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8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与第8课同属“遵守公德”单元,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对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建议本课教学要注重对残疾人的感情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2.要找出残疾人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残疾人中的强者,使他们认识到残疾人照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残疾人也是值得尊重的。
3.本课教学要扣住“社会公德”进行,把同情、帮助、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社会公德,做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公德的文明人。
教学设计示例
六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教学难点: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育过程:
一、试验导入 :
1.进行小试验:
(1)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来。
(2)请同学用一只手系鞋带。
(3)请同学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
2.小组交流:
通过亲身试验,请同学想象一下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全班交流:
4.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向残疾人献爱心》。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赵敏为什么会担心,他担心什么?
四(3)班的同学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是怎样主动关心、帮助赵敏的?
3.小结:
同学们不仅在生活上照顾赵敏,而且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帮助他。同学们为他开欢迎会,课后主动陪他玩,春游的时候大家不怕麻烦,带着他一起去。
4.小组交流:
赵敏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身上的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5.小结;
赵敏身有残疾,在生活上,他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的毅力和坚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在身体上是残疾的,但是他们在意志上是无比坚强的。
6.小组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
7.小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是自强不息,战胜了许多困难,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人们去尊敬。
8.请同学举例:
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张海迪、海伦、保尔的故事)
9.全班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呢?
10.小结: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再有,我们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为他们解除思想上的压力和痛苦。
板书:生活上有困难同情、关心、帮助
精神上有压力理解、尊重、鼓励
三、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平时你是怎样做的,怎样帮助和照顾残疾人的?
2.出情境题:
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盲人准备过马路……
在车厢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肢残青年上了车……
在路上,看见一个提着东西的肢残阿姨……
在校园里,看到一个残疾同学摔倒了……
(1)同学现场表演
(2)现场采访:
访问扮演正常人的同学:你为什么要帮助他?
访问扮演残疾人的同学:当他帮助了你后,你心里怎么想?
(3)小结:
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坐车时主动给残疾人让座;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
3.出示投影片(“议一议”中的题)
提问:小佳和小伟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4.说一说:
(1)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五幅图,用来补充同学的发言
师: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
(2)你知道社会上还有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吗?谈谈你对国家这样做的看法。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读一读课文后的自读材料,谈感受。
2.小结:
关心、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以小队为单位开展调查。
(1)调查学校及住家附近有哪些方便残疾人的措施。
(2)调查学校附近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
(1)以小队为单位到大街上、社区里开展助残活动。
(2)制作精美助残宣传卡,发给路人,唤起大家的爱心。
(3)排演助残活动,到福利院为残疾人表演。
帮助一位你身边的残疾人,并坚持下去。
帮扶过程:
(1)调查、了解身边的残疾人,然后选一位作为“手拉手”帮扶对象。
(2)了解他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3)制定帮扶计划。
(4)与帮扶对象谈心,共同实施帮扶计划。
(5)定期小结,随时调整帮扶计划。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与第8课同属“遵守公德”单元,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对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建议本课教学要注重对残疾人的感情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2.要找出残疾人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残疾人中的强者,使他们认识到残疾人照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残疾人也是值得尊重的。
3.本课教学要扣住“社会公德”进行,把同情、帮助、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社会公德,做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公德的文明人。
教学设计示例
六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教学难点 :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育过程:
一、试验导入 :
1.进行小试验:
(1)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来。
(2)请同学用一只手系鞋带。
(3)请同学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
2.小组交流:
通过亲身试验,请同学想象一下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全班交流:
4.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向残疾人献爱心》。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赵敏为什么会担心,他担心什么?
四(3)班的同学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是怎样主动关心、帮助赵敏的?
