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历史说课稿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说课稿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6:0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思想目标:要求学生认识:(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2)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3、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讨论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分析归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承接前面两课(16、17课),继续介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与结局,是前两课内容的延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不仅要完成高潮与结局的讲授,而且要让学生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及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评价。

本课重点是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即辛亥革命的高潮)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是如何分析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为了突出重点,在武昌起义这一目中,我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各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106-108第二段小字,利用地图、录像等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中华民国的成立一目用一电影节选来让学生真实体验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用一表格来归纳,在分析时从性质、功绩两方面进行。

为突破难点,我通过旧知识的回忆及教材的大小字内容的指导自学来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第18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武昌起义 
1、起义的历史背景2、起义的经过3、结果:湖北军政府的成立4、影响:各省响应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性质2、功绩[教学模式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启、读、练、知、结"相结合,具体程序如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保路运动的问题导入新课。(大约1分钟)

讲授、学习新课: 
一、武昌起义(约15分钟)1、历史背景先让阅读课本P106第一段及有关新军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歌谣进行归纳。2、经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6-107第二段,观察地图《武昌起义》,讨论记录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主要力量、主要事件。3、结果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军政府的有关情况,教师分析讲明军政府成为全国革命的一面旗帜。 
4、影响运用电脑展示《辛亥革命形势图》,体现全国各省的响应情况。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约10分钟)1、中华民国的成立播放电影资料《孙中山》节选,让学生明白中华民国的成立的准备和成立过程。通过计算,让学生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提出三个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 
三、袁世凯窃取果实(约5分钟)学生回忆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时的所为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9-110页,思考记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后讨论小结。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约9分钟)复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等内容,结合课本看录像《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的主要原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巩固小结(约2分钟)利用表格,让学生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个全面的认识。 


课堂练习(约3分钟)选用选择、填空、问答等题型,当场答题反馈。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录像、VCD、地图、表格等)

[教学效果预想]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预想能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历史时间、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通过阅读时做记号,记下疑难问题、难写的字词等,巩固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说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