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38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生:冬天
师:想到什么词语?
生:寒冷、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鹅毛大雪
师:冬字下面的两个小点就是水滴结成的冰。在寒冷的季节里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动物过冬。首先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么一笔一划把字写端正的。
师:物是一个生字。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它。
师:谁会记这个字?
生:左边是一个牛,右边。。。
师:右边是什么字?哪里见过?
生:右边是个勿,请勿的勿。
师:左边是个牛,右边是勿,毛是杂色的牛。
师:牛字做偏旁,横变成提。右边三撇等距离。在书上描一个,注意写字的姿势。
师:一齐读课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呢?打开书读读这个故事,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注意读书的姿势。
师:请学生分段读,其他小朋友眼睛看书,认真听。
师:你读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
师:舞这个字很难写,读音。数数舞字上面有几小竖?看字和图、古时候的样子,你能记住它吗?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生:一个人在把两个腿张开跳舞,后面还有两个女孩在跳舞
师:一个人在张开腿跳舞,下面的这个就像人在跳舞的双脚。四小竖是什么?
生:手上拿的东西。
师:手上拿的道具。一起读词:跳舞,将词贴黑板上。
师:读第二断。
师:读字:量。组词读音变化。商量读词
师:挂起来 轻声读得准!再请人读第二段,注意两个轻声的词。
师:第三段,轻声的词更多了,你能读准吗?请生读。
师:轻声词都读准了,接着读第四段。燕子自己先说话,说完之后问青蛙,这里有个词是:接着。请你接着往下读。
师:第五节。纠正:好好 接着往下读。
师:一起读最后一节。
师:课题中的小动物指的是谁吗?
生:小燕子、小蜜蜂、青蛙。
师板书
师:在这个故事中,青蛙是男孩子,小燕子称呼它为:哥哥。小蜜蜂比小燕子小,称呼它为:妹妹
师:小燕子扑腾着翅膀飞来了。
师:谁学着老师的样子说说,小青蛙怎么来了?
生:小青蛙蹦蹦跳跳地来了。
生:小蜜蜂嗡嗡地飞来了。
师:像他们这样集合在一起叫:聚
师:像这样快乐的在一起叫:欢聚。
师:再相见叫相聚。
师:这一次他们又聚到一起是为什么呢?指读第一节
生:是要商量过冬的事
师:他们每个人都张着嘴巴都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叫做商量,商字中间有个口。
师:是怎么商量的,默读3到7节,用笔勾画其中的句子。(生不是默读)
师:这个小朋友很好,一边默读一边用笔勾画。
师:小燕子怎么过冬?
生:小燕子到冬天要飞到南方去吃虫子
师:读这段。
师:板书:飞到南方去。有虫子吃,而且天气非常的暖和。读词。暖的左边为什么是个日子旁?
生:有太阳才能暖和。
师:太阳照在身上才能暖和。右边的笔画很多,看看书上的笔画,看清楚了在书上描红。
师:全班读小燕子过冬的方法。
师:春暖花开。读词。想暖的意思,在看看春暖花开的意思。结合图画自己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生:春天花全开了。
生:春天很暖和,太阳照在花上,花全开了。
师:这就叫春暖花开。以后在描写春天的时候就可以用上带有暖字的词语。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指名读小青蛙的话。
师: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觉。点红:饱饱,好好。读读,发现什么?
生:两个字一样的
师:这样说话有什么好处?演一演,体会一下。推荐表演好的,师怎么说,生怎么演。
师:我吃饱了。我吃得饱饱的。
生:摸一下肚子 摸了几下肚子
生:饱饱比饱吃得还要多
师:睡上一大觉,好好睡上一大觉。1生演得差不多
生:睡得很香,还打呼噜了。
师:现在体会到这样词语的好处了吗?一起读,体会。
师:一大觉是多久?
生:一个冬天。
师:整整一个冬天,有100多天,像它这样过冬的方式叫:冬眠(板书)
师:男生读青蛙的话。
师:青蛙要钻到泥土里冬眠。读词:钻
师:小蜜蜂是怎么说的呢?
生读
师:采的蜂蜜都藏起来。读藏
师:图,这就是巢。看看图在看看字,巢就是什么?巢就是窝,鸟的窝就鸟巢,蜜蜂的窝就是蜂巢。再读读蜜蜂的话。
师:我早就采了很对蜜。有多早?
生:从春天一直采到冬天。
师:你怎么知道的?多读课外书有很多只是。
师:蜂巢里有很多蜜,足够青蛙吃,够:因为蜜蜂准备的早,储备得多,才够吃一个冬天,够字右边就是一个多字。读蜜蜂的话。板书:采蜜、藏
师:像小蜜蜂这样早就准备好东西,你想到一年级的哪篇课文?想到哪些词语?(蚂蚁和蝈蝈 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师:各有各的过冬方式,有问题还会和大家交流
分角色读课文。师读燕子,女生读蜜蜂,男生读青蛙。直接读说的话。
师:经过大家的商量,小动物都找到自己过冬的方式。读最后一节。读词:第二年 迅速浏览全文,还有哪些词的意思和第二年一样?
生:明年 来年
师:词:明年 来年
师:一起认认三个词。一篇课文里表达同一个意思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让课文变得生动不单调。
师:全班齐读所有的词。
师:认识了还要写端正。读:商量
师:看老师写。商字一横要写长,横画长长在下方,同字框比横窄,还有一个口字里边藏。生写习字册。强调写字姿势。
师:量:横画很多,横画之间的距离怎样?
生:距离相等。
师:横画的长短?
