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第一单元:除法(精选16篇)

第一单元:除法(精选16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22

第一单元:除法篇1

第一单元:除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探索算法;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口算24+528÷29÷36÷320×450×280÷290÷360÷3200×4500×2800×3900+3÷3800÷4二、新授导入:800÷4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虽然我们以前没有学过,但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很快就算出了答案。那像这样的题目怎么算呢?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出示例题(1)提问: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层有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根据学生回答列式)600÷3=这是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你能马上口算出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三种思考方法)(3)小结:对于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我们可以与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一样,想10以内的除法或乘法口算就可以了。(4)“想想做做”第一题口算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商三位数)(1)出示例题这些鸡2天共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1)学生说出计算的算式,教师板书。986÷2=(2)你能估算一下平均每天大约产蛋多少个吗?(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学生先在书上试笔算后,老师在在黑板上板书竖式笔算的过程。提问:4为什么写在百位上?(4)“想想做做”第二题1、2小题(5)“想想做做”第三题428÷2605÷5二人板书,其余做作业本上。老师讲解。(注意格式书写)三、练习(1)“想想做做”第二题3、4小题(2)“想想做做”第三题其余6题(左作业本上)(3)“想想做做”第四、五题四、数学家作练习册p3五、聪明题学校运动会在200米的环形跑道上举行1000千米长跑比赛,跑了一段时间后看到每位运动员的前面有7位运动员,后面也有7位运动员。请问参加1000千米赛跑的运动员共有多少名?板书:

教学心得:

第二课时一、准备练习(1)口算14+411+712+515+427+487-2464÷292÷495-3784÷675-3651÷3150+5800÷4400÷4600÷3200+590-37(2)列竖式计算98÷9852÷4497÷7二、尝试练习(1)出示例题学生根据图示找出条件和问题,并列出算式。312÷4=请你估算一下,商大概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2)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列出竖式7431228---------7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你能接着算下去吗?学生列竖式算在本子上,一人板演。(3)“想想做做”1完成在书上,后两题请2人板演。(4)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56÷2460÷7一人板演,老师重点讲解验算。(5)小结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2另2题268÷4502÷8(2)“想想做做”4、5、6四、回家作业(1)书p93(2)练习册p4(3)聪明题一块蛋糕切成8小块,最少要切几刀?

板书:教学心得:

课题:练习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2、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口算57÷380÷823×336÷323+488×31083-32400+24055+28700×3900÷3484÷4255÷555-5×5二、练习1、书p101做本子上,一人板演(585÷5)2、书上2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时多,再计算提问:你是怎么估计的?计算完以后,将计算结果与练习前估计的商进行比较。3、书上3这道题应怎样思考?4、口算填在书上比较,每一组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5、书上5做在本子上三、回家作业1、练习册p32、聪明题用4根一样长的小木棍,问最多可以搭出几个直角?第二课时一、计算1、书上p93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2、书上6用竖式计算在本子上,要求验算在草稿纸上。(对于乘法的验算,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来检查,也可以用得到的积除以一个乘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乘数。)二、实际应用1、书上7、8、9完成以后交流方法(鼓励一题多解)2、动脑筋书上三、回家作业1、练习册p42、聪明题有3只猫3天能抓住3只老鼠,要想50天抓住50只老鼠,需要几只猫?

板书:教学心得: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6/3=0/3=6/3得几?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平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3、计算0/20/40/70/50/34……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二、教学例2(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出示例2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板书210/7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30721021————0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1、书p13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306/3(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2)全班交流(3)独立完成另一题312/3一人板演四、巩固练习1、书13页2完成在书上。2、书13页3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3、书13页4、4、书13页5(丛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6(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四、回家作业1、练习册p72、聪明题

板书:教学心得:

课题:练习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区分和巩固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一、听算80/221/739/3100/481/9二、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书p151做除法计算时,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不至于把商中间或末尾的0漏掉。三、书p152先笔算在作业本上。比较:把答案填在书上,请你上下两题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第一组题:末尾有0和中间有0第二组题:末尾有0和末尾不是0。(或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小的商小)第三组题:中间有0和中间末尾都不是0。(同上)四、口算书p153第一组题:先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然后再在商的末尾添上0。第二组题:被除数不变,除数发生变化,商也跟着发生变化。四、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思考。第5题,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罗列出来),要求什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正方形蛋糕36元4盒每盒3块圆形蛋糕30元3盒每盒2块三角形蛋糕32元2盒每盒4块独立完成。五、思考题

板书:教学心得:

课题: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书p16-17(两课时)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帮助学生复习验算和估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完成书上p161—4题。着重复习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竖式。第二课时完成书上16页至17页5—9,聪明题。一、第5题(1)审题,从图上你得到了那些条件?“一律按半价出售”是什么意思?(2)先自己独立思考问题“200元能买到那些玩具?”,然后在小组里讨论。(3)全班交流半价大型积木132元66元○1轨道火车308元154元○2大型拼图116元58元○3小轿车214元107元○4坦克150元75元○5方案一:○1○3方案六:○4○5方案二:○1○5方案七:○1○4方案三:○1○3○5方案四:○3○4方案五:○3○5二、第6题学生独立填表,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三、第7题、第8题独立完成(注意两小题的联系和区别)四、第9题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五、思考题

板书:教学心得:

第一单元:除法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对策:通过验算问题的提问,产生验算的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有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探索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出示例题中的情景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电脑出示情景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2)出示问题一:36元可以买多少块巧克力?

(3)生列式,指名一人板演。

36÷3=

先用口算算出结果。

30÷3=106÷3=210+2=12

(4)再用竖式计算。

(5)出示问题:他算得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而自觉地探索验算方法。先自己思考,然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指名回答,并将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书于黑板。

12×3=36(竖式略)

(6)观察并交流: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算除法?

(7)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

(2)讨论列式计算。

65÷3=21(块)……2(元)

(3)验算。

第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验算的?

还用这个方法验算行不行?

a、口算验算。

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b、竖式验算。

21×3+2=65(竖式略)

c、说出验算中每一步的运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4)观察并交流: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5)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1、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2、学生可以尝试根据板书自己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

3、同学之间一起交流、总结方法。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口算下面各题。“想想做做”第3题。两人轮流回答,并说说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1题。看看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3、“想想做做”第5题。

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合理的,全班一起解答和验算。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4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36÷3=12(块)65÷3=21(块)……2(块)

3×12123)6521

×3×3

3663

+2

65

课前思考: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出验算的需要,并启发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在具体的情境总共,体会验算过程和结果的实际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验算的方法。

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良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除法的验算,有利于学生体会验算过程和结果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课后反思1:

以“过生日买蛋糕"的话题导入新课,将一节课的数学学习置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授除法验算这一环节,由”检查小朋友的计算对不对“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结合所进行过的学习活动,依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获得的经验,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提升经验,归纳出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后反思2:

当一提到“他算得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这一问题时,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看来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型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最后,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先初步小结了两种情况的验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活动获得的经验,通过回忆、同学间的交流,将知识提升、归纳。但是,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概括能力,出现会这样算,但不会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

课后反思3:

本节课先口算除法练习并结合教学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学生自由猜想图中小朋友带了多少钱,进而变化例题中的数据,先解决“63元可以买多少个蛋糕”再解决“63元可以买多少个面包”并比较有余数的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使学生明确验算方法,随机让学生用验证的方法判断数学问题计算的正确性。

第一单元:除法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补充不同类型的题目,能对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层次的认识,能解答各种不同除法题目。

2、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喜爱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类型题目的特点,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对于类似题目,进行必要的比较,学会思考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对策: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这一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重要的知识?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数学乐园,在这里有好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你们想去吗?

