌,再熟的人相互之间也应该做到彬彬有礼,否则,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4)电脑演示课后练“演一演”中小林的做法。
(5)提问:小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他应该怎样做?
(6)请同学表演应该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7)小结:待人有礼,举止文明,能够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办事更容易成功。
四、总结
1.请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会。
2.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课。
3.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个礼貌待人的好学生,让我们用礼貌花装扮我们的社会,那时,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栽种礼貌花
活动要求:任选以下一项活动试一试,在实践中,要注意待人礼貌,实践后在班会上汇报实践的过程和体会。
活动项目:
1.到老师办公室帮老师抱作业 本。
2.到商场买东西。
3.到邮局寄信。
4.到图书馆借书。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依据《标准》“文明礼貌”德目认知第一条“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承和发扬”和第二条“知道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愿意做个有礼貌的人”设置的。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说明了礼貌待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第二部分讲了周恩来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事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同时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
第三部分是具体说明什么叫待人有礼,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1.导入 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 本课。
2.课后练习“说一说”栏目共有两道题。第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两个事例,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向周恩来和宋庆龄学习。第二题是让学生理解一句俗语,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礼貌待人的理解,激发学生愿意使用礼貌语言的愿望。
3.“议一议”栏目是针对学生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认识。
4.“演一演”栏目的目的是导行。
教法建议:
1.导入 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 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真的照一照镜子,进而引申到“照镜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表,而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则通过人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来。”这时再出示培根的话,更有助于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2.“演一演”栏目中的人物的行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教学中,最好不让学生表演错误的行为,对指导学生的行为不利。教学重要坚持正面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照镜子的活动。
(1)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礼仪镜前,让学生照镜子。(室外活动)
(2)提问:
同学们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人的外貌)
(3)提问:
那么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教养从镜子里能看到吗?怎么才能知道呢?(回教室讨论)
(4)电脑演示教材“想一想”栏目中的话,帮助学生理解上面的问题。
(5)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小结,请学生齐读教材课文的第一段,用这种方式对以上活动进行小结。
二、明理
1.师:你们知道周总理和宋庆龄吗?他们是深受人们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他们在礼貌待人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请同学们听听他们礼貌待人的事例。
2.播放录音:
录音内容: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看书)
3.电脑演示周总理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照片。(教材中的图)
4.提问:
周恩来和宋庆龄是怎样礼貌待人的?他们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想他们学习?
5.小结:他们与别人接触时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像他们这样就是礼貌待人。他们尊重人、理解人,是礼貌待人的楷模。
板书: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
6.提问:周总理和宋庆龄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会有什么感受?
7.小结:别人会感到亲切、愉快,温暖,人们会尊重、信任他们,愿意与他们交往,和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愿意按照他的要求办事。礼貌待人体现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板书:尊重、友善基本品质
8.提问:在国际交往中,他们更加重视礼节,这是为什么呢?
9.小结:在国际交往中,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他们以礼貌待人,为我国赢得了崇高声誉。可见,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礼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10.提问: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以礼待人有什么重要作用?不讲礼貌会有什么后果?
1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听到的事情谈认识。
12.小结:在与他人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对待自己有礼貌。同样,我们也应对别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是与人友好交往的条件。社会越发展,对我们每个人礼仪方面的要求越高。尊重他人,以礼相待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板书: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做好工作、办好事情、生活愉快的前提。有人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礼貌,他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电脑出示此句话)可见,礼貌待人确实很重要。
三、深入明理、导行
1.联系实际,深入明理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礼貌待人方面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体会?通过刚才的学习,自己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夸夸本班在对人有礼貌方面做的好的同学。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遇到的不礼貌待人的人的事例,以及当时自己的感受。
(4)小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有礼貌的话可以给人带去无限的温暖,粗鲁无理的话伤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听后感觉像严冬一样的寒冷。有句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电脑演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态度要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
2.做练习,导行
(1)电脑演示:课后练习“议一议”
(2)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应当怎样做呢?
(3)小结的要点: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对谁都应该有礼貌,对后进的或有缺点的同学同样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还应帮助他们,使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进步。
②不能因为彼此很熟,就不讲礼貌,再熟的人相互之间也应该做到彬彬有礼,否则,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4)电脑演示课后练“演一演”中小林的做法。
(5)提问:小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他应该怎样做?
