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0:06
原浙版初一教材 执教:李崇高
设计思想:以学论教,立足学科,兴趣引路,突出审美,注重实践,多元综合,提高能力。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地位
2、是学习造型设计及创作表现的必要手段。
3、能促进和培养概括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对物体形体的感受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
2、初步学习简单物体结构的表现方法。
3、加深对物体基本形体组合的理解,并懂得迁移。
三、重点:理解立体和空间概念,掌握组合变化规律。
难点:正确地用结构分析法表现物体的形体。
四、教学过程:
播放空间快速多样变换的科幻VCD片,引起兴趣,轻松气氛。
1、课的导入(请两位学生玩积木,激发兴趣并启发学生提出对堆积木组合法的理解。)
★ 问题:同学们,通过玩积木,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发表各自的发现)
小结:简单的积木经不同的组合可构成很多的物体造型变化。
板题:《有趣的形体组合》
2、认识分析:
★ 问题:这种用积木堆积法做成的物体能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找到吗?
(学生举例、 播放录像)
①基本形体:专家研究认为,任何物体都可以概括理解为由“圆 柱体、圆锥体、球体、六面体”这四种形体构成。并称之为“基本形体”。澄清什么是“形”,什么是“体”,什么是“结构”(师生互动)
(展示:有关实物和四个几何石膏模型)
②构成方法:如何理解物体的组合构成?
方 法:以轴心回旋构成 穿插组合 切挖组合 不规则组合
(展示实物以及印刷品挂图)
3、表现方法:直观介绍结构画法
①、播放物体结构的分析和画法录像。
②、师生共同演示表现物体。
(在讲台前快速放置两个画架,一个结构简单的油漆桶。老师和学生现场分别进行写生演示)
★ 问题:师生画法有何不一样?效果如何 (学生分析评述)
我的方法介绍:(我作画时已注意了什么?)
1、构图定位(位置安排,比例特征,线条用笔)
2、基本形体概括表现(形体和不可见的线表现)
3、调整特征与形体(强化物体前面及可见部分线条)
4、实践要求:
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和体积,选择一个进行物体描绘。
要求:
① 写生(两人画一个积木或选择台上物体)
②画出不可见的结构线
③注意构图大小、位置和对象特征
5、实践表现: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展示作品。
★ 指导要点:表现角度;作画习惯;描绘方法;特征比较;自我批判、自我调整。
6、作品评价:分组让学生将作品和实物带上展台,组织学生自主性地进行多角度评价。教师对作者及评价者予以肯定。
结束语(参考):
同学们,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学得开心,学得认真、画得不错、评得更棒;别小看这些小小的基本形体,他们可是一切设计造型的基础哦,希望同学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美好的生活、宏伟的建设蓝图还要靠你们来描绘和创造。
五、教学反思(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一、教学目标设计:1、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颜色与纹样,从而感受它们的美,并且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2、引导...
《小学美术第二册》第七课《大鱼和小鱼》教学设计 昌乐小学 康倩茹 教材分析选用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出...
快乐源于想像,成功来自创造 ——《梦中的我》说课设计 老师们,我说课的课题是《梦中的我》。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我这节...
永远的《茉莉花》作者:星空(季颖)一、自我介绍 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们的音乐欣赏也即将开始。我是来自泰师附小的...
广州市越秀区盘福路小学 陈乐课型:欣赏课教材:沿海版第五册年级:三年级一、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
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课型:造型`表现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2)技能目...
鳌江第八小学李定好一、设计理念通过故事创编及游戏情境的创造,使学生更满怀激情地去体验和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
《手拉手好朋友》 王克回 鳌江十小课 题:《手拉手好朋友》课时:1课时设计编者:王克回 教学目标1、学习连续纹样的基...
小画框鳌江七小朱艳丹教学目标:1.感受画框对绘画作品及其他平面艺术作品的装饰美感。2.学习应用纸质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
平阳萧江二小 温学彬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学习设计制作纸陀螺及能进行简单的装饰。 2.培养学生的创新...
小小建筑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提高对材料和工具的认识,从体验材料带来的乐趣萌发丰富联想的同时,初步感受造型...
教材分析“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胜,在于西湖。西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三面青山一面城,远山含...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