二、基本练习,掌握技能。

1、连一连。

46÷292÷439÷393÷3

52÷462÷269÷326÷2

132331

2、估一估,算一算,比一比。

84÷284÷384÷584÷684÷8

请你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算一算。(学生完成在作业纸上,指名板演)

说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题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拓展练习,深化知识。

1、第6题。

(1)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2)你能用这样的规律也出道题吗?(师可以先给出范例)

(3)用这样的规律,你能解答这道题吗?

80÷16

2、第7题。

(1)先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思路训练。想:要求一共分成多少组,

只要把(总人数)除以(每组的人数),

(每组的人数)已经知道,(总人数)还不知道,

所以关键先要求出(总人数)。

(3)列式计算:38+34=72(人)

72÷6=12(组)

3、你用这样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来解决第8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书,集体讲评。

4、解决问题。

(1)三(1)班有47人,每两人一套桌椅,这个班要多少套桌椅?

余下的1人也要坐一套桌椅,因此,要用商加1。

(2)每本笔记本4元,小明带了50元,最多能买几本?

解答过程中,余下2元不够买一本,不用考虑。

比较这两题的不同点,尤其是在解答过程中,明确一定要符合实际生活。

5、第9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书上,同桌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师板书:

(1)全部坐小船:42÷3=14(条)14×5=70(元)

(2)全部坐大船:

42÷4=10(条)……2(人)11×6=66(元)

(3)10条大船和1条小船:10×6+5=65(元)

(4)9条大船和2条小船:9×6+2×5=64(元)

比较哪种租船的方法最合理?

6、机动题。

(1)一本故事书98页,小明打算一周内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才能按时看完?

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一周即7天。

(2)学校体育室有80只篮球。其中塑料篮球72只,牛皮篮球8只,塑料篮球的只数是牛皮篮球的几倍?

要明确80只篮球是多余条件,要有不是所有的条件都需要的意识。

7、思考题。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填的?你是根据哪个数来推想的?

四、全课总结,反思内化。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第一单元除法的知识,通过复习,你认为哪些地方你学得不错?还有哪些地方你需要向其他同学学习的?

板书设计:数学乐园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复习

想:要求一共分成多少组,

只要把(总人数)除以(每组的人数),

(每组的人数)已经知道,(总人数)还不知道,

所以关键先要求出(总人数)。

(1)全部坐小船:42÷3=14(条)14×5=70(元)

(2)全部坐大船:

42÷4=10(条)……2(人)11×6=66(元)

(3)10条大船和1条小船:10×6+5=65(元)

(4)9条大船和2条小船:9×6+2×5=64(元)

课前思考:

复习第2课时完成6~9题。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两道算式,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逐组进行计算。第7、8题都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再让学生各自列式解答。第9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租船方案,再通过不同租船方案的交流和比较,从中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的一些有效策略。

课后反思1:

学生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与除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着眼于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确定解题思路。第9题是开放题,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已见,自行设计出租船的方案,只要学生给出的租船方案相对合理就可以了,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开拓了自己的思路。思考题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关键地方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算法。通过第1小题的探索后,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路,能够自己思考完成第2小题。

课后反思3:

本节内容是复习课的第二部分内容,所以在相比第一部分会更深入,更灵活,从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其中在教学第6题时,首先出示了三个两位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帮助学生解答,再出示下面三个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初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性质;第9题创设的情景比较复杂,提出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还涉及到了多种运算,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4:

今天听了袁老师的公开课,讲的内容是对一单元的复习,先回顾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还有商末尾是0的除法和除法的验算,这些都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今天前两题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如:连一连、估一估、算一算、比一比等,让学生灵活运用,接下来的三题是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读题目,用“要求什么,先要求什么”来分析题目,思路清晰,学生易懂。

第一单元:除法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练习二(3—8)

教学目标:

1、在加强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试商的方法,增强计算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使得计算由正确向熟练推进。

2、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3、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口算练习。

1、第7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校对。

2.口算比赛。

24×372÷390×524÷4

240×3720÷3450÷90240÷40

12×3270×354÷2960÷4

13×4150×475÷5450÷3

3、估算:第7页第4题

先独立连线,再交流是怎样想的?