生:有变化。
师:上面的日写得扁,生写。
师: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有很多过冬的方式,回家看课外书查资料。下课。
《小动物过冬》是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时一篇有关自然常识的童话,讲了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段写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这五个自然段都是他们的对话,介绍了他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到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存了很多的蜂蜜在蜂巢里过冬。第八自然段写他们约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见。课文不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三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了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其第一课时目标可拟定为:
1.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好小动物间的对话。
3.初步了解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初步感知好朋友间的互相关心。
教学重点拟设为: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好小动物间的对话。
教学过程实录及点评:
一、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它们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来猜一些和小动物有关的谜语吧!想猜谜语的小朋友请坐端正。
师:第一个,嘴上小铲子,脚下小扇子。走路摇摇摆,说话叫嘎嘎。
生:鸭子。
师:正确。你们就像一群可爱的小鸭子。
师:第二个,头戴红帽子,身穿花花衣。清晨喔喔啼,唤我早早起。
生:公鸡。
师:下一个,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白衣裳。三瓣嘴,胆子小。蹦蹦跳,人人爱。
生:兔子。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再来猜几个,告诉你哦,如果你能再猜对的话,它们也许会来到班级和你们见面呢!
师: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
生:燕子。
师:哦,是燕子!你看,它飞来啦!(教师贴图)瞧,小燕子的尾巴多像剪刀啊!
师:下一个,人夸游泳小健将,从小穿着绿衣裳。长大披上新绿袍,爱捉害虫呱呱叫。
生:青蛙。
师:小青蛙一蹦一跳地也来了(贴图)。你们看,小青蛙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在看着你们说: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啊!
师: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花蜜人人爱。
生:小蜜蜂。
师:(贴图)小蜜蜂是一种昆虫,它的身体分为三节,头上有触角,身上有翅膀。
师:今天就由着三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来上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点评:这一环节,教者设计了谜语导入,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和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被激起,尤其是一些小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自然的进入文本的学习。本课先让学生猜谜,猜到文中的小动物还来到课堂和他们见面,学生非常高兴,奠定了乐学的基础。】
师:那我们赶快开始吧!刚才我们猜了很多谜语,这些谜语的谜底都是什么啊?
生:小动物。
师:是啊,这些动物又小又可爱,我们可以称之为“小动物”。(教师板书)
师:物这个字我们没教过,请你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物”的偏旁是?
生:牛字旁。
师:牛做偏旁的时候有变化,一横变成一提。右边的字你认识吗?
生:认识。
师:读什么?
生:勿(wù)
师:对了,右边也读(wù),请勿打扰的“勿”。
【点评:“物”是新字,没有学过,教者课前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教的时候让学生跟着一起书空。并且从它的偏旁和声音入手,让学生对这个字加深印象。】
师:把这三个字连起来就读?
生:小动物。
师:在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呢?
生:小燕子。
师:(教师出示卡片:小燕子)喜欢它就要把它的名字读准确。“子”是轻声。
生:小燕子。
师:还有谁喜欢它?
生:小燕子。
师:声音真响亮!我们一起来喊喊它的名字。
生:小燕子。
师:小燕子到处飞,见多识广,我们可以亲切的称它为?(出示卡片:燕子姐姐)
生:燕子姐姐。
师:燕子姐姐听到了。你还喜欢谁呢?
生:我喜欢小青蛙。
师:(出示卡片:小青蛙)看来你真的很喜欢它,青的后鼻音读得多准啊!还有谁喜欢?
生:小青蛙。
师:声音真响亮。小青蛙是怎么叫的啊?
生:呱呱呱。
师:多神气的小青蛙啊!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出示卡片:青蛙哥哥)
生:青蛙哥哥。
师:还有一个谁喜欢啊?(出示卡片:小蜜蜂)
生:小蜜蜂。
师:这只小蜜蜂很胆小,我请个胆大的小蜜蜂。
生:小蜜蜂。
师:蜜蜂的蜂是个后鼻音,我们一起来读。
生:小蜜蜂。
师:让我们一起大声地热情地呼唤它吧!(出示卡片:蜜蜂妹妹)
师:你们看(课件),他们三个还是好朋友呢!他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除了唱歌跳舞还会做什么呢?可以联系一下自己的实际,你和朋友在一起会干什么呢?
生:它们在一起做游戏。
师:是啊!做游戏多好玩啊!我也喜欢。
生:聊天。
师:是啊,聊天多轻松啊!
生:读书。
师:你真爱学习!
师:好朋友在一起干得事情可真多,那这样的句子你会填写吗?(课件出示)三个好朋友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
生:三个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做游戏,日子过得很开心。
生:三个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听广播,日子过得很快乐。
生:三个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吹泡泡,日子过得很愉快。
导入。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三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呢?
生: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
师:今天,老师把它们三个也请到了教室里,(边说边贴图片)有:专吃害虫的小燕子,保护庄稼的青蛙,还有勤劳的小蜜蜂。让我们用掌声对它们表示欢迎!
(拟人化的语言,拉近了学生与文中小动物的距离,课堂与书本溶为一体。)
生:带着笑容,高兴的鼓掌。
师:它们的关系非同一般,你猜它们是?
生:齐说:它们是好朋友!
(强调“好朋友”,注入人文关怀。)
一.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师:对!这三个好朋友就在我们的面前。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他们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生:我知道它们很快乐,在一起很开心。
生:我知道了天气凉了,它们准备过冬。
师:我们知道了:这三个好朋友,生活得很快乐。天气凉了,他们遇到了问题,要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师:我们一齐读一读一,二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快乐,读出天气的变化。生:齐读,突出了“很快乐”“天气凉了”。
二.理解课文
师:在寒冷的冬天来临之前,三个好朋友聚到一起,商量度过这个漫长
的没有食物的冬季。它们准备怎样过冬呢?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师:哪位同学找到了,告诉大家。
生:我知道了小燕子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
师:老师板书。
▲板书:小燕子 飞南方
师:你从哪知道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读燕子的话)
师:老师把小燕子的话,打在了屏幕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大屏幕(燕子的话),谁再来读一读?听一听,他哪读得好?
