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8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的事迹。
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3.知道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情感:
1.敬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
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教育大环境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丛书,等等。学校在德育的各渠道中特别注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主导渠道的思想品德课更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列为重要内容。这些皆为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事迹知之较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合格人才的需要。
本课与下一课《祖国的忠实儿女》为同一单元,从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报效祖国两个侧面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三年级热爱解放军、知道一些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具体的爱国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学习爱国人士的爱国精神,也为四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维护祖国尊严》一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法建议:
1.本课题材带有历史性,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但应避免上成历史课。
2.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激发爱国之情。
3.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社会课、语文课、课外阅读及影视片中已获得的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理解本课要点。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的事迹。
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3.知道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情感:
1.敬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
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点: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中学习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不甚了解,因此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难以理解。
教育过程:
一、看图导入 ,激发情感。
1.出示挂图:广东东莞市的石雕图。
2.提问:看!图中有一座巨型石雕,你们知道这座巨型石雕坐落在什么地方吗?
(它坐落在广东虎门)
这座巨型石雕是有什么组成的?(一双巨手和一杆被折断的烟枪)
3.说一说:
(1)它象征着什么?
(2)它告示我们什么?
4.小结:
"巨手"象征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力量和的精神;"被折断的烟枪"象征着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及最终失败的下场。它告示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板书:
二.分析事例,进一步激情
1.提问:
(1)你们听说过林则徐这个名字吗?
请同学简介林则徐
老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你们听说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吗?
请同学把知道的讲一讲
(3)鸦片是什么东西?
2.小组交流:
英国强盗为什么要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
小结:
鸦片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和战斗力;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国的钱财,使我国陷入为难之中。
3.重点讨论:
林则徐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小结:
一是由于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使无数中国人丧失了劳动力和战斗力;二是由于鸦片的倾销,使中国大量白银流失,正像林则徐给皇帝上书中所言:"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国不富、民不强就要受欺负。这也正是林则徐到虎门销烟的重要原因。
4.说一说:
林则徐奉命出任钦差大臣后,在广州是如何禁烟的?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林则徐到虎门禁烟、销烟的录像。
布置任务:
仔细观察销烟场的整个气氛:销烟场的布置,林则徐的神情、动作,士兵、群众的神情和动作。
5.师生看录像
思考:看了录像,自己有什么感想?
小组交流:
说说虎门销烟的经过?
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销烟能够大快人心?
板书:长中国人志气
灭侵略者威风
小结:
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这个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6.补充事例:
师: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华儿女反抗外敌侵略的一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志士人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尊严,抛头颅,撒热血,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节。
(1)出示课件:下载
(2)你还知道哪些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讲故事
三、读格言,继续引申
1.出示格言:
以身许国,何事不为?--岳飞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何香凝
2.说说这三句格言的含义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四.总结全课,激发情感
1.你们会唱歌颂这些爱国志士的歌曲吗?(同学唱歌)
2.听歌曲《满江红》
3.总结:百余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万里河山;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同外敌作顽强的斗争。如今,我们的祖国日趋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而是应该时刻牢记。
板书设计
十二
长中国人志气
灭侵略者威风
探究活动
举办一次的主题活动。
(1)小组交流:
说说在旧中国都有哪些为了祖国,不屈不挠的与侵略者反抗的英雄及他们的事迹。
(2)全班交流:
(3)讨论:他们什么地方使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4)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的事迹?
(5)四人一组办一期关于“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事迹”的小报。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的事迹。
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3.知道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情感:
1.敬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
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教育大环境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丛书,等等。学校在德育的各渠道中特别注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主导渠道的思想品德课更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列为重要内容。这些皆为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事迹知之较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合格人才的需要。
本课与下一课《祖国的忠实儿女》为同一单元,从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报效祖国两个侧面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三年级热爱解放军、知道一些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具体的爱国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学习爱国人士的爱国精神,也为四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维护祖国尊严》一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法建议:
1.本课题材带有历史性,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但应避免上成历史课。
2.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激发爱国之情。
3.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社会课、语文课、课外阅读及影视片中已获得的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理解本课要点。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
教学目标 :
认知: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的事迹。
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3.知道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情感:
1.敬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
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点: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中学习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不甚了解,因此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难以理解。
教育过程:
一、看图导入 ,激发情感。
1.出示挂图:广东东莞市的石雕图。
2.提问:看!图中有一座巨型石雕,你们知道这座巨型石雕坐落在什么地方吗?
(它坐落在广东虎门)
这座巨型石雕是有什么组成的?(一双巨手和一杆被折断的烟枪)
3.说一说:
(1)它象征着什么?
(2)它告示我们什么?
4.小结:
"巨手"象征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力量和的精神;"被折断的烟枪"象征着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及最终失败的下场。它告示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板书:
二.分析事例,进一步激情
1.提问:
(1)你们听说过林则徐这个名字吗?
请同学简介林则徐
老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你们听说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吗?
