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47
解的情况下,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首先找出放大的三幅图片,让同学们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再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再提问,要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来回答,也可以根据自己家养的蚕,自己看到过的样子来回答 :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 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 提示注意 :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郡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我们要知道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再读第第3、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又白又嫩 、 又白又胖 、 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再读第6自然段,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 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 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 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 自答: 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 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 自答: 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把茧子比作“新房”,这里把蛾咬破茧壁比作“开了窗”,比得合适而有趣。请看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 (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 请再读一下。(学生读)再看看第三幅图,想一想: 两个蚕蛾在干什么? (蚕蛾在产卵)提示: 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蚕卵蚕床蚕山吐丝茧子盖新房蛾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札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出示:{:{登::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札记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31页上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白¨向宙*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
(1)扩词。
蚕()()()()
换()()()
丝()()()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
札记
作者:佚名 转贴自:城南小学 点击数:78
听金淑芬老师上的《蚕姑娘》一课有感
【感谢您浏览多学习!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多学习)网址是www.duoxuexi.com】
情趣溢满课堂
——听金淑芬老师上的《蚕姑娘》一课有感
多学习若没有“情趣”滋润,则会令人疲乏,生厌,难以哺育学生成材。而金老师所执教的《蚕姑娘》一课让人耳目一新,久久不能忘怀其课堂上的一个亮点——情趣。下面,我想就此谈谈些许感受。
一、找准趣点,让学生感到兴味盎然
《蚕姑娘》这篇课文,细节描写真实、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其“趣”所在,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如第2-5部分具体写蚕姑娘吃了睡,睡了吃,同时蜕皮长大的过程,语言浅显易懂,学生读来感觉朗朗上口,他们读着,读着,自然而然地沉迷于这些语言,对这堂课也就会倍感新鲜,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从而能使课堂氛围更宽松、谐和。可喜的是,金老师把握住了教材这一特点,运用亲切,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读读,评评,悟悟,仔细品位书中语言,这样,既帮助学生开启了思维,读懂了课文,又使学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二、激发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有滋有味
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让他们适度地“动”起来,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在课堂上,金老师利用蚕的图片引出课题,又让学生看四种不同形态的蚕姑娘图片,课堂结尾时又让学生拍手念儿歌等不同的形式手段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让学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蚕的可爱,蚕的变化过程,把四种不同形态的蚕姑娘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同时,金老师还引导学生深情并茂,入情入境的朗读,使学生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产生情感的交汇,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进而激发情感,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三、激活思维,让学生领悟到意味深长
学生是有独立个性的人,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课文常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对同一个问题可持有不同的发现。对此,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讨论,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求得真知。金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去读读课文,发现课文3-5小节与课文第2小节有什么不同?学生在仔细朗读课文后,多多少少发现了异同,通过集体的讨论,使学生的发现上升了一个层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地体会到了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不同,进而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总之,金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辨证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能力,语文课的“情趣”也由此显现了出来。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任何一堂课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以上只是我对金老师所执教的《蚕姑娘》一课在“情趣”一个方面的粗浅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妙用,希望更多的老师从这个方面或其他方面来畅谈自己的些须感受,让我们的评课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让执教老师获得更多的启发。
转载浙江省示范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城南小学版权)所有
【感谢您浏览多学习!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多学习)网址是www.duoxuexi.com】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5
《蚕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对于《蚕姑娘》这一课,实在没什么把握,课文特别长,学生能掌握吗?虽然也在网上参考了不少教案,但总觉得不是很满意,如何根据自己班的实情开展教学,我决定采用王美卿老师所教的办法试一试。
教学过程:
【感谢您浏览多学习!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多学习)网址是www.duoxuexi.com】
师:上课前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姑娘真勤劳,专门吃树叶,成天吐银丝,供人做穿载。
生:蚕(异口同声)。
师:你养过蚕吗?
(很多学生举起手来,请一个学生介绍)
[自评;通过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请学生介绍养蚕的经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师:先请大家做第一件事,读课后生字,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
师:做第二件事,读读课文,把课文句子读通顺。(生读课文)
师:做第三件事,考虑两个问题:蚕姑娘是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蚕姑娘一共睡了几次?(生再读)
生:蚕姑娘是从蚕卵中钻出来的。
出示:蚕卵 指读,告诉学生“蚕卵”就是小朋友看见的小黑点。
生:蚕姑娘一共睡了四回,从第六小节中可以找到。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蚕姑娘四次睡觉变化的过程。
师:什么季节,蚕姑娘从“蚕卵”里面钻出来?