生:读(燕子的话)。
生:他强调了小燕子是到南方去的,所以“南方去”这三个字读得好,我一听就知道了小燕子的过冬方法。
生:“春暖花开”读得好,他在读的时候,表情很好,就像在脸上开了花一样,好像春天来了。
师:真棒!读得太好了,奖给你一只小燕子,贴在你的胸前。
师:这两个地方读得好,老师把它标出来(在课件上点出“南方去”“春暖花开”)再请同学读一读,看谁能得到小燕子标志。
生:小手举得老高老高,争着来读。又有两个同学得到了小燕子标志。
师:你们想不想像小燕子一样,一起来读一遍?
生:想!齐读。
师:我们知道了小燕子到了冬天,就飞到南方去,小燕子的过冬方法是很多候鸟都用的,这种现象叫迁徙。你还知道哪些鸟也和小燕子一样过冬吗?
生:我知道大雁是飞到南方过冬。
师:文中的青蛙准备怎样过冬呢?
生:我知道青蛙是钻到土里冬眠,第二年春天再醒来。
师:你从哪知道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读青蛙的话。
师:老师板书。
▲板书:青蛙 钻土里
老师把青蛙的话,打在了屏幕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大屏幕(青蛙的话),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青蛙的话。
师:听说小青蛙吃了好多好多,吃得很饱很饱的,睡得可香了,叫都叫不醒,让我们再听一听,是不是?
生:再读青蛙的话。
师:评一评。
生:他读得“饱饱的”,我感觉青蛙吃得快要把肚皮撑破了。
生:我觉得“好好的”读得好,好象青蛙这一觉睡得特别香,谁也叫不醒。
师:奖给你一只小青蛙,希望你和青蛙交上朋友。(贴在胸前)
师:看你能不能把“饱饱的”“好好的”读好,(课件上点出“饱饱的”“好好的”两个词。)你们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师:小蜜蜂呢?
生:小蜜蜂是把蜂蜜藏起来,冬天再吃。
▲板书:小蜜蜂 藏蜂蜜
师:你从哪知道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读蜜蜂的话。
师:老师把蜜蜂的话,打在了屏幕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大屏幕(蜜蜂的话),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蜜蜂的话。
(另一个同学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
生:我觉得“早”字应该读得突出一点,小蜜蜂早就采了很多蜜,它多勤劳呀!要是我,我肯定很得意。
师:你说的真好,奖给你一只小蜜蜂。我把“早”字标出来,你再来读一遍,让我们听听。
师:让我们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又快又准确的找出了三只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下面,请一只小燕子到前面来,其余的同学既是青蛙,也是小蜜蜂,老师来当旁白,我们在一起商量商量,好吗?
生:兴高采烈的读。
师:青蛙,蜜蜂们,你们觉得这只小燕子怎么样?
生:这只小燕子可真爱关心朋友呀!
生:他读的很有感情。
生:小燕子很有礼貌,叫小蜜蜂妹妹,叫小青蛙哥哥。
师:还有好多同学也想当小燕子,关心别人,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一练,读一读,看哪一组最棒。
师:请两组同学分角色读。
师:他们演得非常好,我们一起分角色读。刚才的小燕子的站起来,我起头,开始!
生:一起分角色读。
四.知识延伸。
师:这时,树林里好多动物也聚集了过来,也想在一起商量商量,把自己过冬的方法告诉大家,。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动物,你会怎么说呢?
生:我是老虎,我冬天用跑步来取暖。
生:冬天,我们兔子的毛又长又密,皮下脂肪层增厚。穿上这件冬装有时还嫌寒冷,我们就挤在一起,互相横向撞击肚皮,以此来抵抗寒冬。
生:在所有的冬眠动物中,数我土拔鼠睡瘾最大,故有睡鼠之称。冬眠时,我卷曲一团,体温降到接近零度,身体变得僵硬,即使把我打得滚来滚去,用水浇,用烟熏,毫无反应,而且一睡就是6个月。
生:我是蛇,到了冬天,我就冬眠。
生:我是美丽的杜鹃,我要飞到南方去。
师:还有好多动物呢,这样吧,同桌商量商量,也可以和后面的老师说说。
师:你们商量好了吗?赶快坐好。
师:好朋友,面对寒冷的冬天,只好分离,各自选择不同的方式渡过寒冬。好朋友,怎能分而不见呢?还是要见面的,因为我们之间有一个小小的——?
生:齐说“约定”!
师: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相见呢?
生:因为他们在这里生活过,在一起玩儿。
生:因为他们在这里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师:总结:因为在这里,有好朋友之间的快乐,还在这里一起商量过冬的方法,所以,明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正如一首歌中唱的:“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放《小燕子》歌曲)
让我们在歌声中记住这个小小的约定,记住这朋友之间浓浓的情谊。让朋友之间的关心,化作一条春天的溪流,流进你的心窝,我的心窝,流进大家的心窝窝……
附板书:
小动物过冬
小燕子 飞南方
青蛙 钻土里
蜜蜂 藏蜂蜜
序:一些大赛获奖课均经仔细打磨,千锤百炼,往往“妙笔”连连,让人叹服,但在教学过程中因临场处理失当等原因,或多或少地会留下一些“败笔”,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擦亮自己的双眼……
许嫣娜《小动物过冬》
(本课教学获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实录见《小学语文教师》08年12期)
师:课前我们猜了很多的谜语,这些谜语的谜底都是什么啊?(生答“小动物”)这些动物又小又可爱,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并指导学生“物”字的书写)
师:今天三个小动物就要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在这些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出示相应生词卡片)喜欢它就要把它的字音读准,“蜂”是后鼻音。(生读“蜜蜂”)
师:小蜜蜂的胆子有点小,“蜜蜂”两个字都含有小小的虫字旁,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地、热情地呼唤它——(生齐读“蜜蜂妹妹”)
师:蜜蜂妹妹听见了。小朋友还喜欢谁?(生答“燕子”)小燕子到处飞,见识广。我们可以亲切地称它为——
生齐:燕子姐姐!
