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25
在刚刚结束的课赛上,我通过课前准备到上课、点评,我受益匪浅。我所上的课是四年级艺术教材第二单元的《七子之歌——澳门》。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唱歌曲以及艺术创作,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与海峡两岸同胞心连心、手拉手的深情厚谊。
课后在老师的点评中,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学唱歌曲的时间太少,可以适当的指点学生唱准歌曲的情感。最后的实践创造部分时间过长。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学唱歌曲、表演歌曲一环节。课堂上我的语言不够精练,习惯用语使用过多。
当然,这节课也有我自己的闪光点:
在课堂上,我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齐演唱,一起创造,大家好象把我当成好朋友,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教学效果明显。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乐意创设让学生欣赏音乐的机会,提供更多更广泛的音源,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喜爱音乐,学会善于发现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美,我相信一个喜爱音乐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热爱生活,因为他们更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享受美的欢愉。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永丰中心小学付方秀
我总是记得陈老师说的话:要把语文课上成简单的读书训练课,情感熏陶课,语言文字感悟课.
在教学《七子之歌》时,我努力探究,深入实践.发现陈老师的话确实是语文教学中的金玉良言,甚至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过,在执行以上口诀的过程中,还需我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优化课堂结构.
《七子之歌》的教学流程,分为四大步:第一步是整体感知,体会自己对诗歌的情感印象.第二步是品读诗意,借重点句的朗读品析来理解作者寄托的深情.第三步是主题理解,通过这三首诗的比较来领会作者的主旨.第四步是迁移,让学生感受七子回归的气氛及祖国人民的心情,从而改写诗歌.
二,注意设计朗读形式.
在朗读诗歌时,我精心设计了朗读形式.其中第一首《澳门》运用的朗读形式有自由读,个人读,师示范读,听录音读,师生齐读.第二首《香港》运用的朗读形式有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齐读等朗读形式.而第三首《台湾》如果再如前两首一样"响鼓重锤",就显得教学形式太统一,没有变化之趣.而且在教学时间上也是分配不过来.所以,我改变了朗读的形式.我先示范读,让学生听,再谈一谈自己听出了什么,是从哪个句子听出来的,然后便借机品读关键的句子.接着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来促进对诗歌的理解.
三,注意运用教学手段.
丰富的朗读形式,务必配合花样的教学手段.
对于闻一多先生的这三首近乎完美的诗,我是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朗读的.第一首是配乐诗录音,第二首是录像,第三首是背景材料(关于两位英雄人物的概况和名言).这三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培养了学生的时空想象能力,从而很好是理解了诗歌的内涵.
语文课更应注重情感教育——《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通过预习,孩子们都知道“七子”指的是中国的澳门、香港、中国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在哪里?孩子们脑子里没什么印象,于是,借助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用红色字标出这七个地方,让孩子们对这七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被掳去的七个孩子,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教到这里时,我让孩子们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离开过母亲的经历,还记得离开最久的那次吗?这样就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诗歌,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去理解一个离开母亲的孩子的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当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过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澳门同胞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之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庄严的气氛,人民的欢声笑语的场面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得学生在后来的朗读中比较入情入境。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够,不能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各个环节的过渡虽然顺畅,但总觉得不够自然。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少,我在指导朗读方面还不够到位,虽然在设计时,特别注意了这方面,但是,在课堂上表现的仍然不够充分,使得学生在读文时,理解不够深入,感情没有上来。另外,在学生质疑时,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但是在释疑的过程中,我始终不敢放手,没能给学生一个比较开放的课堂。
今天上课结束后,我并没有以前那种卸下心理负担的轻松感,反而有很多沉重的思考。我认为一节好课应该在学生离开课堂时依然沉浸于这节课所营造的情感共鸣中,可是这节课我却没有做到,在我看来,这是一节让我遗憾的课,当然,我也受益良多,同事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在一次次的反思实践中,自己会慢慢地走向成熟。
教学反思1
《七子之歌》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子”指的是中国的澳门、香港、中国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诗歌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圈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讨论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把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欣赏教学》教学反思篇1【教学片段】师:咱们昨天刚认识的几位朋友也来到了这里,谁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鸭...
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反思《我是草原小牧民》...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春天》教学反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它展现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立足于学生...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
2004年12月29日,区教研室到我校进行了周三听课活动,我在豫小自然实验室上了一节音乐欣赏课《走进新疆》,区音乐中心组教...
简析: 听多么雄壮有力的音乐啊,看着小朋友们兴趣浓浓地随着音乐行进,我暗自高兴小朋友们能有这么好的互动。可是,这...
音乐第十册第七课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课后反思:作为在六、七十年代最为流行的样板戏,也...
Internet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可以提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
为了让学生的心理更健康,应致力提高他们的思想免疫力,提高觉悟,在自身的学习生活中甄别美丑真伪。在学生中,开展音乐鉴...
不经意间,我随手打开新一期《中国音乐教育》。北京101中学章连启老师撰写的《课评之反思——参与“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
在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中,音乐已经成为儿童早期生活和学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实践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
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科综合”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民歌曲——自然——节奏——舞蹈——民俗——欣赏块状进行音乐、自然...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