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33
课题:
教学目标
1.两位数乘两位数,相乘每一步都需进位(连续进位).
2.另一个因数是三位数,乘得的0要占数位.
3.正确计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0占数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5×448÷46×5+778÷6
3×907×8+416×54×9+6
5×6+44×7+66×9+7
3×8+64×9+78×7+8
2.板演:48×2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48×72【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2)一人板演:
(3)订正时,说一说百位为什么写3.(第二个积)
使学生明确:连续进位,8×7=56,4×7+5=33.用十位上的7去乘8时,7乘8得5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进5,写一个小“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写3,把小“5”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一个5.
(4)反馈练习:
2.出示例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读题,列式并计算.
(2)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114×59=()(分)
答:要用_____分.
3.反馈练习:
三、全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列式并计算.
(1)56乘39得多少?
(2)12个603是多少?
(3)116的48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
1.64×59139×43254×36
89×46308×32105×87
2.32个同学在运动场练习接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104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例348×72=3456例4114×59=6726(分)
探究活动
让你来做小教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一步熟悉乘法笔算的方法.
2.通过改正错误的计算,来避免自己在做题中犯同样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做教师的乐趣和辛苦.
活动准备
3道笔算过程错误的式题写在题板上.题要有代表性:如用十位上的数乘,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的;末尾有0的乘法,将0忘记落下来的等.
活动过程
1.出示错误式题.
2.让3名学生到前面来,进行判断.
3.口叙错误原因,并改正.
课题:
教学目标
1.两位数乘两位数,相乘每一步都需进位(连续进位).
2.另一个因数是三位数,乘得的0要占数位.
3.正确计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0占数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5×448÷46×5+778÷6
3×907×8+416×54×9+6
5×6+44×7+66×9+7
3×8+64×9+78×7+8
2.板演:48×2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48×72【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2)一人板演:
(3)订正时,说一说百位为什么写3.(第二个积)
使学生明确:连续进位,8×7=56,4×7+5=33.用十位上的7去乘8时,7乘8得5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进5,写一个小“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写3,把小“5”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一个5.
(4)反馈练习:
2.出示例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读题,列式并计算.
(2)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114×59=()(分)
答:要用_____分.
3.反馈练习:
三、全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列式并计算.
(1)56乘39得多少?
(2)12个603是多少?
(3)116的48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
1.64×59139×43254×36
89×46308×32105×87
2.32个同学在运动场练习接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104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例348×72=3456例4114×59=6726(分)
探究活动
让你来做小教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一步熟悉乘法笔算的方法.
2.通过改正错误的计算,来避免自己在做题中犯同样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做教师的乐趣和辛苦.
活动准备
3道笔算过程错误的式题写在题板上.题要有代表性:如用十位上的数乘,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的;末尾有0的乘法,将0忘记落下来的等.
活动过程
1.出示错误式题.
2.让3名学生到前面来,进行判断.
3.口叙错误原因,并改正.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14×2214×3
2.口算:
3l×306×4024×1013×20
14×214×2028×328×30
24×319×242×3214×3
说明:指名板演2道笔算题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练习中使学生知道,用整十数乘得多少个十.
3.贴出画有3盒彩笔,标明“每盒24支”的彩图,指名编题后列式.
列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24+24+24;24×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
(1)引出例1:教师在原彩图左边再贴出一摞彩色笔,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盒彩色笔?每盒是多少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怎么列式?
引导学生明确:24×13表示13个24是多少?
(2)揭示课题:
观察:这道题中的一个因数与刚才的笔算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2.学习例1.【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看图比较,理解算理.
①指彩图,问: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复习题只是求3盒的枝数,而例1是求13盒的枝数,比原来多了10盒.
②怎样计算24乘13?
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知道3盒彩色笔是72枝,只要再求出10盒彩色笔有多少枝,然后把两部分枝数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明确要分三步求13盒彩色笔的枝数.
3盒的枝数:24×3=72(枝)
10盒的枝数:学生能口算出240,即:24个十.
13盒的枝数:72+240=312(枝)
(2)竖式计算,掌握算法.
思考:怎样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板书:
①刚才第一步我们求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求3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
②第二步求什么?