师:还有一个谁喜欢?(生答“小青蛙”)我听出来了,你很喜欢。“青”是后鼻音。小青蛙是怎么叫的?(生答“呱呱呱”)
师:多响亮啊!就像个神气的男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跟它打招呼,读——青蛙哥哥!
“妙笔”:课前活动既能让学生定神,又为教学做好铺垫,“课的发端,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拖沓的周旋”(高林生);在揭题的过程中,既指导了生字“物”的书写,又强调了“蜂”“青”的读音,体现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角色人物化也与本文童话体裁相得益彰。
“败笔”:不喜欢就可以不读准?此问题纯粹是教师为了让学生配合自己完成教学流程而问的,没有思考价值,这样的“问题”还是不问为好。
师:多么亲热的称呼啊。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请想一想,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还会干什么呢?
生:唱歌。玩。跑步。
师:哦,比赛跑步啦。看来,奥运会将在动物园继续进行。那你会这样说吗?(屏幕出
示练习:三个小朋友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生:三个小朋友常常在一起玩,日子过得很快乐。
生:三个小朋友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妙笔”:教师有语言训练的意识。低段有“写话”要求,学习一些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写好话的基础。
“败笔”:——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发散开,一个学生只改了一个词,一个学生照搬原文,训练是失败的。
单纯从发散思维的角度,日子有苦有甜,有快乐也有悲伤,但此处并不适合进行这样的发散,因为与课文的语境格格不入,如强行发散,就破坏了“课场”,显然得不偿失。所以,此处训练不要也罢。
师:好朋友在一起,日子就是过得这样快乐!没过多久啊,秋天就到了——(播放秋风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秋风刮起来了。
师:树叶宝宝都怎样?(生答“掉了”)她的用词多准确啊!秋风的力气是那么大,连树叶都从大树上掉下来了。又大又冷的风,我们就说——(生齐:刮。指导学生反复读“刮”)
“妙笔”: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刮”,符合低段学生认知规律。
“败笔”:教师为了引出生字“刮”,绕了一个大弯子。难道“又大又冷的风”只能说“刮”吗(教材中的句子是“天气渐渐凉了”,“凉”和“冷”也是有区别的)?“又大又热的风”该说什么呢?
“秋风的力气是那么大,连树叶都从大树上掉下来了”是一个病句,对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该吹毛求疵——谁也不敢保证不出口误,但问题还是要指出来的。
此处出现“败笔”都是“树叶宝宝”惹的祸,树叶“掉了”用词未必多准确。学生在回答“你看到了什么”时已经说出了“刮”字,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兜圈子——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从优化每个教学环节做起。
师:秋风刮起来了,天气越来越凉了,三个小动物想,我们该怎么过冬呢?于是它们就商量开了——(出示卡片:商量)
师:(指“量”)这个字读什么?(生答liàng)这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读liàng,在这里它
读liáng。你来读一读。(生读)
师:两个字合起来以后读轻声。(生连读两遍)很好。三个小动物在一起商量。“商”字里面有一个口,意思是要说话。一个人怎么商量啊,要几个人在一起商量,所以商量的“商”下面还有一个“八”。闭上眼睛想一想,商量的“商”里面有什么?(略停)“八”和“口”。记住了吗?
“妙笔”:联系后面的写字环节,教师综合运用识、认、读、写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识记“商”字,重点突出,准确而到位。
师:睁开眼睛——(出示图片: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瞧!小燕子扑棱着翅膀来了,小青蛙一蹦一跳也来了,小蜜蜂当然也少不了。这就叫作——
生:聚到一起。
师:好,许老师不远千里,从江苏赶到江西,我们——
生:聚到一起!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
生:小动物过冬。
“妙笔”:由课文中三个小动物“聚到一起”迁移到教师和学生“聚到一起”,由书本向生活过渡不露痕迹。
师:小动物究竟是怎样商量,怎样过冬的呢?答案就藏在书中,请小朋友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到两遍,争取读得正确、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
师:都读完了吧?考考你们,三个小动物是怎么商量的呢?先是谁和谁商量?(生答“先是燕子和小青蛙商量,然后和小蜜蜂商量”)它们商量的结果你知道吗?
生:我知道了燕子怎样过冬。
师:燕子是怎样过冬的呢?
生:是飞到南方去。
师:它为什么要到南方去呢?
生:因为冬天来了,北方太冷了。
师:南方很暖和,这是小燕子到南方去的理由。(出示“暖和”)谁会读这个词?“和”读轻声,请你读。(生读)学着他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暖和)
师:太阳照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就会感到怎么样?
生:很暖和。
师:你们看,这个“暖”字是什么旁?(生答“日字旁”)和太阳公公有关。暖的右半部分特别难写,让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上面是一个爪子头,接下来是一短横,下面是一个朋友的友。我们一起来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师:刚才我们写的是“暖”字。天就要冷了,小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这个办法可真不错。哪只小燕子要来读一读?
生: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师:小燕子说得可真生动。又正确又通顺。你要到什么时候才回来啊?