3.小结:
同学们不仅在生活上照顾赵敏,而且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帮助他。同学们为他开欢迎会,课后主动陪他玩,春游的时候大家不怕麻烦,带着他一起去。
4.小组交流:
赵敏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身上的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5.小结;
赵敏身有残疾,在生活上,他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的毅力和坚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在身体上是残疾的,但是他们在意志上是无比坚强的。
6.小组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
7.小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是自强不息,战胜了许多困难,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人们去尊敬。
8.请同学举例:
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张海迪、海伦、保尔的故事)
9.全班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呢?
10.小结: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再有,我们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为他们解除思想上的压力和痛苦。
板书:生活上有困难同情、关心、帮助
精神上有压力理解、尊重、鼓励
三、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平时你是怎样做的,怎样帮助和照顾残疾人的?
2.出情境题:
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盲人准备过马路……
在车厢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肢残青年上了车……
在路上,看见一个提着东西的肢残阿姨……
在校园里,看到一个残疾同学摔倒了……
(1)同学现场表演
(2)现场采访:
访问扮演正常人的同学:你为什么要帮助他?
访问扮演残疾人的同学:当他帮助了你后,你心里怎么想?
(3)小结:
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坐车时主动给残疾人让座;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
3.出示投影片(“议一议”中的题)
提问:小佳和小伟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4.说一说:
(1)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五幅图,用来补充同学的发言
师: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
(2)你知道社会上还有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吗?谈谈你对国家这样做的看法。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读一读课文后的自读材料,谈感受。
2.小结:
关心、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1.以小队为单位开展调查。
(1)调查学校及住家附近有哪些方便残疾人的措施。
(2)调查学校附近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
(1)以小队为单位到大街上、社区里开展助残活动。
(2)制作精美助残宣传卡,发给路人,唤起大家的爱心。
(3)排演助残活动,到福利院为残疾人表演。
帮助一位你身边的残疾人,并坚持下去。
帮扶过程:
(1)调查、了解身边的残疾人,然后选一位作为“手拉手”帮扶对象。
(2)了解他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3)制定帮扶计划。
(4)与帮扶对象谈心,共同实施帮扶计划。
(5)定期小结,随时调整帮扶计划。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与第8课同属“遵守公德”单元,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对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建议本课教学要注重对残疾人的感情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2.要找出残疾人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残疾人中的强者,使他们认识到残疾人照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残疾人也是值得尊重的。
3.本课教学要扣住“社会公德”进行,把同情、帮助、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社会公德,做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公德的文明人。
教学设计示例
六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教学难点: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育过程:
一、试验导入 :
1.进行小试验:
(1)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来。
(2)请同学用一只手系鞋带。
(3)请同学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
2.小组交流:
通过亲身试验,请同学想象一下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全班交流:
4.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向残疾人献爱心》。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赵敏为什么会担心,他担心什么?
四(3)班的同学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是怎样主动关心、帮助赵敏的?
3.小结:
同学们不仅在生活上照顾赵敏,而且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帮助他。同学们为他开欢迎会,课后主动陪他玩,春游的时候大家不怕麻烦,带着他一起去。
4.小组交流:
赵敏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身上的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5.小结;
赵敏身有残疾,在生活上,他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的毅力和坚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在身体上是残疾的,但是他们在意志上是无比坚强的。
6.小组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
7.小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是自强不息,战胜了许多困难,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人们去尊敬。
8.请同学举例:
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张海迪、海伦、保尔的故事)
9.全班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呢?
10.小结: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再有,我们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为他们解除思想上的压力和痛苦。
板书:生活上有困难同情、关心、帮助
精神上有压力理解、尊重、鼓励
三、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平时你是怎样做的,怎样帮助和照顾残疾人的?
2.出情境题:
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盲人准备过马路……
在车厢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肢残青年上了车……
在路上,看见一个提着东西的肢残阿姨……
在校园里,看到一个残疾同学摔倒了……
(1)同学现场表演
(2)现场采访:
访问扮演正常人的同学:你为什么要帮助他?
访问扮演残疾人的同学:当他帮助了你后,你心里怎么想?