请同学把知道的讲一讲
(3)鸦片是什么东西?
2.小组交流:
英国强盗为什么要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
小结:
鸦片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和战斗力;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国的钱财,使我国陷入为难之中。
3.重点讨论:
林则徐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小结:
一是由于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使无数中国人丧失了劳动力和战斗力;二是由于鸦片的倾销,使中国大量白银流失,正像林则徐给皇帝上书中所言:"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国不富、民不强就要受欺负。这也正是林则徐到虎门销烟的重要原因。
4.说一说:
林则徐奉命出任钦差大臣后,在广州是如何禁烟的?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林则徐到虎门禁烟、销烟的录像。
布置任务:
仔细观察销烟场的整个气氛:销烟场的布置,林则徐的神情、动作,士兵、群众的神情和动作。
5.师生看录像
思考:看了录像,自己有什么感想?
小组交流:
说说虎门销烟的经过?
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销烟能够大快人心?
板书:长中国人志气
灭侵略者威风
小结:
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这个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6.补充事例:
师: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华儿女反抗外敌侵略的一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志士人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尊严,抛头颅,撒热血,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节。
(1)出示课件:下载
(2)你还知道哪些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讲故事
三、读格言,继续引申
1.出示格言:
以身许国,何事不为?--岳飞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何香凝
2.说说这三句格言的含义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四.总结全课,激发情感
1.你们会唱歌颂这些爱国志士的歌曲吗?(同学唱歌)
2.听歌曲《满江红》
3.总结:百余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万里河山;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同外敌作顽强的斗争。如今,我们的祖国日趋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而是应该时刻牢记。
板书设计
十二
长中国人志气
灭侵略者威风
探究活动
举办一次的主题活动。
(1)小组交流:
说说在旧中国都有哪些为了祖国,不屈不挠的与侵略者反抗的英雄及他们的事迹。
(2)全班交流:
(3)讨论:他们什么地方使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4)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的事迹?
(5)四人一组办一期关于“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事迹”的小报。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的事迹。
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3.知道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情感:
1.敬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
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教育大环境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丛书,等等。学校在德育的各渠道中特别注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主导渠道的思想品德课更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列为重要内容。这些皆为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事迹知之较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合格人才的需要。
本课与下一课《祖国的忠实儿女》为同一单元,从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报效祖国两个侧面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三年级热爱解放军、知道一些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具体的爱国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学习爱国人士的爱国精神,也为四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维护祖国尊严》一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法建议:
1.本课题材带有历史性,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但应避免上成历史课。
2.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激发爱国之情。
3.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社会课、语文课、课外阅读及影视片中已获得的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理解本课要点。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的事迹。
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3.知道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情感:
1.敬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
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点: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中学习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不甚了解,因此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难以理解。
教育过程:
一、看图导入 ,激发情感。
1.出示挂图:广东东莞市的石雕图。
2.提问:看!图中有一座巨型石雕,你们知道这座巨型石雕坐落在什么地方吗?
(它坐落在广东虎门)
这座巨型石雕是有什么组成的?(一双巨手和一杆被折断的烟枪)
3.说一说:
(1)它象征着什么?
(2)它告示我们什么?
4.小结:
"巨手"象征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力量和的精神;"被折断的烟枪"象征着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及最终失败的下场。它告示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板书:
二.分析事例,进一步激情
1.提问:
(1)你们听说过林则徐这个名字吗?
请同学简介林则徐
老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你们听说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吗?
请同学把知道的讲一讲
(3)鸦片是什么东西?
2.小组交流:
英国强盗为什么要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
小结:
鸦片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和战斗力;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国的钱财,使我国陷入为难之中。
3.重点讨论:
林则徐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小结:
一是由于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使无数中国人丧失了劳动力和战斗力;二是由于鸦片的倾销,使中国大量白银流失,正像林则徐给皇帝上书中所言:"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国不富、民不强就要受欺负。这也正是林则徐到虎门销烟的重要原因。
4.说一说:
林则徐奉命出任钦差大臣后,在广州是如何禁烟的?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林则徐到虎门禁烟、销烟的录像。
布置任务:
仔细观察销烟场的整个气氛:销烟场的布置,林则徐的神情、动作,士兵、群众的神情和动作。
5.师生看录像
思考:看了录像,自己有什么感想?
小组交流:
说说虎门销烟的经过?
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销烟能够大快人心?
板书:长中国人志气
灭侵略者威风
小结:
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这个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6.补充事例:
师: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华儿女反抗外敌侵略的一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志士人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尊严,抛头颅,撒热血,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节。
(1)出示课件:下载
(2)你还知道哪些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讲故事
三、读格言,继续引申
1.出示格言:
以身许国,何事不为?--岳飞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何香凝
2.说说这三句格言的含义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四.总结全课,激发情感
1.你们会唱歌颂这些爱国志士的歌曲吗?(同学唱歌)
2.听歌曲《满江红》
3.总结:百余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万里河山;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同外敌作顽强的斗争。如今,我们的祖国日趋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而是应该时刻牢记。
板书设计
十二
长中国人志气
灭侵略者威风
探究活动
举办一次的主题活动。
(1)小组交流:
说说在旧中国都有哪些为了祖国,不屈不挠的与侵略者反抗的英雄及他们的事迹。
(2)全班交流:
(3)讨论:他们什么地方使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4)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的事迹?