生:春暖花开的时候。
师:春暖花开?小朋友,你们知道春暖花开是什么意思吗?
生:春天暖和了,花儿都开了,这就是春暖花开。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暖花开的画面,(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春暖花开。让我们记住这个画面,等待小燕子回来。我们一起读——
生: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妙笔”:形意结合识“暖”字。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律”、联系生活是识字教学的要义。唯如此,字才能识得牢,记得久。
幼儿形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多媒体播放“春暖花开的画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春暖花开”事半功倍。
“败笔”:“小动物究竟是怎样商量,怎样过冬的呢?答案就藏在书中,请小朋友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到两遍,争取读得正确、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阅读目标不集中,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求过高。
“先是谁和谁商量?”似无提问的必要。教师如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岂不更好?也许考虑是低年级的因素吧!
师: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生:它秋天就把肚子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大觉。
师:小青蛙原来是提早做准备,肚子吃得饱饱的,让我们请一只青蛙哥哥来说一说,它是怎么过冬的。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我再请个青蛙哥哥,向他挑战。这一回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做做动作。谁想来试试?(一生读)你读准了,但是我没看到你做的动作。哪个青蛙哥哥敢再来试一试?(另一生读,也不太流畅)
师:我感觉到了,小青蛙肚子吃得饱饱的。不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她忘了,没有了这个动作,小青蛙在这个冬天就不温暖啦。是什么动作?(生做钻土的动作)
师:还没有完全做出来,哪只小青蛙再来?
“妙笔”:教师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稚嫩的声音、天真的动作,营造出妙趣横生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再是空话。在低段适当地运用这种读书方式确实能给课堂增色不少。
“败笔”:教师前后让六个学生读小青蛙说的话,显得拖沓。不如让一、两个学生试读,教师示范读,师生一起读,学生模仿读效果好。低段“教师示范”不可忽视。
师:啊,这一觉睡得好温暖啊!还有一个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生:小蜜蜂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这样到了冬天就可以吃很多很多了。
师:小蜜蜂真勤劳,提早做好了准备。我们就请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大声地给我们再介绍一下。(生读)
师:小蜜蜂,你知道什么是蜂巢吗?
生:蜂巢就是小蜜蜂的家。
师:真棒!巢就是窝的意思,鸟巢就是鸟窝,蜂巢就是蜜蜂的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蜜蜂的蜂巢。你们看,每一个蜂巢都是六角形的,想不到吧?蜜蜂不光勤劳,还是个了不起的建筑家呢!让我们一起来记忆,这个了不起的神奇的建筑叫什么?(出示文字:蜂巢。引导学生读两遍。)
师:到了冬天我们见不到小蜜蜂,那是因为它怎么样啦?
生:藏在蜂巢里。
师:“藏”是平舌音,再读!
生:藏在蜂巢里。
“妙笔”:由“蜂巢”到“鸟巢”,拓展适度。用“蜂巢”图片证明蜜蜂是“了不起的建筑家”,一举多得,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二类字“藏”的认读着力恰如其分。
师:瞧,小动物各有各的过冬方法。看来,遇到事情多商量还是挺有用的。现在,我也有些心痒痒了。我想做那只小燕子,谁是我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来和大家商量商量。(指一生)就请你。其他小朋友拿起书,看看我们是怎么商量的。
师:冬天快要来了,虫子快要没了,我要飞到南方去,那里很暖和,还有很多虫子。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是你不会飞,怎么办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小青蛙,你是这么过冬的啊,我不担心你了。刚才我们俩在商量的时候,我发现这边的小朋友在笑嘻嘻地跟着我们读。瞧,他们多会学习啊!下面让我再来一次,我还当燕子,谁来做我的好朋友蜜蜂?(指一生)好,就请你。其他同学跟着我们轻声地读。
师:蜜蜂妹妹,冬天地上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生: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师:小蜜蜂可真勤劳!会学习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你们想像我们刚才这样商量商量吗?那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相互练一练,商量商量。(学生自己练习分角色“商量”)
师:来,会商量的小青蛙和小燕子在哪里?其他小朋友听一听他们商量得好不好。
生: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这下你还担心小青蛙吗?(生摇头)可是在没有听到小青蛙的话之前,小燕子可是充满了担心。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会商量的小青蛙和小蜜蜂在哪里?我们商量一下好不好?左边的小朋友做小燕子,右边的小朋友做小蜜蜂,我们来试一试。(生齐读
师:我最后再请三个小朋友,最会关心别人的小燕子,最神气的小青蛙,最勤劳的小蜜蜂来商量商量。(生读)
师:他们约好了,第二年的春天再相聚。(出示“第”)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师:我们要用旧字记新字,就要找一个最恰当的旧字。我来考考你,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和“第二年”意思一样的词,你能找到吗?
生:明年。来年。
“妙笔”:以“商量、怎样过冬”为主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层次分明。鼓励学生“跟着读”一石二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全员参与。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第”,体现了识字教学的另一要义:自主识记。学生自己想方法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至于“方法”本身倒无足轻重了。
师:今天,课文就学到这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词语。注意藏在其中的生字。每个人先在心里读一读。
(屏幕出示:商量、暖和、哥哥、刮起来、接着、钻到泥土里、飞到南方去、藏在蜂巢里)
师:如果你都会读了,就朝我微笑。(学生练读后向老师笑)我的火车谁来开,复习生字
卡片。(生读)
师:在这些字中有些特别难写。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含有八和口的字是什么字?(生答“商”)第二个字含有太阳公公的字是什么字?(生答“暖”,出示:暖、商)
师:“暖”字这样写——(师生书空“暖”)
师:现在我们就把这两个字请到田字格中,写“商”的时候,上面的横要写得长一点,下面的框要写得大一点,为什么呀?因为里面要放“八”和“口”。“暖”字要将太阳公公写
得窄一点。(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师:今天这堂课上,三个小动物通过商量,各有各的过冬方法,我们通过友好的商量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谢谢同学们,下课!