求10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用10乘24,十位上的“1”表示10,因此“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去乘十位上的2,所得积与百位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3盒枝数72和10盒枝数240相加,得312枝,是13盒的枝数.
(3)反馈练习.
将下列竖式补充完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2.判断并说明理由.后三道题的竖式中有两个64,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
1.口算下面各题.
8×3032×3026×3150×5
3×7+64×9+88×8+87×7+4
2.思考:用11去乘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14×2214×3
2.口算:
3l×306×4024×1013×20
14×214×2028×328×30
24×319×242×3214×3
说明:指名板演2道笔算题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练习中使学生知道,用整十数乘得多少个十.
3.贴出画有3盒彩笔,标明“每盒24支”的彩图,指名编题后列式.
列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24+24+24;24×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
(1)引出例1:教师在原彩图左边再贴出一摞彩色笔,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盒彩色笔?每盒是多少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怎么列式?
引导学生明确:24×13表示13个24是多少?
(2)揭示课题:
观察:这道题中的一个因数与刚才的笔算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2.学习例1.【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看图比较,理解算理.
①指彩图,问: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复习题只是求3盒的枝数,而例1是求13盒的枝数,比原来多了10盒.
②怎样计算24乘13?
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知道3盒彩色笔是72枝,只要再求出10盒彩色笔有多少枝,然后把两部分枝数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明确要分三步求13盒彩色笔的枝数.
3盒的枝数:24×3=72(枝)
10盒的枝数:学生能口算出240,即:24个十.
13盒的枝数:72+240=312(枝)
(2)竖式计算,掌握算法.
思考:怎样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板书:
①刚才第一步我们求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求3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
②第二步求什么?
求10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用10乘24,十位上的“1”表示10,因此“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去乘十位上的2,所得积与百位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3盒枝数72和10盒枝数240相加,得312枝,是13盒的枝数.
(3)反馈练习.
将下列竖式补充完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2.判断并说明理由.后三道题的竖式中有两个64,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
1.口算下面各题.
8×3032×3026×3150×5
3×7+64×9+88×8+87×7+4
2.思考:用11去乘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14×2214×3
2.口算:
3l×306×4024×1013×20
14×214×2028×328×30
24×319×242×3214×3
说明:指名板演2道笔算题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练习中使学生知道,用整十数乘得多少个十.
3.贴出画有3盒彩笔,标明“每盒24支”的彩图,指名编题后列式.
列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24+24+24;24×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
(1)引出例1:教师在原彩图左边再贴出一摞彩色笔,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盒彩色笔?每盒是多少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怎么列式?
引导学生明确:24×13表示13个24是多少?
(2)揭示课题:
观察:这道题中的一个因数与刚才的笔算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2.学习例1.【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看图比较,理解算理.
①指彩图,问: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复习题只是求3盒的枝数,而例1是求13盒的枝数,比原来多了10盒.
②怎样计算24乘13?
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知道3盒彩色笔是72枝,只要再求出10盒彩色笔有多少枝,然后把两部分枝数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明确要分三步求13盒彩色笔的枝数.
3盒的枝数:24×3=72(枝)
10盒的枝数:学生能口算出240,即:24个十.
13盒的枝数:72+240=312(枝)
(2)竖式计算,掌握算法.
思考:怎样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板书:
①刚才第一步我们求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求3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
②第二步求什么?
求10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用10乘24,十位上的“1”表示10,因此“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去乘十位上的2,所得积与百位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3盒枝数72和10盒枝数240相加,得312枝,是13盒的枝数.
(3)反馈练习.
将下列竖式补充完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2.判断并说明理由.后三道题的竖式中有两个64,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
1.口算下面各题.
8×3032×3026×3150×5
3×7+64×9+88×8+87×7+4
2.思考:用11去乘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两位数乘两位数,相乘每一步都需进位(连续进位).
2.另一个因数是三位数,乘得的0要占数位.
3.正确计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0占数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5×448÷46×5+778÷6
3×907×8+416×54×9+6
5×6+44×7+66×9+7
3×8+64×9+78×7+8
2.板演:48×2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48×72【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2)一人板演:
(3)订正时,说一说百位为什么写3.(第二个积)
使学生明确:连续进位,8×7=56,4×7+5=33.用十位上的7去乘8时,7乘8得5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进5,写一个小“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写3,把小“5”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一个5.