三、笔算练习。

1.复习笔算方法。

提问:昨天学习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我们把除数看作什么数来试商?

2.第7页第5题:

先说出下面每题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比较上下两题除数的区别,认识用四舍或者五入试商的区别。

3、第7页第6题:

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你是怎样想的?

4、第7页第7题:

读题分析:怎样求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除以14,而不是除以2?如果除以2表示什么意思?

集体计算,得出平均每天生产水泥11吨。

再独立完成第2小题,将结果填写在表中。

提问: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呢?

得到:要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四、补充实际问题:

1、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是384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地上船,晚上7:00到达乙地。这艘客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2、一个修路队要修路726米。已经修了285米,剩下的如果每天修63米,还要用多少天?

四、作业。

第7页第6、8题

课前思考:

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熟练而正确地掌握试商的方法和能正确计算出结果,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打下基础。

说出每题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以及比较上下两题除数的区别,认识用四舍或者五入试商的区别。这些大量的练习都是为以下的试商调商作准备。

练习中要注意学生的表述,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计算分析的过程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教后反思:

今天的练习主要是巩固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从学生的练习中感到基本的计算方法学生都会了,但在计算时学生还是有许多问题.比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能力差,退位减的方法还掌握的不牢固.今天我主要从这些方面来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正确率.

授后小结1:

本节课是四舍五入法试商的练习课,正如小宋老师所说,从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试商方法基本掌握,但是计算中的错误很多,尤其商是两位数,学生要经过两次试商才能完成.另外学生计算的速度也没有我料想的那样快.

授后小结2:

本节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试商的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掌握教快。但是,学生计算时不关你上课如何强调,还是有一部分同学用商去乘整十数,同样也有商是两位数的,不知道十位的商与除数相乘末尾与商的哪位对齐。总之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不够理想。

第一单元:除法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位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这种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进行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不够商1写0。

教学难点:商的个位上为什么写0。

教学对策:给出具体情景,观察画面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联系生活,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形象的支撑。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96÷8=84÷3=74÷2=62÷2=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有6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列式计算:62÷3=()……()

(3)出示实物图,讨论算理。

想::6筒羽毛球每个班只能分到2筒,是20个,还剩2个,不能再分了。

(4)用竖式计算:

20

3)62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

60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2?

(5)验算:20÷3=6060+2=62

(6)小结:个位上商不够1,必须写0。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83÷4=63÷6=92÷3=61÷2=

2、改错::p10第3题。

3、p10第5题。

四、课堂作业。

p10第4、6题。

板书设计:

62÷3=()……()

20

3)62

6

2

商末位有0的除法

课前思考:

本课教学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在计算此类题目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错,加上“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不够商1要商0”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教材上单独的一道例题处理时要细腻。

在教学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商的个位上不写0,就容易使人误解计算的结果。还要提醒学生通过验算进一步确认上述算法。

课后反思1:

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尝试,自主发现在列62÷3竖式时,出现了与已学知识不同的疑问,于是师生共同探索,找到了末位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初步理解算理,但要加强与前两天学习的知识的比较。在巩固练习中按照“想想做做”题目的设计意图,用恰当的方式组织练习,并巧妙地提问、点拨,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作业中,发现部分学生今天的知识与前两天的知识仍有混淆之处,教师需要多引导,帮助他们理解除法中各类竖式的算理。

课后反思2: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出示了教材提供的情景图,部分学生就在下面说这张图跟上节课的那张是一样的,过后又有学生发现说不一样,借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学生自主认识并发现其中的不同点,并根据图阐述分配过程,再要求学生列式解答,经过巡视发现大多学生都能解出答案,但问到怎么想时,好多同学都没明白算理,就此引导学生理解商末尾为什么要写0。经过相关的练习使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商的末尾要商0。

但这部分内容仍有学生和前两节内容的计算有混淆,所以还需要相关练习及教师的辅导。

课后反思3:

根据分羽毛球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交流分法,在分的过程中,就建立了与竖式的关系,并将“商1不够,就商0”这一重点语句的引出,将它置于这一情景中,让学生有一定的形象思维,体会到一个也没分到,就是0个,即渗透了这一位上应该商0,并结合刚才的分法进行讲解,学生很清晰,这时总结了“商1不够,就商0”。这样,学生在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学习新知,掌握很扎实,从改错题中可以看出,学生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寻找别人出错的地方,而且思路很清晰,哪怕是几种类型的除法放在一起,他们也能很快地辨别。但是在练习中出现了几种题型,有混淆,经辅导后有进步。

第一单元:除法篇6

教材分析: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所以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教材从现实情境中引出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所以,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6÷3=2类推出600÷3=200。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这种思考,并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联系。

第二道例题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教材没有把算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估计986÷2的商是4百多,为应该先算900除以2作铺垫。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估计时的思考,引导他们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个百除以2得出来的。这样,他们在笔算时就能自觉地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然后在学生尝试进行笔算时,通过“4为什么写在百位上”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练习一除了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还注意加强估算。在学生已能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基础上,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这样的估算既巩固除法的法则,又培养试商的能力。学生第一次进行这样的估算,教材通过小卡通估算228÷3的商是七十多作了示范。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这个卡通是怎样想的,“七十多”是怎样得到的,从而得到启示。除了教学第2题要让学生估算外,在以后的笔算前,也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培养估算的习惯。第3题是利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估计的现实作用,增强估算意识。这道题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懂题意,“谁跳得快一些”是什么意思,使他们明白只要比较两个人每分钟跳绳的下数。其次要让学生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估算。在得到结论后,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一下,解决这个问题选用估算省力、方便。

例题教学“0除以一个数商0”,编排上有四个特点:一是在现实的情境中由6÷3引出0÷3,使学生感到“0除以一个数”是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自己得出0÷3的商是0,不是由教材或教师告诉他们应该商0;三是从0÷3=0很自然地迁移到0÷4、0÷9……发展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四是初步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教材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注意了方法和结论的科学性。关于除数是“任何不是0的数”在教学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不能含糊,即除数必须是不为0的数;二是暂时不要求学生研究为什么除数不能是0,也不要对他们讲这是为什么,因为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理解这一规定的条件。更不要出现类似3÷0、0÷0这样的式子让学生说它们都是无意义的。

第一课时:(总1)

上课时间:2月18日。

教学内容:p1~2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简单规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出发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口算方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观过养鸡场吗?(出示主题图和题目),从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出算式?

2、探索口算方法

问:600÷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⑴学生独立思考。

⑵学生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①因为3个200相加是600,所以600÷3=200

②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③因为6÷3=2,所以600÷3=200

学生在介绍完一种方法后,教师引导大家想想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你是否同意他的想法。

⑶谈话: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自己选一种喜欢的方法,把600÷3是怎么算的再说一遍给同桌听。

3、观察对比,探索发现。

出示p2想想做做1,提出要求:请大家口算下面各题,在书上直接写得数,然后观察这几组题,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吗?

⑴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得数。

⑵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可能的发现:

①每组三个算式中被除数的第一个数字是相同的,除数是相同的,商的第一个数字也是相同的。

②每组的第二个算式的被除数比第一个算式的被除数末尾多了一0,除数相同,商的末尾也多了一个0。每组的第三个算式的被除数比第一个算式的被除数末尾多了两个0,除数相同,商的末尾也多了两个0。

③口算第二、三个算式时,只要和第一个算式一样算,然后再看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在商的第一位的后边添上几个0就可以了。

⑶教师小结:大家发现得真好,而且观察很有顺序,能注意竖着对比每组三个算式之间的联系,横着对比三组算式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笔算方法

1、提出问题。

养鸡场的鸡还都是产蛋高手呢。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算式怎样列?

2、问:谁能估计一下平均每天产蛋几百多?