“妙笔”:回归“教学重点”——识字。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指导“暖”、“商”的书写,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总评:
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以随课文分散识字为主,体现了“识用结合”的基本思想。教学中,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过于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会,忽视了“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一基本宗旨。对于一、二年级而言,识字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也就是说,课文在一二年级教学中只能扮演“配角”,决不可喧宾夺主。本课教学除了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尽完美外,无论是识字方法的渗透,还是课文的处理,思路都值得借鉴,夺得特等奖应属名至实归。
教学片断
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请同学们先读一读4,5自然段,看看小燕子是怎样问的?小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再说一说。
出示句子:燕子接着问小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了?”
指名读。指导体会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
燕子怎么称呼小青蛙的?说明了什么?
指名读。同桌读。
青蛙怎么回答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钻到泥土里
出示句子:小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指名读。
师:青蛙为什么要冬眠?
生:因为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身体表面很光滑,(学生争着说没有毛和羽毛),它是变温动物,身体体温调节能力很差,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如果它不冬眠,它就会冻死的。冬眠时,它就降低新陈代谢,尽量用已有的养分来生活,不吃也不喝。到了春天再醒过来。指导。“吃得饱饱的”是什么样子?谁能再读一读。
“来年冬天”,相机理解“来年”。
师:青蛙要睡多长时间?
[评析]教学中,教师不拘泥于自己的设计,而是更多的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真正做到让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快乐的阅读,从而爱上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的培养与训练仍是当今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尚“沉睡着”的学生的语感唤醒,使它成为不断活化和强化自身语言活动的新能源,就需要获得开掘这种能源的持久动力。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动力首先来源于通过备课所获得的语感的心理体验。备课的语感心理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所产生的亲和力正是培养语感的前提。这种情感是宽广、博大、无私的爱。只有心中装满爱,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一旦架起情感的桥梁,知识的传递、语感的培养才能畅通无阻,阅读教学随即增大了施教的可接受性。有时,在这种融洽、宽松、友好、热烈气氛的激发下,师生还会突发奇想,诱发出一些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好思路、好方法、好语言、阅读教学就会处于“实、活、新、情”的最佳状态。如果没有这种体验,上课就不会有成功的信念、教学的直觉、敏锐的语感、真实的情感、灵活的教法,就难以找到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更难以得心应手、驾驭自如了。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友投稿 点击数:70
《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六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用“商量”说一句话。
3、通过学习能知道小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
教学难点:
知道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不一样,并能加上动作把小动物过冬的方式表演出来。
教学准备:
头饰、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认识了哪三个小动物?(指名答并在黑板上贴图片)
师引读: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想和他们做好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唱什么歌吧!
2(点击出示背景图加生字卡。)
齐读生字,开火车读并组词。
二、精读
(一)教学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你们真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可是转眼间,秋天到了(点击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加背景图)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天,三个好朋友又聚在了一起,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呀?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出示“商量”,读。小动物在商量什么?
4、师:前两天我们几个老师还在一起商量校运动会的仪仗队该用什么形式呢!
还有,过两天我女儿就要生日了,我和她爸爸也在商量今年该给她买什么生日礼物。
5、小朋友,你有没有和谁商量过什么事?指名说。
(二)教学第3-7自然段
1、师过渡:你们作为小动物的好朋友,想不想和他们一块商量商量?自己读读3-7自然段,等会儿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2、指名交流,他们过冬的方式一样吗?
3、师:那他们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呢?先来看看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吧!
1)(点击出示第三自然段和背景图)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燕子的话你听懂了吗?
自己再读读,找一找文中哪些词句告诉我们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2)谁来说一说燕子是怎样过冬的?指名答。
3)指导。小燕子为什么要(点击)“飞到南方去“?(点击“暖和”“很多虫子”)
4)出示:“暖和”,一起把这个词读一读。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5)是啊!冬天南方比较温暖,虫子也比较多,所以小燕子就飞到南方去了,谁愿意来当当小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的?(飞上来)指名读。
还有谁也想当小燕子的,就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6)师总结:小朋友,刚才我们读了读课文,找了找文中的词语,最后又有感情朗读了课文,学懂了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想不想看看青蛙和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4、先来找一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讲了小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写小燕子的在哪一自然段?
1)下面,就请四人小组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任选一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读一读句子,找一找有关词语,最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教师巡视,并发放头饰。)
2)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哪一小组来交流一下?
谁先读一读句子?(点击出示第5自然段)你们组找到了哪些词?(根据学生回答点击重点词:“吃得饱饱的”,“睡上一大觉”)青蛙吃得饱饱的会是什么样的,谁能学学它的样子读一读句子?
是啊,青蛙吃饱了就钻进泥土里舒舒服服地睡上一大觉,这一觉呀一直睡到了什么时候?(理解“来年春天”)还有哪一组也是学习小青蛙的,那就一起来读读句子,让你们的好朋友们一下子就知道你的过冬方式?