(6)请同学表演应该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7)小结:待人有礼,举止文明,能够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办事更容易成功。
四、总结
1.请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会。
2.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课。
3.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个礼貌待人的好学生,让我们用礼貌花装扮我们的社会,那时,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栽种礼貌花
活动要求:任选以下一项活动试一试,在实践中,要注意待人礼貌,实践后在班会上汇报实践的过程和体会。
活动项目:
1.到老师办公室帮老师抱作业 本。
2.到商场买东西。
3.到邮局寄信。
4.到图书馆借书。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依据《标准》“文明礼貌”德目认知第一条“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承和发扬”和第二条“知道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愿意做个有礼貌的人”设置的。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说明了礼貌待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第二部分讲了周恩来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事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同时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
第三部分是具体说明什么叫待人有礼,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1.导入 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 本课。
2.课后练习“说一说”栏目共有两道题。第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两个事例,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向周恩来和宋庆龄学习。第二题是让学生理解一句俗语,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礼貌待人的理解,激发学生愿意使用礼貌语言的愿望。
3.“议一议”栏目是针对学生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认识。
4.“演一演”栏目的目的是导行。
教法建议:
1.导入 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 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真的照一照镜子,进而引申到“照镜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表,而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则通过人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来。”这时再出示培根的话,更有助于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2.“演一演”栏目中的人物的行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教学中,最好不让学生表演错误的行为,对指导学生的行为不利。教学重要坚持正面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照镜子的活动。
(1)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礼仪镜前,让学生照镜子。(室外活动)
(2)提问:
同学们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人的外貌)
(3)提问:
那么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教养从镜子里能看到吗?怎么才能知道呢?(回教室讨论)
(4)电脑演示教材“想一想”栏目中的话,帮助学生理解上面的问题。
(5)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小结,请学生齐读教材课文的第一段,用这种方式对以上活动进行小结。
二、明理
1.师:你们知道周总理和宋庆龄吗?他们是深受人们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他们在礼貌待人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请同学们听听他们礼貌待人的事例。
2.播放录音:
录音内容: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看书)
3.电脑演示周总理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照片。(教材中的图)
4.提问:
周恩来和宋庆龄是怎样礼貌待人的?他们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想他们学习?
5.小结:他们与别人接触时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像他们这样就是礼貌待人。他们尊重人、理解人,是礼貌待人的楷模。
板书: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
6.提问:周总理和宋庆龄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会有什么感受?
7.小结:别人会感到亲切、愉快,温暖,人们会尊重、信任他们,愿意与他们交往,和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愿意按照他的要求办事。礼貌待人体现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板书:尊重、友善基本品质
8.提问:在国际交往中,他们更加重视礼节,这是为什么呢?
9.小结:在国际交往中,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他们以礼貌待人,为我国赢得了崇高声誉。可见,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礼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10.提问: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以礼待人有什么重要作用?不讲礼貌会有什么后果?
1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听到的事情谈认识。
12.小结:在与他人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对待自己有礼貌。同样,我们也应对别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是与人友好交往的条件。社会越发展,对我们每个人礼仪方面的要求越高。尊重他人,以礼相待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板书: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做好工作、办好事情、生活愉快的前提。有人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礼貌,他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电脑出示此句话)可见,礼貌待人确实很重要。
三、深入明理、导行
1.联系实际,深入明理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礼貌待人方面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体会?通过刚才的学习,自己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夸夸本班在对人有礼貌方面做的好的同学。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遇到的不礼貌待人的人的事例,以及当时自己的感受。
(4)小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有礼貌的话可以给人带去无限的温暖,粗鲁无理的话伤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听后感觉像严冬一样的寒冷。有句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电脑演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态度要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
2.做练习,导行
(1)电脑演示:课后练习“议一议”
(2)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应当怎样做呢?
(3)小结的要点: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对谁都应该有礼貌,对后进的或有缺点的同学同样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还应帮助他们,使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进步。
②不能因为彼此很熟,就不讲礼貌,再熟的人相互之间也应该做到彬彬有礼,否则,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4)电脑演示课后练“演一演”中小林的做法。
(5)提问:小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他应该怎样做?