(3)小结:
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坐车时主动给残疾人让座;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
3.出示投影片(“议一议”中的题)
提问:小佳和小伟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4.说一说:
(1)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五幅图,用来补充同学的发言
师: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
(2)你知道社会上还有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吗?谈谈你对国家这样做的看法。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读一读课文后的自读材料,谈感受。
2.小结:
关心、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以小队为单位开展调查。
(1)调查学校及住家附近有哪些方便残疾人的措施。
(2)调查学校附近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
(1)以小队为单位到大街上、社区里开展助残活动。
(2)制作精美助残宣传卡,发给路人,唤起大家的爱心。
(3)排演助残活动,到福利院为残疾人表演。
帮助一位你身边的残疾人,并坚持下去。
帮扶过程:
(1)调查、了解身边的残疾人,然后选一位作为“手拉手”帮扶对象。
(2)了解他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3)制定帮扶计划。
(4)与帮扶对象谈心,共同实施帮扶计划。
(5)定期小结,随时调整帮扶计划。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与第8课同属“遵守公德”单元,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对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建议本课教学要注重对残疾人的感情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2.要找出残疾人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残疾人中的强者,使他们认识到残疾人照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残疾人也是值得尊重的。
3.本课教学要扣住“社会公德”进行,把同情、帮助、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社会公德,做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公德的文明人。
教学设计示例
六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教学难点 :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育过程:
一、试验导入 :
1.进行小试验:
(1)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来。
(2)请同学用一只手系鞋带。
(3)请同学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
2.小组交流:
通过亲身试验,请同学想象一下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全班交流:
4.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向残疾人献爱心》。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赵敏为什么会担心,他担心什么?
四(3)班的同学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是怎样主动关心、帮助赵敏的?
3.小结:
同学们不仅在生活上照顾赵敏,而且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帮助他。同学们为他开欢迎会,课后主动陪他玩,春游的时候大家不怕麻烦,带着他一起去。
4.小组交流:
赵敏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身上的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5.小结;
赵敏身有残疾,在生活上,他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的毅力和坚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在身体上是残疾的,但是他们在意志上是无比坚强的。
6.小组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
7.小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是自强不息,战胜了许多困难,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人们去尊敬。
8.请同学举例:
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张海迪、海伦、保尔的故事)
9.全班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呢?
10.小结: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再有,我们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为他们解除思想上的压力和痛苦。
板书:生活上有困难同情、关心、帮助
精神上有压力理解、尊重、鼓励
三、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平时你是怎样做的,怎样帮助和照顾残疾人的?
2.出情境题:
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盲人准备过马路……
在车厢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肢残青年上了车……
在路上,看见一个提着东西的肢残阿姨……
在校园里,看到一个残疾同学摔倒了……
(1)同学现场表演
(2)现场采访:
访问扮演正常人的同学:你为什么要帮助他?
访问扮演残疾人的同学:当他帮助了你后,你心里怎么想?
(3)小结:
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坐车时主动给残疾人让座;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
3.出示投影片(“议一议”中的题)
提问:小佳和小伟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4.说一说:
(1)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五幅图,用来补充同学的发言
师: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
(2)你知道社会上还有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吗?谈谈你对国家这样做的看法。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读一读课文后的自读材料,谈感受。
2.小结:
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1.以小队为单位开展调查。
(1)调查学校及住家附近有哪些方便残疾人的措施。
(2)调查学校附近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
(1)以小队为单位到大街上、社区里开展助残活动。
(2)制作精美助残宣传卡,发给路人,唤起大家的爱心。
(3)排演助残活动,到福利院为残疾人表演。
帮助一位你身边的残疾人,并坚持下去。
帮扶过程:
(1)调查、了解身边的残疾人,然后选一位作为“手拉手”帮扶对象。
(2)了解他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3)制定帮扶计划。
(4)与帮扶对象谈心,共同实施帮扶计划。
(5)定期小结,随时调整帮扶计划。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与第8课同属“遵守公德”单元,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对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建议本课教学要注重对残疾人的感情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2.要找出残疾人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残疾人中的强者,使他们认识到残疾人照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残疾人也是值得尊重的。
3.本课教学要扣住“社会公德”进行,把同情、帮助、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社会公德,做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公德的文明人。
教学设计示例
六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认知: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情感:
1.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2.愿意帮助残疾人。
行为:
1.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2.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3.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教学难点: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育过程:
一、试验导入:
1.进行小试验:
(1)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来。
(2)请同学用一只手系鞋带。
(3)请同学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
2.小组交流:
通过亲身试验,请同学想象一下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全班交流:
4.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向残疾人献爱心》。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赵敏为什么会担心,他担心什么?