指名估算并交流方法。

3、谈话:到底是多少个呢?大家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呢?

⑴请一位学生示范写出竖式。

⑵问: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试着计算这道题吗?学生尝试。

⑶交流算法。

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引导学生明确:9百除以2得4百多,4表示4个百,所以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②百位余下的1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十位上的8合起来再除以2?引导学生明确:9个百除以2商4,分掉了8个百,还剩1个百没分,所以要和十位上的8个十合起来成18个十再除以2,也就是说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③问: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揭示课题。

⑷谈话:怎样检查结果对不对?你会验算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验算,其他同学同时验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感知

1、模仿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2的前两题,教师巡视指导,再组织学生交流,解决个别问题。

2、独立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想想做做2的后两题,再同桌互相交流算法,互相批改。

四、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2、想想做做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

可以用乘法思考:130个盒子可以装130×4=520(节)电池,再用可以装的520节电池和要装的540节电池比较,说明准备130个盒子不够。

可以用除法思考:装540节电池需要540÷4=135(个)盒子,说明准备的130个盒子不够。

五、总结鼓励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索,共同合作,大家取得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请大家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也可以说说你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

六、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3

第一单元:除法篇7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2

课次

5

授课课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教学基本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进行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操作,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基本掌握首位除时有余数的除法笔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首位除时有余的处理方法,基本掌握首位不整除的除法笔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突出数的组成和平均分,使学生理解算理。

学法指导

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一、导入 

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个班能分得多少个?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在草稿本上试算,说说与前面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突出“先分给每个班2筒后,还剩下1筒和2个羽毛球,该怎么办?”

借借助学具或画图,体会先要分整筒的,分给每班2筒,余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再分。也就是余下12个,每班再分6个。每班共分到26个。 

说明,52÷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二、新授

1、教学52÷2 

指名回答第一步,板书好十位上的2和2乘2的4。注意想:5里面最多有几个2。

接下去该怎么算?打开书本p7先互相说一说,再试着把题做完。

交流。

提问:十位除后余下1怎么办?

合上书本,想一想怎么除的,在草稿本上再算一遍。

自己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说说今天学的除法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 

先独立试做前两小题。指名板演。

三、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集体订正。

说说计算方法。

独立做后两小题。 

作   业

课堂作业:p8(2)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 课程教案

周   次

2

课次

6

授课课题

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   学

基本内容

基本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理解不够商1要用0占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的

和要求

基本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理解不够商1要用0占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不够商1用0占位。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注重讲解验算的过程及意义

学法指导

说思路练习和笔算相结合。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练习题校对

一、复习 

96÷6 99÷6

笔算,指名板演。

集体集体订正。

二、新授

1、教学62÷3 

先摆小棒6捆带2根,平均分成2份,怎么分?

口答算式,并计算。

再摆小棒6捆带2根,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先摆一摆,再同桌交流。

指名摆一摆,说说想法。突出剩下的2根。

口答算式,并写出结果。 

说明62÷3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2、教学62÷3的笔算竖式 

先在草稿本上试算,再交流。

说说遇到什么问题。

讨论个位上的2除以3不够怎么办。

讨论后明白个位上2除以3,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能不能省略?

怎样验算算得对不对?指名板演。 

先试做“想想做做“第1题。

3、练习

再做后三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小结

作   业

课堂作业:p10(4)

板书设计

商末尾有0的除法

96÷6 99÷6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2

课次

7授课课题

除法练习课

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是以练习的形式对学生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目的和要求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重难点,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学法指导

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一、基础题练习

1、做p10(3) 

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错在哪里。

再在书上改正三道题,指名板演。 

出示题目后,先估计第一题的商是几十多。并指名说说

2、做p8(6)1、练习口算 

做p5(1)。

出示题目后,先估计第一题的商是几十多。并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

再在书上写出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二、综合题练习

1、做p8(4) 

2、做p8(5) 

3、做p10(5) 

先看图,自己读题。

说说你会解答吗? 

