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范文 > 《黄河大合唱》说课稿(精选2篇)

《黄河大合唱》说课稿(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6:05

《黄河大合唱》说课稿篇1

以下是高中说课稿《黄河大合唱》,欢迎阅读!

一、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选自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音乐与诗歌(二),作品气势磅礴、音调清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有共八个乐章,但是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避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并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透过音乐作品,去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一的、空洞的、机械呆板的说教,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讲、赏、唱”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交流、讨论、归纳”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聆听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大合唱,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作品中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想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听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情感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二、活动评价

在教学当中,我会将音乐的实践,贯穿于整个音乐的教学过程,如提出问题——“为什么《保卫黄河》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然后每小组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以此依次进入,进行轮唱。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是最重要的,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参与当中,我都会予以肯定与鼓励,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教学流程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艺术实践,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于学生而言,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集体演唱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学习新课之前,我会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音乐,由此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然后问题式引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黄河大合唱》

在这一环节,我以提问方式的设计,如,1、让学生交谈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2、教师小节之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作品创作故事》来详细了解作品产生过程。3、教师提出问题,这部作品共分几个乐章?大家最想听第几乐章?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让学生对作品《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创作背景作品乐章部分等有初步的了解,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来了解作品,欣赏作品。

(三)新课讲授

1、欣赏《河边对口曲》

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对作品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情节是如何发展的?为什么歌曲最后一个部分会借用合唱这种演唱形式的?等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并且从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与情节的发展。突出解决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之后,再找学生进行表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2、欣赏《黄河船夫曲》

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对歌曲的体裁是什么?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船夫们不惧怕惊涛骇浪,勇敢顽强地一起与之搏斗,这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精神?等问题,通过层层设问来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歌曲的体裁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突出解决教学重点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并通过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欣赏《保卫黄河》

这一环节,我会通过“讲、赏、唱”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此环节开始时,我会先播放《保卫黄河》第一部分让学生聆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然后播放第二部分,提问,第二部分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让学生辨别演唱形式,紧接着问学生“为什么《保卫黄河》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启发学生思考,然后每小组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依次进入,进行轮唱。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学生们进行轮唱后,我会最后提问学生一个问题,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会及时抓住重点,向同学们叙述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1、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这一环节,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我会给学生播放一首题材不同的,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让学生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这一乐章出现几次主题,分别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从而扩宽学生的视野。

2、“大合唱”的概念

通过《黄河大合唱》中的三个作品的欣赏,同学们一定对“大合唱”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会引导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五)总结

课堂小结环节是对我们整节课的总结部分,了解学生这节课的掌握情况,以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这个环节,我会以整体再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三首作品,让学生通过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进行情感升华,告诉学生,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刻苦学习,为祖国的早日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进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黄河大合唱》说课稿篇2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

教材版本

本课是现行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当中的内容,第一节中学生学习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在小学和初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了解了声乐体裁,在本课中,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中的几首歌曲,体验大合唱这一大型的声乐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震撼力。《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教学目标]

1、知识:创作背景,曲作者冼星海,大合唱定义。

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及朗诵能力。

3、情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演唱及朗诵,充分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奋发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讲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并通过聆听、朗诵、演唱等形式使学生能理解与感化。

2、排练《保卫黄河》的轮唱,使学生基本掌握轮唱的基本要点。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作品,小组合作、探究,朗诵、演唱作品旋律等方法,领会大型声乐作品的丰富的表现力和声乐体裁的多样性,学习正确使用声乐体裁。

说教法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课件结构

1、作品创作过程及作品主题内容

2、通过《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四首歌曲的赏析,基本理解作品的精神和艺术内涵。

3、了解什么是大合唱,感受大合唱的丰富表现力及强烈震撼力。

歌曲的创作经过

二、作品的内容与主题:

这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作品气势恢宏,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作品用朗诵作为主线连接起来,它的主题是:抗日救国。

黄河船夫曲

这首合唱曲以民间劳动号子为素材,以一唱众和为演唱形式而创作的,它勾画出黄河的船夫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音调粗犷,气势磅礴,充满着战斗的力量。

问题设计:作者为什么要在黄河大合唱中描写黄河船夫,这有什么象征意味?歌曲中船夫的开怀大笑又表现了什么?

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坚忍不拔,团结奋战的精神。船夫们齐声大笑,这也表现出我们的人民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乐观豁达的精神。

黄水谣

问题设计:结合歌词大意再仔细欣赏歌曲,看看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段?每一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之处?

黄水谣

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

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

筑堤防,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

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

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

保卫黄河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他们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从四面八方掀起复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之中。

歌曲采用了齐唱及二部、三部轮唱的演唱形式,情绪坚决而振奋。在三部轮唱之后,有一大段器乐曲,它把情绪进一步升华,从而形成歌曲中新的高潮。这段音乐,不仅有自己鲜明的形象及个性,而且为最后的齐唱部分做好了转调准备,使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绪中结束。

[轮唱]

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称之为“轮唱”。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

怒吼吧,黄河

该曲是一首混声合唱。作者运用主调与复调混合的手法,以号角性与战斗性的旋律,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的胜利在发出呐喊。歌曲具有十分强烈的感人力量。

音乐语言通过不断反复、加快、再加快、再加强,最后达到了一个战鼓雷鸣、号声震天、急流澎湃,不可阻挡的高潮。最后一个乐段伟大而庄严:“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这两句,既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誓死战斗的决心,也是《黄河大合唱》主题思想的最后总结。

大合唱

大合唱是大型的、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从内容上看,各乐章间有内在的联系,但每个乐章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从演唱形式上看,它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

从伴奏形式上看,多用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或钢琴作伴奏。

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瞿希贤的《红军根据地大合唱》。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原籍是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2019年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读书。1926年到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1930年初,到法国半工半读,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夏回国,不久即投入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11月应聘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任音乐系主任。1940年赴苏联莫斯科。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毛泽东同志作了“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的题词。

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及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数百首。此外,还有一些独奏曲及音乐论文。

想一想,谈一谈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大型声乐作品里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也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创作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问题设计: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谈一谈你欣赏完了这部《黄河大合唱》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感受?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可分组讨论再各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黄河大合唱》说课稿(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