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54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6、功的原理
⑴.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⑵.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⑶.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总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η=w有用/w总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三、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w/t
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mw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四、动能和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学习目标: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3、会正确使用w=fs计算功的大小;4、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5、理解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6、会用η=w有用/w总计算机械效率;7、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8、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学习重点:功的相关计算 学习难点:功与功率的综合运算
学习过程: 一、学生先看书p104---119,完成本章知识梳理填空: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 而具有的能量。
(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 。
6、做功的快慢--功率(p):-
3、功的计算:
功
1、定义: 。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
4、功的单位:
(1)定义: 内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物理量
(3)公式:
(4)单位:
单位换算:
国际制单位:
常用单位:
7、做功的效率
---机械效率(η):
(1)定义: 跟 的比值。
(2)公式: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 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量。
(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
机械能
4、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
(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 。
5、机械能守恒定律: 。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电阻》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篇1“发现法”“做中学”“思中学”“说中学”“练中学”是新课改中常见的词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
大气压强篇1教案示例之一(一)教学目的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二)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液体压强篇1【设计理念】1.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浮力”教学实录篇1第五节【设计理念】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
新课标下《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篇1新课标下《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传...
“杠杆”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篇1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形变及弹力的概念以及外力的大小与...
简介《浮力》的探究性学习篇1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上海市为了了解《新课标》的实施情况,开展区级的评优课活动,...
《重力》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P68-P70《重力》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篇1“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湖北潜江市老新中学周平一、设计理念关注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
牛顿第一定律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伽利略理想实验;(2)惯性概念;(3)掌握的内容;(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