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 《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精选2篇)

《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47

《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篇1

(一)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但是有些遗憾的是,三班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准备了各种物体,而一班只有两个孩子准备了,兴好我也准备了许多教具。一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三班的孩子相比较弱,所以在布置课前准备时我必须要求到位。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

(二)

本节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整节课我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的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篇2

一、 导入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几位朋友,(出示长方体),谁认识它? 

生:长方体。

师:你对长方体有哪些了解吗?

生1 :它相对的边相等。

师:谁来帮帮她,给她纠正 。

生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前后两个面相等。

师:这个朋友谁认识?(出示正方体),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是正方体,它的六个面都相等。

师:这个朋友谁认识呢?(出示圆柱),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是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的,它还可以滚动。

师:(出示三棱柱),谁认识它?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是三角体,它上下两个面是三角形。

师:它叫三棱柱。老师想做一个和三棱柱上的这个面(手指三棱柱上的三角形)的面一样的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小组讨论,很兴奋)。 

生1:我把它压在纸上画下来,。(教师请他上讲台画)。

生2:我把它摁在橡皮泥上,橡皮泥上就有一个和三棱柱上的三角形一样的面了。(教师请她上讲台操作)。

生3:我用水彩笔给那个面上涂上色,再往纸上一印,就有一个和三棱柱上的三角形一样的面了。(教师请她上讲台演示)。

生4:我拿三棱柱往沙滩上一压,就会有一个和三棱柱上的三角形一样的面了。 

教学反思: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学生感到很亲切,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过,而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学生都知道,学生缺少的是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能力,所以,开课时表面看似顺利、精彩,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如果开课时能给学生许多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模型,让他们分类;再让他们“送平面图形回家”(找一找哪个立体图形中有该平面图形),这样就建立了立体——平面的联系;最后再让学生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画下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相信这样的活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动手、动脑而有所收获的。

二、学生活动,体会“面在体上”。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好,用你喜欢的办法,利用你的学具,试一试你能得到哪些图形?

生:(很高兴地活动,大多数学生采用先用水彩笔在立体模型某一平面上涂一涂,再印在纸上。)

教学反思:学生很喜欢自己动手做一做,喜欢有趣的、象玩一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心情愉快,没有负担。

三、建立“形”与名称的联系。

师:谁来把得到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争先恐后)。

师:请得到最多图形的同学来。

生:我得到四个。(请他到讲台上展示)。

师:你得到了什么图形?

生:(边指边说)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师:(板书: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同桌互相说说,你从哪些学具上得到了哪些图形,指一指,摸一摸,并说出它叫什么?

生:(很认真地指一指,摸一摸,并说出它叫什么)。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它们找不到“家”了,谁愿意帮帮它们呢?

生:(请四名代表分别手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其他学生发令“1、2、3”,他们便将图形贴在相应的名称下面)。

师:你们真了不起!

教学反思:对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学生知道它们的名称,所以,教师不必讲,而是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展示。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可以肯定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但是仔细回想,学生的思维含量低。如果设计为在图形上写错名称,请学生纠正,他们便要对图形、名称重新审视,经过一番思考后才能作出判断。所以,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对于学生会的内容,怎样让学生再动动脑筋。

《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