(4)反馈练习:
2.出示例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读题,列式并计算.
(2)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114×59=()(分)
答:要用_____分.
3.反馈练习:
三、全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列式并计算.
(1)56乘39得多少?
(2)12个603是多少?
(3)116的48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
1.64×59139×43254×36
89×46308×32105×87
2.32个同学在运动场练习接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104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例348×72=3456例4114×59=6726(分)
探究活动
让你来做小教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一步熟悉乘法笔算的方法.
2.通过改正错误的计算,来避免自己在做题中犯同样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做教师的乐趣和辛苦.
活动准备
3道笔算过程错误的式题写在题板上.题要有代表性:如用十位上的数乘,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的;末尾有0的乘法,将0忘记落下来的等.
活动过程
1.出示错误式题.
2.让3名学生到前面来,进行判断.
3.口叙错误原因,并改正.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14×2214×3
2.口算:
3l×306×4024×1013×20
14×214×2028×328×30
24×319×242×3214×3
说明:指名板演2道笔算题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练习中使学生知道,用整十数乘得多少个十.
3.贴出画有3盒彩笔,标明“每盒24支”的彩图,指名编题后列式.
列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24+24+24;24×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
(1)引出例1:教师在原彩图左边再贴出一摞彩色笔,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盒彩色笔?每盒是多少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怎么列式?
引导学生明确:24×13表示13个24是多少?
(2)揭示课题:
观察:这道题中的一个因数与刚才的笔算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2.学习例1.【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看图比较,理解算理.
①指彩图,问: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复习题只是求3盒的枝数,而例1是求13盒的枝数,比原来多了10盒.
②怎样计算24乘13?
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知道3盒彩色笔是72枝,只要再求出10盒彩色笔有多少枝,然后把两部分枝数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明确要分三步求13盒彩色笔的枝数.
3盒的枝数:24×3=72(枝)
10盒的枝数:学生能口算出240,即:24个十.
13盒的枝数:72+240=312(枝)
(2)竖式计算,掌握算法.
思考:怎样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板书:
①刚才第一步我们求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求3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
②第二步求什么?
求10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用10乘24,十位上的“1”表示10,因此“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去乘十位上的2,所得积与百位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3盒枝数72和10盒枝数240相加,得312枝,是13盒的枝数.
(3)反馈练习.
将下列竖式补充完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2.判断并说明理由.后三道题的竖式中有两个64,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
1.口算下面各题.
8×3032×3026×3150×5
3×7+64×9+88×8+87×7+4
2.思考:用11去乘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两位数乘两位数,相乘每一步都需进位(连续进位).
2.另一个因数是三位数,乘得的0要占数位.
3.正确计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0占数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5×448÷46×5+778÷6
3×907×8+416×54×9+6
5×6+44×7+66×9+7
3×8+64×9+78×7+8
2.板演:48×2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48×72【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2)一人板演:
(3)订正时,说一说百位为什么写3.(第二个积)
使学生明确:连续进位,8×7=56,4×7+5=33.用十位上的7去乘8时,7乘8得5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进5,写一个小“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写3,把小“5”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一个5.
(4)反馈练习:
2.出示例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读题,列式并计算.
(2)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114×59=()(分)
答:要用_____分.
3.反馈练习:
三、全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列式并计算.
(1)56乘39得多少?
(2)12个603是多少?
(3)116的48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
1.64×59139×43254×36
89×46308×32105×87
2.32个同学在运动场练习接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104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例348×72=3456例4114×59=6726(分)
探究活动
让你来做小教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一步熟悉乘法笔算的方法.
2.通过改正错误的计算,来避免自己在做题中犯同样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做教师的乐趣和辛苦.
活动准备
3道笔算过程错误的式题写在题板上.题要有代表性:如用十位上的数乘,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的;末尾有0的乘法,将0忘记落下来的等.
活动过程
1.出示错误式题.
2.让3名学生到前面来,进行判断.
3.口叙错误原因,并改正.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14×2214×3
2.口算:
3l×306×4024×1013×20
14×214×2028×328×30
24×319×242×3214×3
说明:指名板演2道笔算题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练习中使学生知道,用整十数乘得多少个十.
