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地理说课稿 >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6:05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省太湖高级中学地理组    谢冰 
一、说教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
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难点
1、  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
2、  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四、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说学生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准备围绕“地球为什么闹水慌”着一主题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五大问题情景、四大图表系统、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导入: 通过多媒体播放地球有关水的资料,创设第一个问题情景:“地球是水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很多地方还闹“水慌”?
新课教学:展示“陆地水体类型以及储量百分比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两个知识点的学习:陆地水体按空间分布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陆地淡水的储量很少,只有0.3%。这是地球闹“水慌”的原因之一。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第二个问题情景: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为什么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展示水资源循环周期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内可恢复。而其他水体更新周期很长,冰川更新需要1600年,相当于是不可再生的水资源。这是地球闹“水慌”的原因之二。
承转到下个知识点,也本节重点和难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的学习。需要化大约15分钟时间。展示“河流径流与降水量的关系图”、“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图”和“河流与潜水相互补给示意图”。详细分析图表,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陆地水体补给的规律。同时理解陆地水体补给的时空分布不均,雨季闹水灾、干季闹旱灾,是造成“水慌”的又一原因。
结合现实问题,创设第三问题:为什么全球闹“水慌”现象越来越严重?是地球淡水资源在减少吗?引入水循环内容的学习。这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来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学习水循环知识后学生已经明白地球淡水资源在不断循环,是一个常量,地球“水慌”加剧是人造成的,包括过量使用水资源、污染、浪费等。
提供华北地区的一些生产、生活情况资料,创设第四个问题情景:华北地区处在半湿润气候区,为什么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怎么解决?
组织一次合作讨论,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引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提供资料。组织第二次合作讨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本节内容尽管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地理》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五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

  •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 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

  •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

    一、介绍“我”为什么要选这节课。(主要是介绍这节课的重要性、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和本课的教学目标 。) 介绍...

  •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 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

  •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一、 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

  • 《黄土高原地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由于在祖国篇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

  •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一)开场白(略) (二)教材简介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中的内容。本单...

  • 《时区和日界线》说课设计

    一、 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一)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世界地理的最后一个单元,虽然篇幅不长,但从全书的知识体系来说是继区...

  • 地理说课的要求、内容与评价

    2、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并联系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和教学方法等说出依据。 3、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说板书设计,主要...

  •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精选8篇)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和发展,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不断扩大。2.了解探测开...

  •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精选2篇)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 说教材本节...

  • 《黄土高原地区》说课稿(精选2篇)

    《黄土高原地区》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由于在祖...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