生:春天。
师:从哪读出来的?
(生读第一小节)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天气变得怎样?
生:春天天气暖洋洋,
师:蚕姑娘从哪钻来来?
生: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自评:这是从王老师那学来的朗读回答法,学生可以多次重复课文内容,一下就把课文,内容记牢了。]
师:蚕姑娘第一次睡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用笔划下蚕姑娘这时的样子?
(生读后找出“又黑又小”)
师: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它的生存需要哪几个条件?
生:要吃桑叶。
生:还要睡觉。
出示:桑叶 蚕床 指读。
师:吃饱后他怎样?
生:一动也不动开始睡觉。
师:课文里说——不吃也不动。
师:接着蚕姑娘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脱下黑衣裳,变成黄姑娘。
出示:黑衣裳 黄姑娘 指读。
齐读第一小节后进行连词成句练习。
(按此方法学习第二小节)
[自评:本课生字较多,如何把这些生字结合到课文的教学中,成为本课的难点。我把生字词写成词卡,通过问题的设计,把这些生字词引出,相机教授,学生一下就接受了。再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就连成了一个小节,学生看着词卡,基本上能把本小节的内容复述下来,突破了课文要求背诵的难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感谢您浏览多学习!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多学习)网址是www.duoxuexi.com】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4个只识字;
2.读通课文,了解蚕生长的自然常识;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蚕生长的不容易,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解读课题
认识“蚕”(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指导正音;
3.齐读生字词(词语分类),齐读古诗。
蚕姑娘又黑又小换上
蚕卵又黄又瘦旧衣裳
蚕叶又白又嫩漂亮
蚕床又白又胖
蚕茧
盖新房
蛾姑娘
4.分段读课文
三.解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理清条理——“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引读全文:蚕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蚕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读通全文——认清蚕各个生长时期的身体特点(贴词语游戏
词语: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4.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认读生字,齐读全文,巩固复习
五.游戏表演——“蚕的一生”
六.指导朗读——了解蚕的每次蜕变都不容易,最后却把自己奉献给了人类
七.引导背诵
八.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主动记字
3.老师重点指导:桑、盖的书写
4.学生临描,老师巡视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2
抓住段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蚕姑娘》教学有感
《蚕姑娘》一课第2-5自然段写了蚕4次蚕眠脱皮的现象,用“吃、睡、脱(换)、醒、变”几个动词揭示了蚕的生长规律,并从蚕的身体大小、肥瘦、颜色、光亮的变化介绍了蚕眠每个阶段的特征。这部分课文内容相似,在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时,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感谢您浏览多学习!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多学习)网址是www.duoxuexi.com】
教学片断(主题:自主探究式学习)
师: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有几个自然段的内容差不多。
生: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除了几个词语不同外,其它都一样。
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用“——”画出不同的地方。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
师:谁来给大家汇报,你画了哪些词?
(老师根据学生的随意汇报板书于黑板:又黄又瘦 又白又胖 又黑又小 又白又嫩脱下旧衣 脱下黄衣 脱下黑衣 变成黄姑娘 变成白姑娘 一天天发亮 一天天发胖)
师:请你给它排个顺序,并说说你的理由。
(老师根据学生的叙述,重新板书如下:
又黑又小脱下黑衣变成黄姑娘
又黄又瘦脱下黄衣变成白姑娘
又白又嫩脱下旧衣一天天发胖
又白又胖脱下旧衣一天天发亮)
生:我是按课文的顺序来排的。
生:蚕姑娘是按这个顺序慢慢长大的。
师:蚕姑娘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发生了四次变化,这四次变化叫做蜕皮。
生:我知道了,蚕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点。
师:对!请你根据老师的板书,试着把这四次蜕皮的过程背一背。
评析:
《蚕姑娘》这篇课文行文较长,若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就等于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案例正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探索的舞台。学生们在自读、勾画、感悟之后,每一个人对蚕姑娘的四次蜕皮都有了自己的独特印象。因此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辨析、背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目标直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重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3、初步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难点)
二、关键点: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地介绍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春暖时蚕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四次蚕眠、蜕皮的情形,具体地写出了这一过程中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六至七自然段写了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的情况。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像了课文内容,便于指导学生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课文语言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朗读和背诵。
五、学习重点:
1、字词记忆赛赛看:
cán gū niáng sāng jiù huàn pang gài xiǎng
蚕 姑 娘 桑 旧 换 胖 盖 响
养蚕 姑娘 新娘 桑树 旧书 交换 胖子 盖房 反响
蚕丝 姑姑 娘子 桑叶 怀旧 换人 肥胖 盖子 相应
春蚕 姑妈 娘娘指桑骂槐仍旧 换季 胖乎乎瓶盖 影响
姑丈 娘家 旧日 换上 发胖 音响