先独立思考,再指名提问题。

其他学生口答算式。 

先看图,读题。

解答第一问。说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问:怎样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帮助解答: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二、综合题练习

1、做p8(4) 

2、做p8(5) 

3、做p10(5) 

方法1方法2

4

10

10

10

10

20 

方法3

10

10

10

10

10

14 

4、做p10(6) 

三、课堂小结

先看图,读题。

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算。

交流。

四、提问:为什么10顶帐篷还得加上1顶?

作   业

书本上剩下的题目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 课程教案

周   次

3

课次

8

授课课题

练习二

教   学基本内容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同时继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收集、整理信息,并灵活组合信息。再进行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

教学方法及手段

灵活运用,逐步增强算法.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一、导入 

二、基本题练习

1、做p11(1) 

先看懂要求。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p11(2) 

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写一写。

选择几题,指名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再用竖式算出结果,做第一组。根据估计检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根据笔算判断估计的

3、做p11(3) 

先看懂题目,独立完成填表。

再观察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使同学们体会到钱的总数不变,能买的本数和单价之间的变化规律。 三、讲解思考题 

先看懂题。

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提问:为什么男孩会多付8角钱?这8角钱是几本本子的价钱?四、布置作业

作   业

课堂作业:p11(2剩下三组)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3

课次

9授课课题

复习(1)

教学基本内容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方法的掌握

教学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在计算时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突出数的组成和平均分,使学生理解算理。

学法指导

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一、导入 

二、练习

1、做p12(1) 

直接写出结果。

集体订正。

2、做p12(2) 

直接写出结果。

集体订正。

选择几道题要求说说口算方法。 

做第一组。

强调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先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做完后集体订正。比一比,说说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和联系。

3、做p12(3)

做两题。

做完后说说验算方法。 

看懂题意。说说单价的意思。

直接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4、做p12(4) 

先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

小组交流,试着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5、做p12(5) 

三、布置作业

作   业

p12(2)后两组,p12(3)剩下两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 课程教案

周   次

3

课次

10

授课课题

复习(2)

教   学

基本内容

同上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在练习的同时不仅仅会做题目,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注重计算能力培养

学法指导

说思路练习和笔算相结合。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练习题校对

一、做p12(6) 

出示题目,要求先算一算,然后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

出示54÷18,让同学们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进行试算。 

二、做p13(7) 

看图理解题意。

做在本子上。

指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三、做p13(8)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四、做p13(9) 

看图理解题意。

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租船。

交流租船方案。

再讨论租金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作   业

课堂作业:p13(9)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3

课次

11授课课题

农村新貌

教学基本内容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与数学联系。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整幅图的观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活动中产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有序地观察,在观察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交流前先独立思考。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解与学生讨论。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预习

一、导入课题 

二、观察场景图 

1、对整幅图先进行有序的观察。 

2、分场景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三、提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

并把所提出的问题整理出来,写在纸上。 

四、组织交流 

分场景交流问题,出示所交流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作   业

选择你所感兴趣的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 课程教案

周   次

4

课次

12

授课课题

认识整千数

教   学

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除法计算的验算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使学生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3.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对整千数和一万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

卡片、计数器,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完成练习一

计一、 复习1.说出下面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并读一读。86                          501 209 900 327 478 7012.说一说已经知道的数位顺序。二、学习新知1. 想一想: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下面是几千?五千下面是几千?九千下面是多少?2. 一万是几个千组成的?3. 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3,它表示什么呢?如果在千位上拨5,又表示什么呢?4. 在计数器的万位上拨1,你知道它表示多少吗?5.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数分别表示多少?(学生进行拨数)6. 填空:3个千是(    )6个千是(  )5个千是(   ) 1个万是(    )7. 认识数位顺序表