(6)请同学表演应该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7)小结:待人有礼,举止文明,能够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办事更容易成功。
四、总结
1.请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会。
2.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课。
3.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个礼貌待人的好学生,让我们用礼貌花装扮我们的社会,那时,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栽种礼貌花
活动要求:任选以下一项活动试一试,在实践中,要注意待人礼貌,实践后在班会上汇报实践的过程和体会。
活动项目:
1.到老师办公室帮老师抱作业 本。
2.到商场买东西。
3.到邮局寄信。
4.到图书馆借书。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依据《标准》“文明礼貌”德目认知第一条“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承和发扬”和第二条“知道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愿意做个有礼貌的人”设置的。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说明了礼貌待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第二部分讲了周恩来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事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同时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
第三部分是具体说明什么叫待人有礼,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1.导入 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 本课。
2.课后练习“说一说”栏目共有两道题。第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两个事例,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向周恩来和宋庆龄学习。第二题是让学生理解一句俗语,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礼貌待人的理解,激发学生愿意使用礼貌语言的愿望。
3.“议一议”栏目是针对学生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认识。
4.“演一演”栏目的目的是导行。
教法建议:
1.导入 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 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真的照一照镜子,进而引申到“照镜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表,而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则通过人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来。”这时再出示培根的话,更有助于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2.“演一演”栏目中的人物的行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教学中,最好不让学生表演错误的行为,对指导学生的行为不利。教学重要坚持正面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照镜子的活动。
(1)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礼仪镜前,让学生照镜子。(室外活动)
(2)提问:
同学们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人的外貌)
(3)提问:
那么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教养从镜子里能看到吗?怎么才能知道呢?(回教室讨论)
(4)电脑演示教材“想一想”栏目中的话,帮助学生理解上面的问题。
(5)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小结,请学生齐读教材课文的第一段,用这种方式对以上活动进行小结。
二、明理
1.师:你们知道周总理和宋庆龄吗?他们是深受人们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他们在礼貌待人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请同学们听听他们礼貌待人的事例。
2.播放录音:
录音内容: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看书)
3.电脑演示周总理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照片。(教材中的图)
4.提问:
周恩来和宋庆龄是怎样礼貌待人的?他们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想他们学习?
5.小结:他们与别人接触时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像他们这样就是礼貌待人。他们尊重人、理解人,是礼貌待人的楷模。
板书: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
6.提问:周总理和宋庆龄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会有什么感受?
7.小结:别人会感到亲切、愉快,温暖,人们会尊重、信任他们,愿意与他们交往,和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愿意按照他的要求办事。礼貌待人体现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板书:尊重、友善基本品质
8.提问:在国际交往中,他们更加重视礼节,这是为什么呢?
9.小结:在国际交往中,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他们以礼貌待人,为我国赢得了崇高声誉。可见,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礼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10.提问: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以礼待人有什么重要作用?不讲礼貌会有什么后果?
1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听到的事情谈认识。
12.小结:在与他人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对待自己有礼貌。同样,我们也应对别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是与人友好交往的条件。社会越发展,对我们每个人礼仪方面的要求越高。尊重他人,以礼相待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板书: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做好工作、办好事情、生活愉快的前提。有人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礼貌,他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电脑出示此句话)可见,礼貌待人确实很重要。
三、深入明理、导行
1.联系实际,深入明理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礼貌待人方面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体会?通过刚才的学习,自己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夸夸本班在对人有礼貌方面做的好的同学。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遇到的不礼貌待人的人的事例,以及当时自己的感受。
(4)小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有礼貌的话可以给人带去无限的温暖,粗鲁无理的话伤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听后感觉像严冬一样的寒冷。有句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电脑演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态度要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
2.做练习,导行
(1)电脑演示:课后练习“议一议”
(2)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应当怎样做呢?
(3)小结的要点: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对谁都应该有礼貌,对后进的或有缺点的同学同样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还应帮助他们,使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进步。
②不能因为彼此很熟,就不讲礼貌,再熟的人相互之间也应该做到彬彬有礼,否则,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4)电脑演示课后练“演一演”中小林的做法。
(5)提问:小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他应该怎样做?
(6)请同学表演应该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7)小结:待人有礼,举止文明,能够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办事更容易成功。
四、总结
1.请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会。
2.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课。
3.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个礼貌待人的好学生,让我们用礼貌花装扮我们的社会,那时,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栽种礼貌花
活动要求:任选以下一项活动试一试,在实践中,要注意待人礼貌,实践后在班会上汇报实践的过程和体会。
活动项目:
1.到老师办公室帮老师抱作业 本。
2.到商场买东西。
3.到邮局寄信。
4.到图书馆借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上课是学习的时间,应该用心学习。2.结合事例说明,上课有利于学好知识,掌握本领。3.知道高士其童年...
教学目标 认知:1.使学生懂得小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少,需要父母的教导。2.运用正反事例,使学生懂得,不任性,会少...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老师爱学生。老师的教导是为学生好,听从老师教导进步快。2.知道听从老师教导是尊师的表现。情感:愿...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2.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种美德。3.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待客的一般礼节。2.懂得待客热情、有礼貌是尊重客人的表现,热情待客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感:从内心尊重...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有礼貌的人应站有站样,坐有坐样。2.知道坐立走姿势正确...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要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放回原处。2.懂得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是革命领袖。2.从照片、影视中,能认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情感:1.愿意遵守...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