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教案 > 高二物理教案 > 绪 论(精选15篇)

绪 论(精选15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54

绪论篇1

绪论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3.了解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4.掌握学习高中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5.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辨别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难点:

1.如何运用生物的基本特征来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2.区别应激性和适应性、应激性和遗传性、应激性和反射。阅读提示:

什么叫生物?生物和非生物有何区别?

讲解提纲:

【ⅰ】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是指所有生物都是由原生质构成的,其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

核酸:是遗传物质,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

结构基础:所有生物都有严整的结构,根据生物体的组成可分为:

细胞生物:绝大部分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共同结构是由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非细胞生物:如病毒和类病毒,它们是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们也有严整的结构。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1)概念:生物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2)图解:

物质和能量

生物体外界环境(3)两个方面:

同化作用:外界物质自身组成物质,储存能量;(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自身组成物质的一部分氧化分解,并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释放能量;(分解代谢)

(4)两个过程: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5)概述性总结:

a.新陈代谢过程是生物体的自我更新过程;

b.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c.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d.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e.进行新陈代谢的前提保证是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1)概念:

生物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都有一定的反应。

(2)完成结构:

单细胞动物:原生质

多细胞动物:神经系统和体液

植物:激素

(3)举例:

动物:向光性,

植物: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背地性、向光性。

(4)作用:

趋向于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能够适应周围环境。

(5)比较:

应激性和反射的区别:

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而低等动物和植物却没有神经系统。

应激性和适应性的区别:

应激性是适应性的一个方面,适应性是长期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应激性却是在短期内就能表现出来的!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1)概念:

生长:细胞学基础是: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细胞体积的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

新陈代谢基础是:同化作用超过了异化作用。

发育: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最后趋于成熟的过程。

基础是:细胞分化。

生殖:生物体产生后代的过程。

(2)三者关系:

生长和发育

生物体幼体成体

生殖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相同,各个物种基本上保持稳定;

变异:不同,使生物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强调:同种生物进行比较。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指导学生举例,如蚯蚓等等

【ⅱ】当代生物科学的新发展

微观宏观

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生态学

阅读p5:

一.生物工程方面:

应用范围科学进展应用价值

医学乙肝疫苗预防乙肝

干扰素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繁殖

人类基因组计划预防和根治疾病

农业转移抗病基因抵抗病毒

导入生长激素基因生长加快

两系法杂交水稻提高产量

抗虫基因导入棉花抗棉铃虫

能源与环境保护石油草的培育能提炼石油

超级菌分解石油,清除石油污染

二.生态学方面:

1.生态学概念:

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五大问题

3.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生态学原理,建设生态农业。

学生阅读p6安徽省颖上县小张庄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

【ⅲ】生物科学的发展:

指导学生自学:

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各个阶段名称经历时代主要作为代表人物及重大事件备注

描述性生物学十九世纪前以描述为主主要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

实验生物学十九世纪中后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用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研究分析生命活动规律奥国学者孟德尔

分子生物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主要研究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40年代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用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50年代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ⅳ】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p6

二.学习方法:

1.重理解,勤思考;

2.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3.重视观察和实验;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ⅴ】研究性课题(两课时,地点:学生电脑室)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一.重点:

通过对媒体的调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初步学会收集的处理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二.难点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主要媒体:

(一)。报纸、刊物、书籍等,刊登新成果较多的是一些健康报、科技报等,

推荐<世界科技译报>

(二)。电视、广播

(三)。互联网

推荐<中学生科技网>,网址:

点击"高科技前沿生命科学"

四.信息分类:

可分为生命起源方面、生物工程方面、疾病治疗方面、脑科学研究进展、生态环境方面;其中生物工程方面较多,又可分为:

人类基因组研究、致病基因与基因治疗、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农作物新品种研究和开发等。

五.作业:

撰写小报告,归纳总结生物学发展的现状与最新成就,并谈谈自己和观点和看法。

二.练习:

1.见课时练习

2.预习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

绪论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章节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起始课,既是整个高中生物学学习的起点,同时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是全书学习内容的概括,在整个高中学习占具有统领作用。

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难点分析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中没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即以一个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过程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建议

(一)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学科是生物学。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生物学。

板书:

"绪":丝者,线头,找到"头",引出"线"。课中我们要解决生物学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

说明:"生物科学",科学课范畴,属自然科学。--恩格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除了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生命"就是一种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凡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问题2:生物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说明: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命的特征

案例1:人的个体发育过程。

涉及的主要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

a)个体发育过程本身的描述

b)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c)个体发育过程需要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d)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自然观点

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组织形成器官,各个组织依然保持原有的功能,而组织的总和──器官又有新的功能),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个体发育不仅受生命密码的控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生物体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由于信息的不同而成为一种高级运动形式。生物体是生命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而成的统一体,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使得生物体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自己的结构,并且与环境相统一。

案例2:单细胞动物(草履虫)与多细胞动物(家兔)的生活。

a)草履虫和家兔都完成生长、代谢、生殖的功能,这是共同的地方

b)草履虫通过一个细胞的各个部分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单细胞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c)家兔通过不同的系统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多细胞动物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d)每一种现存的生物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明:

从历史的角度看,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这是进化论研究的内容;从现实的角度看,生物由于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进化而来的,因而现存的生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环境相适应,具备各自的适应特点,这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在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污染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科学的发展关系密切。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案例3:许多疾病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艾滋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都与遗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现代医学的发展正努力与疾病进行对抗,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人类最终能够能根治这些疾病。

说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a)艾滋病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传播与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状态有关系,并且艾滋病的治疗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艾滋病,应加强预防。

b)癌症即恶性肿瘤,是细胞分裂失控而无限制地增殖下去,癌症的起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质上与人的遗传物质(基因)有关。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正努力寻找导致癌症的原因,而且正在努力寻找治疗癌症的各种,各种方法中,修复癌症的缺陷基因是根本的方法。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将帮助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遗传病的问题。

2、生物技术的影响

案例4: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墨西哥本来是一个粮食进口国,科学家将小麦矮秆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本国的粮食作物中,获得高产粮食作物,墨西哥也变成了粮食出口国;芬兰科学家将某种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牛体内,使这种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治疗贫血症的物质,这种物质的价钱高达每磅8000万美元。

说明:

a)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

b)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行业,为就业提供了机会。

c)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势头,使得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问题3:学习生物科学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通过一些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并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生物学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如:提高自我保护与自我保健的意识,学习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的方法。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如: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生物学角度重新认识,选择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参与社会判断。

3、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对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等报道的科学新闻的辨别,全新的科学的认识方法。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问题4:列举你所知道的不同类型的生物。

说明:引导学生列举不同的生物类型,边列举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归纳出生物界的基本类群。

1、生物界:

问题5:不同类群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有什么呢?

说明: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二是生物有而非生物没有的特征,最后总结归纳。

2、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蛋白质和核酸、细胞

b)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c)应激性。

d)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e)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f)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问题6:这七项特征中,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说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的各个特征,认识到新陈代谢和生殖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其他特征都是在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a)新陈代谢。

b)生殖。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问题7: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案例5:教师挑选几片同一植物上的羽状复叶,在一个枝条的几个羽状复叶中,如果是奇数羽状复叶,可以看到个别偶数羽状复叶的存在(如果是偶数羽状复叶,也可以看到个别奇数羽状复叶的存在),请同学观察后提出问题,并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释,并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取证来验证自己的解释,最后看能否对自己的问题得出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引导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得出实验结论等程序,并不一定实际进行实验的验证,但可以经历这个过程,体验这个过程。

总结归纳:

1.提出问题--前提

(1)观察提问

(2)文献提问:未完、未深入

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

提出可能的解释(猜想)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否定或肯定假设

说明:不仅是研究方法,也是学习方法,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问题8:阅读教材,总结归纳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并结合自己知道的实例,体会生物科学的进展。

总结归纳:

1.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

(1)描述生物学阶段

(2)实验生物学阶段

(3)分子生物学阶段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生物工程方面

(2)生态学方面

板书提纲

绪论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生命的特征(举例说明)

问题:

个体发育过程,需要描述。

发育过程中,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发育的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历史的角度:进化

现实的角度:生态学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2、生物技术的影响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3、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界:植物界

动物界

菌物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

2、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应激性。

4)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5)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最基本特征:生殖和新陈代谢。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问题--前提

(1)观察提问

(2)文献提问

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和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探究活动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探究目的:通过对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的调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探究原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得以显现,其中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在一个侧面反应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报道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

问题:请你选择一到两种报纸(或杂志、互联网、电视节目等),对其中的科学技术的报道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报道占总的报道的比例,写出调查报告,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如果可能,与同学一起交流你们的调查报告。

方案设计示例:

材料用具:近一个月的《参考消息》或近一年的《科技导报》、笔、笔记本

方法步骤:

(1)设计科学技术报道的分类方法和统计方法,并设计相应的记录表格。分类方法如: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化学科学技术、其他类;统计方法如:篇幅数对比、版面量对比、字数对比等。

(2)翻阅《参考消息》或《科技导报》,查找并确定科技类的文章或报道及其分类,并进行数量统计,填入首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对统计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看能否得出什么结论。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分析讨论:

(1)你对科技文章的分类方法是否合理、全面?对科技文章的统计方法是否科学?

(2)从调查结果看,你认为新世纪最有发展的学科是什么?

绪论篇3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从化学组成上说,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原生质)中都有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从结构上说,除病毒和类病毒等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有严整的结构。2、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3、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①植物:茎:向光性;根:向地性;整株:向肥性。②动物:趋利避害。③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形式。④应激性由遗传物质决定。应激性是适应性的基础。4、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①生长、发育是生殖的前提,通过生殖实现了遗传和变异。②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生长、发育(具体表现在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身体状况保持稳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衰老或重病5、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各个物种基本上保持稳定变异:使生物物种向前进化发展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适应性)二、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描述性生物学:①19世纪以前,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                    ②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基础。                    ③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的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2、实验生物学:1900年,蒙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      3、分子生物学:①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逐渐集中在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上。                     ②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用细菌作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③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三、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20世纪以来,生物学的研究向微观和宏观两个领域发展,前者已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后者已发展到了生态学领域。  2、生物工程:〈1〉①细胞工程:英国克隆羊“多利”、“番茄马铃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②基因工程:“抗虫棉”、“人类基因组计划”                   ③酶工程                   ④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生产抗生素、酿酒                   ⑤生化工程              〈2〉①医学: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                   ②农业:转移抗病基因(抵抗病毒)、导入  生长激素基因(生长加快)、两系法杂交水稻、抗虫基因导入  棉花                   ③能源与环境保护:石油草的培育、超级菌(分解石油,清除石油污染)  3、生态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态学,生态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已成为人类谋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例:1、在生物的下列基本特征中,哪一项不是维持生物个体生存所必需的(D)      A.应激性B.适应性   C.新陈代谢   D.生殖作用   2、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的部分肋骨就会延长,使身体扁平并与太阳成直角,这种特征是由下列哪项决定的(C);这种特性说明生物具有(D);这种特性在生态学上属于(A)A.适应性B.向光性C.遗传性D.应激性   3、“朵朵葵花向太阳”这种生物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C)A.应激性B.遗传性C.适应性D.向光性注:“朵朵葵花向太阳”这种生物现象在形态学上称为植物的向光性,在生理学上称为应激性,在生态学上称为适应性。   4、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D)A.能使其他生物致病B.具有细胞结构C.由有机物组成                   D.能产生后代   5、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B)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B.含羞草的小叶合拢C.茎背着地心的方向生长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绪论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章节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起始课,既是整个高中生物学学习的起点,同时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是全书学习内容的概括,在整个高中学习占具有统领作用。

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难点分析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中没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即以一个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过程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建议