(师走到戴小燕子头饰的学生身边)问:小燕子,你想不想知道你的好朋友青蛙是怎样过冬的?那就请你来问问青蛙吧?(点击出示第四自然段)
你是怎么称呼小青蛙的?(你真有礼貌!)哪只青蛙愿意回答它的?指名分角色读。
还有谁想当燕子的,谁当青蛙?请到台上来表演。(学燕子和青蛙的样子)
男女生合作读。
师:知道青蛙是用什么方式过冬了吗?老师也想当当小燕子(戴头饰),你们一起当当青蛙回答我好吗?(师生合作读)
3)师过渡:冬天到了,我还有一个朋友小蜜蜂在哪里呀?(边说边找,:噢,在这儿呢!还有的在哪儿呀?学习蜜蜂的小组让他们戴上头饰。)
师问:(点击出示第五自然段)“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点击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读2-3)。我懂了,你们听出来了吗,蜜蜂是怎样过冬的?(根据学生回答,点击重点词:“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一个冬天”)我们一起把句子读读。
师小结:蜜蜂真勤劳,它早早地把蜂蜜采好,藏到蜂巢里,这样就能过个安稳的冬天了。
哪只小燕子也想问问蜜蜂的?说话可要有礼貌呀!谁来回答?分角色朗读。
4)三个好朋友过一段时间就要分开了,多么舍不得呀,于是他们商量好之后,有了一个约定,这是什么约定呢?(点击出示第七自然段)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1、师:这三个小动物多要好啊,有朋友的日子真不错!下面让我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好好读读,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
2、指名分角色表演。用“我是,冬天快要到了,我”来说一段话。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小燕子是(贴板书:飞到南方去)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这种过冬方式叫(贴板书“迁徙”读)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用这种方式过冬的?小青蛙的过冬是吃得饱饱的,(贴板书钻到泥土里),美美地睡上一觉,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贴板书),看看下面的图片,你知道谁要冬眠吗?(点击出示图片)那小松鼠和小蚂蚁又是怎样过冬的?对了,它们和小蜜蜂一样,非常勤劳,早早地把粮食准备好,(贴板书:备粮、藏在自己的家里),这样就能过一个舒舒服服的冬天了。
2、你们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指名交流。
3、是啊!动物过冬的方法还有很多,小朋友只要多去收集,多做有心人,一定会掌握更多的知识。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多学习)地址是:www.duoxuexi.com
本文转载自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能知道小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
教学难点:知道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不一样,并能加上动作把小动物过冬的方式表演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认识了哪三个小动物(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
冬天到了,他们要商量如何过冬了,这节课我们就要去看看他们是怎样商量的.
2在看之前,我们先要来闯个关,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好生字词了(点名读,跟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精读
(一)教学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天,三个好朋友聚在了一起,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呀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出示"商量",读.什么叫"商量"小朋友,你有没有和谁商量过什么事(指名说.)
4,小动物到底是怎样商量的啊
(二)教学第3-7自然段
1,师过渡:你们作为小动物的好朋友,想不想和他们一块商量商量自己读读3-7自然段,等会儿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2,指名交流,他们过冬的方式一样吗
3,师:那他们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呢先来看看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吧!
1)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燕子的话你听懂了吗
自己再读读,找一找文中哪些词句告诉我们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2)谁来说一说燕子是怎样过冬的(指名回答后板书:飞到南方去)
3)指导.小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暖和""很多虫子")
4)出示:"暖和",一起把这个词读一读.它是什么意思呀
5)是啊!冬天南方比较温暖,虫子也比较多,所以小燕子就飞到南方去了,谁愿意来当当小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的(指名读).
6)师总结:小朋友,刚才我们读了读课文,找了找文中的词语,最后又有感情朗读了课文,学懂了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想不想看看青蛙和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4,请小朋友们读接下来的课文
1)请小朋友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任选一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读一读句子,找一找有关词语,最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
谁先读一读句子你找到了哪些词("吃得饱饱的","睡上一大觉")青蛙吃得饱饱的会是什么样的,谁能学学它的样子读一读句子
是啊,青蛙吃饱了就钻进泥土里舒舒服服地睡上一大觉,这一觉呀一直睡到了什么时候(理解"来年春天"),其实它是在"冬眠",所以小青蛙的过冬方式是(板书:冬眠)
谁愿意来做做小燕子,问问你的好朋友小青蛙呀(角色演绎)
3)师过渡:冬天到了,小燕子还有一个朋友小蜜蜂呢,她又担心起蜜蜂来了啊它在问了(指名读):"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蜜蜂妹妹是怎么回答的呢("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一个冬天")我们一起把句子读读.
师小结:蜜蜂真勤劳,它早早地把蜂蜜采好,藏到蜂巢里,这样就能过个安稳的冬天了.所以小蜜蜂的过冬方式是(板书:藏好粮食)
哪只小燕子也想问问蜜蜂的说话可要有礼貌呀!分角色朗读.
4)三个好朋友过一段时间就要分开了,多么舍不得呀,于是他们商量好之后,有了一个约定,这是什么约定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1,师:这三个小动物多要好啊,有朋友的日子真不错!下面让我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好好读读,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
2,指名分角色表演.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小燕子是(飞到南方去)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这种过冬方式叫(板书"迁徙"读)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用这种方式过冬的
小青蛙的过冬是吃得饱饱的,美美地睡上一觉,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
你知道谁要冬眠吗
那小松鼠和小蚂蚁又是怎样过冬的对了,它们和小蜜蜂一样,非常勤劳,早早地把粮食准备好,这样就能过一个舒舒服服的冬天了.
2,你们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指名交流.
3,是啊!动物过冬的方法还有很多,小朋友只要多去收集,多做有心人,一定会掌握更多的知识.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
二、教材分析: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叙写了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事。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钻进泥土里过冬,蜜蜂则储存蜂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体现了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习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和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溶入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感受朋友间的关爱。
4、创新目标:让学生全员参与,平等对话,鼓励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去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了解动物过冬的相关知识,懂得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
五、教具准备: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燕子、青蛙、蜜蜂的图片和头饰以及与课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切入主题
师:同学们,凉爽的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为了能够安全过冬,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生答)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安全过冬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快乐读书屋十”,走进快乐的动物世界,看一看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导入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设下悬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看到课题你都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我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生2:我想知道小动物过冬都做了哪些准备?
