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高中生物教案 > 高一生物教案 > 第3章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3章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1:40

第3章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等三节内容后的概括与提升,是本章基因的本质的升华部分,更是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所以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的重要一节。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有一大特点:没有直接讲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是首先采取资料的形式,以数据差异和作用表达为主线,逐步呈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应用数学比较法,让学生知道基因与dna的存在差别,知道基因才是有用的。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和升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2)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如何针对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实际来上好课?使学生在一堂课里面学有所获、学有所进,是我们老师必须探讨和追求的问题。虽然我们学校的生源与一流学校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我们老师的努力指导下,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对于dna的有关知识也了解比较深,若我们能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懂、学全、活用,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必能更好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1.以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入手,通过数学比较、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将课本所举的重复例子进行整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联系实际生活,引入dna指纹技术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认知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打下基础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本节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我们在第2章第二节学习了摩尔根果蝇实验时,知道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随染色体传给后代;
在第三章中我们证明染色体的成分中,只有dna才是遗传物质。
那么基因等同于dna吗?基因和dna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通过课本资料分析,理清基因与dna关系
仔细阅读课本p55-56的4则资料,思考这些资料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dna与基因的关系?
资料1:
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总数只是dna分子碱基对总数的一部分,因此,________________。
资料3:
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页,当前第1页12

第3章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