3.贴出画有3盒彩笔,标明“每盒24支”的彩图,指名编题后列式.
列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24+24+24;24×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
(1)引出例1:教师在原彩图左边再贴出一摞彩色笔,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盒彩色笔?每盒是多少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怎么列式?
引导学生明确:24×13表示13个24是多少?
(2)揭示课题:
观察:这道题中的一个因数与刚才的笔算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2.学习例1.【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看图比较,理解算理.
①指彩图,问: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复习题只是求3盒的枝数,而例1是求13盒的枝数,比原来多了10盒.
②怎样计算24乘13?
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知道3盒彩色笔是72枝,只要再求出10盒彩色笔有多少枝,然后把两部分枝数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明确要分三步求13盒彩色笔的枝数.
3盒的枝数:24×3=72(枝)
10盒的枝数:学生能口算出240,即:24个十.
13盒的枝数:72+240=312(枝)
(2)竖式计算,掌握算法.
思考:怎样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板书:
①刚才第一步我们求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求3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
②第二步求什么?
求10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用10乘24,十位上的“1”表示10,因此“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去乘十位上的2,所得积与百位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3盒枝数72和10盒枝数240相加,得312枝,是13盒的枝数.
(3)反馈练习.
将下列竖式补充完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2.判断并说明理由.后三道题的竖式中有两个64,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
1.口算下面各题.
8×3032×3026×3150×5
3×7+64×9+88×8+87×7+4
2.思考:用11去乘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知识迁移推导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下面各题.
13×3023×1024×421×40
120×640×78×60500×8
2.笔算并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出示例2:212×34=
(1)引导学生观察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应该怎样计算.
(3)板书: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848个一表示212×4的积.
②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636个十或6360个一,表示212×30的积.
③从两步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④7208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7208表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出示“做一做”(投影出示).启发学生分组合作.
(1)
963表示什么?321乘1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2)
264表示什么?132乘3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3)独立填写.
订正并说明计算过程.
三、总结.【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随堂练习.
下面各题,先说出计算的步骤,再计算.
112×34324×21
对比练习.(重点是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积写在什么地点,和谁对齐.)
五、布置作业 .
1.42个23是多少?
2.15的21倍是多少?
板书设计
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课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知识迁移推导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下面各题.
13×3023×1024×421×40
120×640×78×60500×8
2.笔算并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出示例2:212×34=
(1)引导学生观察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应该怎样计算.
(3)板书: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848个一表示212×4的积.
②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636个十或6360个一,表示212×30的积.
③从两步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④7208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7208表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出示“做一做”(投影出示).启发学生分组合作.
(1)
963表示什么?321乘1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2)
264表示什么?132乘3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3)独立填写.
订正并说明计算过程.
三、总结.【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随堂练习.
下面各题,先说出计算的步骤,再计算.
112×34324×21
对比练习.(重点是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积写在什么地点,和谁对齐.)
五、布置作业 .
1.42个23是多少?
2.15的21倍是多少?
板书设计
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课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知识迁移推导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下面各题.
13×3023×1024×421×40
120×640×78×60500×8
2.笔算并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出示例2:212×34=
(1)引导学生观察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应该怎样计算.
(3)板书: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848个一表示212×4的积.
②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636个十或6360个一,表示212×30的积.
③从两步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④7208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7208表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出示“做一做”(投影出示).启发学生分组合作.
(1)
963表示什么?321乘1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2)
264表示什么?132乘3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3)独立填写.
订正并说明计算过程.
三、总结.【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随堂练习.
下面各题,先说出计算的步骤,再计算.
112×34324×21
对比练习.(重点是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积写在什么地点,和谁对齐.)
五、布置作业 .
1.42个23是多少?
2.15的21倍是多少?
板书设计
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篇1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
千米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
加法教学设计篇1总第7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巩固练习课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
探索乐园篇1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情,经历自主探索、交流搭配方法的过程...
乘火车教学设计篇1学习内容:教材p32—p33乘火车学习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9周教案篇1数学课程教案周次5课次19授课课题认识克教学基本内容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让学生体会...
分桃子篇1(平均分的认识一)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 &...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
《口算乘法》篇1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
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