生3:我想知道小动物们过冬的方式一样吗?
……
师:好,下面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能在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生读思)
〖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阅读当中,有针对性,目的性强。也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
(三)、合作交流汇报收获
师:通过阅读,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分成四人小组,同学们在组内可以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对课文的理解相互交流,看一看各组是否还会有新的发现。(各小组积极地交流后汇报各组的收获)
生1:我们组知道了课文里写了三种小动物。
生2:我们组知道了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是不一样的。
生3:我们组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
……
〖爱乐兰作家肖伯纳有这样一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我们两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一环节中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们各显其优,各献其优。大家交换的正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的,人人可得的成果。交流中不仅多层次、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个体学习所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而且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四)、默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下面我们默读课文,找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并用你喜欢的方式做上标记。(生读、画)
师:(出示大屏幕)这篇课文有五个生字宝宝,谁来认一认呢?师:谁能帮助它们找到词语朋友呢?(生答)
〖这一环节运用富有童趣的话语,指导学生进行认字、组词、说话的拓展训练。孩子们情绪高涨,争先恐后。〗
(五)、创设情境朗读升华
师:这么快同学们就认识了这五个生字,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这一次读课文时,你喜欢哪种小动物,你就把自己当成是它,把它说的话反反复复、有感情地多练读几遍。体会一下语气和动作。一会儿你可以向大家介绍自己过冬的方式。(生读文)
师:同学们,你们谁愿意成为可爱的小燕子?谁想当活泼的青蛙呢?小蜜蜂谁来当?(大家纷纷举手)
师:课前我们已经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现在,就请戴上吧!你看,他多像一只可爱的小燕子呀!这只小蜜蜂多漂亮呀!老师呀,非常喜欢青蛙,(我戴上青蛙的头饰)小动物们,我也想加入你们,你们欢迎我吗?(同学们都为我鼓起掌来)
生: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凉了,有一天,燕子、青蛙、小蜜蜂你们聚在一起,干什么呢?
师:我们在商量过冬的事呢。
师:哦,是这样。那你们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过冬呢?
师:听了小燕子的介绍,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问它呢?生1:小燕子,为什么你们要飞到南方去?
生2:小燕子,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
师:你们真关心朋友。哪只小燕子会告诉它呢?(生答)
师:每年的秋天,小燕子就会成群结队地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到很远很远的南方去。好朋友要走了,你们想对它说点什么呢?
生1:祝愿小燕子一路平安。
生2:希望小燕子能安全地飞到南方。
生3:小燕子,你一定要吃得胖胖的,明年早点回来。
……
师:像小燕子这样秋天飞到南方,春天又飞回来的过冬方式叫。每年到南方的鸟叫候鸟。你还知道哪些鸟是候鸟吗?(生答)
师:(走到燕子和蜜蜂旁边)好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师:哪只青蛙愿意响亮地说一说?(生答)
师:你们知道了吗?我们青蛙是怎么过冬的?(生答)
师:我们青蛙是吃得饱饱的,钻进泥土里,好好地睡上一觉。(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师:哪只青蛙愿意到前面来表现一下自己的过冬方式。(生表演)
师:像青蛙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冬眠吗?(生答)
师:冬天快要到了,可爱的小蜜蜂在哪呢?
师: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生答)
师:听了小蜜蜂的介绍,你觉得它怎么样?谁来夸夸它呢?(生答)
师:蜜蜂储存食物过冬,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和它过冬的方式一样吗?(生答)
师:这三个好朋友多要好呀!它们商量好了之后,有了一个约定,是什么约定呢?我们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童话的情境。交流中,以情感的波澜和引人的环境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转变他们的角色,使他们溶入了童话世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六)、角色扮演拓展结束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看一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出色。(合作后进行情境表演)
师:能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生答)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更深地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驾轻就熟,同学们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大屏幕出示动物图片)你们知道这几个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吗?(生答)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是美丽的,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去探索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
〖让学生说说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和动力。〗
设计意图: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门户。在他们的脑海里,小狗是他的伙伴,老虎是他的朋友。他们没有,也没有惧怕。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幻想。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合作交流,质疑问难,努力创设一个童话的情境,营造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情境中,转变学生的角色,使他们溶入了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此时的学生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整节课基本是小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人教版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依据《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描写夏季...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_《识字3》一课的教学片段篇1教学课文中31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的词语,师出示词串,让学生自己找规...
《邮票齿孔的故事》作业设计篇1第一部分:本课分层作业★(人人必做)一、我会连发行 问题 小刀 ...
《问银河》教后修改--小行思语篇1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by:思语]《24问银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蜗牛的奖杯》课堂实录篇1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蜗牛的奖杯》这边课文,这些生...
《画风》教学杂谈篇1《画风》教学杂谈中国语文网编辑整理【湖北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李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
二下扩词篇1第一单元识字1春节 清明 水饺 饺子 拜年 结拜 拜会 拜师学艺 扫地 打扫 清扫 扫墓墓地 踏步 踏青 脚踏实地 ...
《远行靠什么》说课设计篇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执教的是北师大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
苏教版二年级四册语文《识字6》教学设计篇1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现在正是旅游的好时节,老师想带你们到野生动物园游...
《我必须去》第二课时教案篇1知识目标: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理解“犹豫”“急促”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
古诗两首--《雪》《江雪》篇1教材简析:古诗《雪》节选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两个特点,将夜雪景色描写得生动逼真,...
《蜗牛的奖杯》教学公开课篇1【教学课题】蜗牛的奖杯【教材版本】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执教:侨兴学园 郭新美)【...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