(一)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第12页 

绪论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章节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起始课,既是整个高中生物学学习的起点,同时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是全书学习内容的概括,在整个高中学习占具有统领作用。

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难点分析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中没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即以一个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过程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建议

(一)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学科是生物学。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生物学。

板书:

"绪":丝者,线头,找到"头",引出"线"。课中我们要解决生物学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

说明:"生物科学",科学课范畴,属自然科学。--恩格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除了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生命"就是一种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凡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问题2:生物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说明: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命的特征

案例1:人的个体发育过程。

涉及的主要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

a)个体发育过程本身的描述

b)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c)个体发育过程需要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d)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自然观点

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组织形成器官,各个组织依然保持原有的功能,而组织的总和──器官又有新的功能),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个体发育不仅受生命密码的控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生物体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由于信息的不同而成为一种高级运动形式。生物体是生命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而成的统一体,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使得生物体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自己的结构,并且与环境相统一。

案例2:单细胞动物(草履虫)与多细胞动物(家兔)的生活。

a)草履虫和家兔都完成生长、代谢、生殖的功能,这是共同的地方

b)草履虫通过一个细胞的各个部分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单细胞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c)家兔通过不同的系统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多细胞动物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d)每一种现存的生物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明:

从历史的角度看,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这是进化论研究的内容;从现实的角度看,生物由于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进化而来的,因而现存的生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环境相适应,具备各自的适应特点,这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在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污染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科学的发展关系密切。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案例3:许多疾病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艾滋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都与遗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现代医学的发展正努力与疾病进行对抗,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人类最终能够能根治这些疾病。

说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a)艾滋病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传播与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状态有关系,并且艾滋病的治疗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艾滋病,应加强预防。

b)癌症即恶性肿瘤,是细胞分裂失控而无限制地增殖下去,癌症的起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质上与人的遗传物质(基因)有关。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正努力寻找导致癌症的原因,而且正在努力寻找治疗癌症的各种,各种方法中,修复癌症的缺陷基因是根本的方法。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将帮助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遗传病的问题。

2、生物技术的影响

案例4: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墨西哥本来是一个粮食进口国,科学家将小麦矮秆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本国的粮食作物中,获得高产粮食作物,墨西哥也变成了粮食出口国;芬兰科学家将某种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牛体内,使这种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治疗贫血症的物质,这种物质的价钱高达每磅8000万美元。

说明:

a)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

b)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行业,为就业提供了机会。

c)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势头,使得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问题3:学习生物科学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通过一些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并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生物学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如:提高自我保护与自我保健的意识,学习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的方法。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如: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生物学角度重新认识,选择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参与社会判断。

3、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对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等报道的科学新闻的辨别,全新的科学的认识方法。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问题4:列举你所知道的不同类型的生物。

说明:引导学生列举不同的生物类型,边列举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归纳出生物界的基本类群。

1、生物界:

问题5:不同类群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有什么呢?

说明: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二是生物有而非生物没有的特征,最后总结归纳。

2、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蛋白质和核酸、细胞

b)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c)应激性。

d)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e)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f)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问题6:这七项特征中,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说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的各个特征,认识到新陈代谢和生殖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其他特征都是在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a)新陈代谢。

b)生殖。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问题7: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案例5:教师挑选几片同一植物上的羽状复叶,在一个枝条的几个羽状复叶中,如果是奇数羽状复叶,可以看到个别偶数羽状复叶的存在(如果是偶数羽状复叶,也可以看到个别奇数羽状复叶的存在),请同学观察后提出问题,并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释,并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取证来验证自己的解释,最后看能否对自己的问题得出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引导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得出实验结论等程序,并不一定实际进行实验的验证,但可以经历这个过程,体验这个过程。

总结归纳:

1.提出问题--前提

(1)观察提问

(2)文献提问:未完、未深入

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

提出可能的解释(猜想)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否定或肯定假设

说明:不仅是研究方法,也是学习方法,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问题8:阅读教材,总结归纳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并结合自己知道的实例,体会生物科学的进展。

总结归纳:

1.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

(1)描述生物学阶段

(2)实验生物学阶段

(3)分子生物学阶段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生物工程方面

(2)生态学方面

板书提纲

绪论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生命的特征(举例说明)

问题:

个体发育过程,需要描述。

发育过程中,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发育的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历史的角度:进化

现实的角度:生态学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2、生物技术的影响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3、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界:植物界

动物界

菌物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

2、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应激性。

4)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5)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最基本特征:生殖和新陈代谢。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问题--前提

(1)观察提问

(2)文献提问

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和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探究活动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探究目的:通过对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的调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探究原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得以显现,其中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在一个侧面反应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报道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

问题:请你选择一到两种报纸(或杂志、互联网、电视节目等),对其中的科学技术的报道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报道占总的报道的比例,写出调查报告,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如果可能,与同学一起交流你们的调查报告。

方案设计示例:

材料用具:近一个月的《参考消息》或近一年的《科技导报》、笔、笔记本

方法步骤:

(1)设计科学技术报道的分类方法和统计方法,并设计相应的记录表格。分类方法如: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化学科学技术、其他类;统计方法如:篇幅数对比、版面量对比、字数对比等。

(2)翻阅《参考消息》或《科技导报》,查找并确定科技类的文章或报道及其分类,并进行数量统计,填入首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对统计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看能否得出什么结论。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分析讨论:

(1)你对科技文章的分类方法是否合理、全面?对科技文章的统计方法是否科学?

(2)从调查结果看,你认为新世纪最有发展的学科是什么?

绪论篇6

【教师】:本学期我将担任同学们的化学老师,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一门课,不知道同学们对这门新开设的学科有什么样的问题或想法?或者说你想通过化学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

板书学生的问题

【教师】黑板上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以及研究得到解决的。当然有一些比较棘手等问题目前还是没办法解决的,这要留给以后的人们也就是你们去思考解决。今天,同学们提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找到答案。所以学化学其实是很有用的,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之前呢?我们先来解决两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化学是什么?

【教师】什么是化学呢?

展示ppt

原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呢?

展示PPT

【教师】其实在之前的问题中,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学化学的目的。那就是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化学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可是大家知不知道很多实际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

展示PPT

【教师】其实同学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触了很多有关化学的问题,比如蛋糕、冰淇淋、包子、酒等食品的制作,再比如洗衣粉、锅、烟花等的制作都离不开化学知识。除此之外,一些生活问题的发生或者解决也是离不开化学的。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些图片还有视频,来了解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播放视频

【教师】除了这些播放的视频之外,其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的污染,这都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对化学有深入的了解。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的原因了。因为化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且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前面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物质,比如洗衣粉,陶瓷等的制造都与化学有关。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东西的制造都是离不开化学的。所以学化学是很有用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知道剑,烟花等物品的制造原理是什么,如果你将来选择了化学专业,那你将可以知道更多,比如女孩子可以知道怎么样制作唇膏,面膜,粉底,指甲油等化妆品,男生将可以学到怎么样制作鞭炮,刀剑,发蜡等。

绪论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趋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习课文

1、通读全文和注释。

(1)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1、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5-9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二、研读课文

1、第5段的关键句是-----------?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2)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研习课文

第二题

1、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          

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成书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  

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

1、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

绪 论(精选1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规律——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重点掌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

  •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静电的利用和静电的防止;知道静电的利用原理.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对有害静电提出有效...

  •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条件.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电阻的定义式...

  • 电阻定律 电阻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l、深化对电阻的认识,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2、知道半导体、...

  • 电功和电功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2、理解电...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动势的定义.2、理解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

  • 电压表和电流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2、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3、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对测量...

  • 电阻的测量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

  • 磁场 磁感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2、理解磁场的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掌握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

  • 安培力 磁感应强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及单位.2、知道用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3、知道什么...

  •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表的基本构造.2、知道电流表测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基本原理.3、了解电流表的基本特点能力目标应...

  •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洛仑兹力,知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等于零;电荷运动方向与...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