姑爷 姑娘 调换 胖大海 一声不响
2、反义词:
瘦------胖 嫩-------老 关------开
3、近义词:
旧-------破
4、形近字组词:
蚕(蚕丝) 娘(姑娘)换(交换) 盖(盖子)胖(肥胖)姑(姑娘)
吞(吞吞吐吐)食(粮食)唤(呼唤)美(美丽)伴(伙伴)故(故乡)
5多音字:
(1)钻zuān(钻研)zuàn(钻石)
6、词语、句子解释一点通。
(1)暖洋洋:非常暖和。
茧子:文中指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
蛾:像蝴蝶,种类很多。在这里指的是蚕的成虫。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虫来,又开始新的一轮生长过程。
嫩:初生而柔弱。
从此:从这个时候开始。
瘦:在文中指蚕肉少,不丰满。
回:次。
(2)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餐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解释:这段话写蚕吃—睡---脱---醒----变的成长过程。“又黑又小”写出了蚕的蛾样子:“吃、睡、脱”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蚕是怎样逐渐生长的。
(3)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
解释:这段话写了蚕吐丝结茧的情形。“吃、爬、吐、盖”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蚕结茧前的情形。“成了,成了”表现出人们对蚕姑娘结茧后的喜悦、兴奋。
7、能力发挥我特行:
(1)辨析组词:“
蚕( )娘( )换( ) 盖( )胖( )姑( )
吞( )食( )唤( )美( )伴( ) 故( )
(2)我会念笔顺:
蚕:
胖:
桑:
(3)照样子,补充词语。
暖洋洋
红( ) 黄( ) 气( )
静( ) 绿( ) 亮(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 )里钻出来又( )又( )的蚕姑娘,一共睡了( )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 )又( ):第二次变得又( )又( ):第三次变得又( )又( ):第四次身体( )。它吐( )结( ),最后,( )开了窗,飞出了( )。
8、好词好句我收藏:
(1)好词:
(2)好句:
六、本文链接:
1、古代有关蚕的诗句:
白居易:“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索。”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蚕在蚕子中成蛾。蛾吐出一种液汁,使蚕层的丝胶溶解,它便穿孔而出。家蚕蛾磁个大,雄性个小。满身有白色鳞毛,头部有刺角一对,胸部有三队足和两队翅膀。
六、课堂流程:
学法指导: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句,标出段号,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看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3、明白课文写了蚕姑娘又什么变化?每次变成什么样子?
4、观察字形,正确书写。
第一课时
名言: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索。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情景导入:
1、宝宝白,白宝宝,吃树叶,活到老,自己造间小房子,躲在里面睡大觉。
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老是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啊?(蚕)
2、古时候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编织美丽的丝巾。我们亲切的称之“蚕宝宝”。而这个小作者亲切的把它称作“蚕姑娘”。谁来亲切的叫一声?(指名读)
3、蚕姑娘非常可爱。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师范读)
二、活动体验,帮扶训练。
1、和对子说说,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对子间合作读课文。
3、对子间互相记字。(突破重点)
4、小组间交流记字的方法。(突破重点)
5、小组内比赛记字。(猜字谜、组字、编儿歌等)
6、评价与反馈。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展示读课文。(加动作)
2、合作展示读课文。
3、展示记字方法。
4、展示能力:组词扩词 近反义词 多音字 形近字组词
5、能力提升: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四、反馈矫正,达标测评:
1、完成“快乐导航”中基础题。
2、对子互批互改。
3、组内评优。
第二课时
名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听写词语,对子互批。
2、组长反馈。
二、活动体验,帮扶训练。
1、.自由读课文,想想哪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突破重点)
2、在小组内交流。
3、想想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突破难点)
4、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展示各个自然段的段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2、对子合作读(可齐读、分段读、轮读)
3、击鼓传花读。(游戏)
4、同学点评,补充。
5、分享课文重点:蚕的生长过程(吃—睡---脱---醒----变)
蚕的形态变化(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天天发亮)
6、知识巩固,能力突破。(能力发挥我特行)
7、拓展知识:有关蚕的名言 有关蚕的生长过程的图片
四、反馈矫正,达标测评:
1、完成“快乐导航”中第二课时。
2.、对子互批互改。
3、组内评优。
反思:这篇课文是有关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学生从文很难想象得到蚕的整个生长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真正去感受它的过程,相信这比老师的讲解更有用,或者找一些相关的图片一起分享。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了解蚕的生长与形态。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9
《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感谢您浏览多学习!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多学习)网址是www.duoxuexi.com】
1.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身体变化。
2.会正确朗读25小节。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具:课件、纸条、蚕的图片、磁带、表示蚕的一生变化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二人一组,认读生字
2.会读了,认识了,那你会不会写这些字呢?(事先在黑板上贴上四个拼音)齐读拼音,让四个小朋友上台写生字。
3.校对
4.上堂课,我们还知道蚕姑娘(贴画)是从卵(边说边贴画)里钻出来的。
二、教学新知
引导:刚从卵了钻出来的蚕姑娘是怎样的?(板书:又黑又小)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刚从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又黑由小的?(第二小节)
(一)
1.让我们自由读第二小节(出示纸条:读课文),读好了请举手。再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蚕床”是什么意思?“黑衣裳”什么意思?