数位顺序表

……

( )位

( )位

( )位

( )位

( )位想一想:从右边起,第( )位是万位。8. 你觉得万这个单位怎样?我们学校大约有1000人,要几个我们这样的学校的人数,大约就是1万呢?三、练习1.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请学生进行交流。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题。  同桌相互读给对方听,再请部分学生来读一读。并思考:你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了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组织交流。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只要是合理的都行。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7题。  先让学生讨论: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米?再组织交流。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都学到了什么?五、作业

作   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板书设计

认识整千数

……

( )位

( )位

( )位

( )位

( )位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

13授课课题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

教学基本内容1.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会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中间连续有两个0的读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设计一、复习1. 想一想:我们昨天学习了哪个新的计数单位?2. 算一算:8000-=    10000-7000=+1000=  +5000=  6000+=二、学习新知1. 师拿出计数器,在个位上拨“2”,想一想“2”表示什么?2. 继续在十位上拨“5”,它又表示什么?它和个位上的“2”合在一起,表示什么?3. 继续在百位上拨“6”,表示什么?与个位、十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又表示什么?4. 在千位上拨“3”,表示什么?与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又表示什么?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5. 师出示“2个千、3个百、6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的题目,请一位同学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其他同学思考:这个数是多少?怎么读?6. 请学生来报一个数,请另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要求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及读法。7. 再出示“3个千、5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请学生试着写一写、读一读。8. 想一想“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的?9. 谁能来读一读“3002”这个数?学生先进行试读,在请学生来读。能不能读成“三千零零二”,在什么情况下两个“0”,只要读一个零?10.             读一读:3004  3040 3400(体会:如果0出现在数的末尾是不用读出来的。)三、练习1. 做“试一试”先说出数的组成,再写一写,读一读。学生先独立完成,做完后进行交流,比较。2.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先在书上写一写,再读一读。3.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出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37455160603080024.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写出下面商品的价钱。三千五百五十元  九千零二十元二千八百零八元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题。四.小结。

作   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 课程教案

周   次

4

课次

14

授课课题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2)

教   学

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

及难点

0的读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注重讲解验算的过程及意义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1.算一算:+=  4000+1000=3000+4000=  10000-=  +3000=2.读一读:2176 3098 9001 2030 23003. 6782里面有(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3004里面有3个(  )和4个( )。5个千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5个千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5个千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

计二、练习1.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大约是4028米。2.               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世界第一斜拉索桥——上海杨浦大桥全长八千三百五十四米。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宽一千二百四十米。3.               做“想想做做”的第7题。学生先在书上完成,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每组3道题之间的联系。4.               找规律: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8题,然后同桌两人合作进行找规律,看哪个组先找到规律。5.               组数活动:老师提供3、7、0、0这四个数字,请学生进行组数活动。看谁组成的数最多?6.               连一连:书上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7.               课外小知识:学生自学“你知道吗?”的课外读物。自学后请同学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三、小结四、作业

作   业

想想做做剩下的内容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

15授课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能正确地对万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

及手段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学法指导

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预习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 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324( )432   324( )3422. 一件衣服87元,一条裤子218元,裤子和衣服哪个更贵?你怎么知道的?

计二、学习新知1.出示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2530元,一台空调机的价格是3680元,想一想:电视机和空调机比,哪一台的价格低一些?2.小组进行讨论。3.进行交流。(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2530不到3000,3680已超过3000。所以,2530比3680小。二是千位上2比3小,2530就比3680小)4.你会比电视机(2530元)和冰箱(2350元)的价格吗?自己先把你的方法与同桌说一说,再组织班级交流。(电视机和冰箱价格的千位上都是2,该怎样比呢?)5.任意选择两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比的。6. 练习:比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380( )3280 2380( )23602380( )8230 2380( )3820三、练习1.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2. 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火箭每秒能飞行4500米,人造卫星每秒能飞行8000米。谁飞行得快?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3. 城关小学有学生1036名,林庄小学有学生890名,哪个学校的学生多?指名学生说比较的方法,然后完成在书上。4。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5870                 4012 4900 71045003                 2895 6044 8002学生先相互说给对方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作   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除法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正确而熟练地

第一单元:除法(精选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