(5)四人一组办一期关于“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事迹”的小报。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的事迹。
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3.知道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情感:
1.敬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
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教育大环境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丛书,等等。学校在德育的各渠道中特别注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主导渠道的思想品德课更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列为重要内容。这些皆为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事迹知之较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合格人才的需要。
本课与下一课《祖国的忠实儿女》为同一单元,从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报效祖国两个侧面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三年级热爱解放军、知道一些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具体的爱国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学习爱国人士的爱国精神,也为四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维护祖国尊严》一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法建议:
1.本课题材带有历史性,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但应避免上成历史课。
2.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激发爱国之情。
3.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社会课、语文课、课外阅读及影视片中已获得的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理解本课要点。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中国人民不可欺
教学目标 :
认知: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的事迹。
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3.知道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情感:
1.敬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
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点: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中学习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不甚了解,因此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难以理解。
教育过程:
一、看图导入 ,激发情感。
1.出示挂图:广东东莞市的石雕图。
2.提问:看!图中有一座巨型石雕,你们知道这座巨型石雕坐落在什么地方吗?
(它坐落在广东虎门)
这座巨型石雕是有什么组成的?(一双巨手和一杆被折断的烟枪)
3.说一说:
(1)它象征着什么?
(2)它告示我们什么?
4.小结:
巨手象征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力量和中国人民不可欺的精神;被折断的烟枪象征着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及最终失败的下场。它告示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中国人民不可欺。
板书:中国人民不可欺
二.分析事例,进一步激情
1.提问:
(1)你们听说过林则徐这个名字吗?
请同学简介林则徐
老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你们听说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吗?
请同学把知道的讲一讲
(3)鸦片是什么东西?
2.小组交流:
英国强盗为什么要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
小结:
鸦片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和战斗力;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国的钱财,使我国陷入为难之中。
3.重点讨论:
林则徐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小结:
一是由于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使无数中国人丧失了劳动力和战斗力;二是由于鸦片的倾销,使中国大量白银流失,正像林则徐给皇帝上书中所言: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国不富、民不强就要受欺负。这也正是林则徐到虎门销烟的重要原因。
4.说一说:
林则徐奉命出任钦差大臣后,在广州是如何禁烟的?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林则徐到虎门禁烟、销烟的录像。
布置任务:
仔细观察销烟场的整个气氛:销烟场的布置,林则徐的神情、动作,士兵、群众的神情和动作。
5.师生看录像
思考:看了录像,自己有什么感想?
小组交流:
说说虎门销烟的经过?
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销烟能够大快人心?
板书:长中国人志气
灭侵略者威风
小结:
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这个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6.补充事例:
师: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华儿女反抗外敌侵略的一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志士人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尊严,抛头颅,撒热血,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节。
(1)出示课件:中国人民不可欺下载
(2)你还知道哪些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讲故事
三、读格言,继续引申
1.出示格言:
以身许国,何事不为?--岳飞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何香凝
2.说说这三句格言的含义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四.总结全课,激发情感
1.你们会唱歌颂这些爱国志士的歌曲吗?(同学唱歌)
2.听歌曲《满江红》
3.总结:百余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万里河山;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同外敌作顽强的斗争。如今,我们的祖国日趋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而是应该时刻牢记中国人民不可欺。
板书设计
十二中国人民不可欺
长中国人志气
灭侵略者威风
探究活动
举办一次“中国人民不可欺”的主题活动。
(1)小组交流:
说说在旧中国都有哪些为了祖国,不屈不挠的与侵略者反抗的英雄及他们的事迹。
(2)全班交流:
(3)讨论:他们什么地方使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4)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的事迹?
(5)四人一组办一期关于“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抵御外来侵略事迹”的小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上课是学习的时间,应该用心学习。2.结合事例说明,上课有利于学好知识,掌握本领。3.知道高士其童年...
教学目标 认知:1.使学生懂得小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少,需要父母的教导。2.运用正反事例,使学生懂得,不任性,会少...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老师爱学生。老师的教导是为学生好,听从老师教导进步快。2.知道听从老师教导是尊师的表现。情感:愿...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2.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种美德。3.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待客的一般礼节。2.懂得待客热情、有礼貌是尊重客人的表现,热情待客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感:从内心尊重...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有礼貌的人应站有站样,坐有坐样。2.知道坐立走姿势正确...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要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放回原处。2.懂得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是革命领袖。2.从照片、影视中,能认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情感:1.愿意遵守...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