2.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什么?(生答:……)你能动一动自己的小手吗?把这一小节中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用圆圈圈出来吗?(出示纸条:圈动词)(校对)睡前与睡后的蚕姑娘有什么区别?(出示板书:又黄又瘦)
3.你已经知道蚕姑娘的变化了,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出示课件)来说说蚕姑娘第一次睡觉的变化吗?(出示纸条:说变化)(出示已写好的课件)请生个别读,再齐读。
(二)睡了一次的蚕姑娘还想睡觉吗?
1.哪一小节写了蚕姑娘第二次睡觉?(第三小节)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小节
2.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
3.(出示课件)用先吃桑叶,接着睡觉,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说它的变化?
(三)
1.学完二,三小节,你发现我们学习这两小节的方法一样吗?(一样)都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的?(先读课文,然后圈动词,最后说变化)我请一位小朋友做一下小老师,用刚才的方法来教同学们学习第四小节.
2.师补充:这里“渐渐”什么意思?用渐渐说话(出示课件)
把句子补充完整。
蚕姑娘的身体渐渐_________
__________发黄了__________。
(四)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习第五小节(出示课件)
提示:1.读第五小节,读准字音
2.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3.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蚕的变化
小结2——5节:
1.学完2——5小节,我们知道蚕共睡了四次觉,你能看着课件,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说蚕四次睡觉的变化吗?
2.张老师把2——5小节归为一个小节,请同学读,再请你找一找这一段中的反义词(胖-瘦,黑-白,旧-新,穿上-脱下)
师说一个,生答一个,组成一对反义词,加强巩固。
(五)
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有那些变化?(变茧,变蛾)边说边贴画这就是蚕的一生。
三、巩固知识:
1.接下来我要请同学来表演蚕的一生,(边听录音边表演)
2.出示课件:蚕的一生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3.齐读2——5小节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3.4.5
板书设计:12蚕姑娘
jiǎn
茧(茧的图)又黑又小
écán
蛾(蛾的图)蚕(蚕的图)又黄又瘦
luǎn又白又嫩
卵(卵的图)又白又胖
读课文圈动词说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蚕卵蚕床蚕山吐丝茧子盖新房蛾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白¨向宙*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换()()()
丝()()()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
板书设计:
蚕姑娘吃桑叶、睡、脱、醒(蚕眠)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吐丝结茧
作者:佚名 转贴自:高密教育资讯网 点击数:1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多数学生对蚕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感谢您浏览多学习!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多学习)网址是www.duoxuexi.com】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蚕的图片)这是什么?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2、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一条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4、(出示文中蚕姑娘)你们喜欢这些可爱又有用的蚕宝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习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1)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2)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3)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3)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4) 指名一桌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5) 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媒体辅助,读懂课文
1、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 播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接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3) 读后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蚕是在奏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2、 第二~五自然段。
(1) 课件出示各阶段照片,生动形象地演示蚕生长的过程及形态变化。
(2) 讨论蚕的形态变化及生长过程。
(3) 自由谳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4) 比较四、五自然段的异同,并仔细观察蚕姑娘“发胖—发亮”的变化。
(5) 谁能不看书,把四、五自然段蚕姑娘的变化说一说?