四(3)班的同学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是怎样主动关心、帮助赵敏的?
3.小结:
同学们不仅在生活上照顾赵敏,而且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帮助他。同学们为他开欢迎会,课后主动陪他玩,春游的时候大家不怕麻烦,带着他一起去。
4.小组交流:
赵敏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身上的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5.小结;
赵敏身有残疾,在生活上,他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的毅力和坚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在身体上是残疾的,但是他们在意志上是无比坚强的。
6.小组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
7.小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而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是自强不息,战胜了许多困难,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人们去尊敬。
8.请同学举例:
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张海迪、海伦、保尔的故事)
9.全班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呢?
10.小结: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再有,我们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为他们解除思想上的压力和痛苦。
板书:生活上有困难同情、关心、帮助
精神上有压力理解、尊重、鼓励
三、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平时你是怎样做的,怎样帮助和照顾残疾人的?
2.出情境题:
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盲人准备过马路……
在车厢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肢残青年上了车……
在路上,看见一个提着东西的肢残阿姨……
在校园里,看到一个残疾同学摔倒了……
(1)同学现场表演
(2)现场采访:
访问扮演正常人的同学:你为什么要帮助他?
访问扮演残疾人的同学:当他帮助了你后,你心里怎么想?
(3)小结:
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坐车时主动给残疾人让座;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
3.出示投影片(“议一议”中的题)
提问:小佳和小伟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4.说一说:
(1)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五幅图,用来补充同学的发言
师: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创办残疾人学校。
(2)你知道社会上还有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吗?谈谈你对国家这样做的见地。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读一读课文后的自读材料,谈感受。
2.小结:
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以小队为单位开展调查。
(1)调查学校及住家附近有哪些方便残疾人的措施。
(2)调查学校附近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开展社会理论活动。
活动过程:
(1)以小队为单位到大街上、社区里开展助残活动。
(2)制作精美助残宣传卡,发给路人,唤起大家的爱心。
(3)排演助残活动,到福利院为残疾人表演。
帮助一位你身边的残疾人,并坚持下去。
帮扶过程:
(1)调查、了解身边的残疾人,然后选一位作为“手拉手”帮扶对象。
(2)了解他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3)制定帮扶计划。
(4)与帮扶对象谈心,共同实施帮扶计划。
(5)定期小结,随时调整帮扶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上课是学习的时间,应该用心学习。2.结合事例说明,上课有利于学好知识,掌握本领。3.知道高士其童年...
教学目标 认知:1.使学生懂得小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少,需要父母的教导。2.运用正反事例,使学生懂得,不任性,会少...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老师爱学生。老师的教导是为学生好,听从老师教导进步快。2.知道听从老师教导是尊师的表现。情感:愿...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2.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种美德。3.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待客的一般礼节。2.懂得待客热情、有礼貌是尊重客人的表现,热情待客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感:从内心尊重...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有礼貌的人应站有站样,坐有坐样。2.知道坐立走姿势正确...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要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放回原处。2.懂得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是革命领袖。2.从照片、影视中,能认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情感:1.愿意遵守...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