(6) 连读二~五自然段,把蚕姑娘的四次变化在脑子里想一想。
3、 第六~七自然段
(1) 指名读六~七自然段,播放录象。
(2) 把看到变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各自边读边在脑中重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四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文中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
五、运用语言扮演角色
你还能用好课文中的知识创造性地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吗?
六、自学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
2、共享记字好方法。
3、田字格内范写,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七、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1、上网搜索,了解更多的有关蚕的知识。
2、养蚕开始后,到农户家里去观察蚕的变化或自己养一些蚕,记下观察日记。
教后感:
1、教学伊始,孩子们掌握“蚕”的音、形的同时,蚕那可爱的样子占据了他们的视线,蚕的巨大作用深入他们的心灵。怀着对蚕的喜爱进入课文的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开端。
2、自主、互助、合作地练读课文,既然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又实现了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展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手脚也得到了解放。
3、信息时代给孩子们带来了崭新的广阔天地。去网上资料库游一游,风光无限好,让人感觉如跳出了井底的青蛙,眼前豁亮。实践出真知,当回小蚕农,记上一些见闻感受,书本上学不来和知识又会带来惊喜连连。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蚕、床、脱、旧、胖、吐、茧、卵、桑、裳、嫩、渐、蛾"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1、正确书写"卵、桑、裳、嫩、蛾、渐"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过程 :
一、揭题、教学生字。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
3、蚕姑娘非常可爱,我们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很多同学都了解蚕,有的同学可能还养过蚕,对蚕感到很亲切,相信读了课文,你会更喜欢蚕。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1〉出示词语(带拼音)
蚕卵桑叶蚕床脱下蛾姑娘又白又嫩
茧子渐渐长胖吐出旧衣裳又黄又瘦
老师把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请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如果有读错的,请你帮他纠正一下。重点朗读词语蚕卵又白又嫩旧衣裳蚕床
〈2〉、请你再看看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哪个难写而你又用好办法记住了,请你介绍一下。重点指导"卵"的笔顺(指名说教师板书书空学生在作业 本上写一个)
四、读准了生字词语,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挑选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3、反馈、评议。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评的重点就是上面两方面。
可作如下点评:
〈1〉你一个字都没读错,真行啊!
〈2〉这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你再读一遍。
〈3〉你读得太心急了,把字给丢了,慢慢来再读一遍。
〈4〉你这一小节没读好,没关系,你可以请同学帮你读。
当学生读第六小节时,教师板书"茧"。读第七小节时板书"蛾"
五、刚才小朋友经过认真地读课文,了解了从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蚕姑娘又变成了茧子,茧子变成了蛾姑娘,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读。
(1)自由准备
(2)抽四人小组赛读。(2组)
(3)你们看,这就是蚕的一生。(课件出示图画)你记住了吗?
(4)拿出课堂作业 本,填一填。反馈、校对
六、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七、板书设计
蚕
卵茧
蛾◆[2003年3月4日]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ánsī gūniáng sāng shù jiùshū
( ) ( ) ( ) ( )
jiāo huàn féiang gàiang yǐngxiǎng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蚕( ) 娘( ) 换( )
吞( ) 食( ) 唤( )
盖( ) 胖( ) 姑( )
美( ) 伴( ) 故( )
第二课时
一、照样子写写看。
暖洋洋 胖( )( ) 亮( )( )
白( )( ) 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漫游语文世界》的体会篇1“以前我认为语文知识就是在语文课本里、在语文课堂中学习,没想到语文知识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篇1新课程评价在评价理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如何发...
学生的奇思妙想--《植树的季节》教学反思篇1这是一堂气氛极其活跃的语文识字课 , 这是一堂充分挖掘学生想象力的语文课 ,...
《皇帝的新装》教学后记篇1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文中各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并且从文中找出依据从而学会概括人物性格。...
《七律长征》教后记篇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试反思篇1一个学期结束了,很有必要静下心来,通过期末考试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这半年的教学工作。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反思篇1如果教师把课堂当作是自己展示的舞台,那么课堂上就不会有灵动的思维.如果教师不调动起学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记篇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课文里介...
《鲸》教学反思篇1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
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篇1课结束了,可学生们还为刚才在影片中所观看到的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语言而赞...
海中救援篇1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9个,句子1句。2、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
《可爱的草塘》教学反思篇1《可爱的草塘》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